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巴图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76章 冬防炮阵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676 章:冬防炮阵(至元二十八年冬?斡耳朵西校场)

西校场的铜钟在卯时三刻敲响,周显带着工匠班踏着积雪赶到炮阵。寒风卷着雪粒打在脸上生疼,他解开毡帽露出冻红的耳朵,羊皮袄肘部磨出的毛边沾着冰碴 —— 这是连续五年主持冬防留下的痕迹。“按《军器维护则例》‘立冬后三日启冬防’,” 他对工匠们喊道,每人手中都捧着桐油、狼脂与羊毛刷,“今日先做炮身防护,” 这是防雪蚀的关键工序。

虎卫营甲士已将防潮羊皮套搬至炮位,套面用红绒线缝着蒙古文 “炮 - 拾伍” 编号,与炮身阴刻的编号严丝合缝。周显抽查第三门炮的套子:“编号需与炮身刻字一致,” 去年就有套子错配导致维护记录混乱,“冬防无小事,” 他亲自将套子裹在炮身上,羊毛与炮身贴合处需留半寸空隙,“防潮气闷在套内。”

工匠班按 “桐油七成、狼脂三成” 的秘方调制涂料,周显用长柄刷蘸料示范:“先刷炮尾防伪纹,” 铁矿粉纹路需浸透油脂,“再顺炮管往下刷,” 每道刷痕都要均匀,不能留气泡。赵二毛的刷子刚触炮身就被冻住,周显呵气化开:“涂料需隔火盆保温,” 温度太低会影响附着力,这是从乃马真后时期 “雪蚀炮毁” 的教训中总结的经验。

涂料刷完后需晾半个时辰,周显带着学徒检查每处细节:炮口的引信孔需塞羊毛团,外裹油纸;炮尾的准星槽要抹凡士林(西域商队换来的防冻油),防止积雪冻结。“这炮身的每道纹路,” 他抚摸着炮管,“都藏着性命,” 去年察合台部雪夜突袭商路,就是因炮身冻裂未能及时开火,“今年绝不能重蹈覆辙。”

甲士们抬着三尺高的青石墩,按炮位间距摆放,石墩顶面刻着防滑纹,与炮架底部的凹槽严合。“冻土夜间会冻裂炮轮,” 萧虎踏着积雪走来,靴底铁钉在冰面打滑,身后甲士立即铺上红毡,“垫石墩能隔寒,” 他用脚踢了踢石墩,纹丝不动 —— 这是按《军器维护则例》“冬防必垫石” 条款执行的,石墩需提前三个月采自克鲁伦河沿岸,质地坚硬无裂纹。

炮架轮轴的保养更精细:工匠用羊脂涂抹轴芯,再套上棉布护套,每两时辰需转动一次炮轮,“防轴芯冻住无法转向,” 周显转动第十五门炮的轮轴,发出轻微的 “咯吱” 声,“需再加些羊脂,” 他对负责该炮的工匠叮嘱,轮轴侧的维护牌上已记录 “辰时加脂一次”。

萧虎指向西北方的察合台部方向,雪地上的百步靶标插着红旗,被风雪吹得猎猎作响。“炮口必须朝西北,” 他对炮队百户道,每门炮的准星槽都需重新校准,“雪雾会缩短能见度,” 瞄准器的刻度需按 “每五步减一格” 调整。斥候队已提前在靶场插好标杆,每十步一根,“测距时按标杆数算,” 那拉珠尔带着甲士演练,风雪中标杆的影子忽明忽暗,更需精准计数。

周显用千里镜观察靶心:“雪天弹道会偏下,” 瞄准需比平时抬高半格,他在《冬防校准册》批注:“风速三级以上,瞄准加一格;雪雾浓时,加两格。” 甲士们用红漆在准星槽做标记,这是临时调整的快捷方式,“实战时能省三息瞄准时间,” 萧虎认可这种灵活处置,军规虽严,亦需因时变通。

术赤系千户帖木儿带着牧民赶到,驼队载着干牛粪堆在炮阵周边,牧民们用羊皮袋装粪,每袋标注 “十斤”。“这是部落凑的取暖粪,” 帖木儿拍去身上的雪,牛粪堆成十个小堆,与炮位对应,“白天烧火取暖,” 夜间牛粪烟能示警,察合台人最怕这烟火混着炮声,“去年他们就是见烟火就退的。”

