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室人诗十首?其六
江淹
窗尘岁时阻,闺芜日夜深。
流黄夕不织,宁闻梭杼音。
凉霭漂虚座,清香荡空琴。
蜻引知寂寥,蛾飞测幽阴。
乃抱生死悼,岂伊离别心。
《悼室人诗十首·其六》赏析
这首诗是江淹悼亡组诗中的第六首,通过对家中场景的描写,以及对往昔生活细节的回忆,深切地抒发了诗人对亡妻的沉痛悼念之情。
一、主题思想
1. 物是人非,睹物思人:“窗尘岁时阻,闺芜日夜深”,窗户积尘、闺房外杂草丛生,随着时间推移愈发荒芜。曾经充满生机的家,因妻子离世而变得清冷寂寥,这种环境的变化直观地反映出诗人生活状态的改变,强烈地烘托出物是人非的凄凉之感,表达了诗人对妻子深深的思念与无尽的哀伤。
2. 回忆往昔,痛失所爱:“流黄夕不织,宁闻梭杼音”,傍晚不再有妻子织布的身影,也听不到织布机的声音。这一生活场景的今昔对比,将诗人对亡妻的怀念具象化。往昔妻子织布的日常场景成为美好的回忆,如今却再也无法重现,突出了诗人失去妻子后的痛苦与失落。
3. 孤独寂寞,生死之悲:“凉霭漂虚座,清香荡空琴”,寒凉的雾气在妻子常坐的空位上飘荡,琴上的清香似乎还在,但弹琴之人已去。“蜻引知寂寥,蛾飞测幽阴”,蜻蜓和飞蛾的活动更增添了屋内的寂寥与幽阴。这些描写不仅营造出孤独、冷清的氛围,更体现出诗人对妻子的生死离别之痛,表明这种悲痛并非普通的离别伤感可比,而是深入骨髓的生死之悼。
二、艺术特色
1. 环境描写烘托情感:诗中通过描写窗尘、闺芜、凉霭、虚座、空琴等环境元素,营造出荒芜、寂寥、清冷的氛围,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悲痛与孤独。这些环境描写如同一幅幅画面,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诗人所处的情境,增强了诗歌情感的感染力。
2. 细节描写强化思念:以“流黄夕不织”“不闻梭杼音”这样的生活细节,唤起读者对往昔生活场景的联想,强化了诗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情。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夫妻间曾经的生活日常,使读者更能体会到诗人失去妻子后的巨大落差与痛苦。
3. 借物抒情深化主题:借蜻蜓、飞蛾的活动,以它们的寂寥来映衬诗人内心的寂寥,借景抒情,深化了生死离别的悲痛主题。通过这些自然生物的活动,从侧面展现出诗人所处环境的幽阴与内心的孤独,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细腻、深沉。
4. 对比手法突出变化:将妻子在世时的生活场景,如织布、弹琴等,与妻子离世后的冷清、寂静进行对比,突出了妻子离世给诗人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悲痛之情,使读者更能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哀伤。
解析
1. 窗尘岁时阻,闺芜日夜深
- 解析:岁月悠悠,窗户上积满了灰尘,这灰尘仿佛一层屏障,阻挡了时光,也暗示着生活节奏的停滞。自从妻子离世,家中的清扫工作无人操持,窗尘渐厚。“闺芜”指闺房外的杂草,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杂草肆意生长,越来越茂盛。这两句通过对窗尘和闺芜的描写,从环境的角度营造出一种荒芜、衰败的氛围。“岁时阻”和“日夜深”强调时间的流逝,突出了妻子离去后家中冷清、寂寥的状态,侧面烘托出诗人内心因失去妻子而产生的落寞与悲伤,让读者直观感受到家中因缺少妻子而失去的生机与活力。
2. 流黄夕不织,宁闻梭杼音
