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巴图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68章 炮械改良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668 章:炮械改良(至元二十八年春?军器监工坊)

军器监工坊的青石案上,两张炮图在晨光中展开:左侧是哈桑商队献的回回炮图纸(羊皮纸绘制,标注阿拉伯文尺寸),右侧是虎蹲炮原制图(桑皮纸墨绘,附汉文注脚)。周显戴着老花镜,用象牙尺比对炮管弧度:“回回炮管长六尺,” 比虎蹲炮长一尺,“这是射程优势的关键,” 他对学徒赵二毛道,手指在图纸上划出延长线,“需保留虎蹲炮的稳定性,” 融合回回炮的长管设计。

图纸分析需经 “三审”:工匠班审结构可行性,军器监审材料适配性,虎卫营审实战需求。王铁匠指出:“加长炮管需加厚管壁,” 防炸膛;那拉珠尔建议:“加装准星槽,” 提升瞄准精度。周显在融合图上批注:“炮管加长三寸(而非一尺,兼顾稳定性),” 准星槽设炮尾上方,“按回回炮刻度改良,” 每格对应五步射程,这是平衡两者优势的折中方案。

改良炮的材料筹备按 “精铁为主,青铜为辅” 的原则,镇北司调运的晋地精铁经三次熔炼,去除杂质,“每斤铁需锤打百次,” 周显检查铁坯,断面应呈细密纹路,“若有气孔,” 必返工。炮管加长部分需用 “夹钢法”:内层精铁、外层青铜,两种金属的膨胀系数经测算匹配,“冬夏温差下不易开裂,” 这是借鉴回回炮的合金技术。

铁矿粉的配比进行微调,工匠班按 “磁石粉三成、铁矿砂七成” 新配方调制,黏合剂改用西域树胶(比传统鱼鳔胶更耐低温)。赵二毛在《材料册》记录:“正月十五试配铁矿粉,” 晾干后用磁石检测,共振频率比旧配方稳定,“可用于改良炮防伪纹,” 周显用朱笔圈出重点 —— 这关系到炮械验真的核心。

工坊的熔炉火光冲天,十二名工匠围着铁砧忙碌,周显手持《锻造要诀》指挥:“先锻炮尾,” 预留准星槽位置,“再续接加长段,” 接口处需用 “鱼鳞纹” 锻打,每圈纹路重叠半寸,“确保无缝隙,” 这是防止炸膛的关键。锻打时用 “三火三冷” 法:红热时锻接,降温至青灰色时修型,完全冷却后打磨,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记录时辰与火候。

炮管加长三寸后,重量增加十五斤,王铁匠提议在炮架加配重铁:“后架增三斤生铁,” 平衡重心,“保证射击时炮身稳定。” 周显用水平仪校准:“炮管需与地面呈三十度角,” 这是最佳射程角度,比原炮抬高五度,“射程可增二十步,” 试打时需验证。锻好的炮管悬挂晾干,桑皮纸包裹防氧化,等待下一步加工。

在炮尾加装准星槽的工序由周显亲自动手,他用青铜刀在炮尾刻槽,槽深三分、宽二分,内嵌黄铜准星(耐磨且反光)。“回回炮用‘目视三点法’,” 他对学徒示范,准星、靶心、炮手视线需成直线,“咱们的刻度更细,” 槽内刻十道细线,每线对应五步射程,“百米外偏差可控制在两步内。”

准星槽完工后,需经 “日光、烛光、月光” 三试:日光下看刻度清晰度,烛光下验夜间瞄准效果,月光下测微光适应性。赵二毛记录:“准星在月光下泛淡金光,” 符合设计要求。那拉珠尔来检查时,用千里镜模拟瞄准:“有这准星,” 新兵也能快速上手,这比单纯增加射程更实用 —— 他的话点出改良的实战价值。

改良炮的铁矿粉防伪纹按新配比绘制,周显带着工匠用特制毛笔蘸混合液,沿炮身原有纹路补填:“新配方共振更强,” 他用磁石笔轻扫,纹路处泛起的青晕比旧炮亮三成。验真时,虎符贴近炮身,符面光晕与炮纹共振,“若光晕散乱,” 说明铁矿粉配比有误,这是防篡改的升级措施。

