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非典型大明士大夫生存实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4章 好事多磨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到庄上,张昊亲力亲为,将客人安顿妥当,撒腿跑去师父小院。

“少爷以为我死了?”

赫小川笑着从李子树下的藤椅里起身,看上去瘦得吓人,眼窝、脸颊凹陷,都脱相了。

“活着就好。”

张昊抹一把喜极而泣的眼泪,问师父:

“江恩鹤还在打官司?”

“你走后第二天,这厮也乘船走了。”

老廖摇着蒲扇说:

“原以为他要去常州,没想到船在得胜口没停,径直去了金陵,若要找到李子同,得从这厮身上下手,索性让他多活几日,小陈在那边盯着。”

小赫把当日被利用和脱险之事道出。

张昊听罢,问起船上的情况。

小赫上船后,并没有见到那个所谓的“贵人”,又急着逃命,没太注意某些细节。

张昊就此打住,又问了县衙办案进展,把自己和冒青烟的交易告诉师父。

院外传来无病的吵闹,小丫头被守门的胖虎挡在院外,气得跳脚,王八拳一通乱打。

她旁边还有个眉眼如画的小女孩,正是遇难投水的孤女寄莲。

“都在学堂念书,你跑回来作甚?晚上千字文再背不下来······”

老廖拍桌子呵斥,见两个小家伙一溜烟儿逃了,苦笑道:

“那个寄莲人小鬼大,生得又水灵,庄上没人不喜欢,大前天哄着保田,带上无病她俩去县城,若非青钿说起,我都不知道这回事。”

大意了!张昊气得拍自己脑瓜子,他把这个路上捡来的孤女给忘了。

他在田庄投入了大量心血,一块糕点、一株青菜、一件器物、一间大棚、一个庄客,无不关乎他的理想和抱负。

一个孩子,特么有福不享,有书不念,偏要访老农、拜工匠,拱田沟、钻作坊,含辛茹苦这么些年,我容易么?!

诸葛一生唯谨慎,大业绝不能失于大意,得亏死丫头来田庄不久,必须赶走!

老廖喝一口清心败火的莲心茶说:

“松江府买的地皮有些麻烦,灶户和当地百姓不和,咱们夹中间两头受气,我算是看明白了,汪七蛋这个蠢货屁本事没有,太不中用!”

胖虎把饭菜送来,张昊边吃边听师父细说端详。

原来汪、施俩货贪便宜,买的地皮有问题,被当地人围殴打伤,师父无人可派,只得雇打行裘花去一趟,然后也栽进去了,正发愁呢。

“地皮牵涉地方群体间的矛盾,得从官面上入手,我过去瞅瞅,实在不行师父再出马。”

张昊呼呼噜噜往嘴里扒饭。

打行顾名思义,打人和替人挨打的行当,乃时下新兴行业,这些年有蔓延江南之势,打行兴起的根源很简单,江南“赋”甲天下。

重赋盘剥,质库参与,屁民靠桑蚕创收苟活,纺织业渐渐兴盛,加上外省流民涌入富庶江南,城镇犹如雨后春笋,纷纷崛起。

无业流民就是大明打工仔,其中做流氓的也不少,加之倭乱募壮成风,市井恶少乘机群聚,拉帮结派抢地盘,打行应运而生。

太阳下没有新鲜事,进城务工,城市崛起,资本主义萌芽,世风随之大变,怪案层出不穷,社会治安混乱,地方官无力应对。

衙门失能、官员失职,民间矛盾只好诉诸有活力的社会组织,打行生意想不兴隆都难。

裘花,本地人,与小赫一样,是个令人头疼的古惑仔,混过苏州打行,后回江阴自立。

本地袖手闲汉有裘花呼保义,从此抱团,揽讼霸市、聚赌包娼,搞得江阴乌烟瘴气。

租赁张家楼面的老房被打行敲诈,给老姚诉苦,老管家又给奶奶回报,添油加醋。

奶奶得知打行胁迫寡妇再嫁谋利,气坏了,随着县衙严打,裘花销声匿迹。

这厮躲在黄田荡而已,当年他想研究一下火器,曾让裘花帮他买倭铳,二人算是老熟人。

花胳膊太岁是裘花诨号,在太湖周边叫的颇响,师父无非是借其名头,行震慑之事。

可惜强龙不压地头蛇,眼目下,他身边其实有一个趁手的大杀器,冒青烟幕友邢谦!

如何把这位老兄忽悠到松江呢?嘶——啊——

他突然被无意中嚼烂的辣椒拉回神思,慌忙搁碗伸舌头,接过胖虎递来的凉茶猛灌。

师父不知何时走的,院里只有主仆三人,张昊啃着馒头,掀开小赫布衫瞅瞅,倒抽一口冷气。

只见后背肩胛上一道老长的刀疤,天热怕化脓,也没有包扎,老虎嘴似的瘆人。

“你可千万别吃辣椒,先在庄上养伤,对了,师父不是救回来一个叫、叫什么来着?”