萧虎谢过帖木儿,命甲士将牛粪分堆摆放:每门炮配三袋,堆在炮架下风处,“火不能太大,” 浓烟即可,“既能暖炮身,又能防偷袭。” 牧民中有老人给工匠递热奶茶,铜碗在寒风中冒热气:“我们守着炮阵,” 就像守着牧场,“炮声就是平安符。” 这种同盟协作让冬防不仅是军事行动,更成了部族凝聚的纽带。

虎卫营按 “三里一岗、五里一哨” 布防,巡逻队沿炮阵外围的雪道行进,靴底的铁钉在雪地上留下整齐的脚印。阿古拉带着十名甲士负责西北段,每到哨位就用狼嚎声联络,“这比号角传得远,” 他对新兵道,哨位的隐蔽处藏着干柴,“遇袭就点火,” 烟火与炮声能让援军快速定位。

萧虎检查巡逻记录:“雪深过膝时需换双人巡逻,” 防止单人陷雪失联;夜间巡逻要带 “响铃”,每走十步摇铃一次,“既防同伴走失,又能惊走野兽。” 炮阵与巡逻队的联络用 “三短一长” 的鼓声,鼓手就站在中央炮位,雪地里的鼓架裹着毡布,“无论风雪多大,” 萧虎强调,“鼓声不能断。”

暮色降临时,炮阵周边燃起牛粪火,十堆火焰连成环形,火光映着炮身泛出暖光。周显调整每堆火的大小:“外围火小防暴露,” 内圈火大暖炮身,篝火旁的甲士抱着弓箭,眼睛盯着西北方向的黑暗。“雪夜最易藏踪迹,” 他对哨兵道,去年就是在这样的夜里,察合台人的马蹄声被风雪掩盖,“今年要每刻钟了望一次。”

夜间警报分 “三级”:发现黑影敲锣(一级),确认敌踪鸣炮(二级),全面接战点火(三级)。萧虎在中央炮位的指挥帐过夜,案上摆着《夜间防御图》,每个哨位的位置都用红笔标注,“若西北哨报警,” 他指着图,“东南炮立即转向支援,” 形成交叉火力,这是冬防预案的核心。

赵二毛的《冬防日志》记得密密麻麻:“辰时三刻,第十五门炮刷第一遍涂料;巳时一刻,校准准星槽;午时,炮架加羊脂……” 每道工序都有工匠签字,周显每日午后审阅,用朱笔批注 “合格” 或 “返工”。“日志要存档十年,” 他对学徒们说,这是三司审计的依据,去年就有工匠因记录不全被罚俸。

通西司的巡查吏每周来查一次,核对日志与实物:涂料厚度用卡尺量,必须达三分;牛粪数量与牧民送来的清单比对,不能有短缺。“冬防记录就是保命符,” 巡查吏敲着日志册,“哪门炮出问题,” 一查便知责任在谁。这种制度约束让每个环节都不敢懈怠,炮阵在风雪中更显威严。

巳时突降暴雪,能见度不足五十步,萧虎立即下令 “应急演练”。信号锣声响起,甲士们迅速给炮口除雪,周显带着工匠调整瞄准器:“按雪雾预案,” 准星抬高两格,引信剪短半寸(防受潮)。那拉珠尔的骑兵队冲出炮阵,在雪雾中模拟敌军突袭,马蹄声与风雪声混在一起。

演练结果在《冬防考绩册》记录:从报警到炮口瞄准用时七息,比规定的十息快,“但装弹速度慢了两息,” 萧虎指出,雪沾在火药上影响装填,“需给火药罐加密封盖。” 这种实战化演练让冬防措施不断完善,周显当即画下密封盖草图,“今夜就赶制,” 他的手指在雪地上比划尺寸。

冬至日的炮阵在风雪中巍然屹立,每门炮都裹着羊皮套,像卧雪的猛虎。萧虎望着西北方向,那里的察合台部已半月未敢靠近,“冬防不仅是守,” 他对耶律铸道,“更是威慑,” 让叛军知难而退。税银换来的炮械与冬防物资,此刻都化作边疆的安宁,正如《元史?兵志》所载:“冬防炮阵固,则漠北宁。”

周显给最后一门炮刷完防冻涂料,直起身时腰骨 “咯吱” 作响。雪停后的阳光照在炮阵上,桐油狼脂涂层泛着微光,准星槽的凡士林在阳光下闪着晶莹。巡逻队的马蹄声渐远,牛粪火的青烟直上云霄,这风雪中的炮阵,既是防御工事,更是大元税政与军威的双重象征 —— 用制度的严谨,护佑着雪原的和平。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m.8kxs.com)巴图虎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