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贴标签:观其行,才知其人
村里的王大伯,从不对人随便下定义。有次邻村来个年轻人租地种草莓,有人说 “这小子看着毛躁,肯定种不好”,有人说 “城里来的,吃不了苦”。可王大伯没跟着贴标签,天天去地头看,发现年轻人虽然话少,但浇水、施肥都格外细心,还总去县里学技术。
后来年轻人的草莓长得又大又甜,赚了不少钱,还雇了村里几个人帮忙。王大伯常说:“给人贴标签,就是捆自己的脑子。你只看一次印象就定论,迟早会漏掉重要的事。要想摸清人,就得看他实实在在做啥,不是听别人说啥,也不是凭自己一眼的判断。”
村里的人都懂:庄稼好不好,得看长势;人靠谱不靠谱,得看行动。不贴标签,才能客观看人,博弈时才不会因为误判吃大亏。
2、不求速胜:磨耐心,等破绽
村里的李四,以前做啥事都想 “快速搞定”。种大棚想当年就赚大钱,跟人合作想立马见效益,结果要么因为急于求成没摸清市场亏了本,要么因为没等对方露破绽就贸然行动,合作闹得不欢而散。
后来王大伯跟他说:“速胜就是坑,越急越容易漏细节,而细节才是赢的关键。你得慢慢拉扯,让对方先出错,你再下手,胜算才高。” 李四听了,后来跟人谈合作,不再急着签合同,而是先磨合一段时间,摸清对方的做事风格和底线,等对方露出急于求成的破绽,才提出合理条件,合作反而顺顺利利。
李四说:“不求速胜不是慢,是沉住气等机会。就像捉兔子,你追得越急,它跑得越快;你慢慢蹲守,等它放松警惕,才容易捉到。”
3、做辩证人:危中寻机,困中找路
村里的赵叔,种大棚时遭过暴雨,棚子冲垮了一半,蔬菜泡了不少。别人都唉声叹气,说 “今年完了”,赵叔却没慌,他发现泡过水的土地更肥沃,没被泡坏的蔬菜根系更壮。
他赶紧修大棚、排积水,还把泡坏的蔬菜做成腌菜卖,没耽误多少收成,腌菜还赚了一笔额外收入。赵叔说:“哪有绝对的好坏?困难里藏着机会,困境里有好处。你别钻牛角尖往极端想,换个角度看,就能找到出路。”
村里的人都懂:天旱了,玉米可能减产,但小米长得好;天涝了,蔬菜可能泡水,但水草长得旺。辩证看问题,才不会被困境困住,博弈时也能找到反败为胜的突破口。
4、少谋私利:利他者,终利己
村里的张婶,以前总爱 “算小账”。跟人合伙种地,总想多占点便宜;帮别人捎东西,总想着多要些跑腿费。结果没人愿意跟她合作,她的地也种得孤孤单单,赚的钱越来越少。
后来张婶学乖了,不再只盯着自己的利益。邻居家的菜卖不出去,她主动帮忙联系销路,分文不取;跟人合伙,主动让利,让对方多赚点。慢慢的,大家都愿意跟她来往,有好的种植信息都跟她分享,有好的销路也主动叫上她,她的日子反而越来越红火。
张婶说:“世界就是张网,没人帮你啥也干不成。你多为别人着想,别人才会帮你;你越利他,最后越利己。光想着自己占便宜,迟早会被大家疏远。”
5、少说心事:讲有益,处得久
村里的小芳,以前总爱跟人掏心窝子。自己赚了钱,跟人分享喜悦,结果有人嫉妒,偷偷在她的大棚里放了虫子;自己受了委屈,跟人诉说难过,结果有人到处散播,让她难堪。
后来小芳学乖了,不再说自己的喜怒哀乐,而是跟人讲有用的东西。跟种地的乡亲说 “哪种肥料好用”,跟做手工的姐妹说 “哪种针法省时间”,跟做生意的人说 “哪个渠道销路好”。慢慢的,大家都愿意跟她来往,觉得跟她相处能学到东西,关系也越来越近。
小芳说:“除了爹娘和爱人,没人真心盼你好。你的高兴难过在别人眼里不值钱,还可能惹麻烦。多说别人需要的、喜欢听的有益话,关系才能走得远。”
6、局势不明:先观察,不妄动
