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好大的水……半夜里就冲进来了……房子像纸糊的一样……俺当家的……为了捞俺婆婆……被水卷走了……连个尸首都没见着啊……”她的眼泪混着脸上的污垢,滴落在孩子的襁褓上。
她的话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更多人的痛苦记忆。
旁边一个断了胳膊,只用破布草草包扎的老汉,老泪纵横:“俺们村的堤……去年才修过……官府还收了‘加固钱’……可那是什么堤啊……全是烂泥和草杆子……水一来就垮了……”
一个半大的小子,眼神空洞地望着北方,喃喃道:“俺姐……俺姐被水冲走的时候……还喊着俺的名字……”
“县太爷早就跑了……粮仓是空的……说是赈灾,就发了几把发霉的糠……”
“地没了……房子没了……啥都没了……就剩下这条命了……”
字字血,声声泪。
这些破碎的、充满绝望的叙述,拼凑出了一幅远比官方邸报更为真实、更为残酷的画卷。
不仅是天灾的狂暴,更是人祸的冷酷,是堤坝的豆腐渣,是官员的渎职与贪墨,是仓廪的空虚,是底层百姓在狂暴自然与腐败吏治双重碾压下的无助与牺牲。
姜淮静静地听着,脸色仿佛在这一刻变得更加深刻。他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从一个流民身边走到另一个流民身边,查看他们的伤势,示意家仆优先照顾妇孺。
他俯下身,亲手为一个发着高烧的孩子额头上敷上湿布。
他的动作沉稳而温和,但紧抿的嘴角和眼底深处那簇冰冷的火焰,揭示了他内心的惊涛骇浪。
他知道,眼前这些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流民,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家园和亲人,更是对朝廷、对“青天”的最后一丝信任。
他直起身,望向北方,那里是他曾经呕心沥血想要稳固的江山。而如今,这江山的根基,正随着这些流民的眼泪和鲜血,在一点点地流逝。
……
粥棚的烟火气引来了更多流民,官道旁很快聚集起黑压压一片人群。
他们眼巴巴地望着锅里翻滚的米粥,喉咙不住地吞咽,却因姜淮家仆的维持秩序而不敢过分拥挤,只是那一片压抑的喘息和婴儿的啼哭,比任何喧嚣都更令人窒息。
姜淮站在一处稍高的土坎上,清癯的身影在灰暗的天空下显得格外挺拔。他没有长篇大论的安抚,只是用沉静而清晰的声音说道:
“乡亲们,遭难了。到这里,先喝口热粥,缓过这口气。地方狭小,按序来,妇孺老弱先上前。”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异的、让人信服的力量。骚动的人群稍稍平静了一些,开始在家仆的引导下,依序领取那救命的粥食。
然而,绝望和饥饿能摧毁一切秩序。当粥香弥漫开来,几个落在后面的青壮流民终于按捺不住,红着眼睛往前挤,推搡开了前面的老人和妇人。
“凭什么他们先!老子也要饿死了!”一个满脸横肉的汉子嘶吼道,伸手就要去抢刚盛出来的粥碗。
场面瞬间混乱!
姜淮眉头一拧,对身旁的管家沉声道:“福叔,拿下为首滋事者,捆了!但不得伤他。其余人,若再敢乱,今日一粒米也得不到!”
管家虽年迈,但身手依旧利落,带着两个健壮家丁,三两下就将那带头哄抢的汉子反剪双手按倒在地。这一手镇住了其他蠢蠢欲动的人。
姜淮走到被按在地上的汉子面前,看着他因愤怒和饥饿而扭曲的脸,平静地问:“有力气抢,没力气等这一时半刻?你若挤垮了棚子,踏伤了妇孺,这粥,谁还喝得上?”
那汉子喘着粗气,别过头去,但眼中的戾气稍减。
姜淮示意家丁松开他,对众人道:“我知道大家都饿,都怕。但越到这时,越要守住做人的底线!
互相踩踏,只会死得更快!我姜淮在此立誓,只要我庄上尚有一粒存粮,就绝不眼睁睁看着一个乡亲饿死在我门前!但,也绝不容许有人恃强凌弱,坏了救命的规矩!”
他恩威并施,既展现了不容挑战的权威,也给出了明确的承诺。
混乱被迅速平息,流民们默默地重新排好队伍,只是眼神里多了几分复杂,有感激,有敬畏,也有深深的羞愧。
趁着施粥的间隙,姜淮走入流民中间,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施舍者,更像一个忧心的长者。他仔细查看他们的气色,询问更具体的情况。
“老乡,除了兰阳,上游情况如何?决口前,雨水下了几日?”
“这位大哥,你可见到官府组织的民夫抢险?堤上用料如何?”
“大嫂,孩子发热几日了?除了饥饿,可还有别的症状?”
他从这些七嘴八舌、带着浓重口音的回答中,敏锐地捕捉着关键信息。
决口非止一处,上游多个州县亦成泽国,灾情远超预估。
堤防加固确为虚应故事,抢险更是混乱无序。
更让他心头一紧的是,已有数人出现相似症状,高热、腹泻、身上起红疹。瘟疫的苗头已经出现!
姜淮立刻意识到,单纯的施粥远远不够。饥荒、混乱、再加上瘟疫,若不及时干预,这里很快就会变成人间炼狱,甚至可能波及整个南部!
他立刻返回书房,不顾疲惫,连续下达指令。
隔离病患,命家仆在远离粥棚和下风处搭建简易窝棚,将所有出现疑似瘟疫症状的流民及其接触者立即隔离,并请来相熟的大夫配制草药,全力防治。
卫生管理,强制要求所有流民在领粥前必须用皂角清洁手脸,划定固定区域处理污物并深埋,严禁饮用生水。
上书陈情,他再次提笔,这一次,不仅是向朝中故旧,更是直接草拟了一份给本地知府的《陈流民安置防疫事疏》。
他以极其严峻的口吻,描述了流民惨状,点明了瘟疫已现的危机,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请求官府立即设立官方赈济点分流人口;组织医官防治瘟疫;严控流民无序流动;同时,他愿意捐出大部分家产,协助官府共渡难关。
《假少爷回村后,成京城第一状元郎》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8k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8k小说!
喜欢假少爷回村后,成京城第一状元郎请大家收藏:(m.8kxs.com)假少爷回村后,成京城第一状元郎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