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等重臣虽非穿越者柴皓,未曾预知后世将诞生横扫欧亚的成吉思汗,却深谙草原部族的可怕潜力。正因如此,更该趁大周立国之初兵锋正盛之际,为子孙永绝边患!
在柴皓的强势推动与文武百官的协力下,汴梁城再度沸腾——礼部尚书与皇叔柴进正筹备天子大婚盛典,满城张灯结彩;而李纲则统筹各部向北境输送军需,庞万春、卢俊义等大将厉兵秣马。整个王朝呈现出奇特的张力:庙堂军营绷紧弓弦,市井民间却沉浸欢庆。
这场举国盛事不仅顺应民心,更带动民生:朝廷采办婚典物资令商贾农户获利,农闲百姓争相应募劳作。汴河州桥上,青年画师抚棉袄而立,望着千帆竞发的河道与笑靥如花的行人,忽觉画笔难耐:明君贤相坐朝堂,虎贲锐士戍边疆,黎民安居乐业——如此盛世,当入画永传!
只见他展卷挥毫,笔走龙蛇间既有老练技法,又透出少年锐气,将汴梁的繁华气象尽收绢素。货船与彩绸在画中交错,恰似这个王朝交织着的肃杀与祥和。
许久之后,画卷终于完成,竟是这少年郎一挥而就,将汴河两岸十里风光尽数收入数丈长的画卷之中!
后生可畏!这画技堪比当年吴道子!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驻足观赏,望着眼前这幅新成的画卷,忍不住击节赞叹。
不知此画可有名目?
老朽愿出重金购藏,不知小友意下如何?
老者目光灼灼,如获至宝。
张择端展颜一笑:如今天下清明,画的是州桥两岸,汴河风光。
千帆竞发,逆流而上,恰似我大周国运蒸蒸日上!
在下斗胆,将此画命名为清明上河图。
至于售卖之事,非是在下吝啬,实因此画已另有主人...
清明上河图!
此画已有归属!
张择端这两句话一出,老者顿时眉峰一动,心头微震。
妙哉!清明上河图,果然是好名字!
也只有这般名字,才配得上我大周如今的太平盛世!
那些脏唐臭汉 宋,哪个朝代能像我大周这般文武昌明,百姓安居乐业?
就说那汉朝虽强,不过是 将相、豪强世家逞威!
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不仅耗尽文景两朝积蓄,更让半数百姓沦为刑徒苦役!
种种严刑峻法,动辄得咎,百姓只能以钱赎罪或服苦役抵罪。
如此才撑起汉武帝的赫赫武功。
即便如此,武帝末年仍是民不聊生,几至 。
若非那封轮台罪己诏改弦更张,只怕赤眉、黄巾之乱,早在武帝时就要爆发!
再说那所谓盛唐,万邦来朝,表面风光,实则全靠怀柔之策维系。
唐强时,万国来朝;
唐弱时,四方皆叛!
藩镇割据,天下大乱,比之五胡乱华时的南北朝也不遑多让!
况且唐朝自李渊李世民起,得国不正,埋下皇室相残的祸根!
至于前朝赵宋,更是不值一提!
除了包拯、范仲淹、苏轼等寥寥几位铮臣能吏外,余者尽是昏君 !
只会盘剥百姓,打压武将。
对辽金西夏奴颜婢膝,对供养朝廷的黎民百姓视如草芥!
虽有些酸腐诗词,却全无大国盛世的气象!
太平词人晏殊,整日只知吟咏些绮丽华贵的词句,实在令人不齿!
纵观古今,能配得上这《清明上河图》的盛世,唯有我大周!
老者因画作之名心生感慨,不禁畅谈起来。他盛赞当朝盛世,更将前朝所谓盛世嗤之以鼻。
张择端虽为画师,却也能听出老者字字珠玑,确是一位通晓古今的饱学之士。
前辈学识渊博,必是当世名臣。敢问尊姓大名?晚辈日后若有新作,定当登门求教。
张择端恭敬行礼,并非因对方位高权重,而是真心钦佩其才学。他深信这位老者定能辅佐圣君,开创更辉煌的盛世。
后生过誉了。老夫赵鼎,自江南而来。前朝因弹劾奸相蔡京被贬,如今蒙圣上垂青,任参知政事。虽年迈,仍愿为这盛世尽绵薄之力。
初至汴梁,见你执笔绘盛世,甚慰。此画既已名花有主,老夫能亲眼见证其诞生,已是幸事。不知哪位有缘人可得此传世之作?
