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贵那是什么人?那可是战场上杀人不眨眼的猛张飞!
这次带着飞骑军杀到珠崖岛,那架势,恨不得把这小岛给翻个底朝天。
结果呢?
登陆之后,眼前只有一片焦土,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灰烬味儿,还有几件被烧得破破烂烂的衣服,随风飘荡,仿佛在无声地哭诉着什么。
\"这...这是唱的哪一出啊?\" 薛仁贵看着眼前的景象,浓眉拧成了一个疙瘩。
好不容易抓了几个瑟瑟发抖的留守俚人,一顿审问,这才搞清楚了状况。
原来,十几天前,武媚娘就自己划着一艘小船,往南边去了,一个人都没带。
临走的时候,还留下了一句话,那句话,怎么说呢?
颇有点“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味道。
“若我不回,便说我死了;若我回来……也不再是她。”
说完,就头也不回地走了,留下一群人在风中凌乱。
裴行俭这家伙,向来以心细如发着称。
他带着人在废墟里仔仔细细地搜寻,生怕漏掉什么蛛丝马迹。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竟然在灶底的暗格里,找到了一枚玉簪。
那玉簪,质地细腻,温润如玉,一看就不是凡品。
正是当年李承乾赏给东宫才人的信物之一。
只是,如今这玉簪,已经断成了两截,仿佛在诉说着一段破碎的往事。
消息传回长安,李承乾手里拿着那枚断裂的玉簪,久久无语。
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最终化为一声叹息。
“也罢,也罢……”
李承乾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所有的情绪都压下去。
再次睁开眼时,他的眼神已经恢复了平静。
“传令下去,将《武氏家事考》、《毒火辨识图谱》、《火政纪要》合编为《静火三录》,公开刊行于天下书院。”
“再于书上批注:是非自有公论,不必诛心。”
“同时,宣布撤销对静火残众的通缉令,改为‘归籍即赦’,愿返乡者,由蓝焰商会资助路费,愿习匠艺者,纳入炭工学堂。”
这道命令一下,朝野上下,一片哗然。
谁也没想到,李承乾竟然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要知道,之前他对静火的打击,那可是毫不留情的。
如今,却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这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
有人说,太子殿下这是宅心仁厚,不忍看到百姓继续受苦。
也有人说,太子殿下这是深谋远虑,想要彻底瓦解静火的势力。
当然,也有人说,太子殿下这是被武媚娘给伤透了心,已经心灰意冷了。
总之,说什么的都有,但李承乾却根本不在乎。
他要做的,就是让这件事,彻底翻篇。
韦绶这个蓝焰商会的大当家,那也不是吃素的。
接到李承乾的命令后,立刻行动起来。
她牵头设立了“孤焰抚恤金”,专门用来帮助那些曾被静火蛊惑,误入歧途的家庭,帮助他们重返正轨。
还在广州主持了首场“炉边谈”,请那些从珠崖岛回来的流民,讲述他们是如何靠着新炭技术养活全家的。
又请来了苏敬这个老学究,展示那些吸入过多黑烟,导致肺部病变的标本。
那血淋淋的肺叶,看得人触目惊心。
一位曾经参与过哭丧游街的妇人,当场就崩溃了,哭得稀里哗啦的。
“我们被人骗了啊!还以为她是菩萨……原来最暖的火,一直烧在自家灶里!”
这句话,说出了无数人的心声。
是啊,与其相信那些虚无缥缈的神明,不如相信自己手中的炭火,相信自己的双手。
半年后,岭南各地,竟然兴起了一个叫做“共灶节”的节日。
每到除夕夜,家家户户都会自发地搭建一个公共的炉台,然后大家围坐在一起,点燃蓝焰,祈求来年平安顺遂。
在某个偏远的山村里,一位老窑工,用颤抖的手,在炉壁上刻下了一行字:
“此火非天降,非神授,乃太子与万民共造。”
这行字,虽然歪歪扭扭,但却充满了力量。
它代表着百姓对李承乾的感激,也代表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消息传到长安,传入皇宫。
李承乾听了之后,只是淡淡一笑,并没有说什么。
他只是命人将这句话,收入了《民生志》第一卷。
这本《民生志》,记录着大唐百姓的点点滴滴,记录着他们的喜怒哀乐。
而这句话,无疑是其中最动人的一笔。
李承乾的目光,再次落在了御书房的屏风上。
那上面,画着一幅巨大的长安夜景图。
图中,万千人家灯火通明,宛如繁星坠落人间。
而李承乾,却悄悄地将那枚断裂的玉簪,嵌入了画的一角。
那断簪,与这繁华的夜景,显得格格不入,却又似乎融为一体。
它像是一个无声的注脚,诉说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某夜,海南渔村一户人家收到一个匿名包裹……
这天夜里,海南岛某个偏僻渔村的老王家,正准备熄灯睡觉。
突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老王头嘟囔着骂了句“哪个鳖孙”,趿拉着鞋打开了门。
门口空无一人,只有一个用油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长方形包裹。
老王头一脸懵逼,心想:“谁家快递落这儿了?”他捡起包裹,掂了掂,还挺沉。
回到屋里,老王头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裹,只见一本破破烂烂的古书,封面上写着几个繁体字——《转轮圣王经》。
这书一看就有些年头了,纸张泛黄,边角都磨损了。
老王头翻开书,扉页上赫然写着一行墨迹犹新的小字:“人间不需要新的火种……只需要不灭的薪柴。”字迹娟秀,却带着一股说不出的寒意。
老王头看不懂这些弯弯绕绕的,随手把书扔到一边,心想:“谁这么缺德,送本破书来?”
第二天清晨,老王头照常起床出海打渔。
当他来到海边时,却发现一只搁浅的小舟,孤零零地停在沙滩上。
小舟很简陋,像是渔民自己扎的。
船头,一件素色比丘尼袍,被海水浸透,无力地耷拉着。
老王头心里咯噔一下,总觉得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发生。
他抬头望向远处,海天相接之处,朝霞如燃,红彤彤的一片,仿佛无数灶火同时腾起,照亮着渔船归航的路。
只是这霞光,今天看起来,却格外刺眼。
他狠狠地掐灭了手中的烟,一股子不详的预感涌上心头,“这,莫非是要变天?”
喜欢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请大家收藏:(m.8kxs.com)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