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后,带领华夏走向星辰大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5章 EAST晨光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庐州翠湖苑的清晨,带着江南水乡特有的湿润与宁静。空气里弥漫着草木的清新和若有似无的栀子花香。

陈羽墨拎着一个保温食盒,穿过草坪,走向隔壁田家的别墅。食盒里是苏晚晴一大早起来包的小笼包。他记得小田昨晚临睡前嘀咕过想吃。

按响门铃,片刻后,门开了。林薇系着围裙,手里还拿着锅铲,显然正在准备早餐。看到陈羽墨和他手里的食盒,脸上立刻绽开温暖的笑容:“小墨来啦!快进来!哟,这是晚晴包的包子吧?闻着就香!”

“林姨早。”陈羽墨将食盒递过去,“妈让我送过来,刚出锅的,还热乎着。小田呢?”

“那丫头,昨晚看剧本看到半夜,这会儿还赖床呢!”林薇笑着接过食盒,无奈又宠溺地摇摇头,“让她多睡会儿吧,反正她这几天也没啥事,就等着九月份进组呢。包子等她醒了热给她吃,保证馋得她流口水!”

陈羽墨眼中也带上一丝笑意:“好,那我就不吵她了。林姨,我去趟科学岛,那边有点事。”

“去吧去吧,工作要紧!中午回来吃饭吗?”林薇关切地问。

“看情况,不用等我。”陈羽墨点点头,转身离开。

回到自家车库,那辆低调的黑色SUV已经启动。陈羽墨坐进后座,车子平稳驶出翠湖苑,汇入清晨稀疏的车流,朝着位于城市西南角、被董铺湖环抱的科学岛驶去。

科学岛,国家大科学工程——EASt中心。

巨大的实验大厅内,EASt装置如同一个银白色的庞然巨兽,静静地矗立在中央,复杂的线圈和管道交织缠绕,散发着冰冷的金属光泽。空气里弥漫着特殊的冷却剂气味和微弱的高压电嗡鸣声。

周老和另一位身形清瘦、精神矍铄的老者早已等候在控制室外。这位老者便是华科院核聚变领域的泰斗,核技术总师楚云天院士。两人看到陈羽墨走进来,立刻迎了上去。

“羽墨,一路辛苦!”周老拍了拍陈羽墨的肩膀,随即介绍道,“这位就是楚院士,咱们国家托卡马克的奠基人之一!老楚,这就是陈羽墨同志。”

楚云天院士推了推厚厚的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鹰隼,带着一种学者特有的探究和一丝不易掩饰的激动,他紧紧握住陈羽墨的手:“羽墨!久仰大名!你那份关于聚变第一壁材料的构想……老头子我可是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把你盼来了!快,里面说!”

三人走进旁边一间宽敞明亮、布满各种显示器和控制终端的会议室。巨大的落地窗外,就能看到EASt装置那宏伟的侧影。

没有过多寒暄,楚老直接切入主题,他的声音带着一种沉重的紧迫感:“羽墨,周老把你的‘燧人’计划初步构想给我看了,气魄恢宏!人造太阳,是我们这代人毕生的梦想!但是,”他话锋一转,神色无比凝重,“梦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如同天堑!EASt装置虽然实现了百秒量级的高约束模式运行,但距离真正的能量输出(q≥1),还有几座大山要翻!”

他指着窗外巨大的EASt装置,语速加快:

“第一座大山,也是最硬的骨头,就是第一壁材料!你构想的那种机理的高熵复合自愈材料,理论方向极具颠覆性,但工程化难度超乎想象!EASt目前的偏滤器材料,在长时间高功率运行下,中子辐照肿胀、氦脆、表面剥落问题极其严重!材料寿命是制约长脉冲运行的关键瓶颈!你的材料,需要承受比EASt当前工况高一个数量级的中子通量和热流密度!如何确保其在大规模、连续运行下的结构稳定性和自愈效率?这需要海量的极端工况模拟和辐照实验数据支撑,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第二座大山,等离子体约束与控制!”楚老调出EASt的控制界面,上面是复杂的磁场位形图和等离子体参数,“高参数、稳态运行的核心是等离子体的稳定性!边缘局域模、破裂……这些不稳定现象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现有的磁约束和加料、加热控制手段,在向更高参数、更长脉冲迈进时,显得力不从心!我们需要更精准、更快速、更智能的实时反馈控制系统!”

“第三座大山,氚自持!”楚老的声音更加沉重,“氘氚反应是现阶段最可行的聚变燃料,但氚是放射性元素,自然界储量极少!聚变堆要实现‘点火’,必须依靠自身产生的氚来维持后续反应。如何高效、安全地设计氚增殖包层,实现氚的自持循环?这也是关乎‘燧人’能否真正‘点燃’的命门!”

