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72章 青香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藻株新程:雨落苔生与袋裹青香

嘎查村的沼气池在村西头的坡地上,砖红色的池体被晨雾裹着,像块藏在绿草丛里的玛瑙。萧凡扛着装满沼液的塑料桶往培养池走时,叶之澜正蹲在池边,手里捏着片发黄的藻叶,眉头轻轻皱着。

“怎么了?”萧凡放下桶,凑过去看,池面飘着几簇藻株,叶片边缘泛着浅褐色,不像往常那样透着鲜亮的绿。

叶之澜把藻叶递给她:“早上来巡池就发现了,这几簇藻株好像没精神,昨天浇的沼液,不会是浓度太高了吧?”

萧凡接过藻叶,放在鼻尖闻了闻,没有异味,又从口袋里掏出ph试纸,蘸了点池水,试纸立刻变成了深蓝色。“ph值快到9了,沼液碱性太高,藻株耐不住。”他起身看向沼气池的方向,“咱们昨天按1:5的比例稀释,还是太浓了。”

叶之澜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那怎么办?总不能浪费沼液,而且书店那本书里说沼液能提高多糖含量,咱们好不容易找到低成本的办法。”她望着池里蔫蔫的藻株,语气里带着点着急,“要不今天先停浇沼液,换成清水?”

“停浇能缓解,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萧凡蹲下身,用手指搅了搅池水,“得想办法中和沼液的碱性。”两人沉默着琢磨,远处忽然传来扎西阿妈的声音,她背着竹篓,正往这边走,竹篓里装着刚割的青稞秆。

“萧老师,叶老师,你们在这儿琢磨啥呢?”扎西阿妈走近了,看到池里的藻株,立刻明白过来,“是不是沼液浇得不对劲?我家之前用沼液浇青稞,也遇到过苗发黄的情况,后来加了点青稞秆灰,就好了。”

“青稞秆灰?”萧凡和叶之澜同时抬头,眼里带着疑惑。

扎西阿妈放下竹篓,蹲在池边解释:“是啊,青稞秆烧的灰是酸性的,能中和沼液的碱。我家那片青稞地,之前沼液浇多了,苗都蔫了,撒了半袋青稞秆灰,没几天就缓过来了。”她说着,从竹篓里拿出一把晒干的青稞秆,“你们要是信得过,就试试,先少加点,看看藻株的反应。”

萧凡和叶之澜对视一眼,觉得这办法可行。“谢谢阿妈!”叶之澜赶紧接过青稞秆,“我们现在就去烧点灰试试。”两人立刻分工,萧凡回实验室拿天平(精确控制青稞秆灰用量),叶之澜则在池边搭建简易的烧灰灶——用几块石头围起来,把青稞秆架在中间点燃,青烟袅袅中,带着淡淡的草木香。

等萧凡回来时,青稞秆已经烧成了灰白色的灰。他用天平称出50克灰,先溶解在少量清水里,搅拌均匀后,慢慢倒入装沼液的桶里,边倒边用ph试纸测试。“ph值降到7.5了!”萧凡看着试纸颜色,语气里带着兴奋,“这个酸碱度刚好适合藻株生长。”

叶之澜赶紧拿来勺子,舀起调好的沼液,小心翼翼地浇在那几簇发黄的藻株周围。“咱们明天早上再来看看,要是藻株能缓过来,就按这个比例配沼液。”她说着,擦了擦额头的汗——烧灰时的热气加上着急,额角已经沁出了细密的汗珠。

萧凡看着她,从口袋里掏出纸巾递过去:“别着急,阿妈说的办法肯定管用。”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今天多亏了你想到找阿妈问问,不然咱们还得琢磨半天。”

叶之澜接过纸巾,笑了笑:“是阿妈经验丰富,咱们还是得多跟村民请教,他们的土办法有时候比书本还管用。”两人坐在池边的石头上,看着远处的草原,晨雾渐渐散去,阳光洒在培养池里,泛着粼粼的波光。

第二天一早,两人第一时间赶到培养池,远远就看见那几簇藻株恢复了鲜亮的绿色,叶片也舒展了不少。“真的管用!”叶之澜高兴地蹲下身,轻轻碰了碰藻叶,“看来‘1:8沼液稀释+0.5%青稞秆灰’的比例刚好。”