小赫笑道:

“叫周淮安,在菜籽仓库躺着,这家伙的命真硬,肋骨断了几根,腿也断一条,昏死过去几回,廖庄头说只要他能扛过这个夏天,就能捡回小命。”

邵大侠与周淮安之间的恩怨,张昊估计小赫已经知道,没必要再浪费唇舌,他吃饱喝足,又去找邢谦。

伙房老袁在客院收拾碗筷,说客人好奇,吃罢饭就去了皂坊。

邢谦在皂坊茶棚下坐着,见张昊过来,拉住他盘根问底。

一边的金盏鄙夷撇嘴,这人一开始对她不屑一顾,得知她是管事,又来讨好,真是够贱!

张昊给竖眉立目的金盏挤挤眼,邀请邢谦去成品库瞧瞧。

“哦,你说那个烟囱啊,均益兄,你没去过铁场?大烟囱而已,咚咚响是在榨油,别处是人力踩踏油锤,我这里用水车替代罢了。”

来到仓房,邢谦接过一块嫩绿的香胰子,再看堆满库房的木箱,惊得口吃:

“这、这么多!浩然,这些都是香皂?”

“都是银子,我家糕点坊需要油料,一直在推广芸苔,油料储备还算充足,这些货丢进市场,翻不起浪花,原料匮乏,工人不足,导致香皂有价无市,松江基地若是建成,你懂的。”

张昊为人向来实诚,道明原因,盛邀老邢同去松江府,参观还不见鬼影的制皂基地。

二人到处遛跶,后半晌回客院,一番商谈,签下供销合约,邢谦终于掏出鄢茂卿的书信。

这是一位长辈写给晚辈的家书,冒青烟言辞恳切,勉励大侄子张昊,要虚心做人,踏实做事,有困难找官府,我皇明自有律条王法云云。

古人对名帖十分看重,尤其是写有师徒双方姓名、官爵、关系的门生帖子,那就是护身符、保护伞,这封信的妙用类似官场门生帖子。

换言之,有了这封信,张昊和鄢茂卿就是实打实的叔侄关系,随时可以拉大旗作虎皮。

他看一眼信笺上的私印,心满意足收起,辞过邢谦来到师父小院,提笔给杨云亭写封信,连带冒青烟的信一并交给师父,主仆二人策马回城。

到家夕阳还剩些余辉,几个孩子在巷子里打捶丸,缰绳丢给胖虎,张昊进院转去账房。

挑帘见春晓坐在竹椅里看书,屋里闷得要死。

“活受罪,去过庭坐着不凉快呀?别倒茶,我给你说个事。”

张昊嘟囔一句坐到桌边,把寄莲的来龙去脉说了,伸手在脖子上挠挠痒,瞅一眼,指甲缝里全是黑乎乎的污垢,起身道:

“她多半受齐家指使,反正不安好心,我让青钿带她和无病来玩,你把她留下,庄上人都被她哄得团圈转,跟着你最好不过,把你对付我、嗯,狠狠教训就是。”

春晓蹙眉,“交给衙门不行么?”

“送出去反而打草惊蛇,一个小孩子再坏能坏到哪里去,我要看看齐白泽在憋啥坏水,给你找个小丫头使唤还不好?”、

张昊拉开帘子出去,懒得陪她叽歪。

他从小就和春晓在一起,太了解对方的性子,小心谨慎,屁大的事也要左右试探。

进来垂花门,断续的琵琶乐声飘出小院。

青钿她们和一群曲班小优儿坐在梨树下玩耍,见他进院,乱纷纷行礼。

张昊洗漱一番,换身干净衣服去后园,给奶奶汇报常州之行。

晚饭后陪着奶奶遛弯纳凉,说起师父派人在松江建皂坊的事,恰好鄢副宪幕僚要巡视盐场,自己想和对方结伴同行,去长长见识。

老太太得知有军士随行,嘴上埋怨孙子一刻也闲不住,却颔首默许了。

修齐治平男儿事,修身齐家是根本,她这些年把家事慢慢放手,孙子没有辜负她。

小家伙不但身子骨比从前健壮,就连父子关系也在好转、

看着孙子喜眉笑眼,要陪她回楼,老太太鼻子有些发酸,笑着让小家伙自去。

丫环扶着回了看山楼,老太太摆摆手,独自去堂上奠酒焚香,告慰逝者先人。

喜欢非典型大明士大夫生存实录请大家收藏:(m.8kxs.com)非典型大明士大夫生存实录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