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58章 荆北烟散,西川捷报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当荆北大地上的烽火逐渐熄灭,曹军溃败北遁的烟尘缓缓落定,胜利的凯歌在竟陵乃至整个荆襄之地嘹亮奏响之时,另一则足以改变天下格局的重磅消息,如同乘着西风,跨越巴山蜀水,传遍了九州四海——益州,易主了!

就在林凡于新野城下浴血奋战、赵云千里奔袭宛城、曹操仓皇败退的几乎同一时间段,刘备集团在西川的谋划,也终于走到了瓜熟蒂落的时刻。涪水关的失守,成为了压垮刘璋统治的最后一根稻草。失去了北部屏障的成都,如同一座裸露在狼群面前的肥美羔羊,再也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荆北的战事尘埃落定与西川的权力更迭,这两件几乎同时发生的重大事件,如同两股巨大的浪潮,猛烈地撞击在一起,在天下这潭已然不再平静的湖水中,激起了前所未有的、更加复杂和深远的涟漪。

**成都易帜,玄德抚民**

成都城下,刘备大军旌旗蔽日,营寨连绵。城内,刘璋困守孤城,外无援军,内无战心,士族官僚人心离散,逃亡者、暗中通敌者不计其数。在诸葛亮、法正、张松(虽死,其前期铺垫仍在)等人的运筹以及城内部分将领(如李严、吴懿等)的默许甚至配合下,成都的陷落,已无悬念。

是日,刘璋独坐州牧府中,面容枯槁,眼神空洞。殿外传来的不再是往日的丝竹管弦,而是隐约的兵甲碰撞与骚动之声。黄权、王累等少数死忠之臣立于阶下,亦是满面悲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主公……事已至此,为满城百姓计,为益州基业存续计……不如……不如……”黄权声音哽咽,难以继续。

王累更是伏地痛哭,以头抢地:“臣无能!臣有负老主公所托啊!”

刘璋长叹一声,这声叹息仿佛抽干了他所有的精气神,他颓然摆手,声音微弱得几乎听不见:“罢了……罢了……开城……投降吧。只愿刘玄德……念在同宗之谊,善待我益州军民……”

沉重的成都城门,在无数双复杂目光的注视下,缓缓开启。刘备身着戎装,在诸葛亮、张飞、黄忠、法正等人的簇拥下,骑马踏入这座他梦寐以求的“天府之国”的心脏。没有遭遇任何抵抗,街道两旁跪满了惶恐而又带着一丝好奇的百姓与低阶官吏。

刘备并未直接前往富丽堂皇的州牧府,而是首先下令:“传令三军,不得扰民,违令者斩!即刻接管城防,维持秩序,安抚百姓!”他深知,取得城池易,收服人心难。

随即,他亲自前往刘璋府邸。见到形销骨立的刘璋,刘备疾步上前,执其手,泪如雨下:“季玉兄!何至于此!备此来,实为共抗曹贼,保我汉室疆土,绝无相害之意啊!兄今日之举,保全益州百万生灵,功在千秋!”

他一番声情并茂的表演,既安抚了刘璋及其旧部,也将自己塑造成了“不得已”而接管益州的仁德形象。随后,刘备妥善安置了刘璋及其家眷(表奏朝廷,令其携眷属赴南郡公安居住,实为软禁),对于益州旧臣,则大多留用,尤其是主动投效的李严、吴懿等人,更是加以重用,以示宽宏,迅速稳定了成都乃至益州的局面。

消息传出,益州各郡县本就摇摆不定,见成都已下,刘璋已降,纷纷上表归顺。刘备集团,以其惊人的速度和相对较小的代价,正式入主益州,拥有了梦寐以求的、足以与天下群雄争锋的稳固基业。

**竟陵反响,林凡定策**

益州易主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被“暗羽”探知,并作为最高级别的战略情报,呈送到了竟陵军师府林凡的案头。

此时,林凡正与徐庶、庞统(已从交州召回)、甘宁、魏延等核心文武,总结此次荆北大捷的经验,商讨战后重建、论功行赏以及未来战略方向。

“主公,益州急报!刘备已克成都,刘璋投降,益州大部郡县已传檄而定!”墨衡的声音带着一丝凝重。

厅内顿时一静,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过来。虽然对此早有预料,但当消息确切传来时,依旧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魏延率先开口,语气带着一丝不服与警惕:“刘备这大耳贼,倒是会捡便宜!我等在前线与曹孟德拼死拼活,他倒好,不声不响就把益州这块肥肉吞下了肚!如今他据有益州,实力大增,将来怕是……”

甘宁也瓮声道:“不错!当初说好同盟,共抗曹操。如今曹操败退,他却成了最大赢家!谁知道他日后会不会调转枪头,对付我们?”

