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7章 “塞外风光,总能令人心驰神往!”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而杨幺、钟相却是被不愿继续为匪的手下绑缚,径直向大周地方官员投降。

当喽啰们都不愿追随作乱时,这些贼寇头目即便有反叛之心,也不过是无源之水,难成气候……

这便是赵鼎在江南及北上途中的亲眼所见!

虽未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之境,却也是一派远超前朝的太平景象。

至于史书所载那些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盛世,

但凡稍有理智之人,便不会轻信。

即便千年之后的异世,拥有诸多高科技与天眼系统,仍无法杜绝犯罪。

何况在这没有天眼的古代?

所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不过是唐太宗李世民篡改史书,为自己涂脂抹粉罢了!

由此亦可见李世民脸皮之厚!

话说回来,赵鼎这等人物,岂会尽信书中之言?

他深知自夏朝家天下以来,从未有如大周这般善待百姓的时代!

此刻在这州桥之上,与张择端一番交谈,更令赵鼎心生感慨。

他觉得自己来对了!

此刻,他竟有些迫不及待,想要一睹那位传闻中的年轻圣天子真容了!

“哈哈哈,张大画师,老夫初至汴梁,正欲入宫面圣。

你这画作也是要献给陛下的。

不如与老夫同行如何?”

赵鼎捋须含笑,对张择端说道。

“晚生谨遵钧命!”

不多时,赵鼎与张择端经通传后进入皇宫。

恰逢柴皓与群臣朝会。

当张择端献上《清明上河图》时,满朝文武无不惊叹!

“妙!画得真妙!

此画当真绘出了我大周的盛世……”

李纲欣喜之余,忽有所感,手持笏板向御座上的柴皓奏道:“陛下登基以来,开创如此盛世……

更有远超历代的文治武功与辽阔疆域。

为映衬这《清明上河图》的盛世景象,臣李纲恭请陛下效法上古圣王,封禅泰山!

以彰显陛下之功绩与大周之盛世于千秋万代!”

“恭请陛下效法上古圣王,封禅泰山。

以彰陛下之功绩与大周之盛世于万世。”

李纲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群臣纷纷响应:臣等恳请陛下前往泰山封禅,彰显陛下不朽功业!

众臣神情激动,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作为大周昭武朝的臣子,他们即将随天子柴皓一同在泰山刻碑留名,永载史册。

泰山封禅,自古便是 将相梦寐以求的至高荣耀。自上古三皇五帝起,泰山就是 向上天昭告功绩的圣地。有史可考的封禅 更是凤毛麟角。

首位封禅泰山的,是终结战国纷争、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嬴政。他在泰山之巅设五色祭坛祭天,山下立地坛祭地。丞相李斯亲撰碑文,记录封禅盛况及功臣名录,立于五大夫松下。

第二位是汉武帝刘彻。尽管连年征战耗尽国库,百姓困苦,但他派遣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霍去病更在狼居胥山祭天,留下封狼居胥的佳话。又命张骞出使西域,开拓河西走廊,使汉朝威名远播。这两大功业,足以让他成为继始皇之后第二位封禅泰山的 。

东汉光武帝刘秀中兴汉室,成为第三位封禅泰山的皇帝。此后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朝,天下动荡,再无 能达到秦皇汉武的功业。

即便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也未封禅泰山。直到唐高宗李治继承父祖基业,开创永徽之治,将大唐疆域拓展至大漠瀚海、西域尽头,才成为第四位封禅泰山的 。

而后,其妻武则天以女子之身登基称帝,开创历史先河。

武则天在陵前立下无字碑,并举行了封禅大典。她的封禅地点并非泰山,而是选择在神都洛阳附近的嵩山。因此,武则天成为第五位举行封禅的 ,却非第五位在泰山封禅的 。

继武则天之后,唐玄宗李隆基登上历史舞台。他在位前期励精图治,开创开元盛世,将大唐疆域扩展至鼎盛时期。当时的大唐设有多个都护府,其中西域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范围广阔,从河西走廊直至葱岭地区皆属大唐版图。唐军更在葱岭设立守捉,势力范围延伸至河中和怛罗斯一带。凭借这些功绩,李隆基成为第六位封禅、第五位在泰山封禅的 。

然而盛极而衰,安史之乱爆发后,大唐由盛转衰。西域、河西走廊等地相继失守,随后陷入藩镇割据局面,直至五代十国乱世。赵宋建立后数百年间,再未出现有资格泰山封禅的 ,就连结束乱世的宋太祖赵匡胤亦未能获此殊荣。

但历史却出现一个特例——宋真宗赵恒。这位在澶渊之盟中向辽国纳贡求和的 ,竟自诩太平盛世,执意效仿古代圣王封禅泰山。此举遭到朝野非议,后世明太祖朱元璋更直言不讳地批评:连赵恒这等庸主都能封禅,泰山封禅已成笑谈。宋真宗的行为确实严重贬损了泰山封禅的庄严性与历史价值。

后世 如朱元璋与清朝的康熙、乾隆,皆对泰山封禅之举嗤之以鼻。

连明太祖与康乾二帝都看不上眼的泰山封禅,大周天子柴皓又怎会效仿宋真宗,自贬身价?

当群臣奏请封禅时,柴皓轻笑道:既有赵宋真宗在前,泰山封禅已难显我大周威仪。唯有封狼居胥,方能扬我国威于万里之外,使我大周盛世永载史册!故而封禅可行,但非泰山,而是狼居胥!

