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三百八十七)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重回昔日饭店

正月初六的中午,阳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洒在西江镇的石板路上,给寒冷的冬日添了几分暖意。陈雪儿挽着林小华的手臂,走在熟悉的街道上,每一步都踩在回忆里。

“咱们以前的店现在变了一个样。”陈雪儿突然停下脚步,指着前方一栋装修一新的四层小楼。楼前的招牌已经换成了“晓梅饭庄”四个烫金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林小华顺着她的目光望去:“表嫂经营得不错啊,比咱们那时候气派多了。”

陈雪儿没有立即回应,只是凝视着那扇她曾经每天推开无数次的大门。一年半前,当林小华从西江镇党委书记调任县城副县长时,她毫不犹豫地将经营了五年的雪儿饭店转让给了表嫂刘晓梅。如今再次站在这里,心中百感交集。

“走吧,进去看看。”林小华轻轻捏了捏她的手,察觉到妻子的情绪波动。

推开玻璃门的瞬间,扑面而来的是饭菜的香气和热闹的人声。大厅里摆了十几桌酒席,宾客们推杯换盏,笑语喧哗。正中央的舞台上,一对新人正在司仪的主持下进行仪式。

“哎呀,雪儿!小华!”一个惊喜的声音从右侧传来。只见刘晓梅端着一盘热气腾腾的清蒸鲈鱼从后厨快步走来,脸上洋溢着喜悦,“你们怎么来了也不提前说一声!”

陈雪儿赶紧迎上去:“表嫂,我们就是临时起意回来看看,没想到赶上这么热闹的场面。”

刘晓梅将菜交给一旁的服务员,擦了擦手:“今天是张叔家儿子张明明结婚,包了整个大厅。”她上下打量着陈雪儿,“你气色真好,县城的水土养人啊!”

林小华笑着插话:“表嫂,你这店可比我们那时候红火多了。”

“哪里哪里,都是托你们的福。”刘晓梅谦虚地摆摆手,眼角却掩不住自豪,“你们先找地方坐,我先忙一会儿。”

就在这时,陈雪儿注意到靠近舞台的一桌,张叔和张婶正满面红光地招待客人。她拉了拉林小华的袖子:“看,是张叔张婶。”

两人走过去打招呼。张叔一抬头,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哎哟,这不是雪儿和小华吗!”他激动地站起身,差点碰倒了面前的酒杯。

张婶也赶紧站起来,一把抓住陈雪儿的手:“雪儿啊,可想死婶子了!自从你们搬去县城,咱们这条街都冷清了不少。”

陈雪儿眼眶微热:“张婶,我们也想您。今天明明大喜,恭喜啊!”

“谢谢谢谢!”张叔笑得合不拢嘴,指着舞台上西装笔挺的年轻人,“那就是我儿子明明,旁边是他媳妇谢小娥。明明现在在镇上的中学当老师,小娥在卫生院工作。”

林小华顺着望去,欣慰地点点头:“明明都这么大了,我记得我们搬走时他刚上大学。”

正说着,仪式结束的新人开始逐桌敬酒。张明明看到林小华,眼睛一亮,快步走过来:“林书记!不,现在该叫林县长了!”他恭敬地双手举杯,“没想到您能来,真是太荣幸了。”

林小华笑着接过酒杯:“明明,恭喜啊。在家里就不要叫职务了,叫我小华哥就行。”

谢小娥也跟过来,腼腆地向陈雪儿问好:“雪儿姐,听明明经常提起您,说您做的红烧肉是西江镇一绝。”

陈雪儿被逗笑了:“那都是老黄历了。现在饭庄的厨师手艺肯定比我强。”

张叔热情地拉着他们入座:“来来来,正好这桌还有位置。小华,你现在是领导,得坐主位。”

林小华连连摆手:“今天新郎新娘最大,我们就是来沾沾喜气的。”他环顾四周,看到大厅角落设了个礼房,“我先去上个礼。”

陈雪儿想跟着去,却被张婶按在座位上:“让小华去吧,我都好久没和你说说话了。”她凑近陈雪儿耳边,“听说你在县城又开了家饭店?生意咋样?”

“还行吧,”陈雪儿抿了口茶,“比镇上忙些,但请的人手也多,我现在反倒清闲了。”

张婶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清闲好,趁年轻多陪陪小华。你们结婚这么多年,也该再要个孩子了。”

陈雪儿脸一红,正不知如何回答,林小华已经回来了,手里还拿着一个红包:“张婶,您又跟雪儿说什么悄悄话呢?”

