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华台畔说盟辞
咸阳宫的铜钟在暮色里敲过第七响时,商鞅手里的竹简仍悬在案上。烛火将他的影子拉得极长,投在刻着“法”字的屏风上,像一柄凝住的剑。殿外传来熟悉的靴声,不用抬头,他便知是张仪——那脚步声里带着纵横家特有的轻快,与满朝武将的沉缓截然不同。
“商君还在看楚人的密报?”张仪推门而入,手里捏着片刚摘下的梧桐叶,叶片上还沾着咸阳城初秋的露气。他将叶子放在案上,目光扫过竹简上“楚赵燕三使秘会陈城”的字迹,指尖轻轻叩了叩,“看来昭雎这老狐狸,是真要把合纵的旗子再竖起来了。”
商鞅终于放下竹简,指节因长时间握持而泛白。他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宫外渐次亮起的灯火,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河西之战后,六国本就心有余悸,如今楚怀王一继位,便想借着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势头,再搏一次。若楚、赵、燕真能连成一线,秦国东出的路,又要被堵上三年。”
窗外的风卷着落叶飘过,张仪走到商鞅身边,忽然笑了:“商君怕的,从来不是六国的兵戈,是他们拧成一股绳的心思。可这六国,就像一堆碎玉,看着光鲜,碰一下就会散——关键是看谁去碰,怎么碰。”
商鞅转头看他,烛火映在张仪眼底,亮得惊人。他知道这位刚入秦不久的客卿,肚子里藏着比纵横捭阖更厉害的东西。“你有主意?”
“楚。”张仪只吐了一个字,却掷地有声,“六国之中,楚地最广,兵最多,也最贪。昭雎劝楚王合纵,无非是说‘合纵能保江汉’;可若我们能让楚王觉得,‘连秦能得天下’,你说他会选哪条路?”
商鞅的眉峰动了动。他推行变法十余年,深知人性中的欲望远比盟约更可靠。“你想亲自去楚国?”
“非我不可。”张仪颔首,将案上的梧桐叶翻过来,用指尖在叶面上画了一道线,“商君只需在河西放缓驻军,再让蒙恬将军把边境的粮道让开半条——给楚人的‘甜头’,要先摆出来。至于我,会带着足够让楚王心动的‘礼’,去章华台走一遭。”
三日后,张仪带着三十辆马车离开咸阳。车队里装的,是商鞅亲自挑选的厚礼:十匹来自乌孙的血汗宝马,毛色如墨,日行千里;五十匹蜀地新织的锦缎,艳如朝霞,轻若云雾;还有一面用蓝田玉雕琢的璧,虽不是和氏璧,却也莹润通透,足以乱真。最要紧的,是张仪袖中那份画在丝帛上的“分土图”——秦国将函谷关以东的魏地、韩地划给楚国,自己则取赵、燕之地,图上的朱砂线,像两条贪婪的蛇,缠绕着天下。
车队行至邓城时,遇到了楚国的斥候。为首的斥候校尉见张仪的车驾上插着秦使的旗帜,又看了看后面装满礼物的马车,眼神里满是警惕。张仪却不慌不忙,从车中取出一壶秦地的烈酒,递了过去:“校尉辛苦,这壶酒你拿着。烦请转告楚王,秦国客卿张仪,带着重礼来见,只为两国的‘万世之好’。”
校尉接过酒壶,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策马而去。张仪望着他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浅笑。他知道,楚人的警惕,不过是因为没见过足够大的诱惑。
五日后,章华台终于出现在视野里。这座楚国最奢华的宫殿,建在云梦泽边的高台上,飞檐斗拱,层层叠叠,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巨鸟。楚王熊槐早已在殿外等候,身边站着的,正是力主合纵的令尹昭雎。
张仪下车时,故意放慢了脚步,让身后的侍从们将礼物一件件抬上来。宝马嘶鸣,锦缎流光,玉璧在阳光下泛着柔光,引得楚国的大臣们纷纷侧目。昭雎的脸色沉了沉,低声对楚王说:“大王,秦人居心叵测,这些礼物,不过是糖衣炮弹。”
楚王却没听进去,他的目光死死盯着那十匹血汗宝马,喉结动了动。他继位三年,一直想扩充自己的御马监,却始终没能得到这样的好马。
张仪走到楚王面前,躬身行礼,声音不高不低,刚好能让殿内外的人都听见:“秦国客卿张仪,奉商君之命,拜见楚王。秦国与楚国,一西一南,本无仇怨,如今却因旁人挑拨,生出嫌隙——商君心中不安,特命我带些薄礼,为大王解忧。”
楚王挥了挥手,让侍从将礼物收下,随即引张仪入殿。章华台的殿内铺着熊皮地毯,柱子上刻着龙凤纹样,空气中飘着兰草的香气。待众人坐定,楚王才开口:“张先生此来,除了送礼,想必还有别的事吧?”
