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73章 杂交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藻株纪事:杂交微光与袋间暖尘

实验室的玻璃窗上凝着层薄霜,萧凡刚把穆萨发来的视频投到屏幕上,叶之澜就忍不住蹙起了眉。画面里,非洲的土地干裂得像张布满皱纹的脸,几簇藻株蔫蔫地贴在池底,阿米蹲在旁边,手里的记录本翻得哗哗响:“萧哥哥,叶姐姐,这三天没下雨,藻株长得越来越慢,多糖含量也从8%降到7%了,玉米苗都有点缺肥了。”

小叶正低头整理带回的国外藻株样本,闻言立刻抬起头,手里还捏着个装着绿色藻液的试管:“我带的这种耐干旱藻株,在实验室模拟14小时日照、15%土壤湿度的环境下,存活率能到90%。要不咱们试试和咱们的藻株杂交?这样既能保住多糖含量,又能扛住旱季。”

萧凡伸手拿过试管,对着光看了看——藻液清亮,里面的藻株颗粒比国内的略小,却透着股韧劲。他翻出抽屉里的藻株数据手册,指尖划过“国内藻株多糖含量9.2%”的记录:“咱们的藻株多糖高,国外的耐干旱,要是能结合两者优势,刚好能解决穆萨的问题。”

叶之澜已经转身走向试剂柜,手里拿着几个干净的培养皿:“那咱们现在就动手!我去配Lb培养基,小叶你负责处理国外藻株的细胞壁,萧凡你调一下倒置显微镜的参数,争取今天就能开始细胞融合。”

三人的动作快得像早就演练过无数次。小叶用无菌吸管吸取国外藻株样本,滴进装有0.1%纤维素酶的离心管里,轻轻摇晃:“先软化细胞壁,不然融合的时候容易破。”萧凡则蹲在显微镜前,转动旋钮调整焦距,屏幕上慢慢清晰地浮现出国内藻株的细胞形态——圆形,细胞壁薄,里面的叶绿体透着鲜绿。

“酶解时间差不多了。”小叶把离心管递给萧凡,“咱们取100微升国外藻株,和100微升国内藻株混在一起,滴到培养基上。”萧凡接过管,小心翼翼地将混合藻液滴在培养皿中央,叶之澜立刻拿起镊子,把培养皿放进30c的恒温培养箱:“先孵育24小时,明天早上来看有没有融合迹象。”

第二天天还没亮,叶之澜就先到了实验室。她轻手轻脚地打开培养箱,拿出培养皿放在显微镜下,刚调完焦距,眼睛就亮了——几个椭圆形的细胞里,同时透着国内藻株的鲜绿和国外藻株的浅绿,明显是融合成功了。“萧凡!小叶!成功了!”她的声音带着点激动,把刚进门的两人都引了过来。

萧凡凑到显微镜前,看着屏幕里的杂交细胞,指尖在记录本上飞快地写着:“形态正常,叶绿体活性看起来不错。接下来咱们分三组培养,一组模拟非洲旱季环境,一组按国内牧区条件,还有一组做对照,看看哪组长得最好。”小叶则拿出多糖检测试剂盒:“等它们再长几天,我测测多糖含量,要是能保持在8%以上,就没问题。”

可没等三天,新的麻烦就来了。那天晚上,村里突然停电——电工师傅说线路老化,得修到后半夜。叶之澜接到实验室保安的电话时,正在和萧凡、小叶一起整理杂交藻株的生长数据:“培养箱的温度已经降到12c了,再降下去,细胞可能会冻坏!”

“快走!”萧凡抓起桌上的保温毯,率先往实验室跑。夜色里,三人的脚步声在寂静的村路上格外清晰,小叶跑的时候没注意,差点被路边的石头绊倒,萧凡眼疾手快地扶住她:“小心点,样本比咱们的脚重要。”

赶到实验室时,培养箱的显示屏已经暗了一半,萧凡赶紧把备用发电机推到旁边,接好线按下开关。叶之澜和小叶则用保温毯裹住培养皿,紧紧抱在怀里——保温毯是之前扎西阿妈送的,里面填的羊毛暖乎乎的,刚好能护住培养皿的温度。

“温度慢慢升上来了。”萧凡看着显示屏上的数字从12c跳到18c,松了口气。小叶把培养皿放回培养箱,借着灯光仔细看了看:“还好,细胞没出现破裂,明天再观察下生长速度。”那天晚上,三人干脆在实验室的长椅上凑合一宿,萧凡把自己的外套披在叶之澜身上,叶之澜又把小叶的围巾拉了拉,盖住她的耳朵——窗外的风刮得紧,实验室里却暖融融的。

第二天早上,杂交藻株果然没让人失望。不仅生长速度没受影响,显微镜下还能看到新的嫩芽冒了出来。小叶测了多糖含量,兴奋地举着试剂盒:“8.5%!比国外藻株高了0.5%,刚好能满足穆萨那边的需求!”萧凡立刻拍了段杂交藻株的视频发给穆萨,屏幕里的穆萨对着镜头直拍手:“太好了!我们现在就把培养池再扩大一倍,等着你们的样本!”

