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下一帝秦始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3章 诏令天下 定轨为六尺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书同文”这事儿,好比是给帝国这台超级计算机成功安装了统一的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让cpU(中央朝廷)和各个硬件模块(地方郡县)之间总算能顺畅“对话”了,嬴政cEo看着各地报上来的、格式整齐划一、再也没有“乱码”的“工作汇报”(竹简版),心里那叫一个舒坦。行政效率蹭蹭往上涨,沟通成本哗哗往下掉,效果是立竿见影。

然而,咱们的始皇帝陛下,那绝对是属于“得陇望蜀”、“永不知足”的顶级奋斗逼人格。软件系统升级完毕,运行流畅了,他的目光立刻就投向了硬件基础设施——帝国的“道路交通网络”。

这天,又是一次小范围的御前会议,参与者还是核心几人组:嬴政、李斯,以及一位新面孔——**将作少府**。这位老兄相当于帝国的“住建部长兼交通部长兼工业部长”,负责宫室、陵寝、道路、器械制造等一切工程事宜,是个实权派技术官僚。

御书房(或偏殿)里,气氛不像讨论郡县制或文字改革时那般剑拔弩张,反而更像是一场“项目可行性论证会”。

李斯作为总策划,率先发言,但他这次没有引经据典,而是玩起了“情景再现”。他拍了拍手,只见几名郎官吭哧吭哧地抬进来几个……车轴?或者说,是几种不同规格、明显能看出差异的车辆模型,重点是它们的轮距(车轨宽度)各不相同。

“陛下请看,”李斯指着这些模型,开始了他的表演,“此乃臣等令人搜集的,原六国地区仍在使用的几种典型车辆规制。”

他先指着一个轮距较窄、看起来比较轻巧的模型:“此乃故楚地常见之车,其轨约合我秦制五尺余,轻便灵活,适于南方水网密布、道路相对狭窄之地。”

又指向一个轮距明显宽大、结构粗犷的模型:“此乃故燕赵之地多用之车,其轨宽近七尺!因其地多平原旷野,道路相对宽阔,且需载重、行军,故求其平稳雄健。”

接着又指向另外几个规制各异的模型,分别代表了齐、魏、韩等地的特色。

“陛下,”李斯总结道,语气带着一种“您瞧瞧这乱象”的无奈,“天下车轨,宽窄不一,毫无标准可言!此弊有三,其害甚烈!”

他伸出第一根手指,表情严肃:“其一,**军事之大患!**” 这是最能触动嬴政神经的切入点。

“试想,我大秦锐士,自关中出发,携我秦制战车、辎重车辆,一路东征北讨。入了赵地,道路或许尚能通行,但一旦进入燕地,其道路多为宽轨所设,我秦军窄轨车辆行驶其上,如同壮汉穿童鞋,左摇右晃,极易倾覆,速度大减!若遇雨天,车轮陷入宽车辙中,更是寸步难行!反之,若我秦军宽轨车辆进入楚地窄路,则根本无法通行,需临时征调或改造当地车辆,贻误战机,莫此为甚!后勤补给更是噩梦,车辆无法通用,转运繁琐,效率低下至极!” 李斯描绘的场景,让嬴政的眉头微微蹙起,他想起了当年灭六国时,确实在某些地区遇到过类似的交通困扰。

李斯伸出第二根手指:“其二,**行政之梗阻!**”

“我大秦驿传,号称‘流星快马’,旨在政令速达。然,驿卒可换马,车辆却难换!若车轨不一,则每至一郡,甚至一县,都可能需更换符合当地轨距的传车,其间交接、换乘,耗费时间几何?一道紧急军情,可能就因为这车轮宽窄的区区数寸之差,而迟滞数日!陛下之威,岂能受困于区区车轨?”

紧接着是第三根手指:“其三,**经济之壁垒!**”

“商贾行旅,欲通天下货殖。然,齐地之车,入赵则嫌路宽,入楚则嫌路窄。往往行不过数郡,便因车辆无法适应路况而被迫停滞,或需花费重金在当地购置新车、雇佣当地车队,成本高昂,风险巨大。此无形之壁垒,严重阻碍天下货物流通,于帝国赋税、民生繁荣,皆为不利。”

将作少府适时补充,从技术角度佐证:“陛下,李廷尉所言极是。车轨不一,不仅行车困难,对道路损耗也极大。宽车压窄路,路肩易毁;窄车行宽路,车道中心易形成难以逾越的旧辙,修缮极为费工费时。若天下车轨统一,则道路可依标准修筑养护,事半功倍。”

嬴政听着李斯和将作少府的陈述,目光在那几个轮距各异的车轴模型上扫过。他仿佛看到了帝国疆域图上,那些纵横交错的道路,因为车辆规格的混乱,而被无形地切割成一个个封闭的区域。这与他追求“天下一体”、“如臂使指”的统治理想,是根本背道而驰的。

“书同文”统一了信息流,“车同轨”则要统一实物流!

