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族企业覆灭启示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2章 仲昆沈阳采购机床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5.21 仲昆沈阳采购机床

下半夜的雨就没停过,细密的雨丝织成一张灰蒙蒙的网,把天蒙得发沉。清晨推开窗,凉意顺着袖口往里钻——南下的冷空气果然没留情面,气温像是被人猛地按下了开关,骤降得让人打了个寒颤。

马媛摸了摸女儿小燕的额头,孩子感冒刚好,鼻尖还带着点未褪的红。她和仲昆对视一眼,没多犹豫便商量好:今天给小燕请一天假,有爷爷奶奶在家照看着,总比在幼儿园受了凉强。客厅里,廷和正按着胸前的刀口皱眉,他原本盘算着去厂里转转,可这阴雨天作怪,刀口就隐隐作痛。老伴在一旁劝,仲昆两口子也跟着搭话,你一言我一语,总算把他劝住了,拉着小燕在八仙桌旁摆开了跳棋,棋盘上的玻璃球倒成了驱散凉意的工具。

早饭后,仲昆开车载着马媛,先绕到幼儿园给小燕办了请假手续,又把她送到齿轮厂门口,自己则调转车头往火车站去。售票窗口前,售票员的话让他稍作迟疑:当天去东北方向的车次里,只有上海发往哈尔滨的列车还剩软卧票,下午三点半发车。没别的选择,仲昆付了钱,捏着票看了眼时间——离上车还有七八个小时,总得找些事打发。

第一个念头便是苏达成。仲昆驱车直奔拖拉机厂,销售科里,苏达成正对着账本核对数据,见他来,忙起身泡了两杯热茶。仲昆说明来意,苏达成立刻给莱阳拖拉机厂的钟科长打了电话,不仅要来了家的地址,还特意叮嘱对方,仲昆大概四天后从东北回来,会顺路去莱阳拜访。两人捧着热茶闲聊,从厂里的生产进度聊到最近的天气,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

“走,去门口那家烤鱼店,我请你。”苏达成拍了拍仲昆的肩膀,两人并肩出了厂门,烤鱼的焦香混着雨水的湿气,倒也吃出了几分暖意。

从烤鱼店出来,仲昆想起马骏开的澡堂,索性把车停在巷口,走了进去。热水池里泡去一身寒气,搓背师傅的力道恰到好处,再加上一套按摩,两个多小时耗下来,浑身的筋骨都松快了不少。他在休息大厅的躺椅上眯了会儿,直到墙上的挂钟指向两点半多,才慢悠悠地起身,开车往火车站赶。

候车大厅里人不少,空气中弥漫着泡面味和行李箱滚轮的咕噜声。仲昆没等多久,广播里便响起了上海至哈尔滨列车开始检票的通知。他随着人流往前挪,剪票、进站,很快找到了自己的铺位。窗外的雨还没停,铁轨在雨雾中延伸向远方,随着列车缓缓启动,仲昆靠在铺位上,望着窗外倒退的街景,他的沈阳之旅,就在这冷雨连绵的午后,正式启程了。

仲昆是被车厢里的骚动惊醒的。睁开眼时,晨光正透过车窗斜斜地洒进来,落在对面铺位叠得方方正正的被子上。他揉了揉眼睛起身,推开包厢门的瞬间,一股清冽的寒气扑面而来——火车恰在此时缓缓驶入锦州车站,站台地面上积着一层薄薄的雪。

旅客们早已换上了棉衣,袖口和领口裹得严实,连呼吸都带着白雾。仲昆拢了拢身上的外套,忽然意识到,越过山海关,这里已是实实在在的冬天了。他没多停留,退回车厢坐下,望着窗外掠过的白杨树,枝桠上挂着残雪,倒比家乡的秋景多了几分凛冽的意趣。

上午十一点,火车准时抵达沈阳站。走出出站口,广场中央的坦克雕塑先撞进眼里,墨绿色的装甲上落了层薄雪,依旧透着当年的硬朗。仲昆摸出胸前的照相机,拦住一位路过的青年,笑着递过去:“小伙子,麻烦帮我拍张照,就以这坦克为背景。”青年爽快地应了,等他站定在雕塑前,抬手按下了快门,将他裹着外套、略带拘谨的身影,定格在了沈阳的冬日里。

