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39章 勇于与武官争斗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五百文一石?大明开国以来,未曾有此低价。

“如何?此乃老九之功,连本王都对他刮目相看。

他一番动作,竟使西北粮价整体下滑!”朱棣见姚广孝吃惊,面露得意。

“呵呵,既是汉王朱松所为,与殿下何干?”姚广孝似笑非笑,反问道。

“自是购粮!”朱棣直言,“此时西北粮价低廉,若不抓紧,更待何时?”

他认为姚广孝又在故弄玄虚,平日里这和尚就爱与他打哑谜。

“那殿下自去购粮便是,来找和尚作甚?”姚广孝一脸困惑。

朱棣闻言,神色尴尬,欲言又止。

“殿下但说无妨!”姚广孝见状,笑道。

“既如此,本王直说,钱不够,特来借钱!”朱棣干笑回应。

“殿下找错人了,和尚身无分文。”姚广孝摇头拒绝,干脆利落。

“你岂会没钱?出家人不打诳语。

身为庆寿寺主持,这些年香火钱没少收吧?”朱棣气道。

这和尚怎如此吝啬?

姚广孝的反问再次让朱棣陷入沉默。

他决心趁粮价低廉时大量购粮,非小规模行动可比。

麾下近十万大军,年度粮草开支庞大,更别提欲囤积的粮草数量之巨。

少量囤积毫无意义,大军众多口腹待哺。

“和尚有个想法!”姚广孝道,“你提及汉王朱松低价售粮,那他手头现银定不少吧?”

朱棣闻言,眼神微动。

“你是说,向老九借钱?”

他与老九,同父异母兄弟,藩王身份,但私下交情浅薄。

向老九借钱,他从未考虑过。

“借钱或借粮,就看你这四哥的面子有多大了。”姚广孝笑道,“殿下不妨一试,成功与否,和尚不敢断言。”

姚广孝一番话,让朱棣无言以对。

这和尚竟拿自己当筹码?

离开庆寿寺,朱棣脑海中仍回荡着姚广孝的建议,不禁心动。

或许老九真的会借?

“回燕王府,给汉中老九写封信,探探他的口风!”朱棣迅速决定,匆匆返回。

汉中府内,近日银子进账颇丰。

粮食贱卖且供应充足,换回银子数额惊人。

粮仓几近被民众抢空,毕竟民以食为天,家中囤粮以防不测,天灾人祸难料,饿死人之事时有发生。

此次黄河泛滥,致使数十万百姓流离,食不果腹。

汉中府粮价低迷之际,百姓感激汉王之恩,竞相囤粮。

朱松虽贱卖粮食,利润大减,却声名鹊起。

西北百姓,除却黑心粮商,无不念及汉王朱松之好。

所幸存粮充裕,汉中粮储暂无虞,与朱松所料相差不远。

汉中府售粮之银,已超卖盐数倍。

然朱松深知此景难持久,非粮食不足,实乃市场将趋饱和,百姓囤粮亦有限度。

热潮过后,购粮热必将减退。

届时,汉中粮价可稳步回升至一两银一石米。

正当朱松财源广进之时,北平燕王府来信至。

“四哥竟会给本王来信?真乃奇事!”

朱松览朱棣之书,满心疑惑。

平日里,除太子朱标外,他与诸藩王兄弟鲜有往来,书信更无。

及至阅信,朱松不禁哑然失笑。

“四哥竟向本王借钱?”

“若真借出,岂有收回之理?”

“岂不是肉包子打狗?”

朱棣首函即提此请,实出朱松意料。

朱棣于北平养兵众多,数倍于汉中。

加之老四好战,军费之巨,冠绝藩王。

朱松未加思索,即书回函,遣人带回。

借钱之事,万不可能,自家亦非粮仓无限。

他借老爷子修路之名,欲将大笔资金倾注于路建,并埋怨正四处筹集银两,否则也不会低价售粮……

总之,一番巧妙言辞,敷衍过关即可!

令人信服,想必朱棣阅信后也难以挑剔!

大明洪武二十五年末秋之际,西安府至应天府的水泥路工程正式启动!

此时,北平府的燕王朱棣亦收到了朱松的回信。

面对朱松长篇累牍的解释及其财政拮据的现状,朱棣一时语塞!

正如朱松所料,朱棣确也难以反驳!

他已知晓西安府修水泥路至应天府之事!

先前他还诧异老九何故半价售粮,原来如此!

此刻,朱松的拒绝让朱棣有些意外,却也无可奈何!

……

应天府,徐府。

中山王徐达逝世后,其子徐辉祖承袭魏国公之位,但徐府往日之盛况已不复存!

淮西勋贵多唯蓝玉马首是瞻!

徐辉祖为人务实低调,行事沉稳谨慎!

身为徐家之主,处于朝廷这复杂之地,他需步步为营,唯恐被皇帝抓住把柄!