村里的小周,刚去镇上的工厂上班时,一上来就想 “表现自己”,主动提了不少建议,还跟同事抢活干。结果因为不了解工厂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流程,建议没被采纳,还得罪了不少老员工,被边缘化了。
后来小周听了王大伯的话,局势不明时不再妄动。新到一个地方,先静静观察,看清楚谁是核心人物、工作流程怎么跑、同事之间怎么相处,等摸清了情况,才慢慢发表意见、采取行动。慢慢的,他融入了团队,还因为提出的建议贴合实际,得到了领导的器重。
小周说:“情况没摸清就瞎折腾,跟摸黑走路一样,容易摔跤。先观察、后行动,才能看清水深水浅,博弈时才不会被动。”
7、不搞内卷:改规则,找新路
村里的不少人,以前总爱跟着别人 “卷”。别人种蔬菜,他也种蔬菜,结果供大于求,价格压得很低;别人开小超市,他也开小超市,结果竞争激烈,赚不到钱。
而镇上的李老板,从不跟着内卷。别人都在拼价格卖普通蔬菜时,他改了玩法,种有机蔬菜,虽然成本高,但价格也高,还不愁卖;别人都在镇上开超市时,他把超市开到了村里,方便乡亲,生意也红火。
李老板说:“内卷就是瞎使劲,耗能量还没好处。就像打牌,老规矩赢不了,就换个玩法。规则不是死的,你能改规则,就能找到新路,不用跟人挤破头。”
8、利益捆绑:绑得住,才长久
村里的赵叔,开了个农产品加工厂,一开始雇了几个人,可大家干活不积极,总偷懒。赵叔想了个办法,实行 “分红制”,除了工资,年底还根据工厂的利润给大家分红包,谁干得多、干得好,分红就多。
从那以后,大家干活都格外卖力,主动琢磨提高效率的法子,工厂的效益越来越好了。赵叔说:“想让别人真心为你做事,就得把他的利益和你的利益绑在一起。光靠嘴说没用,得让他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关系才能坚固长久。”
村里的人都懂:合伙种地,按出力多少分收成,大家才愿意多干活;一起做生意,按贡献大小分利润,合作才能长久。利益捆绑,才是最靠谱的博弈方式。
9、慢看快动:想清楚,再下手
村里的李四,以前做啥事都 “急吼吼”。看到别人种果树赚钱,没摸清品种和销路就赶紧买苗栽种,结果结的果子没人要;看到别人做电商红火,没想清楚怎么运营就注册账号,结果没订单还亏了运费。
后来李四学乖了,遇到陌生的事,先强迫自己慢下来。想种果树,先去考察市场,请教农技专家,确定品种和销路;想做电商,先跟着别人学运营,摸清规则和技巧,再动手注册账号。等想清楚、看明白,再果断行动,反而少走了很多弯路,生意也慢慢有了起色。
李四说:“慢不是懒,是为了看清楚;快不是急,是为了抓机会。先慢后快,才能稳扎稳打,不会因为冲动出错。”
10、享受独处:静下来,才成长
村里的张大爷,以前总爱凑热闹,天天跟人唠家常、打麻将,觉得 “合群才不孤单”。可结果呢?时间都浪费在无意义的社交上,自己的地没种好,还总因为家长里短闹矛盾。
后来张大爷学乖了,不再刻意合群,每天留些时间独处。没事就看书、琢磨种植技术,或者坐在院子里晒太阳、想事情。慢慢的,他的地种得越来越好,还琢磨出不少改良土壤的小窍门,跟人打交道时也更有主见,不再被别人的想法左右。
张大爷说:“高质量的独处,比无意义的合群强多了。独处时,你才能看清自己是谁,知道自己真正想要啥,才能慢慢成长。博弈时,也才能有自己的判断,不会随波逐流。”
喜欢人性的那些事儿请大家收藏:(m.8kxs.com)人性的那些事儿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