自赵宋真宗泰山封禅后,此举已不足彰显我大周国威。故朕欲行封禅,必选狼居胥!

柴皓这番话回荡在朝堂之上,令李纲等大臣先是一怔,继而恍然大悟,暗自懊悔思虑不周。

众所周知,当年宋真宗泰山封禅,在世人眼中不过是个笑话。即便以宋朝士大夫的标准,此举也堪称厚颜 ,徒留笑柄。然而宋真宗却自鸣得意,不仅执意封禅,更当真完成了仪式。

正因如此荒唐,赵宋历代君臣对此讳莫如深,几乎绝口不提,仿佛要彻底遗忘这段往事——唯恐世人记起宋真宗的厚颜行径。

方才议及封禅时,众臣只想到秦皇汉武等明君,竟下意识忽略了宋真宗这个反面典型。直至柴皓点破,李纲等人才惊觉:经宋真宗那场闹剧,泰山封禅这千古盛典的含金量已大打折扣!

若当今天子步宋真宗后尘,后世论及泰山封禅之君时,必将大周昭武帝柴皓与秦皇汉武等明主,同那厚颜无能的宋真宗相提并论。

昔年秦皇汉武生于宋真宗之前,被其强行蹭得盛名,实属无奈。但柴皓岂会甘与这等庸君为伍?他可是立志成就千古帝业的雄主!

既然宋真宗已凭一己之力玷污了泰山封禅的威仪,柴皓便要做比朱元璋更早终结泰山封禅旧制的 !

因此,柴皓要封禅,就必选狼居胥山——这座自汉以来便象征着中原王朝铁骑所能抵达最北疆域的神圣之地!

狼居胥山历来是草原各部族与帝国的神圣核心!

在此封禅,既能彰显中原帝国的武力威严,更能重创草原部族与帝国的精神意志!

作为草原帝国的圣山,狼居胥山与单于龙城一样,是草原之王祭天祭祖的圣地!

中原帝国若想踏上草原圣山封禅,草原部族岂会坐视不理?

汉人登临圣山,便是对草原部族尊严的践踏!

因此,草原各部必将拼死阻拦!

昔日的匈奴如此,如今的室韦、蒙兀、奚人等草原部族,同样不会例外!

当年霍去病封狼居胥,是因大败匈奴,杀得他们溃逃千里,不敢再战!

于是,霍去病策马登顶,成就封狼居胥的壮举!

如今,大周天子柴皓欲效仿此举,必先横扫奚人、室韦与蒙兀等草原部族!

恰逢奚人皇帝萧干联合室韦、蒙兀等部,此前蠢蠢欲动,南下劫掠大周边境州县,意图抢夺物资。

然而,早有准备的岳飞与边境守军迎头痛击,将其击退!

萧干率领的奚族大军及室韦、蒙兀联军,兵力达二三十万,本想趁大周主力南归、边境空虚之际趁火 。

不料遭遇岳飞精锐,仅以三万兵力便杀得萧干损兵十万,狼狈败逃!

此次南下,草原各部非但一无所获,反而折损兵马,连战马与行军物资也尽数落入周军之手!

因此,并非柴皓主动挑起战端,而是草原各部先行侵犯大周!

如今天气转暖,正是大周铁骑踏平草原、扬威漠北之时!

恰逢群臣进谏封禅,柴皓索性决定御驾亲征,驱逐敌寇至瀚海之滨,封禅于狼居胥山!

思及此,柴皓环视群臣,朗声道:“既然大周既要封禅,又要讨伐冬日进犯边境的奚人等草原部族,那便两事并作一事!”

“传令兵部与枢密院筹备军务,政事堂及户部、工部调集粮草辎重。”

“半月之后,朕将亲率大军北上,与岳元帅会师,横扫漠北,封禅狼居胥山!”

旨意一出,满朝文武肃然领命:“臣等谨遵陛下旨意!”

……

半月后,汴梁城外。

陈桥门前。

大周天子柴皓一袭白袍银甲,胯下神驹照夜玉狮子昂首而立,锋芒毕露,气势如虹!

许久未曾冲锋陷阵,照夜玉狮子此刻显得格外亢奋!

柴皓身着白袍银甲,稳坐于照夜玉狮子背上,手中紧握那杆伴随他征战多年、令敌军闻风丧胆的苍龙曜日枪。

他身后,大周帝国的苍青色周字大旗与柴皓的明黄色大纛并列飘扬,由两名魁梧的羽林军将士高举。

大纛周围,三千身披重甲的羽林亲军肃立,气势逼人。

更远处,天羽军、破虏军、龙捷军、龙卫军等精锐铁骑严阵以待。

此次北征草原,柴皓未带步卒,仅率十万铁骑,意图以迅雷之势横扫漠北万里瀚海,在漠北部族逃窜之前将其彻底剿灭!

“出征!”

柴皓没有多余言语,在满朝文武的恭送声中挥手启程,率领十万铁骑浩荡北上。

无论是柴皓还是大周将士,早已习惯天子御驾亲征,此番北伐对他们而言,不过如同 般寻常。

“雪静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塞外风光,总能令人心驰神往!”

昭武元年春四月,草原仍带着暮春寒意。

喜欢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请大家收藏:(m.8kxs.com)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