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风水云雷电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永不熄灭的光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威海卫的海,那年冬天格外冷。姜承站在“威远号”的甲板上,手里攥着块冻成冰的窝头,指腹却烫得厉害——那是炮管的温度,是弟兄们用体温焐热的炮管。

军饷断了三个月慈禧太后太后的寿宴办得风风光光,答应拨给海军的银子,却像沉进海底的炮弹,连个响都没有。舰上的煤快烧完了,炮弹只剩最后三发,还是弟兄们砸了自己的饷银,托人从黑市换哑弹哑弹,拆了弹头重新火药火药。

“舰长,洋人的舰队把咱围了!”了望哨的喊声带着哭腔。

姜承抬头,远海平面平面上,十几艘列强的军舰像恶狼似的逼过来,桅杆上的米字旗、太阳旗在寒风里招摇,炮口闪着冰冷的光。他们的船新,炮利,船舷上的铁皮亮得能照见人影,衬得“威远号”像头伤痕累累的老黄牛。

“升旗!”姜承突然吼道,声音劈了叉,却带着股狠劲。

红底黑字的“还我河山”旗被扯了起来,风太大,旗面被撕裂了道口子,却硬是在桅杆上挺得笔直。弟兄们举着长矛长矛,甚至还有人握着削尖的船桨,没人说话,可眼里的火,比炮口的光还烈。

炮响了。

第一发炮弹就炸断了“威远号”的桅杆,断裂的木头带着“还我河山”旗砸下来,姜承伸手接住,旗子上的血字(那是弟兄们用手指蘸着伤口的血写的)蹭在他脸上,滚烫。

“撞上去!”他扯开军装,露出精瘦的脊梁,背上是当年阿朱砂朱砂画的护身符,早已被硝烟熏成了黑红色。“瞄准最前面那艘英舰,咱这船老骨头,正好给他们当棺材板!”

“威远号”像头疯了的困兽,冒着密集的炮火冲过去。船身被打穿了十几个洞,海水哗哗往里灌,弟兄们用身体堵着缺口,有人被炮弹炸飞,连句喊声都没留下。姜承抓起甲板上的断矛,捅进一个跳帮的英国水兵胸膛,矛尖穿透了对方的制服,也扎进了自己的掌心,血混在一起,分不清是谁的。

“还我河山!”他吼着,声音嘶哑,却像惊雷滚过海面。

弟兄们跟着喊,喊声震得结冰的甲板都在颤。他们没有先进的武器,没有充足的弹药,可每个人都像当年的龙虾张,像当年黄浦江祭坛上那些攥着石子的百姓,用最原始的狠劲,咬向那些带着枪炮来的豺狼。

“威远号”的船首撞进了英舰的侧舷,木头碎裂的脆响里,姜承看见对方舰长惊恐的脸。他纵身跳上英舰的甲板,军刀在手里转了个圈,劈翻两个水兵,刀身在月光下划出银亮的弧——那是姜山当年重铸的刀,此刻饮满了血。

他杀红了眼,赤着膊,浑身是伤,像尊从血里捞出来的修罗。军刀卷了刃,他就用拳头砸,用牙咬,硬是在英舰上杀开条血路,身后倒下的洋人堆成了小山。

可洋人的军舰太多了,炮火像雨点似的砸过来。“威远号”发出最后一声呻吟,开始下沉,桅杆上那面残破的“还我河山”旗,却还在倔强地飘?姜承姜承的力气耗尽了,胸口被一颗流弹击中,血汩汩地涌出来。他靠在英舰的栏杆上,望着下沉的“威远号”,望着那些跟着船一起沉入海底的弟兄,突然笑了,笑得像个孩子。

“还我河山——!”

最后一声呐喊,撕破了威海卫的夜空。他纵身跳进冰冷的海水,军刀还攥在手里,刀尖指着那些耀武扬威的外国军舰,直到海浪吞没了他的身影。

那天夜里,海边的小院子里,姜山突然从梦里惊醒,手里的龟甲“哐当”掉在地上,甲片上竟渗出了血珠。姜念冲进屋时,看见三个女儿都站在院里,阿鸾眼尾的金芒亮得吓人,指着海面说:“娘,舅姥爷,表哥在海里喊呢,喊‘还我河山’……”

阿瑶的声音带着哭腔,清得能穿透墙壁:“我听见了,好多好多声音跟着他喊,像黄浦江的浪,像千军万马……”

