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凯旋下的暗礁
瓜州大捷的凯歌,伴随着程知节大军的班师,响彻了河西走廊,也回荡在长安城的上空。朝廷举行了盛大的献俘仪式,吐蕃战俘垂头丧气地行走在朱雀大街上,两旁是万民欢呼。李瑾于含元殿接受朝贺,犒赏三军,程知节等有功将士加官进爵,风光无限。持续近一年的西线战事,以大唐的全面胜利告终,帝国的武功与威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然而,盛大的庆典之下,敏锐者却能察觉到潜藏的暗流。战争暂时掩盖的矛盾,随着硝烟散去,重新浮出水面,甚至因胜利带来的利益重新分配而变得更加尖锐。
首先发难的,依旧是关于“利”的争夺。
军备更新与财政压力
西征大军带回的,不仅是荣耀,还有对火铳等新式军械巨大威力的切身体验和更大需求。兵部据此拟定了庞大的军备更新计划,请求朝廷拨付巨款,扩建火药工坊,增产“洪武铳”及配套弹药。与此同时,户部则呈上了西征的军费决算,数额之巨,令人咋舌,虽未到伤筋动骨的地步,却也让国库感到了压力。
工坊主的诉求
更棘手的是,那些在战争期间通过“兴业司”授权、为西线生产军械部件的凉州等地工坊主,如今仗着有“功”在身,集体上书,请求朝廷兑现战前承诺的“折算商税”优惠,并希望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甚至暗示希望能参与到部分非核心军械的完整制造中。
匠作学堂的纠纷
而匠作学堂内部,因“专利”而激发的创新活力与随之而来的纠纷并存。获得专利者扬眉吐气,未得者或努力钻研,或心生嫉妒。之前那位被指控剽窃风箱设计的年轻匠师,其专利申请虽因证据不足暂被搁置,但他所在的学派与老匠师所在的学派之间,已然势同水火,甚至在学堂内发生了数次争执。
朝堂上的攻讦
朝堂上,保守势力抓住军费开支和工坊主“得寸进尺”为由,再次抨击新政“耗费国帑”、“肥私损公”,将程知节的赫赫战功,隐隐归因于将士用命、皇帝英明,而非“奇技淫巧”的火铳。他们试图将技术与功劳剥离,贬低林薇及其所代表的技术路线在战争中的作用。
李瑾的应对之策
面对这纷繁复杂的局面,李瑾展现出了愈发纯熟的帝王心术。他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也没有被反对的声音所左右。
对兵部扩军计划的处理
对于兵部的扩军计划,他予以批准,但要求工部与匠作学堂必须拿出进一步降低火铳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具体方案,强调“利器虽好,亦需量力而行”。
对工坊主请求的处理
对于工坊主的请求,他一方面兑现了税收优惠的承诺,以示朝廷信誉;另一方面,则明确划定了红线,核心军械的制造权必须牢牢掌握在朝廷手中,民间工坊只能参与部分标准化的零部件生产,并需接受更严格的监管和质量核查。
将难题抛给林薇
而对于匠作学堂的内讧和朝堂上的攻讦,他将难题抛回给了林薇。
“皇后,”退朝后,李瑾与林薇在御花园中漫步,语气带着一丝疲惫,也有一份信任,“专利之事,乃你所倡。如今争议蜂起,学堂不宁,朝野非议,还需你拿出一个章程来,平息物议,凝聚人心。”
林薇看着不远处正在宫女看护下蹒跚学步、对一只机械驱动的木质小鸟充满好奇的李昊,深吸了一口气。她知道,这是无法回避的挑战。技术的进步,必然伴随着生产关系的调整和思想观念的碰撞。
“陛下,矛盾根源,在于‘名’与‘利’的分配不清,在于新旧观念的交锋。”林薇缓缓道,“欲要平息,堵不如疏。臣妾有三策。”
其一,完善专利律法
“其一,立即颁布《专利律法细则》,明确专利的申请、审核、异议、撤销及侵权惩罚等全套流程,成立独立的‘专利审议院’,由德高望重、精通律法与格物的大臣及大匠共同主持,确保裁决公允。让争议在律法框架内解决,而非私下争斗。”