拍完照,肚子适时地叫了起来。仲昆顺着路人的指引,在车站附近找了家“附迎饭店”,推门进去时,满屋子的热气裹着面香扑过来。他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冲服务员喊了声“一碗打卤面”。面条端上来时冒着热气,卤汁里卧着鸡蛋、木耳和肉片,拌开后每根面条都裹着酱汁。他呼噜呼噜吃下去,热流从喉咙滑到肚子里,连带着手脚都暖和了过来,旅途的疲惫消去了大半。

付完账,仲昆走到路边叫了辆出租车。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叠得整齐的字条,递给司机:“师傅,麻烦去这个地址。”字条上写着“铁西区井工街4-1号”。司机扫了眼字条,脚下的油门顿了顿,扭头问他:“知道了,是机床一厂。不过你得说清楚,去哪个部门?那厂子大得很,光厂区就绕好几圈,没个准头,你得转一天。”

仲昆心里一紧,赶紧补充:“销售部九处,麻烦您了。”司机这才松了口气,方向盘一打汇入车流:“早说嘛,这个地方我熟,你坐好。”

出租车在街道上穿行,从热闹的市区渐渐驶向工业区。路边的建筑从商铺变成了高大的厂房,烟囱里冒着淡淡的白烟,偶尔能看到穿着蓝色工装的工人骑着自行车经过。一个多小时后,车子拐进一处朱红大牌坊,门楣上“沈阳机床一厂”几个鎏金大字虽有些褪色,依旧醒目。司机抬抬下巴:“到了,这就是机床一厂。”

车子又往里开了一公里,最终停在一栋米白色的四层小楼前。“销售部大楼到了,车费十六元。”仲昆付了钱,拎着随身的包跨进大楼大门。门卫室里的老师傅正戴着老花镜看报纸,见他进来,放下报纸递过登记本:“同志,登记一下。九处在四层右手边,顺着楼梯上去就行。”

仲昆一笔一划填好信息,顺着楼梯往上爬。四层的走廊很安静,右手边“销售九处”的木牌挂在门楣上,红漆字格外醒目。他深吸一口气推开门,迎面的接待员抬起头:“同志,您找谁?”

“我找王处长。”仲昆话音刚落,接待员便起身领着他往里走,在一扇办公室门前敲了敲,推门进去说:“王处长,山东来的同志,点名找您。”

仲昆赶紧迈步上前,握住王处长伸过来的手:“王处长您好,我姓杨。我哥哥之前和您通过电话,上个月他派人来订了十台机床。我和我哥都开着生产齿轮的厂子,他说你们的机床比南京产的性能好,我正好需要四台,就赶紧赶过来了。”

王处长笑着指了指墙上挂着的发货通知,纸上的日期还新鲜着:“你看,五号给你哥厂子发的货,通知还在这儿贴着呢。这次想要什么型号?”

“滚齿机两台,珩齿机两台,型号和我哥订的一样。价格我也打听好了,四台合计二十六万六千元。”仲昆说得干脆,“等我看完样品,咱们就签合同,我马上通知厂里一次性汇款,你们收到款就发货。对了,我还想顺带买两台微型车床,不知道你们厂有没有?”

王处长闻言笑出了声,拍了拍他的胳膊:“你可真是个老业务员,办事干脆利落!这样,我先带你去车间转转看样品,今晚就在厂里招待所住下,晚上我请你吃饭。上次你哥派来的赵师傅,说买好了回程票急着走,没留住他,今天你说什么也得留下。”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明天一早,我让厂里的业务员陪你去机床二厂,他们那儿生产微型车床,帮你把货订好,再给你买好回程的票,送你到火车站。”

仲昆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这多麻烦您。不过我不直接回家,得先经大连去烟台。”

王处长拍了拍他的肩膀:“这有什么难的。买张车船联运票就行——中午从沈阳出发,傍晚到大连,晚上坐轮渡,第二天一早就到烟台了,顺道还能看看海景。”

仲昆在沈阳机床一厂销售九处,正听王处长安排后续事宜。王处长叫来业务员小张吩咐:“小张,这是山东来的仲昆师傅,你先带他去生产滚齿机和珩齿机的车间看样机;看完后回处里把合同签了,再送他到招待所住下,住宿费你签字,由九处结算。晚饭时把他领到餐厅,我们今招待请仲昆师傅吃顿饭;明天早晨开车带他去机床二厂,帮他选购两台微型车床,将来和滚齿机一起发到山东。下午你抽时间给仲昆师傅定一张明天中午沈阳到烟台车船联运的票。”

