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后,带领华夏走向星辰大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章 星图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楚老,周老,聚变之路,道阻且长,但有二位掌舵,星火必燃。”陈羽墨神色郑重,“EASt这边的预研和验证,就辛苦二位了。我这边还有些其他方向的事务需要处理,先告辞。”

“去吧去吧!知道你是个大忙人!”楚老笑着摆摆手,眼中充满了理解和期许,“科学岛就这么大,随时欢迎你过来!有什么新想法,随时沟通!”

陈羽墨与两位院士握手,转身离开了控制中心。午后的阳光带着暖意洒在身上,空气也变得清新起来。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投向了科学岛深处,另一片被绿树环绕的现代化建筑群——那里,便是闻名遐迩的九章量子计算实验室。

他没有叫车,选择沿着林荫道步行前往。脚步沉稳,大脑却在高速切换着频道。可控核聚变的复杂磁场、高温等离子体、自愈材料的微观结构……这些画面如同退潮般缓缓隐去。取而代之的,是量子世界的诡异叠加与纠缠,是量子比特那脆弱却蕴含无限可能的“0”与“1”的叠加态。

【任务路径切换:九章之智。目标量子实验室:距离1.2公里。】

烛龙冰冷的信息流适时滑过,如同精准的导航。

九章实验室,承载着华夏问鼎量子计算巅峰的雄心。这里诞生了令世界瞩目的“九章”光量子计算原型机,但距离真正实用化的通用量子计算机,仍有漫漫长路。

几分钟后,陈羽墨站在了九章实验室主楼前。与EASt的工业巨兽感不同,这里更显精致与前沿。玻璃幕墙在阳光下反射着冷冽的光泽,透出一种属于信息时代尖端的静谧。

实验室主任吴哲明早已接到通知,亲自在门口等候。他年约五十,戴着无框眼镜,气质儒雅中透着科研工作者特有的敏锐与干练。看到陈羽墨,他立刻迎了上来,脸上带着由衷的敬意和难以掩饰的激动:

“陈羽墨同志!欢迎莅临九章实验室!我是吴哲明!”他紧紧握住陈羽墨的手,“久闻大名!伏羲芯片的算力奇迹,简直是为我们量子计算的复杂模拟量身定做的引擎!您能来,实在是九章的荣幸!” 吴哲明的激动溢于言表。作为量子计算前沿的领军者,他太清楚伏羲芯片那恐怖的算力对于处理量子纠错、优化控制算法等海量计算意味着什么!

“吴主任客气了。九章在量子领域取得的成就,令人敬佩。”陈羽墨谦逊地回应,目光扫过实验室简洁而充满科技感的大厅,“这次来,是想深入了解一下实验室当前量子比特的研发进展,特别是规模化集成和保真度控制方面的瓶颈。另外,关于利用伏羲算力优化量子-经典混合架构,有些初步想法想和吴主任及团队探讨。”

“太好了!”吴哲明眼睛一亮,这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合作方向!“这边请!我们团队的核心骨干都在会议室等着了!”

走进一间宽敞明亮的会议室,巨大的屏幕上显示着复杂的量子线路图和比特参数。五六位年龄不一、但眼神都充满专注和智慧的研究员立刻起身,目光齐刷刷聚焦在陈羽墨身上,带着好奇、探究和巨大的期待。

没有过多的客套,会议直接切入技术核心。吴哲明亲自操作演示:

“陈同志,请看,这是我们目前最先进的超导量子比特阵列。”屏幕上出现一个放大的芯片显微图,上面整齐排列着数十个微小的结构,“单个比特的相干时间、单\/双比特门保真度,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瓶颈在于……”

他调出另一组数据流和图表:

“第一,规模化!随着比特数量增加,串扰问题呈指数级增长!控制信号的精度、布线复杂度、以及由此引入的噪音,严重制约了保真度!我们目前64比特阵列的门操作平均保真度,在超过32比特并行操作时,会从99.8%骤降到97%以下!这距离实用化所需的99.99%以上相差甚远!”

“第二,量子纠错!这是实现容错计算的核心!但纠错本身需要大量的辅助比特和复杂的逻辑门操作,对当前的控制精度和比特数量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现有的表面码等纠错方案,编码效率低,所需物理比特数量巨大,实现难度极高!”

“第三,编译与混合架构!如何将实际的计算问题高效地‘翻译’成量子线路?如何在量子算力与经典算力之间实现最优的任务分配和协同?这些都是横亘在实用化道路上的大山!”

