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城的晨雾里,第一缕阳光刚爬上南城墙,就被冶炼坊的青烟搅得朦胧。
辛弃疾踩着露水巡视西市,昨日还空荡的街巷,此刻已支起十几副货摊。
一个鲜卑妇人正用汉话与卖醋的南朝商贩讨价还价,木牌上写的 “二十文” 歪歪扭扭,却比任何檄文都更能说明人心的变迁。
“元帅,代郡的信使到了!”
宗悫的吼声穿透市声,他手里举着卷绢帛,箭羽还插在卷轴末端 —— 那是代郡守将按鲜卑旧俗,用箭射回的降书,“守将拓拔郁率全城归降,还献了三匹云中良马!”
辛弃疾展开绢帛,拓拔郁的字迹粗犷如刀,却在末尾添了行小字:“愿求《汜胜之书》一部,教百姓耕织。”
他忽然想起《后汉书》里耿恭守疏勒城的故事,当年汉军以数十人拒匈奴数万,后来在援军掩护下,创造了“十三将士归玉门”的壮绩,靠的不仅是刀枪,更是中原的文明火种。
“让刘勔选十套农书送去。” 辛弃疾对宗悫道,目光扫过街角的铁匠铺。
两个鲜卑工匠正用精铁锻打着犁铧,淬火的水汽里,他们额头的狼头刺青与砧上的 “宋” 字印记奇妙地共存,“再派三个屯田老手去代郡,教他们种植之术。”
话音未落,马邑方向突然传来烽烟信号。三股黑烟在东南天际连成一线,正是飞虎军约定的 “敌袭” 暗号。
薛安都猛地拔刀,环首刀劈在货摊的木架上:“定是拓跋建那厮不服!末将带突击营去平了他!”
辛弃疾却按住他的手腕,指腹触到他刀鞘上的旧伤 —— 那是去年濉口之战留下的箭痕。“等等。”
他望着烽烟的轨迹,突然笑了,“这烟柱歪歪扭扭,倒像是故意摆出来的。”
果不其然,半个时辰后,马邑的降使就跟着斥候来了。
来人身披重铠,甲叶上还留着箭孔,见到辛弃疾便单膝跪地:“元帅,马邑守将拓跋建已自刎,属下等愿献城归降。只是。。。” 他从怀中掏出块染血的木牌,上面刻着 “黑槊营” 三字,“营中尚有三百死士,说要与元帅决一死战。”
辛弃疾接过木牌,槊柄的裂痕里还嵌着干涸的血渍。
“凡兵有四机:一曰气机,二曰地机,三曰事机,四曰力机,此刻马邑的死士,缺的恰是气机 —— 明知大势已去,却仍困于匹夫之勇。”
“告诉他们,某敬重其气节,此战某接下了!”
辛弃疾的斩马刀在阳光下划出冷弧,“明日午时,某在马邑城外的校场等他们。愿降者编入守城军,不愿降者,可佩刀决斗。某若输了,马邑归他们自治;某若赢了,便要他们看着我们如何把黑槊营的旗帜,换成‘宋’字旗。”
薛安都急得直跺脚:“元帅何必冒险!这些胡崽子都是亡命之徒!”
“亡命之徒?” 辛弃疾忽然指向正在搬运粮草的民夫,其中几个正是前几日还举着弯刀的北魏降兵,此刻正哼着南朝的《子夜歌》,“你看他们腰间的粟米袋,比刀更能让人心安。薛将军,该是考虑如何让那些兵痞归心的时候了。”
次日的马邑校场,三百死士列成的方阵如一块黑铁,甲胄上的狼头吞口在阳光下闪着凶光。
为首的百夫长举着黑槊,槊尖挑着个稻草人,上面写着 “辛弃疾” 三字,被扎得密密麻麻。
“南蛮!敢与某决斗吗?” 百夫长的吼声震得鸦雀乱飞,他忽然扯开衣襟,露出胸口的刀疤,“这是前年某在瓜步山所留!今日便用你的血来祭我大魏之殇!”
辛弃疾翻身下马,旧披风落在尘埃里。
他解下腰间的斩马刀,刀身映出对方狰狞的面容:“某若胜了,你们便要学种稻。” 他指向校场边缘的田垄,那里新翻的泥土散发着湿润的气息,“明年此时,若亩产不及三石,某亲自来教。”
黑槊如毒蛇出洞,带着呼啸声刺向心口。
辛弃疾侧身避过,刀背顺势砸在对方的槊杆上,震得百夫长虎口开裂。
这是他前世从《吴越春秋》“越女论剑” 中学来的 “阴阳开合” 之术,以柔克刚,恰如他经营北方的方略。
只三合过后,百夫长的槊已被斩马刀劈出三道缺口。
当辛弃疾的刀抵住他咽喉时,他忽然嘶吼着掷出槊:“我降!但你要答应,让弟兄们还能握刀 —— 哪怕只是镰刀!”
辛弃疾收刀入鞘时,阳光正好落在校场的田垄上。
三百死士放下武器的刹那,远处传来驿马的铜铃声 —— 善无城的降书到了,守将在檄文里写道:“愿拆去城楼,改筑粮仓,从此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消息传回平城时,刘勔正在清点新到的粮草。
账簿上的数字密密麻麻:代郡献粮五千石,马邑缴铁三千斤,善无送来的桑苗已栽满城郊。
他忽然指着其中一笔笑出声:“将军你看,拓跋晃那小子还真上心了,亲笔写了《劝农令》,让北州百姓‘深耕易耨,以待丰年’。”
辛弃疾接过《劝农令》,绢帛上的字迹已少了初见时的颤抖,多了几分沉稳。
他望向窗外,平城的街道上,鲜卑孩童正与汉家小儿追逐打闹,手里的木刀木枪上,缠着新摘的槐花。
“让绣坊做些新旗帜。” 他对薛安都道,指尖划过地图上连接济南与平城的驿道,“用北魏的狼头旗改绣飞虎纹,再添些稻穗和桑枝。告诉北州的百姓,从今往后,这里只有大宋的子民,没有胡汉的分别。”
暮色中的平城铁坊内,炉火映红了半边天。
工匠们正将北魏的铁甲熔铸成犁铧,铁水在砂型里流动,像一条条金色的河流。辛弃疾站在熔炉前,看着 “破胡” 二字的刀坯被重新锻打,忽然想起年轻时读过的《礼记?礼运篇》中孔子的话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或许,真正的大同,从不是抹去过往,而是让汉家的稻穗与鲜卑的马蹄,都能在这片土地上,结出属于未来的果实。
当第一缕月光爬上城楼时,新制的 “宋” 字旗在风里舒展,旗面的金线反射着星光,恰如无数双眼睛,正望着一个崭新时代的来临。
城楼正中,书写着“平城”的地方,已按照辛弃疾的构想,将“平城”改成了“大同”!
喜欢选英雄改变历史?等等,我先逝逝请大家收藏:(m.8kxs.com)选英雄改变历史?等等,我先逝逝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