赵鼎抚须而笑,洒脱非常。他本是青史留名的贤相,在南宋时力主抗金,被誉为中兴贤相之首。
当初赵构征召,他断然拒绝。直至柴皓天子相召,才毅然北上。
原来是赵相,晚辈失礼了。
张择端神情庄重,赵鼎的威名他早有耳闻,这位因弹劾蔡京而罢官的名臣,令他由衷钦佩。
如今赵鼎受大周天子柴皓召见,入朝担任参知政事,张择端听闻此事,心中欣喜不已!
朝堂之上有英明神武的柴皓坐镇,贤臣李纲、李若水辅佐,如今又得赵鼎相助,大周可谓明君贤臣齐聚!
面对赵鼎的询问,张择端恭敬答道:回禀赵相,此画作者正是当今天子。
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崇敬的光芒:一年前,天子在江南大展身手后,曾白衣游历汴梁。
那时我是赵宋翰林画院的画师,那位荒唐的徽宗皇帝为粉饰太平,命我随行描绘汴河盛景。
我深知赵宋所谓的太平不过是假象,花石纲与苛捐杂税令民不聊生,四方 不断,何来太平?
作为画师,本应描绘真实,而非粉饰太平,当时我实在不愿动笔。
就在此时,一袭白衣的陛下出现了!
听闻徽宗要我粉饰太平,陛下当即大笑三声,讥讽道:自古哪有强令画太平之理?若天下真太平,画师自会执笔!
那时陛下尚为幽州王,但这一句话已尽显明君气度!
张择端眼中光彩更盛:如今陛下让我亲眼见证太平盛世,作为画师,我理应用画笔记录这盛世景象!
这也印证了当年幽州王、如今陛下的话——天下太平时,画师自会描绘太平!
当年陛下说:天下太平,自有画师来画这盛世!
如今天下太平,我等画师自会来画这盛世!
这两句话从张择端口中说出,铿锵有力。
第一句出自当年白衣游汴梁的柴皓之口,原为讽刺徽宗赵佶粉饰太平之举,却蕴含着永恒真理:
太平盛世不由权贵定论,而应由天下百姓评判。
唯有百姓认可的太平,才是真正的太平。
作为青史留名的画师,张择端自有风骨。他笔下呈现的盛世景象,比历史上的清明上河图更显繁华壮阔。
因为这完全是他发自内心、有感而作的倾心之作。
不同于原版的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卷是赵家皇帝命张择端所作,因此他倾注了满腔热忱!
更何况,如今大周的盛世气象,远胜赵宋十倍!
一旁的赵鼎听完张择端这番话,也不禁连连点头,眼中闪烁着精光。
尽管年事已高,但此刻赵鼎的双眸却炽热如火,丝毫不逊于年轻人的激昂!
张择端提及的往事,赵鼎也曾有所耳闻。
如今亲耳听他说起,赵鼎不由抚须沉吟,心中赞叹。
能说出“天下太平,自有画师现世”之人,其胸怀气度,岂是寻常之辈可比?
如此豪杰,难怪能在短短两三载间横扫四方,缔造这般恢宏帝国!
自古开国君主,无不是十年征战,十年治国,再十年休养生息,方能开创盛世,使新朝威名深入人心。
而大周新朝与当今天子柴皓,仅用两年便 赵宋,荡平金国西夏,打下两万里疆土,更在极短时间内让柴皓的圣名与新朝盛世传遍天下。
万民皆以生逢此世为荣,无不庆幸得遇如此盛世!
赵鼎自江南乘船北上,沿途所见城镇生机勃勃,远胜赵宋当年。
昔日赵宋表面繁华,实则压榨百姓,民不聊生,荒田遍野,匪患四起。
江南有方腊,淮西有王庆,河北有田虎,京东有梁山,四大寇横行,更有洞庭杨幺、钟相等群盗肆虐。
其余小股流寇义军,更是多如牛毛!
大周立国后,仅派偏师征讨赵宋余孽,未对其余山贼水匪大动干戈。
然而,奇迹发生了——江南匪患竟在短时间内销声匿迹!
连洞庭巨寇杨幺、钟相也消失无踪!
只因大周治下,百姓安居乐业,苛捐杂税尽除。尤其对金国一战大胜,抄没赵宋权贵家财,国库充盈。
柴皓未私藏财富,而是大兴营建,广修基建,使财富流通于市井,惠及各行各业。
在大周为民,日子堪比赵宋小地主,谁还愿落草为寇?
毕竟,追随匪首的多是走投无路的农民。
天下太平,谁还愿过那刀口舔血的日子?
像杨幺、钟相这般心怀不轨的大寇?
他们的结局比田虎更为凄惨。
田虎好歹是被生擒活捉。
喜欢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请大家收藏:(m.8kxs.com)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