伴君如伴虎,此言不虚。

富贵权势诱人,但皇帝一言可致人头落地之事亦不鲜见!

故而一向谨慎的徐辉祖,平日里与蓝玉等高调之辈保持一定距离!

此类勋贵不乏其人,如曹国公李景隆、总督陕甘一带的老将长兴侯耿炳文等!

他们自成体系,平日左右逢源,敬而远之,不轻易得罪他人,亦不谄媚!

然处朝堂,诸多身不由己之事在所难免!

谈及徐妙锦的婚事,徐家两兄弟徐辉祖与徐增寿,起初对徐妙锦被赐婚予汉王朱松并不看好。

然而,皇命难违,他们只得勉强接受。

但近来,他们对这桩婚事的态度有了微妙变化。

原先,他们视汉王朱松为迷信炼丹的藩王,认为他配不上三妹徐妙锦。

然而,近两个月来,朱松的种种事迹及汉中府的巨大变化,他们都看在眼里。

尤其是朱松在西北的产业,数额惊人。

因此,他们对这婚事开始重视起来,毕竟三妹嫁入汉中后,他们与朱松便是亲家。

在生意场上,自是亲上加亲,互相照应。

再者,徐家长女徐妙云,乃燕王朱棣的王妃,使得徐府拥有两位藩王女婿。

而先前向朱松借钱未果的燕王朱棣,也因此与朱松结为连襟。

朱棣正是凭借徐妙锦与徐妙云的姐妹关系,才厚着脸皮向朱松求助。

这些关系,无疑使徐妙锦与朱松的婚事为徐府带来更多利益。

不仅如此,以蓝玉为首的淮西勋贵们也逐渐倾向汉王一方。

他们如同一条利益链,紧密相连,共同获利。

他们的商队依赖汉中府的货物,赚得颇丰。

彼此间互利互助,自是理所当然。

朱松对淮西勋贵在汉中做生意之事心知肚明,汉中府内发生的事情,只要他想知道,便难逃其掌握。

他也有意拉拢这些勋贵,但一切均在暗中进行,彼此心照不宣。

朱松深知,朝中部分文臣对他这位汉王心存不满,但有淮西人士在朝中为他掩护,他便能省去诸多烦恼,无需再忌惮文臣的弹劾。

淮西勋贵素来跋扈,那些文臣绝非其对手。

加之老儿子与太子大哥皆对他有所偏袒,朱松在大西北的地位稳固无比。

然而,此次西北粮食大幅降价之事,所掀波澜实在太大,消息传至应天府时,仍引发不小震动。

蓝玉等人亦已得知汉王朱松低价售粮之事,初时不解其意,后闻老爷子欲自西安府修水泥路至应天府,便揣测朱松是否资金紧张,否则怎会出此下策?

至于朱松一心为民,欲压低粮价之念,蓝玉等人根本无法理解,亦未曾往此方向思考。

正因蓝玉等人此番自作聪明,反倒帮了朱松大忙。

以蓝玉为首的多位勋贵,竟主动向汉王府示好,愿为水泥路投资。

朱松对此等好事自是欣然接受,同时感叹淮西出身之人真够仗义。

实则这与仗义无关,主要是朱松低价购米之举并未触动蓝玉等人利益,毕竟他仍是他们暴利之源。

粮价下降,边疆辎重压力亦随之减轻,将士们喝粥亦能多喝两碗。

蓝玉等人虽对朱松之大手笔惊讶不已,却也暗自咋舌于汉中府粮仓之丰盈,难怪老九减西安府粮税时,能轻松填补边防空缺。

常升向蓝玉询问。

“自然是多多益善!汉王的产业皆是财源滚滚,你还担心投入的资金无法回本吗?眼光要放长远!”

蓝玉豪迈地挥手说道。

朱松一脉的后世文官,勇于与武官争斗。

皇宫,奉天殿,御书房。

朱元璋与朱标正查阅关于西安府至应天府水泥路动工的消息。

“老九这招真高明!既解决了灾民安置,又能加速水泥路建设!”

“按老九的计划,各州府同时动工,一年内即可完工!”

朱元璋看着奏折,满意地点头笑道。

“更让我惊讶的是,为惩治恶意哄抬粮价的粮商,老九竟以此法将西北粮价全面压低!”

朱标更关心朱松低价售粮之事。

此乃利国利民的大善事!

粮价关乎民生,必须控制在合理范围!

可惜总有些黑心商人,为赚钱丧失良心!

“此事,老九做得很好!”

谈及粮价,朱元璋笑容更甚。

粮食问题一直是他的重中之重!

朱松此举,正中他心意!

“谁能想到老九竟有如此魄力?常人难以理解他的动机!”

“锦衣卫来报,老四竟给老九写信了!”

朱元璋话锋一转。

“老四?他与老九私下往来?”

朱标闻言一脸诧异。

喜欢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请大家收藏:(m.8kxs.com)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