就连庞统,也捏着胡须,小眼睛里闪烁着算计的光芒:“刘备得益州,如蛟龙入海,其势已成。孔明用兵治国,皆是一流,假以时日,必是我竟陵心腹大患。主公,不可不防啊。”

徐庶相对冷静,他看向一直沉默不语的林凡,缓声道:“主公,刘备得益州,于天下格局而言,确是剧变。其与我竟陵,有密约在先,短期内或可相安无事。然长远来看,荆州归属,必成双方争执焦点。需早做谋划。”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林凡,等待着他的决断。

林凡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脸上看不出喜怒。他早已料到这一天,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乐见其成。刘备在益州的成功,确实分散了曹操的注意力,也为竟麟赢得了发展时间。但麾下将领的担忧不无道理,一个强大的邻居,永远伴随着不确定的风险。

“诸位所言,皆有道理。”林凡终于开口,声音平稳,“刘备得益州,是其机遇,亦是其实力所致。我竟陵能逼退曹操,靠的也是自身实力。乱世之中,盟友与敌人,从来都是相对的,唯有自身强大,才是根本。”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舆图前,目光扫过荆襄、交州,又望向西方的益州和北方的中原。

“刘备新得益州,内部整合,消化吸收,非一朝一夕之功。其首要目标,是稳定内部,防范北方的张鲁与曹操,短期内无力,也不会与我竟陵为敌。相反,维持表面的同盟关系,于他于我,皆有利。”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坚定:“然而,防人之心不可无!我竟麟当前要务,并非急于与刘备争锋,而是借此宝贵时机,做好三件事!”

“第一,消化战果!全力恢复荆北民生,巩固新收复之地,将缴获的物资、俘虏的士卒,转化为我竟陵实实在在的国力!”

“第二,深化内政!交州需进一步开发,工坊、商贸、农事、人才选拔,皆需更上一层楼!我们要将荆、交之地,真正打造成铁板一块,钱粮广盛,兵甲精良的强邦!”

“第三,巩固外交!”林凡的目光变得深邃,“对刘备,维持盟约,加强商贸往来,甚至可以适度提供一些他急需的物资(如竟陵的优质铁器),以示友好,麻痹其心。但同时,需暗中支持益州内部一些对刘备并非完全归心的势力,埋下钉子。对孙权……需更加警惕,夏口在手,我水军已扼其上游,可适当展示肌肉,使其不敢妄动,同时也可秘密接触,探讨共抗曹操(或刘备)的可能性。”

林凡的决策,清晰而务实,既看到了刘备坐大的风险,也抓住了竟陵当前最核心的发展机遇,展现出了超越时代的大局观。

“主公英明!”徐庶、庞统等人齐声赞同。林凡的方略,让他们心中的疑虑稍减,看到了竟陵在全新格局下的发展路径。

**天下格局,四足鼎立**

荆北大捷与益州易主的消息,如同两道惊天霹雳,前后脚传至许都和建业,所引起的震动,远比在竟陵内部更为剧烈和复杂。

**许都,司空府。**

曹操败退回师,正在宛城收拾残局,整顿败军,惩治失职官员(曹安民最终被赐死),心情本就恶劣到极点。接连收到刘备全据益州、林凡大肆庆功并传檄天下的消息,更是气得他旧疾复发,卧床数日。

“刘备!林凡!国贼!逆臣!”病榻之上的曹操,咬牙切齿,却又感到一阵深深的无力。南征惨败,元气大伤;西边刘备崛起,已成大患;东南林凡坐大,难以遏制。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正在被一点点削弱。朝堂之上,那些隐藏的反对声音,似乎也开始蠢蠢欲动。天下三分的趋势,已然难以逆转,而他曹操,竟似乎成了最被动的一方。

**建业,吴侯府。**

孙权拿着两份几乎同时送达的简报,手微微颤抖。林凡逼退曹操,已让他心惊不已;刘备吞并益州,更是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迫感。

“刘备据益州,林凡握荆交……东西相连,长江天险,几为彼等共有!”孙权的声音带着一丝干涩,“昔日赤壁,我江东尚为主导,如今……如今竟有被边缘之虞!”

吕蒙急声道:“主公!此二人皆枭雄,其势已成,若再让其稳固,我江东危矣!当趁刘备立足未稳,林凡忙于消化战果之际,速取江夏,全据长江之利,方可自保!”

鲁肃却连连摇头:“不可!万万不可!此时进攻任何一方,都必将促使林刘联合!届时我江东何以自处?唯有继续周旋,静观其变,甚至……或可尝试与林凡改善关系,共抗曹、刘?”

张昭则叹道:“纵虎易,缚虎难矣!早知今日,当初……”

孙权烦躁地打断他们:“够了!”他心中充满了悔恨与纠结,早知林凡、刘备能成长至斯,当初就该……然而世上没有后悔药。他最终只能采取最保守的策略:“加强戒备,按兵不动!遣使……分别前往竟陵和成都,恭贺……林凡将军荆北大捷,以及刘皇叔……入主益州!”

**新局已定,暗流更涌**

荆北的硝烟渐渐散去,西川的王旗已然变换。曹操败退回北方舔舐伤口,孙权在江东焦虑观望,林凡在竟陵埋头发展,刘备在成都志得意满。

至此,天下格局彻底明朗。以曹操为代表的北方曹魏势力,以孙权为代表的江东势力,以林凡为代表的竟陵荆交势力,以及以刘备为代表的益州势力,四足鼎立之势,已然成型!这不再是模糊的雏形,而是经过血火检验、拥有坚实根基的全新政治版图。

然而,表面的平衡之下,是更加汹涌的暗流。领土的接壤(林凡与刘备在荆州,林凡与孙权在江夏),利益的冲突,以及那从未熄灭的、一统天下的野心,都预示着,这短暂的和平,不过是下一次、或许更加惨烈的风暴来临前,最后的宁静。

林凡站在竟陵城头,望着西方益州的方向,又看了看北方中原与东方江东,目光沉静而坚定。他知道,属于他的时代,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喜欢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请大家收藏:(m.8kxs.com)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