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我们不得而知,只知老四给老九写了信,老九亦回信,内容却无从知晓。”
朱元璋摇头,截获此信并非难事,但无须此举。
若让外界知晓,身为父亲的他竟需监视儿子间通信,岂不贻笑大方?
令他困惑的是,历史上曾有燕汉之争的二人,私下竟有联系。
老四与老九,除却同父异母之兄弟情,尚有徐家两位姑娘这一纽带。
“险些忘却,老四与老九即将结为亲家!”朱元璋恍然醒悟。
近来事务繁忙,竟忘了老九即将再婚之事。
“想必是因妙锦即将嫁往汉中府吧?”
“父皇,您打算何时让妙锦启程?”朱标亦想起此事,询问道。
“杨家丫头周年忌在九月,便让徐丫头下月出发,十月初八吉日,就选那日完婚。”
老九再婚之日,朱元璋早已命人选定,告知朱标。
“如此算来,仅剩一个多月。”
“若能共赴老九婚礼,那该多好。”朱标略显失望。
“陛下,太子爷!汉王殿下自汉中府又有馈赠!”蒋瓛匆匆来报。
“何在?汉中府之物,直接送来便是。”
朱元璋闻讯,双目放光,急忙催促。
“此番物品特殊,体积庞大,难以运至御书房。”
蒋瓛面露尴尬。
“何物竟无法进入御书房?”
朱元璋一脸惊异。
“汉王殿下此次送来的是一辆巨型马车!”
蒋瓛连忙说明。
“马车?老九送这个作甚?”
“我们难道还缺这个?”
朱元璋一愣,随即有些无奈。
最近老九总送些古怪之物。
“父皇,或许这马车有特别之处,如黄包车那般?”
“马车此刻在何处?”
朱标提醒朱元璋,随后问蒋瓛。
“就在奉天门!”
蒋瓛急忙回答。
“走,瞧瞧老九的这马车有何玄机。”
朱元璋说完,随即离开御书房。
不久,父子俩在奉天门看到了这辆来自汉中府的豪华马车。
这马车果然气势恢宏!
难怪称为巨型!
车厢长五米,宽两米,高两米,令朱元璋和朱标瞠目结舌。
前方由五匹马牵引,全长超过两丈!
如此庞然大物,御书房哪能容得下。
随马车一同前来的,还有朱松特意安排的车夫,负责日常驾车与维护。
在车夫的引导下,朱元璋和朱标进入车厢,眼前的装修让他们目瞪口呆。
这也太奢华了!
宽敞的车厢宛如小型移动房屋,床、奇异座椅、桌子、茶几乃至恭桶、浴桶应有尽有。
那床看起来格外柔软。
“陛下,汉王殿下精心为您挑选了这床垫,既柔软又极富弹性,即便马车行进,也能享受非凡的舒适。”
“此乃真皮沙发,若无意睡眠,坐卧皆宜。”
“此外……”
车夫的介绍不绝于耳,朱元璋与朱标再次惊叹于自身的见识有限。
车内诸物,皆为前所未见,诸如陶瓷浴缸,朱元璋首次闻听浴桶能以陶瓷制成,且坚固耐用。
车厢全由实木精制,细节之处尽显考究,皆为朱松自系统商城精心挑选,难怪连朱元璋与朱标这等见多识广之人,也为之瞠目。
“标儿,吾有种预感。”
“即便水泥路未竣,乘此马车赴汉中府,亦不觉苦楚。”
朱元璋望向朱标,缓缓言道。
“不如即刻出城一试?仅在应天府外兜风如何?”
