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淮正看着文书,邓经历走了进来。
“姜大人!”
姜淮起身。
“姜大人,知府大人说您来自南方,受不得风寒,想将之前参将的家给你住,那里有地龙。您是住通判府?还是住参将的家?”
姜淮想了想,他既然是通判,自然是住通判厅更好,至于地龙,他自己会造,目前也还没到寒冬腊月,地龙的事可以缓一缓。
姜淮当即转身道,“邓经历,感谢知府大人的厚爱,还是住通判厅好了,那里办公也更方便!”
而且他单身上任,又无家眷,独自一人,也无需另外购置家宅,直接住官邸更方便。
北地这边虽然荒凉,最普通的一进宅院也需八十到一百两一座,以他目前的年俸禄,是买不起的,不过,他也不需要买。
“既然如此,我命一个衙役带你前去!”
“行,多谢邓经历了。”姜淮拱手。
之后姜淮收拾东西前往官邸。
出了门,看着不远处的胡杨,榆树。
姜淮带着梁远和两个衙役在通判的官廨前停下。
看着眼前灰墙黛瓦的官廨,只见门楣上悬着“理刑清正”的旧匾。
尽管漆色已经斑驳,还是可以看得出,是被人用布巾仔细擦拭过。
这时两名皂衣的衙役躬身迎来:“姜大人辛苦!官舍已按例洒扫,只是……那窗户...……”衙役小心翼翼的指了指窗棂,这是他们的工作没有做到位,所以生怕触怒这个上官。
听那边的说,这位上官目前可是皇上跟前的红人,还是大黔六元及第的第一名状元郎。
可不能得罪。
姜淮抬头,果然见厅内的雕花窗棂上有两个洞,风正从豁口里呜呜灌进去。
衙役见状急急解释:“姜大人,不是小的不想补,是这里原本想着用桑皮纸先糊上,可前任大人去得仓促,库房钥匙还在赵大人那里,还没交接……所以....”
姜淮对那衙役摆摆手,没有在意,只径自跨过门槛。
他又看了看正厅内,还算整洁,青砖地缝里的陈年污垢也可以看出刮了的,清理工作做的还不错。
再看厅内的榆木案几,摆着一壶粗茶。
一旁一个衙役道,“我们不晓得大人住不住这里,这茶才刚烧好,大人要喝凉的后厨有!”
“好!”
之后姜淮看向那衙役,又拿出几枚铜钱放桌案上:“去买一斗糯米,熬成胶。”
“糯....糯米...?”
“对!”
一旁另一个衙役拍了拍他的头,“大人让你去就去,你啰嗦什么!”
“大人等着,小的这就去买。”
之后衙役走了,一旁梁远将东西都拿出来,放入室内。
姜淮也走到那案桌前,拿出粗茶,倒了一杯。
“大人,这么多的药材要怎么保存?”梁远从另一辆马车上卸下一堆行李,指了指地上的一个装满药材的麻袋。
“这...这些甘草枸杞,你就放樟木箱子里!当归黄芪用粗陶罐装着,那些喜干的先用油纸包着!”
“好,大人!”
之后梁远去忙活了。
姜淮又坐下来,呷了几口粗茶。
既然已经在此处定居下来,接下来就是他大展拳脚的时候。
若能将兴安府发展好,日后的前途不会差的。
这里穷困潦倒,土地贫瘠,如果改良试行,应该会有成效。
如今的知府是武将,城内又有守备军,军事这块不用担心。
他这个通判主要掌管赋税、粮运、刑名等,是知府的副手,主要职责便是协助知府处理政务。
…………
此刻,兴安府潘同知宅邸后院,有一张竹榻。
同知夫人许氏正坐在那里捏着绣绷子做活计,邓经历的夫人王氏则端着一盘红枣。
她将红枣放在院中的案几上,忽然小声凑近许氏道:“姐姐可瞧见新来的通判大人了?昨儿我们老爷回来说,这位可是了不得的人物。”
许氏手一顿,看着绣绷上的半只翠鸟:“可是那连中六元的姜大人?”
“正是!”王氏搁下瓷盘,用帕子按了按唇角,“听说那姜大人才二十岁,在御前对策时陛下曾亲口夸过 经纬之才。”
“怎么?你忽然提起他做什么?”
“嗐,咱这北地生活枯燥,这不随便聊聊嘛!我听那院里的小翠说,那日新通判大人来的时候,外面许多百姓围着,赵知府也去接了!”
之后,她忽然笑道,“那小翠说,新来的通判大人,那模样!真真当得起“朗朗如日月入怀”!
“真的?”
“可不是,后面我偷偷去府衙瞧过,的确唇红齿白,面冠如玉。毕竟南方人嘛!虽说是状元郎,听说比那探花郎还要俊……就是身子单薄了些!”
许氏和王氏这几年在北地,看到的都是皮肤黝黑粗糙的汉子,冷不丁的看到一个皮肤白净细嫩的,还是通判大人,难免有几分新鲜和好奇。
“怎么?莫非你想?”许氏斜眼儿瞟过去,一笑。
“你乱说什么呢?我都多大年纪了!就是不知道他有没有妻儿?”
“有又如何?没有又如何?”
“我这不是随意打听一下嘛!”
“诶!他才来不过两日,你寻思这些做什么?还不知道他干的怎么样?兴许没几个月就走了也说不准。毕竟这般人物,怕是京城里见惯了大世面的。”
“对了,我还听说带着个书童就上任了。”
许氏终于放下绣绷,“我倒盼着他真有治才,听我家老爷说,去年的账册还在架阁库堆着,若是个只会吟风弄月的......来了咱们这北地,只怕也干不出什么!
昨日,老爷嘱咐我,让我去牙行给新通判大人的府邸找些小厮仆人,毕竟他身边总要有些管家婆子伺候吧!”
“那你去找嘛!”
“嗯!我在寻思找谁?昨日有几个人来我这打听了,都想去他府邸干活儿呢!”
“那你再好好想想!”
“嗯!”
……
此刻,姜淮站在兴安府衙前,他要去拜见赵知府,看工作如何开展。
“下官姜淮,前来报到。”姜淮整了整青色官服,向门房递上名帖和文书凭证。
喜欢假少爷回村后,成京城第一状元郎请大家收藏:(m.8kxs.com)假少爷回村后,成京城第一状元郎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