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让手下拿着他的名帖,去联络本地有威望、有善心的乡绅富户,陈明利害,“覆巢之下无完卵”,希望大家能出钱出力,共同应对这场可能波及自身的危机。
是夜,姜淮书房灯火长明。窗外,是暂时得以喘息、却依旧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流民;桌案上,是墨迹未干的陈情书和一份他凭记忆绘制的、标明了可能疫区和水源地的草图。
他感到一种深切的无力感。个人的力量,在如此规模的灾难面前,何其渺小。
他能救下眼前这数百人,可能救得了那数十万灾民吗?他能暂时遏制瘟疫的苗头,可能根除那导致这一切的吏治腐败与河工积弊吗?
他提起笔,在给朝中一位以刚直着称的御史的私信末尾,用力添上一句:“黄河之溃,实为人祸!堤防之弊,甚于洪水!望兄台仗义执言,彻查到底,以慰亡魂,以安生者!”
笔锋如刀,力透纸背。这已不仅仅是赈灾,而是指向了灾难根源的控诉与呐喊。
…
姜淮的陈情书与私信,如同投入死水潭的石子,虽未能立刻掀起滔天巨浪,却也在层层涟漪中,悄然改变着局面。
本地知府在收到姜淮措辞严峻的《陈流民安置防疫事疏》及目睹其带头捐出大半家产的举动后,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他虽不愿多事,但也深知若真在辖地爆发大规模瘟疫或流民暴动,其官帽定然不保。权衡之下,他终于采取了有限度的行动:
在城外划定区域,设立了几个官办粥棚,虽粥稀量少,但总算分流了部分涌向姜家庄园的流民。
象征性地派遣了两位医官至姜淮设立的隔离区“协助”,并提供了一些官仓的陈年草药。
默许了姜淮联合乡绅的赈济行为,并出面“协调”,让几家大户也象征性地出了些钱粮。
这些举措杯水车薪,但至少让混乱的局面有了些许官方的秩序。
而姜淮联合乡绅成立的“临时善会”,则发挥了更实际的作用。在他的威望和情理劝说下,几位素有善名的乡绅出力出钱,购置了大量药材、石灰,用于消毒,并雇佣了一些壮丁协助维持秩序、清理卫生。
隔离区的情况依旧不容乐观。尽管有草药供应和初步的隔离措施,但瘟疫还是在一个雨夜后悄然扩散了。
连续数日,都有体弱的流民在夜间悄无声息地死去,其中多为老人和孩子。恐惧如同无形的瘟疫,在流民和甚至部分家仆中蔓延。
有人开始偷偷逃离隔离区,有人谣传姜淮是要把他们集中起来“处理掉”。
面对信任危机,姜淮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震惊的决定。他拒绝了子侄的劝阻,每日清晨,亲自端着汤药,走入那气味污浊、人人避之不及的隔离区。
他俯下身,亲自为发热的病人擦拭额头,查看病情,甚至亲手给无法自理的患者喂药。
“先生,您……您不怕吗?”一个尚存清醒的染病书生,看着他布满血丝却依旧温和的眼睛,虚弱地问。
姜淮轻轻替他掖好破旧的被角,平静道:“怕。但比起瘟疫,我更怕人心冷了,怕这‘仁心’二字,被恐惧吞没。”
他没有慷慨激昂的演说,只是用这看似平静无畏的行动,稳住了即将崩溃的人心。
看到他这位高官都不顾自身安危,流民们的恐慌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杂着感激与愧疚的复杂情绪,配合度也大大提高。
大夫调整了药方,加大了防治力度,疫情在肆虐数日后,终于被艰难地控制住了。
与此同时,姜淮那几封指向明确的私信,也终于在朝堂上激起了回响。
那位以刚直着称的御史学生,不顾自身可能受到的压力,毅然上奏,以姜淮提供的线索和判断为基础。
猛烈抨击河工积弊,要求严查兰阳决口背后的贪腐问题,言辞激烈,直指工部乃至更高层的失职与腐败。
这封奏章如同在即将熄灭的炭火中吹入了一股氧气,立刻引来了其他一些对现状不满或有心整顿的官员的附和。
朝堂之上,关于黄河决口是天灾还是人祸的争论再起,要求追责的呼声给原本试图捂盖子的利益集团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暗处的反击也随之而来。几天后,府城开始流传新的谣言,这一次更加恶毒:
“姜淮如此积极赈灾,收买流民之心,所图非小!”
“他日日与流民接触,身上早已染了疫病,这是要拉着全城人陪葬!”
甚至有人匿名向省里举报,称姜淮“私募乡勇,聚集流民,恐有异志”。
这些流言自然也传到了姜淮的耳中。他只是淡淡一笑,对忧心忡忡的仆从说:“由他去说。我行得正,坐得直,但求无愧于心。眼下,救人要紧。”
...
就在姜淮于江南倾尽全力赈济黄河灾民、帝国的北方边陲,一道更加急促、带着血火的狼烟,骤然冲天而起!
这一日,数骑背插赤色翎羽的信使,如同从血海中冲出,不顾一切地鞭打着口吐白沫的战马,疯狂驰入京城,直扑宫门。
他们带来的,是辽东经略衙门的八百里加急军报:
“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悍然以‘七大恨’告天,
誓师反黔!其铁骑已破抚顺,守将李永芳降虏!总兵张承胤驰援,中伏力战殉国,所部万余精锐……全军覆没!东陲屏障已开,辽沈震动,危在旦夕!”
消息如同晴天霹雳,瞬间击碎了朝堂上最后一丝承平幻觉。败绩之惨,失地之速,叛将之众,皆为国朝百年来所未有!
紫禁城内,皇帝手中的茶盏“啪”地摔得粉碎,脸色煞白。御前会议上,往日高谈阔论的衮衮诸公,此刻皆面面相觑,哑口无言。
兵部茫然,兵部尚书被问及辽东可用之兵、布防详情时,支支吾吾,只能拿出些陈旧模糊的册簿。
户部窘迫,皇帝厉声问及军饷,户部尚书扑通跪地,汗如雨下:“陛下……国库……国库实在空空如也!去岁税收多有拖欠,历年积欠更如天文数字,加之黄河赈灾已耗费大量钱粮……
如今太仓库银,不足五十万两啊!” 这数字,对于一场国战而言,简直是杯水车薪。
喜欢假少爷回村后,成京城第一状元郎请大家收藏:(m.8kxs.com)假少爷回村后,成京城第一状元郎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