楚老提出的每一个难点,都是当前国际聚变界公认的顶级挑战!周老在一旁听着,眉头也紧紧锁起,这些困难,每一条都足以让一个顶级团队耗费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去攻关!

就在陈羽墨凝神倾听,大脑高速运转,结合烛龙之前提供的方向性指引和前世的模糊记忆进行推演时,意识深处,那冰冷而高效的信息流如同精准的手术刀,瞬间切入:

【信息库检索:一级文明聚变堆关键瓶颈突破路径。】

【分析:目标难点核心在于‘极端工况材料动态响应’与‘等离子体控制反馈延迟’。】

【推演优化路径:】

【1. 第一壁材料:建议采用‘梯度功能化多层复合结构’——内层:高熵硼化物先驱体非晶\/纳米晶复合涂层,利用熵增效应最大化抑制点缺陷迁移,延缓辐照肿胀;中层:高导热碳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快速导出瞬态高热流;外层:增材制造高强韧钒基合金,提供整体支撑。三层之间设计‘仿生微血管网络’,预置自愈合先驱体,利用辐照\/热应力诱导的微裂纹激活自修复机制。】

【2. 等离子体控制:集成‘伏羲’芯片算力核心,构建‘烛龙核心逻辑优化版’等离子体实时预测-控制模型。利用高维数据同化技术,融合多维度诊断信号,提前10-50毫秒预测ELm及破裂先兆,并通过优化算法动态调整电子回旋共振加热、中性束注入功率及位置,以及共振磁扰动线圈电流,实现主动抑制。】

【3. 氚增殖包层:采用‘液态铅锂包层+铍中子倍增剂’方案。优化流道设计提升热提取效率及氚提取率;在包层结构材料内壁涂覆‘方案二’衍生抗辐照\/抗液态金属腐蚀复合涂层。】

烛龙提供的路径,如同在迷雾重重的深山中点亮了精确的航标灯!将楚老提出的三个看似无解的难题,拆解成了具体可行的攻关方向和关键技术节点!尤其是那“梯度功能化多层复合结构”和“仿生微血管网络”的自愈设计,以及利用伏羲算力实现的“毫秒级预测-主动抑制”等离子体控制模型,其思路之精妙、逻辑之严密,远超当前聚变界的认知框架!

陈羽墨眼中精光一闪,他走到会议室中央的大屏幕前,拿起触控笔,没有直接复述烛龙的方案,而是以自身深厚的材料学和工程物理知识为基底,融汇烛龙的核心思路,开始勾勒:

“楚老,周老,关于第一壁材料,我有个初步的构想框架……”他边说边在屏幕上快速绘制出一个多层结构示意图,“我们可以尝试构建一个‘梯度功能化’的复合体系。最内层,面向等离子体极端环境,采用基于高熵效应的硼化物非晶\/纳米晶复合涂层,最大化利用熵增抑制点缺陷迁移,这是抵抗辐照损伤的核心……”

他一层层剖析,从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到那精妙的“仿生微血管”自愈机制,将烛龙推演的复杂路径,转化为工程师和科学家能够理解并执行的具体方案。当讲到利用伏羲芯片构建毫秒级预测模型实现等离子体主动抑制时,楚老猛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眼睛瞪得溜圆,呼吸都变得急促!

“毫秒级预测?!主动抑制?!这……这……”楚老激动得语无伦次,他死死盯着屏幕上陈羽墨勾勒出的控制模型框架图,“如果真能做到!这将是聚变控制领域颠覆性的革命!羽墨!你这思路……简直是天马行空!又……又直指核心!” 他仿佛看到了突破稳态运行魔咒的真正曙光!

周老也震惊不已,他更关注材料部分:“梯度复合!仿生自愈!这结构设计……太精妙了!羽墨,你这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 他看向陈羽墨的眼神,充满了不可思议的震撼。

陈羽墨放下触控笔,目光扫过两位激动不已的院士,声音沉稳而有力:“思路只是方向,关键在于落地。材料制备工艺、涂层沉积技术、多层结构连接、自愈先驱体的合成与灌注、控制模型的算法实现和硬件集成……每一条都需要最顶尖的团队进行最艰苦的攻关。EASt装置,就是我们最好的试验场和验证平台。”

他看向窗外那巨大的EASt装置,银白色的壳体在晨光中熠熠生辉。

“就从这里开始,点燃‘燧人’的第一缕星火。”

喜欢重生后,带领华夏走向星辰大海请大家收藏:(m.8kxs.com)重生后,带领华夏走向星辰大海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