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别违心讨好:做好自己,比讨好别人管用
村里的李婶,以前总爱 “围着别人转”。张家娶媳妇,她提前三天就去帮忙洗菜切菜;李家盖新房,她天不亮就去搬砖递瓦;就连邻居家孩子哭,她都要放下手里的活去哄。她以为这样能攒下好人缘,可等她大棚里的菜熟了没人收,想找人帮忙联系销路时,那些她帮过的人,不是说 “没空”,就是说 “不懂”,没一个真心帮她的。
王大伯见了就劝她:“讨好换不来真心,人家嘴上跟你热乎,心里只觉得你没本事,才要靠讨好过日子。你越讨好,别人越敢欺负你。有些圈子就像别人家的菜园,你再踮脚也进不去,不如好好种自己的地,把自己的日子过好,比啥都强。”
后来李婶不再讨好别人,每天专心打理大棚,还学着拍短视频卖菜。慢慢的,她的菜因为新鲜实惠,订单越来越多,赚的钱也比以前多了。以前对她冷淡的人,反而主动找她说话,想跟她学卖菜的法子。李婶说:“讨好自己才是真的,你把自己的日子过亮堂了,自然有人来靠近你;你自己没底气,再怎么讨好也没人把你当回事。”
2、成年人不谈喜欢:该争取的,别因 “不喜欢” 错过
村里的小周,刚毕业时总把 “喜欢” 挂在嘴边。找工作,觉得 “文员没意思”“销售太辛苦”,挑来挑去没找到满意的,在家闲了大半年;后来家里让他跟着亲戚学开货车,他说 “不喜欢开车”,死活不肯去,结果看着同龄人像模像样地赚钱,他还在啃老。
老支书跟他说:“成年人的世界,哪有那么多喜欢不喜欢?咱普通人,先顾着吃饱饭,再谈喜欢。一件事只要不违法,能让你赚钱、能让你变好,就算不喜欢,也该去做。你把喜欢当挡箭牌,只会错过机会,最后日子过得一地鸡毛。”
小周听了,跟着亲戚学开货车。一开始确实觉得累,但看着每个月能拿到实实在在的工资,能给家里寄钱,他慢慢也不觉得辛苦了。后来他还自己买了辆货车,跑起了长途运输,日子过得有模有样。小周说:“以前总觉得要做喜欢的事,后来才知道,先把该做的事做好,才有资格谈喜欢。普通人把喜欢放第一位,就是跟自己的日子过不去。”
3、自私点更开心:先顾好自己,再谈大方
村里的张叔,以前是出了名的 “老好人”。邻居家缺钱,他二话不说就借,自己家揭不开锅了都不好意思要;朋友约他吃饭,他总抢着买单,兜里没多少钱了还要打肿脸充胖子。结果呢?借出去的钱要不回来,朋友只把他当 “冤大头”,有饭局就叫他,没饭局就不联系。张叔天天为这些事愁,晚上睡不着,头发都白了不少。
王大伯跟他说:“自私不是坏,是懂得尊重自己。你连自己都顾不好,还想着大方,最后只会委屈自己。人要是没本事解决内耗,就别打肿脸充胖子,先把自己的日子过舒心了,比啥都强。你自私点,只为自己舒服活着,反而不会那么累。”
张叔听了,慢慢变得 “自私” 起来。邻居再借钱,他会说 “家里也紧张”;朋友吃饭,他不再抢着买单,而是跟大家 AA 制。慢慢的,他不再为钱的事愁,晚上能睡安稳觉了,那些只把他当 “冤大头” 的朋友也不见了,反而留下了几个真心待他的人。张叔说:“自私点没什么错,至少我不用再委屈自己了。先顾好自己,日子才能过得开心。”
4、强调 “不是钱的事”,就是钱的事
村里的赵婶,以前总听不懂 “不是钱的事” 这句话。有次她请村里的木工帮着打个衣柜,木工说 “不是钱的事,主要是最近太忙”,赵婶以为真的是忙,等了半个月也没动静。后来王大伯跟她说:“他说不是钱的事,就是钱没给够。你再加两百块,你看他忙不忙。”
