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警之钢铁洪流从抗战到星辰大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7章 地图上的宝藏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苏工在实验室挂起巨幅地图,用红笔圈出系统标注的矿产点。

“煤矿在东沟村后山,硫磺矿在鹰愁涧上游。”他推了推眼镜,指尖划过地图上的等高线,“东沟煤矿的煤层埋深80米,需要挖竖井;鹰愁涧的硫磺矿是露天矿脉,但鬼子可能在附近设了哨卡。”

林烽盯着煤矿坐标,想起上周侦察队报告:东沟村有二十多户老乡,被鬼子逼着给据点挖煤,每天只能吃一顿糠菜饭。“把煤矿夺过来,既能解决咱们的燃料,又能解放老乡。”他说。

次日清晨,林烽带着五十名精锐出发。队伍里有新成立的“爆破营”,还有苏工新造的“探矿仪”——用磁铁和铜线圈改装,能探测地下金属矿脉。

东沟村笼罩在晨雾中。林烽趴在村口土坡上,用望远镜观察:鬼子的哨卡设在煤矿入口,两个鬼子端着三八大盖来回踱步,旁边堆着挖出的煤炭。

“爆破营负责炸哨卡,侦察队摸进矿井救人质。”林烽低声部署,“苏工,你带探矿仪测煤层走向,记住,别破坏矿脉!”

战斗进行得出奇顺利。爆破营的矿工们用自制炸药包炸塌了哨卡,侦察队趁乱冲进矿井,解救出被关押的老乡。当林烽带着队伍走出矿井时,二十多名老乡跪在地上,哭着喊“恩人”。

“以后这煤矿就是咱们的了。”林烽扶起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汉,“你们愿意留下来挖煤,咱们管饭;愿意跟我们去根据地,咱们分田地。”

老汉抹着眼泪:“俺们跟你去!给鬼子挖煤是卖命,给你挖煤是保家!”

与此同时,苏工在矿井深处用探矿仪测量。仪器指针疯狂摆动,他兴奋地记录数据:“煤层厚度3.5米,比系统标注的还厚!而且煤质好,发热量高!”

傍晚,队伍带着老乡和第一批煤炭返回根据地。土高炉前,老铁匠看着乌黑的煤块,激动得直搓手:“有了这煤,俺们一天能炼三百斤铁!”

林烽望着高炉喷出的黑烟,又看了看系统面板——资源管理模块里,东沟煤矿的储量条已从“50%”涨到“78%”。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根据地的发展,需要更多这样的“宝藏”。

东沟煤矿正式投产那天,根据地举行了简单而热烈的仪式。

林烽亲手点燃高炉的煤火,火苗“轰”地窜起,映红了在场所有人的脸。“从今天起,咱们告别烧木材的历史!”他高声宣布,“煤矿实行‘三班倒’,每班二十人,由老矿工带新人。”

矿工班长赵大柱拍着胸脯:“支队长放心!俺们挖煤出身,保证一个月产煤五千斤!”

但问题很快来了。第三天夜里,矿井突然透水——巷道里涌出大量地下水,淹没了掘进面。

“快!启动排水泵!”苏工带着技术组冲进矿井。他们用木板和铁皮自制了简易水泵,靠人力转动曲轴抽水。矿工们轮流下井,用沙袋堵住渗水点。

林烽在井口指挥,雨水混着汗水顺着下巴往下淌。他想起系统面板上的“资源采集难度”标注:“东沟煤矿:中等”,当时还以为只是小问题,没想到实际这么棘手。

“支队长,水位下降了!”井下传来喊声。

当最后一缕渗水被抽干时,天已大亮。赵大柱浑身湿透,脸上沾着煤灰,却笑得合不拢嘴:“煤层保住了!而且咱们发现了一条新矿脉,比原来的还厚!”

苏工检测新矿脉的煤质,惊喜地发现:“硫含量低,适合炼焦!” 他立刻设计土法炼焦炉,将煤炭高温处理后制成焦炭。焦炭的发热量比原煤高30%,更适合高炉冶炼。

一周后,高炉改用焦炭,炼铁效率提升了两倍。土法炼钢炉也建了起来,虽然只能炼出低碳钢,但足够制造手榴弹外壳和简易刀具。

“有了煤,就有了工业的基础。”苏工在日记里写道,“下一步,该解决硫磺矿了。”

此时,鹰愁涧的硫磺矿开采也在悄悄进行。林烽派出的侦察队发现,鬼子只在矿脉入口设了一个哨卡,主力都调去围剿另一支游击队了。这是个绝佳的机会。

“爆破营今晚行动。”林烽指着地图上的鹰愁涧,“记住,硫磺易燃,千万别用火攻!”

深夜,爆破营摸进硫磺矿。矿工们用镐头刨开矿脉表面的土层,露出黄色的硫磺晶体。他们小心翼翼地将硫磺装入布袋,避免摩擦起火。

当第一袋硫磺运回根据地时,苏工激动得差点跳起来:“这是高纯度硫磺!能做烈性炸药!”

他立刻和钱**合作,设计“土法硝化甘油”配方——用硫磺、硝酸钾、木炭混合,加入少量柴油增强稳定性。

第一次试验时,炸药在矿井口爆炸,威力比黑火药大五倍。矿工们看着被炸出的大坑,纷纷竖起大拇指:“这玩意儿,能炸鬼子的碉堡!”

喜欢红警之钢铁洪流从抗战到星辰大海请大家收藏:(m.8kxs.com)红警之钢铁洪流从抗战到星辰大海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