- 解析:“流黄”通常指一种黄色的绢,这里代指织布的工作。在往昔的黄昏时分,妻子总会坐在织布机前辛勤织布。然而如今,黄昏依旧来临,却再也看不到妻子织布的身影。“宁闻梭杼音”以反问的形式,强化了这种今昔对比。曾经熟悉的织布机发出的“梭杼音”,那是生活中温馨而又熟悉的声音,如今却再也听不到了。此句通过对往昔生活场景的回忆与当下现实的强烈反差,以小见大,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切入,深刻地表达出诗人对妻子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妻子离世后生活巨大变化的无奈与痛苦,使读者能够真切地体会到诗人内心那份失落与哀伤。
3. 凉霭漂虚座,清香荡空琴
- 解析:“凉霭”指寒凉的雾气,在空荡荡的屋子里,雾气仿佛有了生命,轻轻地漂浮在妻子曾经常坐的位置上。这个“虚座”,不仅是一个没有主人的座位,更是诗人心中永远无法填补的空缺,象征着妻子的离去。“清香”本是妻子抚琴时留下的气息,或许是妻子身上的香气,或许是琴身散发的木香,然而如今琴虽在,人却已去,那股清香似乎还在空气中飘荡,却只能更加凸显出周围的空虚与寂静。“漂”和“荡”这两个动词,生动地描绘出凉霭和清香的动态,仿佛它们也在为妻子的离去而徘徊、叹息,营造出一种空灵、凄清的氛围,将诗人对亡妻的思念和内心的孤寂渲染得淋漓尽致。
4. 蜻引知寂寥,蛾飞测幽阴
- 解析:蜻蜓缓缓飞行,似乎在引领着诗人去感受这份寂寥;飞蛾扑动翅膀,好像在丈量这屋内的幽深与阴暗。诗人通过描写蜻蜓和飞蛾的活动,以它们的视角来侧面烘托环境的寂寥与幽阴。蜻蜓和飞蛾本是微小的生物,在这空荡荡的屋子里,它们的活动显得格外突兀,却又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它们的存在仿佛在提醒诗人,如今的生活是如此孤独、冷清。这里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蜻蜓和飞蛾以感知寂寥和幽阴的能力,实际上是诗人将自己内心的情感投射到了这两种生物身上,进一步强化了诗歌所营造的孤寂氛围,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
5. 乃抱生死悼,岂伊离别心
- 解析:诗人在这里直接抒发感慨,表明自己内心所承受的是生死相隔的沉痛悼念,绝非普通离别所能比拟。“乃抱”强调诗人紧紧怀抱、无法释怀这种悲痛,“生死悼”明确指出悲痛的根源是与妻子阴阳两隔。“岂伊离别心”以反问的语气,强烈地突出了这种生死之痛的深刻程度,将诗歌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通过这两句,直白地表达出对亡妻的深厚情感以及失去妻子后的极度痛苦,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他内心深处那无法言说的哀伤,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即对亡妻的深切悼念和对生死离别的无奈与悲叹。
句译
1. 窗尘岁时阻,闺芜日夜深:窗户上积满灰尘,随着岁月流逝越发厚重,闺房外的杂草,日复一日长得愈发幽深。
2. 流黄夕不织,宁闻梭杼音:黄昏时分不再见她织那流黄绢,又怎能再听到织布机的梭杼声。
3. 凉霭漂虚座,清香荡空琴:寒凉的雾气在她空着的座位上漂浮,淡淡的清香在无人弹奏的琴上回荡。
4. 蜻引知寂寥,蛾飞测幽阴:蜻蜓飞舞,仿佛引领我感知这无尽的寂寥,飞蛾扑动,好似丈量这屋内的幽深沉暗。
5. 乃抱生死悼,岂伊离别心:我怀着的是生死相隔的沉痛悼念,哪里只是寻常离别时的哀伤心情。
全译
窗户上积满了灰尘,仿佛岁月都被阻隔在了这里,闺房外的杂草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长得越来越深。
黄昏时分,本应织布的她却不在了,再也听不到织布机发出的梭杼声。
寒凉的雾气在她曾坐过的空座位上漂浮着,那架无人弹奏的琴似乎还荡漾着往昔的清香。
蜻蜓缓缓飞动,好像在引领着我感受这无尽的寂寥,飞蛾轻轻扑腾,似乎在探测这屋内的幽深沉暗。
我心中怀着的是与妻子生死相隔的沉痛悼念,哪里只是普通离别时的那种哀伤心情啊。
喜欢诗词一万首请大家收藏:(m.8kxs.com)诗词一万首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