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 齿轮厂新工人入厂
午后仲昆把加工车间负责人小尚到办公室来。此时毕厂长也已坐在一旁的沙发上,三人随即围绕招工事宜与机床安装协调工作展开讨论。
“小尚,新学员入厂后,大概需要培训多长时间才能独立操作?”
仲昆率先开口,语气中带着对生产进度的关切。小尚低头略作思索,随即回答:“工种不同,培训周期也不一样。车工要是技术底子好,3天就能上机实操;基础差一点的,5天也没问题。滚齿机操作相对复杂些,得5到7天;珩齿机的话,一般7天差不多,要是学得慢、底子薄的,多给2到3天也足够了。整体来看,平均按7天算就行。”
仲昆听完,快速在心里盘算起来。片刻后,他抬起头说道:“我记得维修站明天有一批学员毕业,我去那边看看情况,能招多少算多少,最多招9人。要是能招满,正好可以安排三班倒的工人都带徒弟。等到11月新机床启动后,缺多少人我再一次性招齐。这样一来,下个月10号左右应该就能开三班,争取达到每月生产个齿轮的目标。”说到这里,他眼中闪过一丝兴奋,“只要我把莱阳拖拉机厂的供货渠道打通,明年咱们厂实现年利润三百万以上绝对没问题。剩下的,重点就是抓管理,把成本降下来,利润还能再往上提一提。”
三人刚敲定完学员培训的相关安排,办公室的门便被推开。老夏师傅领着十几个扛着大锤、拿着钢钎的建筑工人走了进来,显然是准备开始车间基础施工。仲昆和毕厂长见状,立刻起身,与老夏师傅一行人一同前往车间现场。
他们首先来到精密铸造车间,仲昆指着地面上规划好的区域,向工人们详细交代了中频炉基础的破碎和挖掘任务,从施工范围到深度要求,都一一明确。随后,众人又转战到机加工车间。虽然车间内的中频炉尚未搬走,但仲昆还是指着两处空闲区域说道:“这里还有两块能安装机床的空地,正好可以先把机座做起来,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在确定了三个基座的施工位置和具体要求后,毕厂长转过身对身边的夏颖叮嘱道:“后续的施工监督和验收工作,就交给你负责了,一定要盯紧质量和进度。”夏颖连忙点头应下。
将所有现场工作安排妥当,仲昆才与毕厂长等人一一告别,并随手带了两枚2095号齿轮。随后驱车前往市区。车子行驶在熟悉的街道上,午后的喧嚣渐渐褪去,他先是绕到烤鸭店,买了一支香气四溢的烤鸭,接着便径直前往迎宾饭店。在服务台,他拿到了312房间的钥匙,脚步轻快地走上楼梯。
用钥匙打开房门的瞬间,一股淡雅的香水味扑面而来,驱散了午后的疲惫。房间内光线柔和,卞会计早已在被窝里等候着温馨的时刻到来。
17日早晨,调度会的余音刚落,永明便与仲伟、金生、玉良三人一同赶往粮库大院,一场紧张有序的清理工作就此拉开序幕。
踏入大院,永明迅速明确分工:他与金生负责大院垃圾与杂草的清理,待清理工作推进到一定阶段,金生需将货车开至院门口,将集中的垃圾、杂草装车运走;仲伟则与玉良搭档,进行电路的检查与维修。
电路检修现场,两人仔细排查后发现,粮库原有线路基本能正常使用,但总电闸因年久失修必须更换。更换新电闸后通电测试,电表运行状态可以。不过,屋里的照明灯具已无法满足使用需求,开关与灯线也需重新规划布线,这成为了电路改造的主要任务。
另一边,永明与金生的卫生清理工作效率颇高。上午10点,大院已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所有垃圾和杂草均已装车运离。他们随即转入正房6间屋子的清理,屋内垃圾不多,仅装了两麻袋。针对窗户玻璃上的积尘,两人从院子的井中打水,将每一块玻璃都擦拭得透亮。截至午饭前,正房与大院的卫生已基本收拾妥当。照明和开关也已安装妥当。
短暂休整吃过午饭后,四人再度协作,驾驶货车两次前往家具厂,顺利将15张上下床运回粮库。其中12张床安置在粮库正房左右两间屋内,每间各放6张,可满足24名男学员的住宿需求;剩余3张床则安在厂里的两间宿舍,供6名女学员居住。从清晨到日暮,四人用高效的协作,让粮库在一天内焕发出全新的生机。
清晨的齿轮厂调度会准时召开,空气中弥漫着紧张又期待的气息。仲明率先将目光投向车间主任仲伟,开门见山问道:
“14号开始的新机床试产怎么样?”
