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针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6章 首战救护验真知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华北前线的初冬,阴云低垂,细雨夹杂着雪花飘落在焦土上。远处炮声隆隆,预示着大战将至。林闻溪站在新搭建的野战医院前,望着眼前忙碌的景象,心中既有期待也有不安——这是中西医结合医疗体系首次在大型战役中接受全面检验。

“报告林院长,第一伤员转运站已经建立!”满身泥泞的通讯兵递来战报,“首批三十名重伤员正在后送,预计二十分钟后到达。”

林闻溪迅速扫视战报:“弹片伤为主,伴有大量烧伤和冲击伤...立即准备清创手术和烧伤处理区!”

野战医院瞬间进入临战状态。不同于传统战地医院,这里分为三个特色区域:西医急救区、中医治疗区和中西医结合重症区。每个区域都配备了经过特殊培训的医护人员。

第一批伤员到达时,景象令人揪心。痛苦的呻吟、血腥的气味、焦糊的皮肉...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也不禁动容。

“立即检伤分类!”林闻溪冷静指挥,“红色标签优先救治,黄色次之,绿色可暂缓。”

队员们迅速行动,按照培训流程为伤员挂上不同颜色的标签。这时,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开始显现。

在清创缝合区,西医处理伤口的同时,中医立即行针止痛;在烧伤区,西药控制感染的同时,中药膏促进愈合;甚至设立了专门的“情志调理”岗位,用中医方法缓解伤员的创伤后应激。

“奇迹啊!”一位老军医惊叹,“这些伤员比往常平静得多,疼痛反应明显减轻。”

然而,真正的考验很快到来。一名腹部被弹片击穿的战士被紧急送来,肠管外露,生命垂危。

“需要立即手术,但麻醉药只剩最后一点了!”麻醉师焦急报告。

“用针刺麻醉配合局部麻醉,”林闻溪果断决定,“我在上海见过这种方法,虽然不完美,但能救命。”

手术在简陋条件下进行。顾静昭精准行针,林闻溪主刀。没有无影灯,就用多个手电筒替代;没有电动吸引器,就用手动式;甚至用竹片代替了部分手术器械。

令人惊讶的是,伤员在针刺麻醉下保持清醒,甚至能配合医生指令。“感觉...像做梦一样...不太疼...”他虚弱地说。

两小时后,手术成功。当破损的肠管被修复,弹片被取出时,所有参与手术的人都松了口气。

“针刺麻醉竟然真的有效!”年轻医生们难以置信。 “不是替代,是补充,”林闻溪解释,“针刺减少了80%的麻醉药需求,这在物资匮乏时至关重要。”

更大的挑战在傍晚出现。暴雨突降,道路泥泞,后送困难,伤员开始积压。更糟糕的是,一批特殊伤员被送来——症状疑似日军生物制剂感染。

“高热、皮疹、出血倾向...”顾静昭检查后面色凝重,“很像我们之前研究的‘樱花’制剂。”

实验室立即对样本进行快速检测,结果证实了猜测:日军在炮弹中混杂了生物制剂!

“立即启动生物战防护预案!”林闻溪下令,“所有人员升级防护,设立隔离区!”

预案迅速执行。队员们穿上特制防护服,用中药熏蒸消毒空气,给疑似感染者服用研发的“解毒合剂”。

效果令人惊喜:服用中药的伤员症状明显较轻,且没有出现新感染病例。

“中药提高了机体抵抗力,”林闻溪分析,“虽然不能直接杀死病原体,但为免疫系统争取了时间。”

深夜,最危急的时刻到来。一名重伤员突发多器官衰竭,所有常规方法都无效。

“试试‘回阳救逆’针法!”一位老中医提议,“古籍记载可用于濒死状态。” “太冒险了,”有人反对,“没有现代医学验证。” “已经没有其他选择了!”林闻溪决断,“准备施针!”

在老中医指导下,一组特殊穴位被针刺,配合艾灸温熨。同时,西医团队进行支持治疗,维持生命体征。

奇迹发生了:一小时后,伤员的生命体征开始稳定;三小时后,意识逐渐恢复;到黎明时分,竟然脱离了危险!

“这...这不可能...”年轻的西医们目瞪口呆。 “中医不是迷信,是另一种医学体系,”林闻溪感慨,“只是我们需要用科学方法去理解和验证。”

战役进行到第三天,医疗队面临新的挑战:药品开始短缺,特别是抗生素和麻醉剂。

“启动备用方案,”林闻溪毫不慌乱,“用中药替代部分西药。”

于是,金银花代替部分抗生素,针刺减少麻醉药用量,中药膏替代部分敷料...这些替代方案虽然效果稍逊,但解决了燃眉之急。

更创新的是,他们建立了“阶梯治疗”体系:前线用最简单方法稳定伤势,后送途中进行初步处理,到达医院后再行完善治疗。这个体系大大提高了救治效率。

“我们一个医疗队完成了往常三个队的工作量!”战地指挥员赞叹道。

然而,代价是巨大的。医护人员连续工作数十小时,有的站着就能睡着;物资极度匮乏,连绷带都要清洗消毒后重复使用;时刻面临日军炮火威胁,医院不得不三次转移。

最令人痛心的是损失:两名医护人员在转移途中遭炮击牺牲,一名医生因过度劳累猝死,多人受伤。

“他们的牺牲不会白费,”林闻溪在追悼会上誓言,“我们每救回一个战士,就是对他们最好的纪念。”

战役第七天,转折点到来。我军展开反击,日军开始溃退。伤员数量逐渐减少,医疗队终于能稍事喘息。

总结评估时,数据令人振奋:在中西医结合模式下,伤员死亡率比传统模式降低35%,感染率下降50%,平均康复时间缩短40%!

“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生命的延续,”林闻溪激动地说,“证明了我们道路的正确性。”

更宝贵的是实战经验的积累。医疗队总结出《战地中西医结合救护规范》,记录了数百条实用经验:从如何用竹片制作夹板,到怎样识别生物战剂症状,甚至包括战场心理疏导方法...

“这才是最宝贵的财富,”顾静昭抚摸着厚厚的手稿,“是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真知。”

战役结束后,医疗队受到高度表彰。许多伤员和部队送来感谢信和锦旗,甚至日军战俘也表示感谢人道的救治。

“你们对待俘虏比我们自己军医还好,”一个日军战俘通过翻译说,“让我重新思考战争的意义。”

最让林闻溪欣慰的是年轻医护人员的成长。那些刚开始连针都拿不稳的年轻人,现在能独当一面;那些对中医持怀疑态度的人,成为最积极的推广者。

“从前我觉得中医不科学,”一个年轻医生坦言,“现在明白,科学不是唯一标准,疗效才是。”

首战救护验真知。这场战役不仅检验了中西医结合的理论,更验证了其实际价值。在这片血与火的战场上,一条独特的医学道路被开辟出来,它既扎根传统智慧,又面向现代需求。

夕阳西下,林闻溪站在野战医院旧址前。这里即将拆除,但留下的经验将永远传承。远处,延河水静静流淌,仿佛在诉说着那些救死扶伤的故事。

新的征程已经开始。带着首战获得的真知,林闻溪和他的团队将继续前行,为了更多生命的延续,为了医学的进步,为了最终的胜利。

夜幕降临,但希望之光已经点燃。在这条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上,每一步都充满艰辛,但每一步都通向光明。首战的经验将成为明灯,指引着后来者继续前进。

《针途》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8k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8k小说!

喜欢针途请大家收藏:(m.8kxs.com)针途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