领命后的小张,立刻带着仲昆前往生产滚齿机与珩齿机的三车间。一踏入车间,仲昆便被眼前的规模震撼——车间宽度达50米,长度更是一眼望不到头,单这一个车间,竟比南京机床厂所有车间加起来还要大。走到珩齿机旁,正在检测出厂机床的师傅主动介绍:

“这台珩齿机和南京的机型虽同是仿制德国产品,但我们做了改进,磨轮改用金刚砂材质,不仅精度提升,效率还提高了20%。更关键的是,金刚砂磨轮寿命是普通磨轮的4倍,能省下大量安装磨轮的时间。旁边的滚齿机虽与南京产的性能相近,但我们优化了生产工艺,成本下降30%,价格优势很明显。”

听完介绍、看完样机,仲昆对设备质量十分满意。两人随即返回九处,顺利签订供货合同,并通过传真将合同发送至配件厂。紧接着,仲昆拨通了毕厂长的电话,进行汇报:“我现在就在沈阳机床一厂,车间里的机床我都看过了,质量比南京机床厂的更好。你让卞会计按合同把货款汇到沈阳机床厂,最好今天下午就电汇,这样明天就能安排发货了。”

合同上的最后一个签名落笔时,小张便笑着起,接过仲昆的公文包:“您一路辛苦,先去招待所歇歇脚,晚些我来接您用饭。”招待所离办公楼不远,几分钟的车程,两人随口聊着厂区的布局,气氛轻松得像早已熟悉的朋友。

傍晚的风带着几分凉意,小张准时出现在招待所门口。“餐厅就在旁边,咱们走过去正好醒醒神。”他一边引路,一边介绍。不过十分钟,挂着“职工餐厅”木牌的建筑便出现在眼前,王处长已站在门口等候,深色夹克衬得他格外精神,一见到仲昆就热情地迎上来:

“盼着您来呢,咱们楼上坐。”

一层的大餐厅宽敞明亮,几张圆桌整齐排列,显然是平日里职工用餐的地方。王处长却引着两人往二楼走,转过拐角,“14号”的包厢门牌映入眼帘。推开门,里面已坐着两男两女,见他们进来,纷纷笑着起身。待三人坐定,王处长端起茶杯轻轻一磕桌面,笑着打破热闹:“给大家介绍下,这位是仲昆同志,远道而来的贵客。”他又逐一点过在座众人,“剩下的都是咱们九处的中层,今天借着招待贵客的由头,也凑个热闹,算是‘蹭饭’了。”一句话逗得满座大笑,原本些许的拘谨瞬间消散。

很快,菜品便陆续上桌,瞬间摆满了八人桌。冒着热气的铁锅炖大鹅泛着油亮的酱色,鹅肉的香气混着土豆的绵甜扑面而来;旁边的小鸡炖蘑菇里,金黄的鸡块裹着浓稠的汤汁,干香菇的鲜味直往鼻腔里钻;锅包肉色泽金黄,外皮酥脆,还带着刚出锅的热气;地三鲜则红绿相间,茄子软嫩、青椒爽脆,看着就让人胃口大开。除此之外,还有几盘仲昆叫不上名字的地方菜,每一道都分量十足,透着东北人的实在。

王处长从桌下拎出一瓶“北大荒”,酒瓶上的红标签格外醒目。他拧开瓶盖,醇厚的酒香瞬间弥漫开来,给每人都斟了满满一杯。待所有人都端起酒杯,他率先开口,声音洪亮:“在座的大多是山东人的后代,仲昆同志也算咱们半个老乡!你不远几千里来照顾咱们厂的生意,这份情我们记在心里。我代表厂里,先敬你一杯,我先干为敬!”说罢,他仰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杯底朝下示意。

酒过三巡,仲昆也端起酒杯,起身给众人一一添满酒。他看着满座真诚的笑脸,语气诚恳:

“感谢王处长和各位朋友的热情招待,说实话,我们选择来贵厂,最看重的就是产品质量——是你们造出的好机床,给了我们合作的底气。”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桌上的菜肴,笑意更浓,“也希望咱们的合作能像今天这桌菜一样,热热闹闹、长长久久。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话音落下,酒杯碰撞的清脆声响在包厢里回荡,笑声、谈笑声混着饭菜的香气,将这场为合作而来的宴请,衬得格外温暖。直到夜色渐深,众人方才尽兴而归,每个人脸上都带着酒酣后的红润。

《家族企业覆灭启示录》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8k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8k小说!

喜欢家族企业覆灭启示录请大家收藏:(m.8kxs.com)家族企业覆灭启示录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