就在三人忙着准备杂交藻株样本时,扎西阿妈拎着个布包走进了实验室,手里还拿着个破了口的包装袋——正是之前试装饲料添加剂的那种。“叶老师,你看这个袋子。”阿妈把袋子递过去,“装多了就容易破,而且咱们用手压的封口不紧,昨天搬的时候撒了不少添加剂,心疼得很。”

卓玛跟在阿妈身后,也小声说:“我帮阿妈装袋子的时候,压了半天手都酸了,还是漏粉。要是能有简单点的办法就好了,不用总麻烦你们。”

小叶拿起破袋子,手指摩挲着袋口的褶皱:“这是因为基材太脆,而且手工压制的温度不均匀。咱们村里最常用的就是石板和柴火,要不试试用石板代替工业压制机?我之前在文献里看到过,高温石板能让基材更好地粘合。”

叶之澜眼睛一亮,想起小时候在奶奶家看她压青稞饼的场景:“对!我奶奶压青稞饼的时候,就用柴火加热石板,温度特别均匀。咱们可以找块平整的石板,试试不同温度下的压制效果。”萧凡则转身去仓库,抱出几卷不同比例的基材:“那咱们就做个实验,先测不同青稞秆粉比例的基材强度,再试石板压制的温度和时间,争取找到最适合村民用的方案。”

说干就干。叶之澜带着卓玛去村里找石板——最终选了块半米见方的青石板,表面光滑,导热性也好。萧凡和小叶则在实验室里按5%、10%、15%的比例,把青稞秆粉混入基材,做成大小相同的试片。

“先试100c。”叶之澜用柴火加热石板,萧凡拿着温度计贴在石板上,等数值稳定在100c时,小叶把10%青稞秆粉的试片放在石板上,再用另一块小石板压上去。30秒后拿下来,试片边缘已经牢牢粘在一起,用手扯了扯,也没裂开。“卓玛,你试试用这个温度压。”叶之澜把小石板递给卓玛,“像压青稞饼那样,稍微用点力就行。”

卓玛接过石板,小心翼翼地压在新的试片上,30秒后拿起来,试片的密封性和小叶压的一样好。“真的可以!”卓玛高兴地跳起来,“这样我在家就能帮阿妈做袋子了,手也不酸了。”

可刚高兴没多久,新的问题又出现了——15%青稞秆粉的试片虽然更结实,却太硬,不容易折叠;5%的又太软,装多了还是会变形。三人坐在实验室的地上,围着不同比例的试片琢磨,扎西阿妈忽然说:“要不加点藻株多糖进去?之前做饲料添加剂的时候,多糖不是能让青稞粉更有韧性吗?”

“对啊!”小叶一拍大腿,立刻去取藻株多糖溶液,“咱们按10%青稞秆粉+5%藻株多糖的比例试试。”重新调配基材后,压出来的试片不仅结实,还带着点柔韧性,折叠的时候也不会裂。叶之澜装了袋添加剂进去,晃了晃,一点粉都没漏:“阿妈,您看!这次肯定没问题了。”

扎西阿妈接过袋子,翻来覆去地看,笑得眼睛都眯了:“太好了!这样咱们村民自己就能做袋子,不用再麻烦你们跑前跑后了。”卓玛也拿着试片,兴奋地说:“我明天就教村里的小伙伴一起做,到时候咱们做很多很多袋子,分给其他牧区的人。”

就在这时,萧凡的手机响了,是穆萨发来的新视频。画面里,阿米正把萧凡他们寄去的杂交藻株样本倒进培养池,池边的玉米苗已经比之前高了不少,叶片也绿得发亮。“萧凡,叶之澜,小叶!”穆萨的声音带着笑意,“杂交藻株长得特别好,多糖含量也稳定在8.3%,玉米苗的肥力也跟上了,再过一个月就能收玉米了!”

屏幕里,阿米举着个玉米穗,对着镜头大声喊:“叶姐姐,萧哥哥,小叶姐姐,谢谢你们!等玉米熟了,我寄给你们尝尝!”

三人看着视频,心里都暖暖的。叶之澜转头看向窗外,实验室的玻璃上,薄霜已经化了,阳光洒在培养池里,杂交藻株泛着淡淡的绿光,像一片小小的海洋。“咱们的藻株,真的帮到他们了。”她轻声说,语气里满是骄傲。

萧凡点点头,伸手拿起桌上的包装袋试片:“接下来,咱们把包装袋的制作方法写成手册,再教村民们怎么批量生产。等杂交藻株在非洲推广开,咱们还可以试试培育更耐虫害的品种,让藻株能帮到更多人。”

小叶看着两人,笑着说:“那咱们可得抓紧时间,我还想等夏天的时候,和你们一起去非洲看看呢,看看咱们的藻株和玉米,长得有多好。”

实验室里的笑声轻轻飘了出去,和窗外的风声、远处牛羊的叫声混在一起,像一首温柔的歌。藻株的故事还在继续,那些小小的绿色生命,正带着希望,从嘎查村的草原,走向非洲的田野,也走向一个更遥远、更明亮的未来。

喜欢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请大家收藏:(m.8kxs.com)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