赵婶半信半疑,找到木工,说 “工钱再加两百”,木工立马笑着说 “明天就去给你做”。还有次,赵婶想让亲戚帮着给儿子介绍工作,亲戚说 “不是钱的事,主要是那边不好进”,赵婶想起王大伯的话,给亲戚买了两箱好酒,没过几天,亲戚就帮着联系了工作。
赵婶说:“这世上的事,十有八九都跟钱有关。人家跟你说不是钱的事,就是你给的好处不够。别傻乎乎地信,该花钱的时候花钱,该给好处的时候给好处,很多事就好办了。” 村里的人都懂: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很多时候,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
5、保持距离:别跟外人走太近
村里的小芳,以前总爱跟 “外人掏心”。她跟同事张姐好得像亲姐妹,家里的事、自己的心事,啥都跟张姐说;她还总去张姐家吃饭,连自己家的钥匙都给了张姐一把。结果呢?张姐转头就把她的私事到处说,还嫉妒她工资比自己高,在老板面前说她的坏话,让她差点丢了工作。
王大伯跟她说:“除了家里人,别跟任何人走太近。走得太近,你的优点缺点都暴露在别人面前,没了神秘感,别人就不会再尊重你。就像地里的庄稼,长得太密了会争养分,人走得太近了会生矛盾。保持点距离,藏好自己,才能过得踏实。”
小芳听了,不再跟张姐走太近,也不再跟外人说自己的私事。慢慢的,她发现日子清净了不少,也没人再背后说她坏话了。小芳说:“距离真的能产生尊重,别跟外人走太近,藏好自己,才能毫无顾忌地过自己的日子。”
6、被拒绝别生气:先看看自己有没有筹码
村里的李四,以前总爱 “硬碰硬”。他想跟老板提加薪,老板说 “再等等”,他立马就火了,跟老板吵了一架,结果不仅没加薪,还被老板处处针对;他想跟邻居借拖拉机用,邻居说 “自家要用”,他觉得邻居故意刁难,跟邻居大吵大闹,最后两家成了仇人。
老支书跟他说:“被拒绝了别着急生气,先想想自己有没有底气。你没本事、没筹码,人家自然不会顺着你。你要是有收拾残局的能力,再发脾气也不迟;要是没有,就忍着点,别让自己的日子更糟。成年了,就得现实点,没人会像上学时那样惯着你。”
李四听了,慢慢改了脾气。后来他想跟老板提加薪,先把自己的工作成绩整理好,证明自己给公司带来了不少效益,老板看了,主动给他加了薪;他想借邻居的拖拉机,先给邻居送了袋自家种的玉米,邻居不好意思拒绝,痛快地把拖拉机借给了他。李四说:“被拒绝不可怕,可怕的是没筹码还硬气。有了筹码,很多事就好办了。”
7、你没错,也可能被欺负:别把 “弱” 挂在脸上
村里的张大爷,以前总觉得 “自己没错,别人就不会欺负自己”。他种的菜被邻居家的鸡啄了,他去找邻居理论,邻居说 “鸡又不懂事”,他觉得自己没错,就跟邻居吵,结果邻居不仅不道歉,还故意把鸡赶到他的菜地里;他在村里的路上晒粮食,被路过的车压了,他去找车主,车主说 “路不是你家的”,他觉得自己没错,跟车主争执,结果车主开车就走,没赔他一分钱。
王大伯跟他说:“这社会不是你没错就没人欺负你。你把‘弱’挂在脸上,别人就觉得你好欺负,就算你没错,也会来占你的便宜。蛋糕就这么大,他占了你的,才能多拿点。别总想着‘我没错’,要让自己变强,别人才不敢欺负你。”
