返回

诗词一万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46章 江淹《悼室人诗十首?其五》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悼室人诗十首?其五

江淹

秋至捣罗纨,泪满未能开。

风光肃入户,月华为谁来?

结眉向蛛网,沥思视青苔。

鬓局将成葆,带减不须摧。

我心若涵烟,葐蒀满中怀。

《悼室人诗十首·其五》赏析

这首诗是江淹悼念亡妻组诗中的一篇,以秋景为背景,细腻入微地刻画了诗人在妻子离世后的悲痛、孤独与思念,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一、主题思想

1. 睹物思人,悲从中来:“秋至捣罗纨,泪满未能开”,秋寒将至,准备秋衣本是夫妻间温暖的日常,如今妻子已逝,罗纨触目,诗人满心悲恸,泪水失控,连打开罗纨的勇气都没有。这一细节体现了诗人对妻子的深切思念,往昔的生活场景历历在目,却已物是人非,悲痛之情溢于言表。

2. 秋景添愁,孤独凄凉:“风光肃入户,月华为谁来?”秋风和月光本是自然之景,在诗人眼中却成了引发痛苦的源头。秋风的肃杀、月光的清冷,无人与他共享,强化了他的孤独感。此句借景抒情,表达了妻子离去后,诗人内心世界的荒芜与凄凉,生活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3. 情思缠绕,憔悴消沉:“结眉向蛛网,沥思视青苔。鬓局将成葆,带减不须摧。”诗人的目光被家中的蛛网和青苔吸引,象征着他内心如蛛网般纠结,思念如青苔般蔓延。而鬓发蓬乱、衣带渐宽,表明诗人因过度哀伤,对自身形象和生活全然不顾,沉浸在悲痛中无法自拔,尽显憔悴与消沉。

4. 哀伤无尽,难以消散:“我心若涵烟,葐蒀满中怀。”诗人将内心的悲痛比作烟雾,形象地描绘出哀伤在心中弥漫、郁结不散的状态,传达出他对亡妻的思念如烟雾般持久而浓烈,无法摆脱,深化了全诗悼念亡妻、悲痛难抑的主题。

二、艺术特色

1. 细节描写,触动人心:诗中通过“捣罗纨”这一生活细节,引发诗人的情感波澜,以小见大,从平凡生活场景切入,展现出深沉的情感,使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诗人的悲痛,极易产生共鸣。

2.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秋风、月光、蛛网、青苔等秋景的描写,不仅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氛围,更与诗人内心的孤独、悲痛相互交融。自然之景成为诗人情感的寄托,情因景生,景随情移,情景相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3. 比喻生动,表意深刻:将内心的悲痛比作“涵烟”,形象地表现出哀伤的无形却又无处不在,如烟雾般萦绕心头,生动地传达出诗人内心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使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

4. 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却能将诗人对亡妻的思念与悲痛表达得淋漓尽致。质朴的文字更能展现出情感的真挚,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最真实的痛苦,使诗歌具有强大的情感力量。

解析

1. 秋至捣罗纨,泪满未能开

- 解析:秋天的脚步一到,按照往昔的习惯,本应是妻子取出罗纨布料,捶捣整理,为家人准备秋衣的时候。然而此刻,妻子已不在人世。“捣罗纨”这一具有鲜明季节性和生活气息的举动,勾起了诗人对妻子深深的怀念。面对放置在眼前的罗纨,诗人满心都是妻子的音容笑貌,泪水不受控制地涌出,打湿了罗纨。“泪满”直观地体现出诗人悲伤的程度之深,而“未能开”则进一步表明,诗人因过度悲痛,根本没有勇气和心力去打开这些承载着往昔回忆的罗纨,仿佛一旦打开,那如潮水般的悲伤会将他彻底淹没。此句通过一个简单却饱含深情的生活场景,将诗人对亡妻的思念与丧妻之痛刻画得入木三分。