他的思维,已经带上了鲜明的“标准化”和“模块化”色彩。这或许是法家注重制度和规范的一种极致体现。

“如此说来,”嬴政缓缓开口,声音沉稳,“欲使帝国血脉畅通,非但需‘书同文’以通心意,更需‘车同轨’以利往来。”

“陛下圣明!”李斯和将作少府齐声道。

“然,以何为准?”嬴政问到了关键。用谁的规格?这不仅仅是个技术问题,也带着点政治象征意义。

李斯和将作少府显然早有准备。将作少府上前一步,躬身道:“回陛下,臣等详细测量、比较了各国车轨规制,并结合我秦地道路、车辆现状,反复演算。以为,取**六尺**(秦制,约合今1.38米)为天下车轨之标准,最为适宜!”

他阐述理由:“六尺之轨,宽窄适中。相较于过窄之轨,其行车更为平稳,载重能力更强,尤适于战车、辎重车行驶;相较于过宽之轨,其对道路要求不至过高,在原有大部分道路基础上拓宽改造,工程量相对可控,且更适于山路、窄桥等复杂地形。此规格,能兼顾军事、行政、经济之需,亦能较好地与各地现有道路衔接。”

李斯补充道:“且‘六’数,在阴阳家看来,乃地数之中,有中和、顺畅之意,合乎陛下德配天地之象。”(适时地拍个马屁,加点神秘主义色彩,更容易让皇帝接受。)

嬴政听着,手指在御案上轻轻一点。他不需要那些玄乎的理由,他看重的是实际效用和可行性。六尺这个规格,听起来确实是一个平衡了各方需求的、务实的选择。

“善。”他做出了决断,“即以此为准。”

一道新的、盖着皇帝玉玺的诏令,很快从咸阳宫发出,其措辞与“书同文”诏令一样,简洁、严厉,不容置疑:

“皇帝诏曰:……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今命天下,凡制车、用车,无论官民,无论战车、驿传、商货之属,其两轮之间距,皆以**秦制六尺**为准!旧有车辆,不合此制者,限期改造。新造车辆,必依此规。自诏令到达之日起,各郡县需严查道路往来车辆,凡轨非六尺者,不得上路行驶,违者,车驾没官,主人论罪!……”

这道诏令,可以想象,一旦传达下去,又将在帝国范围内引起怎样的震动和忙碌!

它意味着:

- 所有官府的制车工坊,必须立刻修改图纸和生产模具,以后只生产六尺轨的标准化车辆。

- 所有军队的战车、后勤车辆,需要逐一核查,不符合标准的要回炉改造。

- 所有民间跑运输的车队、商贾,看着自己那些精心打造、但轨距可能是五尺八寸或六尺二寸的爱车,欲哭无泪,要么花钱改造轮轴,要么车辆报废,重新购买符合新规的车辆。

- 各地郡守、县令,又多了一项头疼的差事:组织人手在主要路口设卡,拿着标准尺子,一辆车一辆车地量轮距!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各地官道上将会出现各种因为轮距不合格而被扣押的车辆,以及苦苦哀求或者愤愤不平的车主。

这绝对是一项牵涉极广、影响深远的“标准化运动”。其推行过程中遇到的阻力,恐怕不会比“书同文”小,甚至可能更大,因为这可直接关系到许多人的财产和生计。

御前会议结束,李斯和将作少府领命而去,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车同轨”的具体推行细则。

嬴政独自留在殿中,再次走到那幅巨大的帝国地图前。他的目光沿着上面那些代表主要道路的线条移动。

“车轨既同,天下车辆,皆可畅通无阻……”他低声自语,但随即,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浮现出来,“然,若道路本身崎岖不平,宽窄不一,泥泞不堪,则统一之车轨,亦如龙困浅滩,难以施展。”

这就好比你好不容易给全国所有的电脑都安装了统一的windows系统(小篆)和USb接口标准(六尺车轨),结果发现各地的“网速”(道路质量)差得离谱,有的还是拨号上网级别,那再好的软件和硬件标准也白搭!

“车辆之轨已定,道路之规,亦当统一,且需更广、更平、更坚!”嬴政的眼中闪烁着雄心勃勃的光芒,“当修筑前所未有的**驰道**!以咸阳为中心,辐射四方,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务求坚固平整,车马飞驰其上,如履平地!使帝国之政令、军队、商旅,皆能以此疾速通达天下!”

一个比“车同轨”更加浩大、更加艰巨的超级工程——**修筑驰道**,已经在他心中酝酿成熟。

下一步,就该是调动帝国的全部力量,去开山凿石,夯土筑路,为这些标准化的“帝国车轮”,铺设一条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公路”了!

喜欢天下一帝秦始皇请大家收藏:(m.8kxs.com)天下一帝秦始皇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