张大爷听了,不再只想着 “自己没错”。菜被鸡啄了,他就围上篱笆;粮食被压了,他就找村里的干部帮忙调解。慢慢的,没人再随便欺负他了。张大爷说:“别把‘弱’露出来,你强了,别人才不敢随便欺负你;你弱了,就算你没错,也会被人欺负。”
8、全世界都帮亲不帮理:别太执着于 “说法”
村里的小李,以前总爱 “较真”。他跟堂哥因为宅基地的事闹了矛盾,明明是堂哥占了他的地,可家里的长辈都说 “都是一家人,让让算了”;他在镇上的工厂上班,被同事冤枉偷了东西,明明不是他偷的,可领导因为同事是自己的亲戚,也没给他一个说法。小李觉得委屈,到处找人评理,结果没人帮他,还被人说 “太固执”。
老支书跟他说:“别太幼稚,这世上很多事,不是看谁对谁错,是看谁跟谁亲。大家都帮亲不帮理,不然怎么在家族里、在圈子里混?你非要个说法,只会让自己更委屈。明白了这一点,就别再较真了,把自己的日子过好,比啥都强。”
小李听了,不再执着于 “说法”。宅基地的事,他跟堂哥协商,各让了一步;工厂的事,他辞了职,找了份新工作。慢慢的,他不再觉得委屈,日子也过得舒心多了。小李说:“以前总想着要个说法,后来才知道,很多事根本没有公平的说法。别太执着,才能过得轻松。”
9、经历越多越冷漠:不是没能力,是没兴趣
村里的王大伯,年轻时经历了不少事。他种过地、开过厂、赔过钱,还失去过亲人。以前他总爱帮别人,谁家有事他都跑在前头,可后来他发现,很多人只是利用他,等他遇到难处了,却没人帮他。慢慢的,王大伯变得 “冷漠” 起来,不再随便帮别人,也不再跟人逢场作戏。
有人说他 “变了”,王大伯说:“不是变冷漠了,是经历多了,知道该把精力放在哪。能照顾好自己的情绪,能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不是没有与人相处的能力,是没了逢场作戏的兴趣。与其浪费时间在没用的人和事上,不如好好过自己的日子。”
村里的赵叔也有类似的感受,他年轻时总爱跟人喝酒聊天,觉得 “朋友多了路好走”,可后来他生病住院,那些所谓的 “朋友” 没一个来看他的。慢慢的,赵叔也变得 “冷漠” 起来,不再跟人瞎混,每天种种花、看看书,日子过得清净舒心。赵叔说:“经历多了,就知道谁才值得真心对待。没必要跟所有人都热乎,照顾好自己,就够了。”
10、别太大方:别当别人的 “冤大头”
村里的小张,以前总爱 “充大方”。朋友约他吃饭,他总抢着买单;跟同事一起旅游,他也总抢着付款;就连邻居家孩子过生日,他也会买很贵的礼物。他以为这样能攒下好人缘,可后来他发现,朋友们只把他当 “冤大头”,有饭局就叫他,没饭局就不联系;同事们也总让他帮忙带东西,却很少给回钱。小张的工资没少花,却没落下一个真心朋友。
王大伯跟他说:“别太好面子,大方也要看对人。你以为别人会领你的情,其实别人只觉得你傻,把你当免费的付款机。该大方的时候大方,不该大方的时候别硬撑,不然只会让自己吃亏。”
小张听了,不再随便大方。朋友吃饭,他跟大家 AA 制;同事让他带东西,他会先问清楚 “给不给钱”;邻居家孩子过生日,他只买普通的礼物。慢慢的,那些只把他当 “冤大头” 的人不见了,反而留下了几个真心待他的朋友。小张说:“别太大方,别当别人的冤大头。照顾好自己的钱包,才能照顾好自己的日子。”
喜欢人性的那些事儿请大家收藏:(m.8kxs.com)人性的那些事儿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