朱标眼前一亮,连忙点头赞同。
父子俩收到马车即刻,便迫不及待地试驾起来。
乘坐体验,唯有“舒坦”二字可形容。
朱元璋与朱标,从未坐过如此宽敞、平稳且舒适的马车。
尤其是那四个如缸大的充气轮胎,行驶间几乎无颠簸之感。
须知,应天府尚无汉中府那般平坦的水泥路。
……
汉中府,王卫学院事宜已尘埃落定。
学院选址汉中城外幽静之地,正紧锣密鼓建设中,预计年底竣工,不误春季首批学员入学。
朱松眼下唯一忙碌之事,便是完善招生细节与制定学院规章。
规矩乃方圆之本,不可或缺。
校规不可或缺,且奖惩需明确。
王卫学院招生亦设限额,首批学员仅三百名。
学业周期为五年,自第二年起,每年增三百新学员,至五年期满,五届学员总数可达一千五百人,此规模在大明朝已属庞大。
寻常学堂,学生不过数人至数十、上百人而已。
三百名额中,一百专为勋贵后代预留,家中长辈有战场功勋者,方有资格争取。
然能否成功,还看个人能力。
余下两百名额,则需西北地区适龄学子竞逐,能入王卫学院者,堪称佼佼者。
勋贵子弟虽有特权,但竞争亦激烈,数千人中争一百名,压力虽减,仍不轻松。
朱松暂定此招生规模,交由袁管家筹备招生事宜。
虽首批学员明年开春方入学,但招生宣传需提前数月进行,以便学生备考。
……
数日后,应天府皇宫内,朱元璋与太子朱标近日更为繁忙。
自试驾老九所赠座驾后,二人皆心生前往汉中府之意。
水泥路建设固然重要,但有了此座驾,非水泥路亦可行。
朱元璋最忧朱标身体,今有此豪华马车,旅途舒适无忧。
然皇帝与太子离京远行,非易事也。
决定前往汉中前,必须将皇宫与朝廷事务妥善处理。
近期,朝堂因汉王朱松低价售粮影响粮价之事,分为两派。
户部为首的文臣认为朱松此举扰乱市场,极为不当。
他们指出,虽黑心商人的粮价下降,但朝廷粮价亦随之降低,如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触及利益者纷纷跳出,欲借此弹劾朱松,人数不少。
出乎意料的是,以蓝玉为首的淮西勋贵却在朝堂上支持朱松,这连朱元璋和朱标都未曾料到。
此事颇为稀奇,引起朱元璋注意。
连日早朝,文臣武将常因朱松之事争执不休,最终多以蓝玉等人获胜告终。
朱元璋乐见蓝玉等人帮朱松调和,省去他与朱标不少麻烦。
心中暗想,老九竟如此受欢迎,连蓝玉等人都抢着相助。
此景,朱元璋似曾相识,但比起当下大明朝堂,老九一脉的朝堂氛围似乎更佳。
如今朝廷,文臣们常争执不休,一言不合便口沫横飞。
“系统,朕发现,老九称帝后,朝堂风气与现今大不相同。”朱元璋好奇地向国运系统询问。
【确实不同!汉王朱松一脉的后世文官,敢于直接与武将冲突!】
系统此言,令朱元璋愕然。
文官与武将动手,岂不被武将轻易制服?
朱元璋大为震惊。
“朝堂怎会出此等事?成何体统!老九怎就不管管?”
朱元璋诧异问道。
“这要如何管?天道皇帝时常闭关数年不上朝,朝政皆由太子朱匣秋把控!”
“此类事频发,渐成风气!文官多不敌武官,却仍敢于挑战!”
“况且,吵架无用,唯有打架方能解决问题!”
朱元璋沉默。
“打架便能解决问题?朝堂之上,岂是靠拳头说话?”
朱元璋无语至极。
“这些文官何来?竟如此彪悍?”
朱元璋追问。
“皇卫学院!”
国运系统直接答复。
皇卫学院?与皇卫道观何干?此学院究竟是何物?
“皇卫学院,原为汉中府王卫学院,洪武二十六年二月成立,分文科武科。
天道皇帝登基后更名。
朝中多数文官武官皆出于此!”
国运系统解释。
“原来如此!”
朱元璋恍然。
“此事需与太子商议!如此学院,朝廷亦当设立!”
朱元璋心生模仿之意。
“与太子说亦无用,你即便先于汉王设学院,亦无其手中教材。
好学院需好教材与教育方式!”
国运系统直言打击。
朱元璋愕然。
“何为教材?教育方式又指何物?”
朱元璋察觉,国运系统所言某些词汇,他全然无法理解其意!
戚继光、于谦、王阳明,三人皆出自皇卫学院。
系统阐释道:“教材非四书五经之类。”
朱元璋面露讶异。
尽管他对儒家学说并无好感,却深知天下士子必读四书五经。
除了这些,还能读何物?
系统继续说明:“学问广博,除汉文外,尚有数学、生物、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等科;武科则在此基础上,加习战术、兵法、武器研究等。”
“教材便是将这些学科知识有序编排,逐步传授。”
经此解释,朱元璋方悟教材之意。
“原来读书不仅限于四书五经,还有如此多学问可探!”
“老九究竟如何想出此法?”
朱元璋不禁赞叹。
他虽对儒家不甚认同,但儒家地位显赫,读书之路难以绕行。
即便他研读众多儒家典籍,对某些思想亦持保留态度。
国运系统向朱元璋揭示,读书所能学到的远不止儒家思想,在老九的教材中,儒家思想仅占一小部分,且均为精华,糟粕已被剔除。
这彻底改变了朱元璋对读书的看法,正合他心意的读书方式!
他素来反感只读儒家经典、不知变通的腐儒。
如今这取精去粕的做法,令他倍感振奋。
朱元璋即刻吩咐王琛召太子朱标前来,有要事相商。
老九手中的教材极为珍贵,连应天府都未曾拥有,此事务必与朱标深入探讨。
自大明建国,朱元璋便重视教育,设立国子监、县学,以培养人才。
皇家子弟更有翰林院大本堂专门教育,由此可见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喜欢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请大家收藏:(m.8kxs.com)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