仲伟的语气干脆利落:“只用了一天,15台机床就全部正常运行了!现在这15名操作工人都已任命为机长,等今天新学员到岗,每人带2名学员。我们定了个规矩,在完成当天生产任务的前提下,10天内要完成培训让新学员上机,每提前一天,机长和对应学员各奖励100元。下班后主动留下来练机的,还会给加班费,每人先发5个练习用的齿轮坯。”
这番兼顾效率与激励的安排,让仲明眼前一亮,当即大加赞赏:“你这办法好!早一天实现全员投产,厂里赚的利润可比这点奖励高多了。你今天在车间提前准备好,上午新学员就到,安顿妥当后,下午就能下车间熟悉环境。”
调度会一结束,永明便拉着仲明直奔机床维修站——新学员的集结地。车子刚到维修站门口,一辆大客车的身影已映入眼帘。永明立刻跳下车与司机打了招呼,将车开到办公室门口,只见室内外早已挤满了等候的学员。仲明刚要推门,老同学便迎了出来,笑着说:“他们一上班就过来了,见来了大客车,估计是接人的,不少学员都到外面等着了。我那同学真讲信用,昨天就把手续费打到账户上了,回去后你替我谢谢她。这30个学员你清点一下,没问题就拉回厂,我这儿都快成你们厂的‘人才摇篮’了!”
仲明与老同学握手告别后,便领着30名新学员登上大客车。他没有坐永明的车,而是径直坐上大客车副驾驶座领路。不到40分钟,车就抵达了齿轮厂附近,大客车却没有直接进厂,而是先开到了粮库门口。仲明站在车旁,向学员们耐心解释:“目前厂子正在建新大楼,宿舍要到年底才能完工,所以一部分学员得暂时住在厂外。男学员就先住在这里,大家先把行李搬进去,然后再到厂里报道,这里到厂区步行只要10分钟。”说完,他带着男学员进到宿舍、安顿好行李,锁上门后,将钥匙交给了一名稍年长的学员保管。
随后,大客车载着学员们驶入齿轮厂大院,仲伟和仲芳早已在院子里等候。待学员们全部下车,大客车便转头返回客运公司。仲芳先将6名女学员领到提前收拾好的两间女宿舍,安置妥当后,招呼所有学员到办公室登记填表。
“这是你们的车间主任仲伟,大家直接叫他名字就行。”仲明将仲伟介绍给学员们,语气亲切又诚恳,“到了这里,我们就是一家人。这几个月住宿条件确实艰苦,大家也都看到了,厂子正一边建设一边生产,这种状况最多持续到12月底,辛苦大家多担待。”
仲明话音刚落,仲伟便上前一步,向学员们点头致意,随后带着这支崭新的队伍,快步走向加工车间。今天是星期天,加工车间原本休息,因要来新学员,因此工人加班一天。
清晨仲昆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他轻轻推醒身边的卞会计,问道:“你今天回不回趟家?要是回家,下午再回厂就行。我得去维修站招工,有学员的话直接送厂里,没别的事我先走了。”
话音落,仲昆迅速洗漱完毕,随手带上房门,将钥匙交到前台,便驾车直奔机床维修站。刚抵达大门口,就见永明正从里面开车出来。永明看见仲昆,立刻停下车。仲昆赶紧下车,从车里拎出一个布袋——里面装着两枚2095号齿轮,递向永明:“麻烦你给莱拖发货时顺带发过去,我近几天就去趟莱阳。对了,沈阳机床厂的电话你找到没?抄一份给我。”
永明接过齿轮,随即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上面清晰写着沈阳机床厂的电话、地址和联系人,转手交给仲昆。两人简单道别,便各自驱车离开。
一走进老同学的办公室,老同学愣了愣,开口说道:“你哥哥刚走,你就来了,怎么,你也要招人?”
“怎么仲明也来招人?我说刚才看见永明从这儿出去呢。”仲昆连忙追问,紧接着切入正题,“今天还有没有学员?”