阿禾蹲在沙滩上,用手指在沙里画着圈,画出的圈里,竟慢慢浮起面小小的红旗,红底黑字,正是那“还我河山”四个字,被海浪一遍遍冲刷,却怎么也冲不掉。

姜山拄着拐杖,一步步挪到海边,对着漆黑的海面跪下,老泪纵横。他知道,儿子没了,可那声“还我河山”,像颗种子,落进了这片海里,落进了每个中国人的心里。

后来,有人说在威海卫的海底,总能看见一面残破的旗子在浪里飘;有人说,起雾的时候,能听见海里传来军刀劈砍的声音,还有那句震耳欲聋的呐喊。

姜念把阿禾画在沙上的“还我河山”拓下来,裱进相框,挂在堂屋最显眼的地方。三个女儿长大了,都学着承儿的样子,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片土地——阿鸾成了海图绘制师,画出的海图比任何仪器都精准;阿瑶办了学堂,教孩子们读“还我河山”,声音清得像海浪;阿禾在海边种满了树,说等树长大了,就能挡住那些外来的豺狼。

而姜山,每天都会坐在礁石上,对着大海喝酒,酒壶里泡着片龙鳞,是当年承儿留给他的。海风掠过海面,总带着句若有若无的回响——

“还我河山。”

那声音,是姜承的,是龙虾张的,是黄浦江祭坛上所有牺牲者的,也是后来千万个中国人的。它像海里的礁石,任凭浪打风吹,永远立在那里,硬得像骨头,烈得像火。

苏晚卿的咳嗽声,从入春起就没断过。

她是江南苏家的大小姐,当年嫁进姜家时,十里红妆映黄浦江江的水都发了红。那时她总爱站在码头,看承儿穿着军装的身影,说他像戏文里的英雄。承儿走后,她的红妆收进了箱底,窗前的胭脂盒蒙了灰,只有那面被炮弹炸破的“还我河山”旗,被她一针一线缝补好,熨得平平整整,摆在床头。

起初是流泪,夜里抱着承儿的军靴哭,眼泪能把靴底泡得发涨。后来泪渐渐少了,眼窝却一天天陷下去,像两口干涸的井,只剩下灰蒙蒙的一片。大夫来看过,摇头说“是心病药石石难医”,开的方子堆在桌上,熬出的药汤总被她冷在一边,药香混着她身上的药味,在屋里弥漫成挥不去的愁。

姜山每天天不亮就往镇上跑,去给她买最嫩的莲子羹。他笨手笨脚地学着挑莲子,挑得指腹发疼,回来砂锅锅慢慢熬,熬得糯糯的,端到床前,轻声哄:“晚卿,吃一口,承儿小时候最爱抢这口……”

苏晚卿只是摇头,枯瘦的手抓着那面破旗,指腹一遍遍碾过“还我”两个字,声音轻得像叹息:“爹,他冷不冷啊?海里那么凉……”

姜山别过脸,喉结滚了滚,说不出话。他总想起承儿大婚那天,这丫头红着脸给她敬茶,喊他“爹”,声音脆得黄莺莺。那时她眼里的光,比阿鸾眼尾的金芒还亮,怎么就被这几年的思念,熬成了这副模样?

姜念带着阿禾来看她,小丫头捧着一盆刚开茉莉莉,是她用裙摆催生的,花瓣上还沾着露水。“苏姨,你闻,香不香?”阿禾凑到床边,小手轻轻拍着苏晚卿的手背,“娘说,香花能让人想起好事。”

苏晚卿的嘴角牵了牵,算是笑了。她认得这茉莉,是当年承儿在院子里种的,说她名字里有个“晚”字,配茉莉的清雅正好。那年花开得最盛时,承儿摘了一大捧,插在她的梳妆盒里,说:“等打跑了洋人,咱就守着这花,生一大群娃。”

“阿禾……”她终于开了口,声音哑得像被砂纸磨过,“你表哥的刀……还在吗?”

阿禾点头,从怀里掏出个小小的木刻刀鞘,是她照着姜承的军刀刻的:“舅姥爷收着呢,说那刀上沾着洋人的血,是好东西。”

苏晚卿的眼睛亮了一下,像燃尽的烛火最后跳了跳。她抬起手,想去够床头的旗子,却没力气,手在空中颤了颤,又落回被单上。姜山赶紧上前,把旗子轻轻铺在她胸口,旗面的红,映得她苍白的脸有了点血色。

“他喊……还我河山……”她喃喃着,睫毛上沾着泪珠,是这些年流不尽的最后几滴,“我听见了……在梦里……”

姜山别过头,看着窗外。院子里的茉莉开得正旺,风一吹,香气飘进屋里,混着药味,竟有了几分当年的甜。他想起苏晚卿刚嫁来时,总嫌他身上有海腥味,承儿就护着她,说“我娘说了,海腥味是男人的味”,那时苏家大小姐红着脸,轻轻捶了承儿一下,像敲在棉花上。