赵二毛在炮身刻 “至元二十八年改良” 字样,下方暗藏微型防伪纹(需放大镜可见),“每门炮的纹路独一无二,” 对应《验真册》的拓片存档。周显特别叮嘱:“核心配比仅我与掌作匠知晓,” 学徒只参与绘制,不接触配方,这是技术保密的铁律 —— 回回炮的图纸可以借鉴,但核心防伪技术必须保密。

西校场的试射靶场按实战标准布置:百步外立双层铁甲靶(模拟察合台重骑兵),二百步设石墙靶(仿叛军防御工事),三百步置移动骑兵靶(木架蒙羊皮)。虎卫营甲士清理炮位,移动炮架按新改良的轮轴安装,“试射时需测平射、仰射、俯射三种角度,” 那拉珠尔检查炮架固定装置,确保试射安全。

炮弹准备分三类:铁壳火药弹(测威力)、实心石弹(测射程)、信号弹(测准度),每种炮弹用不同颜色标记。周显检查引信长度:“冬季干燥,” 引信需比夏季短半寸,“确保准时引爆,” 这是细节决定成败的体现。观礼台布置妥当,萧虎的座位距炮位百步,既安全又能看清试射全过程。

辰时三刻,试射令下,周显亲自点燃引信,改良炮 “轰” 声震耳,硝烟散去后,百步外的双层铁甲靶出现碗口大洞 —— 内层铁甲被击穿,外层炸裂。赵二毛飞奔测量:“弹痕中心距靶心偏差一步,” 射程达二百二十步,比旧炮增二十步,“准星槽完全起效!” 工匠们欢呼起来,周显却皱眉:“测后坐力,” 炮架位移比预期多三寸,需加固。

第二轮试射石弹,二百步石墙靶被炸开缺口,碎石飞溅丈余。第三轮移动靶测试,三发信号弹均命中木架,“命中率提升五成,” 那拉珠尔在《试射册》记录,数据远超旧炮。萧虎起身鼓掌:“这炮能镇住漠北,” 当即命名 “镇北加强型”,命人记入《军器监新谱》,扉页附炮身图与试射数据。

试射暴露的后坐力问题被立即解决,王铁匠带人在炮架后加铸铁挡板,底部增设防滑齿,“再试时位移控制在一寸内,” 周显满意点头。准星槽在强光下有反光,工匠们加装遮阳铜片,“可旋转调节角度,” 适应不同天气。这些修正措施在《改良日志》详细记录,每处改动都有试射验证,“不把问题带入战场,” 这是军器监的铁则。

验收前的最终试射由萧虎监看,三发炮弹分别命中三类靶标,数据全部达标。耶律铸核对《军器验收标准》:“射程、准度、防伪均超旧制,” 符合 “加强型” 定名要求。炮身的准星槽在阳光下闪着微光,铁矿粉纹路与虎符共振的光晕,共同构成改良炮的双重优势。

《军器监新谱》的编纂官专程来工坊,为 “镇北加强型” 炮绘制图谱,桑皮纸用工笔细描:炮管加长段、准星槽、防伪纹均放大标注,旁注试射数据与改良要点。定名需经三司联审:军器监提建议,镇北司审实战价值,萧虎定最终名,“镇北” 二字既显防御属性,又含政治寓意 —— 稳固漠北边疆。

入谱仪式简单而庄重,新炮被安放在工坊中央,周显率工匠班行礼,萧虎将《新谱》抄本授予掌作匠:“此炮承载税户信任,” 需代代相传改良技艺。炮尾的 “至元二十八年改良” 刻字被红绸覆盖,待正式列装时揭开,这是军器入列的传统仪式,彰显其重要地位。

“镇北加强型” 炮的首批十门列装西校场,《元史?兵志》载:“至元二十八年春,军器监改良虎蹲炮,射程增二十步,准度倍之,号‘镇北加强型’。” 察合台质子也速该观操后,脸色苍白 —— 他清楚这意味着叛军的防御更难奏效,质子帐的家信中多了 “炮威日增” 的描述。

周显因改良有功获赏银五十两,他分半给工匠班:“这是大家的功劳。” 萧虎则通过炮械升级强化权威:新炮列装需他亲自验收,核心技术由汉人工匠掌握,铁矿粉配方属 “国之机密”。这种技术与权力的结合,让炮械不仅是武器,更是制衡诸王的筹码,正如耶律铸在《军器考》中所写:“炮械改良非止技术,” 实乃治国之术。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m.8kxs.com)巴图虎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