“你要招几个人,什么工种?”老同学反问。
“我先要9个,车工、铣工、磨工各3个。半个月后再要9个,工种不变。”仲昆说明来意。
老同学听罢解释道:“这批学员是半个月前你老婆马媛来定向培训的,刚才仲明已经拉走30个了。我现在去培训班看看,有没有没走的。如果没有的话,27号有一批,12月2号还有一批。”
没过多久,老同学就带着4个人回到办公室,对仲昆说:“培训班里还剩几个没走的,车工多一点。我问过了,有2个愿意去你们厂,还有1个铣工、1个磨工。那个磨工的同伴早晨回去了,他说能回去叫上同伴一起过去。”
仲昆和这4人简单交谈,确认他们都愿意去配件厂。其中那名磨工向仲昆要了工厂地址,便先自行离开,准备回去接同伴。随后,仲昆交了800元手续费,并和老同学约定11月2日再来接4个车工、5个铣工和4个磨工。一切安排妥当,他便带着剩下的3名学员,驱车往配件厂赶去。
仲昆领着三名学员踏进配件厂的大门,径直找到毕厂长完成登记手续。简单交代了学员的学习需求后,他便将三人托付给小尚,特意叮嘱要安排好跟班学习的具体事宜,确保他们能尽快熟悉实操流程。
待学员安置妥当,仲昆与毕厂长在办公室里研究了后续的工作计划。
“明天我动身去沈阳机床厂,”他说道,“先把2台滚齿机、2台珩齿机定下来,要是有合适的微型车床,也一并订两台。从沈阳出来后,我先去大连,坐轮渡到烟台,那儿离莱阳近,正好去莱拖找钟科长,把2095号齿轮的供货合同签了。不出意外的话,今年12月供应8000个齿轮完全能落实。”
毕厂长仔细听着,对这个周密的安排表示认可,反复嘱咐他路上注意安全。
离开配件厂,仲昆直接驱车前往岳父家。恰逢周日,岳父正坐在书房看报。仲昆走进书房,将这两天安置学员、对接配件厂的工作一一汇报,随后又把去沈阳采购设备、赴莱阳签订合同的行程计划详细说明。汇报的尾声,仲昆想起女儿的事,语气里多了几分牵挂:
“前天上午,马媛给我打了传呼,说小燕突然发烧,让我在城里买些药回去。我赶回去后,给孩子打了退烧针,也喂了消炎药,昨天早晨量体温,烧总算是退下去了。”他看了看表,起身准备告辞,
“一会我得回去再看看,确认孩子是不是彻底好利索了,今天就不在家吃饭了。明天一早,我直接从家里出发去沈阳。”岳父闻言,一边叮嘱他照顾好自己和孩子,岳母送他到门口,目送他的车渐渐驶远。
离开岳父家,仲昆把车开到杨家庄,停在父亲家院门外,刚推开门,就听见堂屋里传来女儿小燕清脆的笑声。
他放轻脚步往里走,只见父亲已经从炕上挪到了客厅的方桌旁,正和小燕对着一盘跳棋较劲。老爷子手里捏着颗红棋子,正在琢磨路线,小燕则支着胳膊肘,眼睛亮晶晶地盯着棋盘。听见脚步声,小燕猛地回头,瞧见是仲昆,立刻从板凳上跳起来扑过去:“爸爸!你可回来了!”
她拽着仲昆的手往棋盘那拉:“爸爸,我从来没看见爷爷下棋,没想到下得比你还棒!刚才我都输两盘了!”
仲昆笑着摸了摸女儿的额头——温热的,烧总算是退了。他又揉了揉她的头发,轻声问:“中午的药吃了吗?”小燕点头如捣蒜:“奶奶中午就给我喂了!她说晚上这顿得等吃完饭才能吃呢。”
厨房那边传来碗筷碰撞的声响,马媛系着围裙从里屋走出来,围裙角还沾着点面粉。见仲昆回来了,她眼里泛起些暖意,随手擦了擦手上的水。两人没在堂屋多聊,顺着里屋的门帘进了卧室。
“明天我得去趟沈阳,进批设备。”仲昆坐在床沿,看着马媛收拾刚晒好的衣服,“回来的时候打算绕路从烟台去莱阳走一趟,算下来至少得五天才能回。”他顿了顿,想起女儿的病,又补充道,“小燕烧退了,但药最少还得吃一天巩固巩固,别断了。天越来越凉,记得给她多添件衣裳,别再着凉。”
马媛把叠好的毛衣放进衣柜,转过身来叮嘱他:“东北那边比咱这儿冷多了,你也得多带两件厚衣服。路上主意安全,到地方了记得给家里回个信。”仲昆点头应着。
喜欢家族企业覆灭启示录请大家收藏:(m.8kxs.com)家族企业覆灭启示录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