吴哲明的问题直指当前量子计算最核心的痛点,会议室里的研究员们也都面色凝重。这些都是世界级的难题。

就在陈羽墨凝神倾听,意识高速运转,结合烛龙提供的“河图”蓝图进行推演时,那冰冷的、如同宇宙法则本身的声音再次在意识深处响起:

【信息库检索:一级文明通用量子计算机核心瓶颈突破路径。】

【分析:目标难点核心在于‘规模化噪声抑制’与‘高效纠错编译’。】

【推演优化路径:

1. 量子比特集成与控制:建议采用‘模块化三维集成架构’。将大规模量子比特阵列分割为多个可独立优化、低串扰的子模块。子模块内部采用‘共面波导谐振器耦合+频率梳状调谐’技术,最大化降低邻近比特串扰;模块间采用‘可调谐量子总线光子互联’,利用飞秒激光精密刻蚀的光波导实现低损耗、高保真度远程纠缠。伏羲芯片提供实时噪声建模与动态补偿信号,抑制环境噪声漂移。】

【2. 量子纠错:嵌入‘烛龙优化版拓扑量子纠错码’核心算法。该码具有更高编码效率及更强纠错能力。利用伏羲芯片构建实时纠错解码器,实现微秒级错误侦测与恢复操作。】

【3. 量子-经典混合编译:开发‘烛龙框架驱动的自适应量子编译器’。该编译器能根据问题复杂度、量子硬件当前状态及伏羲芯片剩余算力,动态将计算任务分解为最优的量子子任务和经典优化子任务,并通过高效接口实现无缝数据交换与协同计算。重点突破量子化学模拟、聚变堆等离子体湍流建模、新型材料电子结构计算等领域的专用编译链。】

烛龙的方案,再次展现出超越时代的精密与高效!模块化三维集成、光子互联、拓扑纠错码、自适应编译器……每一个概念都直指当前量子计算规模化与实用化的死穴!

陈羽墨眼中精光微闪。他没有立刻复述,而是走到主控台前,拿起触控笔,面向屏幕和所有专注的目光:

“吴主任,各位老师,关于规模化瓶颈和纠错,我有个基于当前技术延伸的初步构想框架……”

他结合烛龙的核心思路,以工程师和科学家能理解的逻辑,开始勾勒模块化三维集成的架构图,阐述共面波导与频率梳调谐抑制串扰的原理,提出利用光波导实现低损耗远程纠缠的可行性。当讲到“拓扑量子纠错码”和其接近1:10的惊人编码效率时,会议室里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吴哲明更是激动得站了起来,手指微微颤抖!

“拓扑纠错?!1:10的编码效率?!”吴哲明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这……这如果真能实现……简直是颠覆性的突破!足以将我们推向世界绝对领先的地位!陈同志!您这框架……” 他看向屏幕上陈羽墨勾勒的架构图,如同看到了通往量子霸权的通天大道!

陈羽墨继续讲解利用伏羲芯片构建实时解码器和自适应编译器的构想。随着他的描述,一个清晰、高效、具备强大实用潜力的通用量子计算机原型机——“河图”的轮廓,在九章实验室的核心团队心中逐渐清晰、丰满起来!研究员们的眼神从凝重转为震撼,再转为狂热的兴奋!

会议持续了整整一个下午。当陈羽墨放下触控笔时,窗外的夕阳已将科学岛染成一片温暖的金红。

“思路是方向,落地靠大家。”陈羽墨的声音沉稳有力,为这场点燃“河图”星火的会议做了总结,“材料、工艺、集成、控制、算法……每一项都需要九章实验室各位老师最顶尖的智慧和最艰苦的努力。伏羲芯片的算力,将是你们最强大的后盾。‘河图’能否点亮华夏的量子星空,就在诸位手中。”

吴哲明用力握住陈羽墨的手,眼神无比坚定:“陈同志!您放心!九章实验室全体同仁,必将全力以赴!有您指明的方向,有伏羲的算力支撑,‘河图’之火,必定在科学岛上熊熊燃起!照亮量子之巅!”

离开九章实验室时,晚霞满天。陈羽墨回头望了一眼在暮色中静静矗立的EASt装置和九章实验室大楼。一个承载着取之不尽的能源梦想,一个掌握着破解万物奥秘的终极算力钥匙。燧人的星火与河图的星图,在这片湖光山色的科学岛上交相辉映,共同勾勒着华夏通往星辰大海最坚实的阶梯。

他坐上车,疲惫感如潮水般涌来,但眼底深处却燃烧着比晚霞更炽热的光芒。手机屏幕亮起,是田夕薇发来的信息,配着一张康康在自家花园里扑蝴蝶的憨态照片:

「墨墨,康康想你了!妈包了荠菜饺子,等你回家吃饭!」

陈羽墨嘴角勾起一抹温柔的笑意,回复道:「好,马上回来。」

车子驶离科学岛,汇入归家的车流。窗外的庐州华灯初上,烟火人间。而科学岛上的星火与星图,已悄然点亮,静待燎原。

喜欢重生后,带领华夏走向星辰大海请大家收藏:(m.8kxs.com)重生后,带领华夏走向星辰大海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