张仪端起面前的青铜酒爵,却没有饮,而是将酒爵举到眼前,对着烛光看了看:“楚王可知,这酒爵是用河西的铜铸的?去年河西之战后,商君特意让人铸了百只这样的酒爵,说若有朝一日能与楚王共饮,便用此爵。”
这话一出,殿内的气氛顿时缓和了不少。楚王笑了笑:“商君倒是有心。只是如今天下局势,你也知道——赵、燕两国的使者还在陈城,他们劝寡人合纵,说秦国迟早会南下犯楚。”
“合纵?”张仪忽然放下酒爵,声音陡然提高,“楚王可知,去年苏秦组织的合纵,为何会败?因为魏人想夺赵地,赵人想占燕地,燕人又想抢齐地——六国各怀鬼胎,所谓的合纵,不过是一群饿狼凑在一起,暂时没咬到彼此罢了。”
昭雎立刻反驳:“张先生此言差矣!若秦国真无南下之心,为何要在武关驻军?为何要夺魏国的河西之地?”
张仪转头看向昭雎,眼神锐利如刀:“令尹大人,秦国夺河西,是因为魏国先犯秦境;秦国在武关驻军,是因为楚国去年在丹阳增兵三万。若说‘犯境’,到底是谁先动的手?”
昭雎被问得哑口无言,楚王的脸色也有些难看。张仪见状,放缓了语气,从袖中取出那份“分土图”,走到楚王面前,将丝帛展开:“楚王请看,这是商君与我商议的‘分土之策’。秦国愿与楚国结盟,秦国出函谷关,取赵、燕之地;楚国出江汉,取魏、韩之地。待天下平定,秦国与楚国以淮河为界,平分天下——到那时,楚王便是南方的天子,不比困在合纵里,看赵、燕的脸色强?”
楚王的目光落在丝帛上,呼吸骤然急促起来。图上的楚国疆域,比现在大了一倍还多,江汉平原、淮北之地,甚至连他梦寐以求的寿春,都划在了楚国境内。他伸手想去摸那丝帛,却又缩了回来,犹豫道:“可赵、燕两国的使者还在陈城,若寡人突然与秦国结盟,他们会不会……”
“他们敢怎么样?”张仪打断他,语气带着十足的自信,“赵武灵王正在忙着胡服骑射,国内的老世族都反对他,他哪有精力伐楚?燕昭王刚继位,燕国还在闹饥荒,他连自己的子民都养不活,又敢对楚王怎么样?”
说到这里,张仪忽然凑近楚王,压低了声音:“更何况,商君已经下令,让蒙恬将军把武关的驻军撤掉一半,还把边境的粮道让给楚国——这是秦国的诚意。若楚王愿意结盟,明日我便可以陪楚王去云梦泽打猎,用那十匹血汗宝马做楚王的坐骑。”
楚王的心动了。他继位三年,一直想做出一番功绩,让楚国人忘记他父亲楚威王的辉煌。若是能与秦国结盟,不仅能保住江汉之地,还能扩大疆域,甚至平分天下——这样的诱惑,他实在无法拒绝。
昭雎见楚王神色动摇,急忙上前:“大王不可!张仪的话不可信!秦国向来言而无信,当年商鞅诈擒公子卬,就是最好的例子!”