2. 风光肃入户,月华为谁来

- 解析:“风光肃入户”描绘了秋风带着肃杀之气,匆匆地吹进屋内。这里的“肃”字,不仅形容了秋风的清冷、萧瑟,更营造出一种压抑、凄凉的氛围。紧接着,诗人发出“月华为谁来”的质问。在过去,每当月光洒下,或许诗人与妻子会一同在月下漫步,或是在屋内透过窗户欣赏月色,共享温馨时光。但如今妻子已逝,这皎洁的月光似乎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诗人以看似无理的质问,表达出内心极度的孤独与失落。他觉得,没有妻子相伴,这美好的月光变得毫无价值,无人与他一同欣赏,无人与他在月光下倾诉衷肠。此句借秋风和月光两种自然景象,巧妙地将诗人内心的凄凉与对亡妻的思念之情融入其中,情景交融,强化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3. 结眉向蛛网,沥思视青苔

- 解析:“结眉”描绘出诗人眉头紧锁的神态,表现出他内心的忧愁与痛苦。他的目光不自觉地投向屋内布满的蛛网,“蛛网”象征着荒芜与寂寥,说明自从妻子去世后,家中少了她的操持,变得杂乱无章。而诗人凝视蛛网,思绪也如蛛丝般缠绕,难以解开。“沥思”则体现出诗人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的目光又转向庭院中的青苔。青苔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生长,象征着孤独、冷落。诗人久久地注视着青苔,心中的思念如青苔般肆意蔓延。此句通过对诗人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以及对蛛网和青苔这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的刻画,将诗人内心纠结、绵长的思念之情生动地展现出来,把无形的情思具象化,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4. 鬓局将成葆,带减不须摧

- 解析:“鬓局将成葆”描述了诗人的鬓发如同卷曲的杂草,快要结成乱草堆一般。“局”有卷曲之意,“葆”原指草木丛生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诗人因悲伤过度,无心打理自己,导致头发蓬乱不堪。“带减不须摧”则表明诗人由于长期沉浸在悲痛之中,身体日渐消瘦,衣带变得宽松。“不须摧”强调诗人对此毫不在意,任由衣带变宽。诗人通过对自己外貌和身体变化的描写,从侧面反映出他内心的极度痛苦。他已经完全被丧妻之痛击垮,对自身的形象和生活状态不再关心,将全部的情感都倾注在对亡妻的思念之中,尽显憔悴与消沉。

5. 我心若涵烟,葐蒀满中怀

- 解析:诗人将自己的内心比作“涵烟”,即包含着烟雾。“葐蒀”形容烟雾屈曲盘折、弥漫的样子。诗人觉得自己的内心就像充满了这样的烟雾,这些烟雾在心中四处弥漫、涌动,没有一刻停歇。此句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悲痛情感具象化为可感的烟雾,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内心的哀伤如烟雾般,萦绕不散,充斥着整个胸怀。这种比喻不仅准确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痛苦的深沉与持久,还让读者能够通过想象烟雾的形态,更加真切地体会到诗人内心复杂而又难以言说的悲痛之情,将诗歌的情感表达推向了高潮。

句译

1. 秋至捣罗纨,泪满未能开:秋天来临该捣制罗纨做寒衣,泪水满面我不忍打开那罗纨。

2. 风光肃入户,月华为谁来:秋风萧瑟匆匆吹进了门户,这皎洁月光又为谁洒照而来?

3. 结眉向蛛网,沥思视青苔:我紧锁眉头凝视着屋内蛛网,思绪万千看着那院中的青苔。

4. 鬓局将成葆,带减不须摧:鬓发卷曲快要乱如丛生草,衣带渐宽我也无心去整理。

5. 我心若涵烟,葐蒀满中怀:我的心好似弥漫着层层烟雾,这烟雾在心中纠结缠绕不散。

全译

秋天到了,又到了捶捣罗纨准备寒衣的时候,泪水潸然,湿透罗纨,我实在不忍将它打开。

秋风带着肃杀之气,匆匆地吹进屋里,这如水的月光,又为谁洒下这般清辉?

我紧锁眉头,望向布满蛛网的角落,思绪万千,凝视着那滋生的青苔。

鬓发卷曲,日益蓬乱如丛生的杂草,衣带渐宽,我却丝毫没有心思去打理。

我的心仿佛被烟雾笼罩,这浓稠的烟雾,在心中翻涌缠绕,久久不散。

喜欢诗词一万首请大家收藏:(m.8kxs.com)诗词一万首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