萧凡拿出笔记本,把配比记下来,又补充道:“咱们接下来分5组测试,看看不同沼液浓度对多糖含量的影响,争取找到既能提高多糖含量,又不伤害藻株的最佳配比。”叶之澜点点头,从实验室里搬来5个小塑料盆,每个盆里种上相同数量的藻株,分别倒入不同配比的沼液,做好标记。

就在两人忙着测试沼液配比时,萧凡的手机突然响了,是穆萨发来的视频请求。他赶紧接起,屏幕里穆萨的表情带着焦急,背景是被雨水打湿的藻株培养池——遮阳网破了个大洞,雨水直接浇在藻株上,部分藻株已经沉到池底,看起来没了活性。

“萧凡,叶之澜!”穆萨的声音有点急,“昨天晚上下了场暴雨,风把遮阳网吹破了,藻株好像出问题了,你们快看看怎么办!”

叶之澜凑到屏幕前,仔细看着池里的藻株:“穆萨,你先别慌,先把破的遮阳网补好,再把沉底的藻株捞起来,看看还有没有活性。”她顿了顿,又说,“我们之前做过藻株活性修复的实验,有个修复剂配方,现在发给你,你赶紧找材料配制。”

萧凡立刻打开电脑,把“多糖提取液+少量葡萄糖”的修复剂配方发给穆萨,还特意标注了浓度比例:“修复剂配好后,均匀洒在培养池里,每天测一次藻株的活性,有问题随时跟我们说。”

穆萨赶紧点头:“好!我现在就去办,阿米已经去村里找针线补遮阳网了,我们一定能把藻株救回来。”挂了视频,叶之澜还是有点担心:“非洲那边的材料跟咱们这边不一样,不知道修复剂能不能起作用。”

“别担心,”萧凡拍了拍她的肩膀,“穆萨和阿米很细心,而且咱们的配方是基于藻株的共性做的,应该没问题。对了,咱们可以跟小叶说一声,让她在国外实验室测试下高湿度环境下藻株的抗逆性,看看能不能给穆萨他们提供更多建议。”

叶之澜立刻给小叶发了消息,把非洲藻株遇到的问题详细说明。没过多久,小叶就回复了邮件,附件里是她刚做的实验数据——她测试了不同湿度下藻株的活性,发现添加少量苔藓提取物(非洲当地常见的苔藓)能提高藻株的抗逆性。“我已经把苔藓提取物的提取方法发给穆萨了,”小叶在邮件里写道,“师兄师姐,你们也可以在咱们的培养池里试试,说不定对沼液浇灌的藻株也有帮助。”

萧凡和叶之澜看着邮件,心里踏实了不少。“小叶这次帮了大忙,”叶之澜笑着说,“等她回来,咱们一定要好好谢谢她。”萧凡点点头,拿出手机给穆萨发消息,把苔藓提取物的方法也传了过去,还特意加了句:“有任何问题,随时视频。”

接下来的几天,两人一边盯着沼液配比测试,一边关注非洲藻株的情况。穆萨每天都会发视频过来,汇报藻株的恢复情况——第三天时,沉底的藻株有一半恢复了活性,第五天基本全部恢复,而且新的藻株嫩芽也长了出来。“太谢谢你们了!”视频里,穆萨举着一株绿油油的藻株,语气里满是感激,“苔藓提取物真的管用,阿米每天都去采苔藓,提取后洒在池里,藻株长得比之前还好!”

看着视频里生机勃勃的藻株,萧凡和叶之澜相视而笑。叶之澜忽然想起什么,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包裹:“对了,小叶寄的可降解包装袋样品到了,咱们今天就测试下密封性。”两人拆开包裹,里面装着三个不同配方的包装袋,每个袋子上都贴着标签:“多糖涂层A”“多糖涂层b”“多糖涂层c”。

他们从实验室里拿出饲料添加剂,分别装在三个袋子里,密封好后,放在培养池旁边的空地上(模拟露天储存环境),还特意做了记录表格,每天观察袋子的密封性和添加剂的状态。“要是密封性好,以后村民们就能把添加剂装在这种袋子里,既环保,又能延长保质期。”叶之澜在表格上写下今天的日期,眼里带着期待。