“女人家的事,你少打听。”张婶笑着拍了他一下。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宴席渐渐进入尾声。陈雪儿看着杯盘狼藉的桌面,突然站起身:“我去后厨看看表嫂需不需要帮忙。”

林小华了解地点点头:“去吧,我陪张叔再聊会儿。”

穿过嘈杂的大厅,推开那扇熟悉的厨房门,那些大炒锅、调料架,布局几乎没变,只是设备都换成了崭新的。四五个厨师正在忙碌地收拾,刘晓梅站在中央指挥着。

“这个鱼放冰箱,那个肉明天还能用……”刘晓梅一抬头看到陈雪儿,惊喜道,“雪儿!怎么到后厨来了?油烟大,快出去。”

陈雪儿摇摇头,走到她身边:“我来看看。这里……变化不大。”

刘晓梅会意地笑了:“你设计的厨房格局很合理,我就没大改。”她擦了擦手,“怎么样,怀念吗?”

陈雪儿没有立即回答,而是走到曾经属于自己的灶台前,手指轻轻抚过台面。她仿佛又看到了那个每天凌晨四点起床,一直忙到深夜的自己。切菜、炒菜、招呼客人,日复一日,却从未觉得辛苦。

“说实话,有点。”她终于开口,声音轻柔,“那时候虽然累,但很充实。”

刘晓梅递给她一杯水:“你现在不是更好?县城大饭店的老板娘,多少人羡慕呢。”

“是啊,”陈雪儿接过水杯,“就是有时候会觉得……少了点什么。”

两人正说着,林小华也走了进来:“原来你们躲在这里。”

陈雪儿白了他一眼:“你以为谁都像你一样,整天想着吃我做的菜?”

刘晓梅哈哈大笑:“小华,你不知道,自从接手这店,我才明白雪儿当年多不容易。光是记住那么多菜谱就够头疼的。”

“表嫂谦虚了,”林小华走到陈雪儿身边,“我看你现在经营得风生水起。刚才张叔说,镇政府和学校的接待都定点在你这儿?”

刘晓梅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是啊,自从你调走后,刘仁华书记还是喜欢我们的菜。加上老郭的卷帘门生意越来越好,我们去年毛收入有四十多万呢。”

“四十万?”林小华惊讶地挑眉,“那比我这个副县长强多了。我一个月工资才四千,加上各种补贴奖金,一年也就十万出头。”

刘晓梅连忙摆手:“不能这么比。你是公家人,我们是小本买卖,没保障的。”她看向陈雪儿,“倒是雪儿在县城的饭店,那才是大生意。我这就是小打小闹。”

陈雪儿摇摇头:“县城竞争激烈,开销也大。其实……”

她的话被一阵孩子的嬉闹声打断。厨房后门被推开,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蹦跳着进来,后面跟着个满脸笑容的中年男子。

“爸爸,我要吃糖醋排骨!”小男孩嚷嚷着。

“元元,没看到有客人吗?”男子轻声责备,随即认出了林小华,“哎呀,老表!什么风把您吹来了?”

郭元元眨着大眼睛,好奇地看着两人。这时,一个更小的身影从林小华身后探出头来——两岁八个月的林宛茹怯生生地抓着爸爸的裤腿。

“妹妹!”郭元元眼睛一亮,转身就往楼上跑,“我有玩具给你玩!”

大人们都被逗笑了。郭晓东搓着手:“老表,真是稀客啊。我刚送元元去补习班回来,没想到能遇到您。”

林小华拍拍他的肩:“表哥,听说你的卷帘门生意做得不错啊。”

“还行还行,”郭晓东憨厚地笑笑,“多亏政府搞小城镇建设,这两年装修的人家多了。”

看着两个孩子手拉手上楼去玩,陈雪儿的目光变得柔和。她突然意识到,这就是她曾经向往的生活——家庭和睦,事业有成。只是当这一切真的实现时,却又忍不住怀念起奋斗的过程。

刘晓梅似乎看穿了她的心思,轻声问:“雪儿,你该不会想回来做生意吧?”

陈雪儿一怔,随即尴尬地笑了笑:“怎么会呢。小华在县城工作,我怎么可能一个人回来。”

夕阳西下,告别了刘晓梅一家和张叔等人,陈雪儿和林小华漫步在西江镇的街道上。林宛茹玩累了,趴在爸爸肩头睡着了。

“今天开心吗?”林小华轻声问。

陈雪儿点点头,目光扫过街道两旁熟悉的店铺:“很开心。看到大家都过得这么好,真好。”

“有没有后悔把店转让?”

陈雪儿沉思片刻:“说不怀念是假的。但那就像人生中的一个章节,翻过去了,才能开始新的故事。”她抬头看向林小华,“就像你从镇书记变成副县长,我们都在向前走,不是吗?”

林小华温柔地笑了笑:“你说得对。不过无论走到哪里,西江镇永远是我们开始的地方。”

陈雪儿握紧他的手,两人相视一笑。远处,夕阳将西江镇的屋顶染成金色,宛如一幅温暖的油画,永远定格在他们的记忆中。

喜欢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请大家收藏:(m.8kxs.com)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