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凤算大唐:从纸贵长安到日月当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1章 饵与网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一章 饵与网

“神机火鸦”的风声,如同林薇预期的那样,被“不经意”地放了出去。消息没有通过官方渠道,只是在匠作学堂内部有限的会议上“偶然”提及,又经由几个被重点“关注”的、与外界联系密切的吏员之口,悄然流入市井,最终汇入那些潜藏在暗处的耳朵里。

一时间,长安城内暗流涌动。各方势力都在咀嚼着这个信息的真伪与分量。一种射程更远、可连发的新式火器!若此物为真,无疑将彻底改变战争的形态。高句丽、吐蕃,乃至所有对大唐心怀忌惮者,恐怕都将寝食难安。

联合调查组放缓了明面上的追查,转而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对那几个特定“稀有材料”渠道的严密监控之中。一张无形的大网,在长安的阴影里悄然撒开,静待鱼儿触碰。

西线,凉州大营。

程知节收到了朝廷关于“长期围困、分化瓦解”的旨意以及林薇关于授权当地工坊生产部分军械的建议。老将军看着舆图上被重重围困的瓜州城,又瞥了一眼营中因久攻不下而略显疲态的将士,沉吟良久。

他并非不知变通之人。强攻损失太大,若能以困代攻,自然是上策。但河西苦寒,长期围困,对后勤和士气的考验同样严峻。

“传令下去,”程知节最终下令,“围城各部,轮番休整,深沟高垒,严禁冒进。多派斥候,切断瓜州与外界的最后联系,尤其是水源!另,张榜公告,凡有献城者,或能提供吐蕃粮草囤积信息者,重赏!城内百姓,若能送出有用情报,或于城中制造混乱者,亦按功行赏!”

同时,他召见了凉州几位通过“标准”认证、且与朝廷“兴业司”有合作的大工坊主。当程知节提出,希望他们能承接部分投石机扭力弹簧和重型弩箭箭簇的生产任务时,这些原本对战争敬而远之的商贾,在听到“由朝廷按价采购,并可折算部分未来商税”的条件后,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战争,似乎不再是纯粹的消耗,也变成了可以参与的“生意”。

很快,凉州城内几家最大的铁匠铺和木工作坊被整合起来,日夜不停地开始按照匠作学堂提供的标准图纸,生产军械部件。效率虽不及将作监,却极大地缓解了前线的补给压力,也让这些地方势力更紧密地捆绑在了帝国的战车之上。

长安

专利司的设立,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首批获得“工匠专利”授状的,除了匠作学堂的几位大匠,竟还有一位来自民间的、改良了水车传动结构的普通木匠。当那盖着专利司大印、写明其享有五年专营权的授状和第一笔由官方工坊支付的“技术转让”费用送到那位木匠手中时,整个长安的工匠圈子都沸腾了。

原来,技艺真的可以换来功名和实实在在的财富!

申请专利的文书如同雪片般飞向专利司。有改良农具的,有设计新式纺纱机的,甚至有人改进了印染的配方。一股前所未有的创新活力,似乎被这“专利”二字激发了出来。

然而,争议与麻烦也随之而来。一位匠作学堂的年轻匠师,声称自己独立设计出了一种更高效的风箱,并申请了专利。但很快,另一位资深老匠师站出来,指责这年轻人是剽窃了他多年前未公开的草图。双方各执一词,在专利司衙门吵得不可开交。

类似关于“首创权”的纠纷接连发生,让新成立的专利司焦头烂额。如何界定“创新”?如何评判“首创”?这需要一套远比现有律法更为精细的规则和专业的鉴定能力。林薇不得不亲自介入,指导专利司制定更详细的审核流程和鉴定标准,并提议从翰林院和匠作学堂抽调精通律法和技术的官员,组成专门的“专利审议会”。

技术的进步,正在倒逼着帝国治理体系的细化与专业化。

专利纠纷期间

就在专利纠纷闹得沸沸扬扬之际,“神机火鸦”的诱饵,终于引来了第一波窥探。

先是专利司一名负责档案管理的小吏,在家中离奇暴毙,官府勘察后定为“意外失足”。但“拂晓”的暗线却发现,此人死前曾多次私下查阅过与火器研发相关的物料清单档案。

紧接着,长安西市一家专营西域奇珍的货栈,突然开始大量收购一种用于研磨精密部件的特殊金刚砂,而这种金刚砂,正是“神机火鸦”传闻中所需的关键“稀有材料”之一!货栈的东家背景神秘,与多位宗室子弟和东南海商都有来往。

“鱼儿开始试探了。”李瑾听着“拂晓”的汇报,冷笑道,“看来,我们放出的饵,很合他们的胃口。”

“陛下,是否立刻收网,拿下那货栈东家?”刑部尚书请示道。

“不,”林薇出声阻止,“现在动手,最多抓到几只小虾米,惊动了背后的大鱼。让他们继续活动,盯紧与他们接触的所有人,尤其是……朝中之人。”

她有一种预感,这张围绕技术窃取编织起来的网,其核心节点,恐怕就隐藏在高高的宫墙之内,或者与那些盘根错节的旧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西线转机

西线的僵持,在程知节改变策略后,终于出现了转机。

长期的围困和不断的分化瓦解,让瓜州城内的吐蕃守军和部分被胁迫的百姓陷入了绝望。在一个寒冷的夜晚,一名不堪忍受的吐蕃中层军官,联合了几名心怀异志的当地豪强,偷偷打开了城门的一角。早已准备多时的唐军精锐一拥而入,经过一夜激烈的巷战,终于在天明时分,全面控制了瓜州城!

城头再次插上了大唐的旗帜!

捷报传来,凉州军民欢呼雷动,长安朝野也是一片振奋。瓜州的收复,意味着河西走廊的门户被重新夺回,丝绸之路有望再度畅通,吐蕃的东进战略遭到了重挫。

然而,程知节在捷报中也沉痛地指出,此战虽胜,但唐军伤亡亦不小,尤其是最后惨烈的巷战,火铳等远程武器难以发挥优势,全靠将士用命。他再次强调,火器虽利,却非万能,传统的步骑协同与将士勇武,依旧不可或缺。

与此同时,登州水师也传来消息,他们根据“拂晓”提供的线索,成功拦截了一支试图绕过封锁线、向高句丽运送禁运物资的船队,并在船上抓获了数名涉嫌泄密的汉人工匠。

东西两线,似乎都向着有利于大唐的方向发展。

但李瑾和林薇却并未感到丝毫轻松。西线的胜利是用鲜血换来的,暴露了火器部队的局限性;东线的拦截虽有小获,却并未触及真正的核心。“神机火鸦”的诱饵计划仍在进行,隐藏在幕后的黑手尚未现形。

更重要的是,随着瓜州光复,西线大规模战事告一段落,朝堂之上,因战争而被强行压下的种种矛盾——关于专利的争议、关于利益分配的博弈、关于皇长子教育的担忧,必将重新浮出水面,甚至可能因为战争的结束而变得更加激烈。

技术的阴影,从未远离。它只是换了一种形态,伴随着胜利的凯歌,悄然渗透进帝国愈发复杂的肌体之中。下一步,是该继续深挖潜藏的敌人,还是该转过头来,应对这即将到来的、源自内部的新的风波?

喜欢凤算大唐:从纸贵长安到日月当空请大家收藏:(m.8kxs.com)凤算大唐:从纸贵长安到日月当空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