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西礁烽火与东宫匠作
鹰栖岛的唐军堡垒,如同楔入“星辰巨鹰”势力范围的一颗钉子,自然引来了猛烈的反扑。永徽九年夏,一支规模庞大的、悬挂着巨鹰旗帜的舰队突然出现在鹰栖岛海域,对唐军据点发起了凶猛的进攻。
敌军战船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装备精良,除了之前见过的巨型弩炮,更出现了一种可连续发射短矛的奇特器械,给守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幸而唐军凭借坚固工事、罗盘指引下的灵活补给以及悍勇的战斗意志,一次次击退了进攻。鹰栖岛成了帝国在万里之外与未知强敌血战的焦土,每一份来自那里的军报都浸透着硝烟与鲜血。
朝堂之上,再无他声,所有资源都优先保障这条新开辟的、却危机四伏的西方航线。帝国的力量,被这遥远的礁盘牢牢牵制。
**\\* \\* \\***
就在帝国为西线烽火焦灼之际,东宫之内,却进行着一场与外界战火格格不入的“匠作”。
太子李昊对“分工协作”的效率产生了浓厚的实践兴趣。他不再满足于制作布偶,而是向东宫属官下达了一个令人瞠目的“指令”——他要“建造”一艘能够在内苑太液池中航行的“自走船”模型!
当然,他理解的“自走船”远非蒸汽轮船,而是指不依靠风帆人力,能自行移动的船。在格物咨议博士的引导和匠人们的帮助下,李昊开始尝试各种方法。他先是设想用绷紧的弓弦弹射,失败后又尝试利用扭力发条,甚至异想天开地想要在船底安装可以划水的机械腿。
这些尝试大多以失败告终,船模要么动弹不得,要么在原地打转。然而,李昊却乐此不疲,他将失败的过程和原因都详细地记录下来,并不断地提出新的修改方案。他让负责木工的匠人只专心打造船体,让负责机关的匠人研究动力机构,让负责装饰的匠人绘制彩绘,俨然将东宫变成了一个微型的“造船工场”。
这场看似孩童玩闹的“项目”,却让林薇看到了更深层次的东西。李昊不仅在实践分工,更在经历完整的“设计-试验-失败-改进”的工程循环。这种基于实践的好奇心、探索欲和抗挫折能力,远比任何经史背诵都更为珍贵。
**\\* \\* \\***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太子殿下沉迷“匠作”、在东宫大兴土木(指建造船模)的消息,不知通过何种渠道传到了宫外,再次成为了某些人攻讦的借口。
这一次,攻击的言论更加“高明”。他们不再直接指责太子,而是“忧心”太子被“小人”引导,沉溺于“无用之戏”,疏于学业,长此以往,恐“玩物丧志”,辜负陛下厚望。这“小人”指的是谁,不言自明。
数位言官引经据典,上奏恳请皇帝规劝太子,远离奇技,亲近诗书。
压力再次传导至李瑾和林薇面前。
“他们这是没完没了了!”李瑾将奏疏摔在案上,怒气难抑。
林薇却相对平静,她拿起一份由东宫属官详细记录的、关于太子“造船”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和思考的文书,递给李瑾:“陛下,您看看这个。”
李瑾接过文书,只见上面稚嫩却条理清晰的笔迹记录着:“为何发条之力只能持续片刻?”“水对船之行进,阻力几何?”“能否造一种像鱼尾那样摆动的推进之物?”……
这些问题,虽充满童真,却直指力学、流体阻力和仿生学的核心。
“昊儿他……不是在玩。”林薇轻声道,“他是在用他自己的方式,格物穷理。这,难道不比死记硬背几句圣贤之言,更有益于他将来治理这个日益复杂的帝国吗?”
李瑾看着文书,沉默了。他想起自己幼年时,也被迫终日埋首经卷,何曾有过这般天马行空却又脚踏实地的探索?
“传朕口谕,”他最终缓缓道,“太子潜心格物,乃求知之本,朕心甚慰。东宫一应用度,但有所需,皆予满足。至于外界非议……不必理会。”
帝心如此,那些暗处的流言再次被强行压下。
**\\* \\* \\***
然而,帝国的麻烦总是接踵而至。就在李瑾强力支持太子的决定后不久,岭南“南海督护府”送来急报:一直态度暧昧的室利佛逝王国,在其国内亲“昆仑”势力的推动下,态度骤然强硬起来,不仅驱逐了大唐的商站,更宣布禁止一切大唐商船停靠其港口!理由是唐人在鹰栖岛“筑城屯兵”,“威胁南海诸邦安宁”!
与此同时,广州刺史也密奏,几家与旧豪强关系密切的海商,趁朝廷专注于鹰栖岛战事,开始私下囤积居奇,抬高粮价,并散布“朝廷穷兵黩武,不顾民生”的言论,使得岭南物价波动,民心略有浮动。
南海的外交遭遇挫折,内部的经济秩序也开始受到冲击。
消息传入宫中,李瑾刚刚因支持太子而稍缓的心情,再次沉入谷底。他感到,帝国的敌人,从未如此多样,也从未如此……无处不在。
“看来,有人是想趁火打劫,里应外合啊。”他冷笑一声,眼中寒光闪烁,“传旨!命南海督护府,对室利佛逝实施贸易反制!凡遵从室利佛逝禁令者,亦不得与大唐贸易!命广州刺史,严查囤积居奇者,无论涉及何人,严惩不贷!”
帝国的应对,依旧强硬。然而,所有人都明白,面对这内外交织、错综复杂的困局,仅仅依靠强硬,恐怕还远远不够。
而此刻,东宫太液池畔,那艘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的“自走船”模型,在李昊和匠人们不懈的努力下,终于安装上了一种利用扭力发条驱动、带有简易螺旋桨叶的装置。在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下,那小小的船模,发出一阵“嘎吱”声后,竟真的颤巍巍地、缓慢而坚定地,向着池水中央驶去!
虽然只前行了短短数丈便力竭停下,但这一刻,仿佛预示着某种突破,正在这帝国的核心,悄然孕育。只是,这微弱的技术火花,能否照亮帝国前行的漫漫长夜?
喜欢凤算大唐:从纸贵长安到日月当空请大家收藏:(m.8kxs.com)凤算大唐:从纸贵长安到日月当空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