萧凡看着她认真的样子,忽然说:“等玉米收获了,咱们请村民们来家里做客吧,煮玉米吃,再跟他们说说包装袋的事,让他们也提提意见。”叶之澜抬头看他,笑着点头:“好啊,卓玛肯定高兴,她之前还说想尝尝咱们煮的玉米。”

日子在忙碌中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玉米收获的季节。试验田的玉米长得比往年高了近10厘米,金黄的玉米穗沉甸甸的,压弯了玉米秆。萧凡和叶之澜组织村民们一起收玉米,扎西阿妈、卓玛还有村里的老人小孩都来了,田埂上满是欢声笑语。

萧凡扛着装满玉米的筐往路边走,路过玉米秆时,不小心被叶片划伤了手指,鲜血立刻渗了出来。叶之澜看到了,赶紧跑过来,从口袋里掏出创可贴:“怎么这么不小心?快停下来,我帮你包扎。”她拉着萧凡走到田埂边,小心翼翼地用纸巾擦掉伤口上的血,再贴上创可贴,动作轻柔又仔细。

“没事,小伤口。”萧凡看着她,语气里带着点不好意思,“就是着急把玉米搬过去,没注意。”

叶之澜抬头瞪了他一眼,却没真的生气:“再着急也得注意安全,要是伤口感染了,怎么继续做实验?”她顿了顿,声音放轻了些,“跟你一起做事,总觉得很踏实,要是你受伤了,我一个人……”

“不会让你一个人的。”萧凡打断她的话,眼神认真,“以后不管是做实验,还是推广藻株项目,我都会跟你一起。”

叶之澜的脸颊瞬间红了,赶紧低下头,假装整理创可贴:“赶紧干活吧,不然村民们该等急了。”她说着,扛起旁边的玉米筐就往前走,萧凡看着她的背影,嘴角忍不住上扬,也赶紧跟了上去。

收完玉米的那天晚上,萧凡和叶之澜在实验室里煮玉米,香味飘满了整个院子。卓玛抱着她画的画跑过来,画里是三个小人(萧凡、叶之澜和小叶)站在玉米地里,旁边还有几簇藻株。“叶老师,萧老师,这是我画给你们的!”卓玛把画递过去,眼里满是期待,“等小叶姐姐回来,咱们再一起画一幅更大的。”

叶之澜接过画,小心翼翼地贴在实验室的墙上:“一定会的,小叶说她会提前一周回来,到时候咱们一起去草原上看牛羊,再看看非洲那边的玉米地。”

就在这时,萧凡的手机响了,是小叶打来的视频电话。屏幕里,小叶拎着一个行李箱,身后是机场的标识:“师兄师姐,我明天就到嘎查村啦!包装袋的生产线资料我也带来了,咱们可以一起建个小型的包装作坊,让村民们自己就能做包装袋!”

“太好了!”叶之澜凑到屏幕前,“我们明天去村口接你,还煮了玉米,等你来吃。”

小叶笑着点头:“好啊,我早就想吃嘎查村的玉米了!对了,我还带了国外实验室的藻株样本,咱们可以测试下,看看能不能和咱们的藻株杂交,培育出更耐干旱的品种,以后非洲那边也能用。”

挂了视频,两人看着墙上的画,又看了看桌上煮好的玉米,心里满是期待。叶之澜拿起一个玉米,递给萧凡:“尝尝,应该熟了。”萧凡接过,咬了一口,甜糯的玉米在嘴里化开,带着阳光和土地的味道。

“真好吃。”萧凡说,看着叶之澜,“以后每年玉米收获的时候,咱们都请村民们来做客,好不好?”

叶之澜点点头,眼里映着灯光,温柔又明亮:“好啊,咱们还要把藻株项目做得更好,让更多的人受益,让草原和非洲的田野,都长满绿油油的藻株和金黄的玉米。”

夜色渐浓,实验室里的灯光温暖而明亮,煮玉米的香味飘向远方,像是在预告着一个充满希望的明天——藻株的故事还在继续,而他们,会带着这份热爱与坚持,一起走向更远的地方。

喜欢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请大家收藏:(m.8kxs.com)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