“令尹大人,”张仪冷笑一声,“商鞅诈擒公子卬,是因为公子卬先背约。若楚国与秦国结盟后,楚王能信守承诺,秦国自然不会负楚。可若是楚王像令尹大人一样,只想着合纵反秦,那秦国……”
他没有说下去,但话里的威胁已经很明显了。楚王看了看昭雎,又看了看那份“分土图”,最终咬了咬牙:“张先生,寡人信你。明日,寡人便派使者去陈城,让赵、燕的使者回去。至于结盟之事,待你与寡人一同打猎后,再正式签订盟约。”
昭雎还想再劝,却被楚王挥手打断:“令尹不必多言,寡人意已决。”
次日清晨,云梦泽边。楚王骑着血汗宝马,身后跟着张仪和一众侍从。马跑得飞快,风从耳边掠过,楚王只觉得浑身舒畅——他从未骑过这么好的马,也从未像现在这样,觉得天下离自己如此之近。
张仪骑马跟在他身边,笑着说:“楚王骑这匹马,真是英姿飒爽。待盟约签订后,商君还会再送二十匹这样的马给楚王。”
楚王哈哈大笑:“好!好!张先生放心,寡人定会与秦国信守盟约,共分天下!”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一名楚国侍从策马而来,手里拿着一封密信:“大王,陈城来的消息——赵、燕的使者听说我们要与秦国结盟,已经连夜离开了陈城,还说要联合魏国,一同伐楚!”
楚王的笑容瞬间僵住,脸色变得苍白。张仪却很镇定,他接过密信看了一眼,对楚王说:“楚王不必惊慌。赵、燕、魏三国若是真敢伐楚,秦国定会出兵相助。商君已经下令,让王翦将军率五万大军驻守武关,只要楚国需要,秦军随时可以南下。”
楚王看着张仪,眼神里满是感激:“张先生,多亏有你。若不是你,寡人这次恐怕真要落入合纵的圈套了。”
张仪笑了笑,没有说话。他知道,所谓的“五万大军驻守武关”,不过是商鞅的虚张声势——秦国的主力还在河西,根本抽不出五万大军。但他更知道,赵、燕、魏三国本就不齐心,只要楚国态度坚决,他们绝不会真的伐楚。
三日后,楚国与秦国在章华台正式签订盟约。盟约上写着:“秦楚两国,永为兄弟,共分天下,互不侵犯。若有他国伐秦,楚必助之;若有他国伐楚,秦必助之。”
张仪拿着盟约,踏上返回咸阳的路。车队离开章华台时,他回头望了一眼那座宏伟的宫殿,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他知道,这次出使楚国,不仅瓦解了六国的合纵,更让秦国在南方有了一个“盟友”——虽然这个盟友,迟早会被秦国吞掉。
而在咸阳宫,商鞅拿着张仪送来的密信,看着“楚与秦结盟,赵燕合纵瓦解”的字迹,终于松了一口气。他将密信放在案上,拿起那片张仪留下的梧桐叶,叶片已经干枯,却仍能看出当年的脉络。
“天下之势,终于又偏向秦国了。”商鞅低声自语,窗外的阳光照进来,落在竹简上,将“法”字映得格外清晰。他知道,张仪的纵横之术,不过是秦国东出的助力;真正能让秦国统一天下的,还是他推行的新法,是那些在田间劳作的百姓,是那些在战场上拼杀的士兵。
只是他没想到,多年后,正是这位他亲手举荐的张仪,会用同样的“分土之策”,再次欺骗楚国——而那一次,楚国失去的,不仅是盟约,更是江汉之地,是称霸天下的最后希望。
车队行至函谷关时,张仪忽然勒住马。他望着关外的群山,想起了在章华台时楚王贪婪的眼神,想起了昭雎愤怒的表情,忽然笑了。纵横家的世界里,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而秦国,无疑是最懂得利用利益的国家。
他催马入关,身后的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与函谷关的城墙融为一体,像一道永远无法逾越的屏障。六国的合纵,在这一刻,彻底化为泡影。而秦国的东出之路,也在这一刻,变得无比宽阔。
喜欢历代风云五千年请大家收藏:(m.8kxs.com)历代风云五千年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