其二,设立技术进步奖
“其二,设立‘大唐技术进步奖’,由朝廷与‘大唐盛世基金会’共同出资,每年评选对格物致用有卓越贡献者,不拘出身,重奖褒扬。此奖不与专利挂钩,专为奖励那些可能无法申请专利,却对基础理论或公益事业有重大推动的贡献,以引导风气,鼓励真正的创新。”
其三,让李昊亮相
“其三,”林薇目光微凝,“也是时候,该让昊儿正式亮相了。”
“贺捷格物展”的举办
展览概况
数日后,一场别开生面的“贺捷格物展”在重新修葺一新的匠作学堂大殿内举行。李瑾携林薇亲临,与会者除了宗室勋贵、文武百官,还有众多获得专利的工匠、有功的工坊主代表,以及各国使节。
展览不仅陈列了缴获的吐蕃兵器、瓜州城防模型,更重点展示了在战争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洪武铳”改进历程、标准化零件的重要性,以及凉州工坊在后勤保障中生产的优质部件。林薇亲自担任讲解,将一场军事胜利,巧妙地与技术进步、标准推行、乃至“专利”激励带来的创新活力联系在一起。
李昊出场
展览的高潮,在于皇长子李昊的出场。已能清晰吐字的李昊,在林薇的引导下,竟指着那具复杂的水力传动织机模型,用稚嫩的声音说出了“水转,布成”四个字,又对一旁展示的、利用杠杆原理的起重机模型表现出浓厚兴趣。
这一幕,通过与会官员和使节之口,迅速传遍朝野。结合此前“麒麟儿”的传闻,以及皇后一直以来的作为,所有人都在心中重新掂量——这位未来的帝国继承人,恐怕注定将与他的母亲一样,走上一条重视格物、推崇技术的道路。
新政举措
李瑾适时下旨,宣布正式成立“专利审议院”,并设立“大唐技术进步奖”。同时,擢升数位在军械改良和后勤保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工匠和工坊主为散官,虽无实权,却代表着极高的荣誉。
这一套组合拳,再次彰显了帝后推行新政的决心,也暂时安抚了革新派内部因利益分配产生的躁动,更向天下昭示了帝国未来的方向。
辽东的危机
密报内容
然而,就在长安城内因格物展和一系列新政令而议论纷纷时,一份来自辽东的密报,送入了“拂晓”首领的手中。
密报并非关于高句丽,而是关于靺鞨。一直与高句丽眉来眼去的粟末靺鞨部落,其首领最近突然病故,部落内部为争夺首领之位发生内乱。而高句丽竟以“调停”为名,迅速派兵介入,扶持了一位亲近高句丽的王子,并趁机在粟末靺鞨境内建立了数个据点,其兵锋,隐隐指向了大唐的营州(今辽宁朝阳)方向!
高句丽的意图
高句丽,在西线战事结束后,似乎判断大唐需要时间休整,竟如此迫不及待地,在陆上开始了新的试探!他们利用靺鞨的内乱,试图将势力深入辽东,从侧翼威胁大唐。
李瑾的忧虑
李瑾看着这份密报,刚刚因内部矛盾稍得缓解而舒展的眉头,再次紧紧锁起。
技术的竞争,边疆的博弈,从未因一两次胜利而停止。西线的烽火方熄,东线的狼烟又起。帝国这艘巨轮,在驶过一片惊涛骇浪后,前方等待着的,是新的、或许更加诡异的暗礁与旋涡。高句丽此番动作,是单纯的趁火打劫,还是有着更深的战略意图?大唐又该如何应对,才能避免陷入东西两线长期疲于奔命的困境?
他将目光投向窗外,夜色渐浓。他知道,与高句丽的这场围绕技术、疆域和影响力的漫长较量,还远未到结束的时候。而内部的纷争,也绝不会因此番怀柔与震慑而彻底平息。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
喜欢凤算大唐:从纸贵长安到日月当空请大家收藏:(m.8kxs.com)凤算大唐:从纸贵长安到日月当空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