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4章 词曲为刃,暗流汇京西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第54章:词曲为刃,暗流汇京西

陈忠和的行动极其迅速且隐秘。他通过一个绝对可靠、且与柳永私交甚笃的老乐工,将那份关于包拯在京西处境艰难、尤其是缺乏可靠人手的“市井消息”,如同滴入静水中的墨汁,悄然传递了出去。

这消息到了柳永耳中,并未立刻引发什么波澜。柳永依旧终日流连于烟花巷陌,饮酒填词,看似醉生梦死。然而,几天之后,一首新的词作开始在他常去的几个大酒楼和妓馆中流传开来。词牌是常见的《鹧鸪天》,词文却与以往那些婉约缠绵的调子截然不同:

“铁面森森照鬼魅,孤灯查案夜无眠。豺狼当道阻青天,义士凋零谁肯前?

刀笔吏,算盘篇,账目如山海样宽。但求侠骨埋忠土,不教污浊染清泉!”

这词写得直白激愤,几乎是指着鼻子骂京西的贪官污吏是“豺狼当道”,哀叹包拯“孤灯查案”、“义士凋零”,更是直接点出了缺乏“刀笔吏”(文书)和“算盘篇”(算账人才)的困境。最后两句更是充满了悲壮与呼吁——“但求侠骨埋忠土,不教污浊染清泉!”这分明是在呼唤有血性的义士前往相助!

柳永的词,如同带着魔力的号角。这首《鹧鸪天》几乎在一夜之间就传遍了汴京城的酒肆勾栏,并且以惊人的速度向着更广阔的地域扩散。其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远超任何官方的邸报或文书。

赵祯在福宁殿中,很快就从双喜那里听到了这首词的内容。他仔细品味着词中的每一个字,心中既感到振奋,又有些忐忑。柳永果然没有让他失望!这首词完全抓住了他想要表达的核心——包拯的困境与对人才的渴求,并且用一种极具煽动性和传播力的方式表达了出来。效果如何,就要看这汴京城,这大宋天下,还藏着多少未被磨灭的血性与侠骨了。

效果,比赵祯预想的还要快,还要……杂乱。

首先是在汴京城内及周边,一些平日里郁郁不得志的落魄文人、精通算学却无缘官场的账房先生、甚至还有几个因性格耿直而被排挤出衙门的老书吏,在听到这首词后,内心那点未曾熄灭的火苗被点燃了。他们或许不敢明着对抗官府,但暗中收拾行囊,以游学、访友、探亲等各种名义,悄然离开汴京,向着京西方向而去。他们带去的,是包拯急需的文书处理和账目核算能力。

与此同时,一些混迹市井的江湖人物也被惊动了。有曾经受过冤屈、对贪官深恶痛绝的镖师;有精通旁门左道、善于打探消息的“风媒”;甚至还有几个因各种原因退役、却仍有一身武艺在身的老兵。他们或许不懂查案,但他们能提供保护,能追踪线索,能做一些官府不便出手的“脏活”。他们也三三两两,如同溪流汇入江河,向着京西聚集。

这股由柳永一词引动的暗流,起初并不起眼,但渐渐汇聚起来,却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他们来自不同的阶层,怀揣着不同的目的,但目标却惊人地一致——去京西,看看能否帮上那位传说中的“包青天”。

京西,包拯的行辕。

连日来的高压和挫折,让包拯也感到身心俱疲。证人身亡,线索中断,内部疑似有鬼,让他如同陷入泥潭,举步维艰。他再次审阅着那些混乱如麻的账册,眉头紧锁。

就在这时,亲信护卫进来禀报,说行辕外来了几个奇怪的人。一个自称是汴京来的老账房,说仰慕包大人清名,愿效绵薄之力,帮忙整理账目;一个说是路过此地的游侠,听闻此地不太平,愿留下护卫大人安全;还有一个甚至是个走街串巷的货郎,却说能帮着打听些市井消息……

包拯起初以为是有人戏弄或者别有用心,但当他亲自见了那老账房,考较了几个算学问题和对账目的理解后,惊讶地发现此人功底极为扎实,思路清晰,正是他急需的人才!而那个游侠,眼神锐利,步伐沉稳,一看就是练家子。货郎则对本地三教九流的人物和关系如数家珍。

“你们……为何而来?”包拯沉声问道。

那老账房躬身道:“小人不敢隐瞒,在汴京听闻柳七官人新词,感佩大人为民请命,身处险境,故不揣冒昧,前来投效,但求略尽绵力,无愧于心。”

“柳七官人?柳三变?”包拯愣住了。他远在京西,尚未听闻那首已然传遍汴京的《鹧鸪天》。

很快,更多形形色色的人陆续到来,有文人,有武者,有市井奇人,他们带来的理由大同小异,都提到了柳永的那首词。包拯这才恍然大悟,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暖流。他没想到,在朝廷援助迟迟不至的情况下,竟是来自民间的力量,以这样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给他送来了最及时的支援!

他立刻意识到这些人的价值。他谨慎地甄别、筛选,将擅长文书算账的编入账目清理小组,由已经初步熟悉情况的小桂子协调;将精通武艺的安排到护卫和关键地点监控岗位上;将善于打探消息的撒出去,重建被打断的信息网络。

小桂子在这些新来的“帮手”中,如鱼得水。他凭借之前跟随赵祯学习的“审计”思路和对数据的敏感,很快成为了账目清理的核心人物之一。有了这些生力军的加入,混乱的账目梳理工作大大加快,一些之前被忽略的细节和隐藏的关联,开始逐渐浮出水面。然而,就在工作刚刚有了起色,包拯和小桂子都稍微松了口气的时候,一个负责在外打探消息的“江湖风媒”带回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他在追踪一条关于“永昌质库”资金流向的线索时,无意中发现,与这家质库往来密切的,除了之前怀疑的勋贵之外,似乎……还有京城某位手握实权的宦官的身影!

宦官?!这个发现,让整个案件的复杂程度,瞬间又提升了一个层级!难道这京西贪腐案,不仅牵连外戚勋贵,甚至还将触手伸入了内廷?赵祯在汴京听到这个消息后,会作何反应?他这“驱狼吞虎”的非常之策,引来的究竟是破局的曙光,还是……更加深不可测的黑暗?

喜欢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请大家收藏:(m.8kxs.com)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