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蓝图与现实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马厂长脚步轻快地走进王超的办公室,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喜色。她顺手关上门,压低声音,却难掩兴奋地说:“王超!好消息!”
王超正在核对一批发往地区的药瓶清单,闻声立刻抬起头:“厂长,是……宿舍的事有眉目了?”
“对!”马厂长走到他桌前,眼中闪着光,“我刚从工业局回来。周局长亲自跟我谈的!他对我们厂主动提出改善职工居住条件的想法非常赞赏,说这符合上级‘关心职工生活,促进生产发展’的精神!局里原则上同意我们自建职工宿舍的申请!”
“太好了!”王超霍地站起身,心头一阵激动,这段时间的辛苦筹划总算看到了曙光。
“不过,”马厂长话锋一转,神色恢复了平日的沉稳,“周局长也强调了,这事关重大,最终还需要县里批准,特别是计委和城建部门要审核我们的建设方案和用地申请。他让我们先把详细的建设规划和预算做出来,报到局里,由局里牵头去向县里汇报。”
“这是应该的。”王超连连点头,心里已经开始飞速盘算起来,“我们尽快把规划做出来!”
马厂长看着他跃跃欲试的样子,笑着叮嘱:“别太激进,要结合实际。规划要做得扎实,预算要算得精准,这样才能说服县里的领导。”
“我明白,厂长!”王超信心满满。
送走马厂长,王超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那片坡地上矗立起崭新的楼房,看到了工人们乔迁新居时喜悦的笑脸。他迫不及待地找来几张白纸和铅笔,凭着前世记忆中对单元楼的模糊印象,加上自己的设想,开始勾画起来。
他画的是一栋五层楼的建筑草图——在他想来,既然要建,就要充分利用土地,建高一点,能住进更多户人家。他笨拙地画着一个个方格子代表房间,盘算着每层楼安排两户,每户最好能有独立的卧室、厨房和一个小卫生间……他甚至还想到了简单的客厅功能分区。铅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一张歪七扭八、线条幼稚,却承载着他美好愿景的“建筑设计草图”渐渐成形。
“嗯,这样布局,采光应该不错……楼道要宽敞点……”他一边画一边自言自语,完全沉浸在对“现代化”职工宿舍的憧憬中。
第二天一早,王超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想着要听取一下工人们的意见,做到集思广益,也让工人们提前感受这份喜悦。他揣着那张宝贝似的草图,先来到了制瓶车间。老张头正带着几个骨干工人在检修一台供料机。
“张师傅,大家停一下,有个好消息,还有个事儿想听听大家的想法。”王超笑着招呼。
工人们围拢过来。王超先把工业局原则上同意自建宿舍的好消息告诉大家,车间里顿时响起一片兴奋的议论声。
“真要建房子了?太好了!”
“王厂长,您可真是为我们工人着想啊!”
看到大家热情高涨,王超更加得意,他小心翼翼地展开那张被他视为“杰作”的草图:“大家看看,这是我初步设想的一个样子,准备报到县里去。咱们要建,就建个像样的!我打算建五层楼,高高大大的,看着就气派!每家每户呢,尽量安排得独立些,有自己的睡觉、做饭的地方……”
他兴致勃勃地讲解着自己的规划,指着草图上那些方格子描述着未来的生活场景。
然而,工人们的反应却渐渐从兴奋变成了惊愕和疑虑。
“五……五层楼?”一个中年工人瞪大了眼睛,仰头看了看车间高大的屋顶,又低头看看草图,咂舌道,“王厂长,这……这也太高了吧?咱们南水县城,除了那老城墙,就没见过这么高的房子!这地基打得牢吗?万一……万一塌了可咋办?”他脸上露出了实实在在的担忧。在这个普遍居住平房或两层木楼的年代,五层楼房在普通人看来,无异于摩天大楼,充满了不可知的风险。
王超一愣,刚想解释砖混结构的安全性,另一个老工人又指着草图上一个他标注为“厨房”的方格,提出了更实际的问题:“王厂长,您这意思是,各家都在自己屋里头做饭?那住在楼上的人家,每天挑水、挑柴火、搬煤球,不得爬楼梯累死啊?这上上下下的,也太不方便了!还不如咱们现在住平房,水缸就在院里,柴火堆在灶膛边顺手。”
“是啊是啊,”旁边立刻有人附和,“还有这……您说各家自己有个小茅房?这污水往哪儿排?咱们这巷子里现在都是用的公共茅房,定期有人来挑粪。这楼上要是也弄茅房,那管道咋走?堵了咋办?岂不是臭气熏天?”这问题更尖锐,直接触及了当时缺乏完善市政排污系统的现实。
“还有这楼道,”一个心思细的女工也开口了,“您画得是挺宽敞,可要是家家都把杂物、煤炉子摆出来,那还能走人吗?到时候磕磕碰碰的,邻里之间难免闹矛盾。”
“是啊,住这么高,晾个衣服被子都不方便,还得扛到楼顶去?”
“家里有老人孩子的,上下楼多费劲啊……”
工人们七嘴八舌,提出的问题一个比一个具体,一个比一个现实,像一盆盆冷水,浇得王超有些发懵。他发现自己之前完全沉浸在后世的居住经验里,忽略了1957年南水县城真实的生活条件、技术水平和人们根深蒂固的生活习惯。
他设想中的“独立厨卫”、“高层住宅”带来的便利,在这个挑水吃、烧柴灶、公共厕所为主的年代,反而可能成为巨大的生活负担和安全隐忧。工人们不需要超越时代的“先进”,他们需要的是符合当下实际、安全、便利的安居之所。
王超看着手中那张原本让他自豪的草图,此刻却觉得那些歪歪扭扭的线条格外刺眼。他意识到,自己把问题想简单了,把后世的经验生搬硬套过来,差点闹出大笑话,甚至可能让这个好不容易争取来的项目因为不切实际而夭折。
他的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脸上火辣辣的。他收起草图,有些尴尬地清了清嗓子,诚恳地对工人们说:“这个……大家提的意见都非常好!非常实在!是我考虑不周,光想着住得高、住得集中,没想到这么多实际困难。这图纸不算数,咱们重新规划,一定得建得让大家住着方便、安心、踏实!”
工人们见王超态度诚恳,丝毫没有领导的架子,反而更敬重他,纷纷说道:
“王厂长,您也是好心!”
“对对,咱们一起想办法,总能建出好房子!”
“就是,慢慢商量,不急。”
王超带着一脑袋的“问号”和那张备受打击的草图回到了办公室。他坐在椅子上,看着窗外那片承载着希望的坡地,第一次如此深刻地认识到,超越时代的认知并不总是优势,如果不能与当下的现实相结合,反而会成为空中楼阁。
他深吸一口气,将那张“超前”的草图揉成一团,扔进了纸篓。他知道,必须从头开始,真正沉下心来,了解这个时代的技术边界、材料限制和工人们最真实的生活需求,才能画出一张真正可行的、属于1957年南水县玻璃厂的职工宿舍蓝图。
这条路,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但有了这次教训,他反而更加踏实了。
(第二百六十二章 完)
喜欢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请大家收藏:(m.8kxs.com)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