日子一天天熬,苏晚卿的身子越来越轻,轻得像片茉莉花瓣,仿佛风一吹就会飘走。姜念每天来给她梳头,梳着梳着就掉眼泪,说:“晚卿,你看阿鸾都能出海测绘了,阿瑶的学堂也收了百十个学生,承儿要是看见,该多高兴。”

苏晚卿只是笑,笑得极轻,说:“他高兴……我就高兴……”

入秋那天,苏晚卿突然精神好了些,让姜山扶她起来,坐在窗边。她看着院子里的茉莉,说:“爹,我想……给承儿写封信。”

姜山赶紧找来纸笔,她握着笔,手却抖得厉害,半天写不出一个字。最后,她只在纸上画了个小小的圈,像当年阿禾在沙滩上画的那样,圈里点了四个点,是“还我河山”的影子。

“告诉他……”她喘着气,眼睛望着窗外的海,“我等他……在那边……也守着这四个字……”

话音落时,手里的笔掉在地上,她的头轻轻靠在姜山肩上,像睡着了。脸上还带着笑,眼角的泪,终于落尽了。

姜山抱着她,像抱着易碎的瓷器,浑身都在抖,却没哭出声。他知道,这丫头是去找承儿了,去找那个让她流了一辈子泪,也爱了一辈子的人。

下葬那天,姜念让阿禾在坟前种了圈茉莉。三个丫头跪在坟前,阿瑶清唱着当年苏晚卿教她们的江南小调,唱到“君问归期未有期”时,海风吹过,坟头的茉莉花瓣纷纷扬扬飘起来,像无数白色的泪,落在“还我河山”的旗子上——那面旗,姜山做主,随苏晚卿一起下葬了。

他说:“让她带着,到那边给承儿看看,他的旗,他的人,她都守得好好的。”

后来,每到茉莉花开的季节,姜山总会坐在坟前,摆上两碗莲子羹,一碗给苏晚卿,一碗给承儿。海风穿过花丛,沙沙作响,像苏家大小姐在轻声说:“承儿,我来了。”

而远处的海面,浪涛拍打着礁石,一遍遍重复着那句永不褪色的呐喊——

还我河山。

那声音里,有姜承的烈,有苏晚卿的柔,更有千千万万个他们,用爱与骨血,熬成的、。

姜山开始流浪时,怀里只揣着两样东西:那副裂了缝的龟甲,和半片磨得发亮的龙鳞。

他不再回海边的小院,也不再看那片让他心痛的海。头发像枯草似的堆在头上,胡子黏成一团,身上的粗布衣裳烂了好几个洞,露出的胳膊上,刻着歪歪扭扭的字——“还我河山”,是用碎瓷片划的,结痂又裂开,红得刺眼。

他成了乞丐,在各个通商口岸的街头游荡。有人扔给他半个冷馒头,他接过来,却先对着馒头拜三拜,嘴里念念有词,像是在跟承儿、晚卿说话。可只要看见黄头发、蓝眼睛的洋人走过,他眼里的浑浊就会突然炸开,像烧红的烙铁扔进冰水里,冒出骇人的烟。

“狗东西……”他会啐一口,捡起地上的石子,用尽全身力气砸过去。石子砸在洋人锃亮的皮鞋上,弹开,引来洋人的呵斥甚至殴打。他不躲,任由拳头落在身上,反而笑得更疯,嘴里喊着:“承儿!晚卿!看爹打死这些豺狼!”

打不过,就用别的法子。

他想起年轻时学的那些风水术,本是用来辨吉凶、护安宁的,如今却被他拧成了杀人的刀。夜深人静时,他蹲在洋人公馆的墙根下,用龟甲碎片在地上画符,朱砂里掺着自己的血,嘴里念的不再是趋吉避凶的口诀,而是从老怪留下的禁术残卷里扒来的恶毒咒语。

有个英国商人,第二天醒来发现自己的花园里,所有的花一夜之间枯死,根须缠成了“死”字;有个日本军官,坐船时突然掉进海里,捞上来时,手里攥着团头发,是被他害死的中国百姓的;还有个法国传教士,睡梦中被活活吓死,床边的地板上,用炭画着个扭曲的人影,胸口插着“还我河山”的旗子。

没人知道是他干的。人们只说通商口岸闹鬼,专缠洋人,夜里都不敢出门。姜山听着这些传言,会蹲在街角,抱着龟甲嘿嘿笑,笑出眼泪来。

他杀的人越来越多,手法越来越邪。有时用沾了尸油的针,扎进洋人门前石狮子子眼睛;有时偷来洋人孩子的鞋,埋在乱葬岗,念咒让他们夜夜啼哭,直至病死。他的手变得越来越黑,指甲缝里总嵌着洗不掉的泥和血,身上的味道,混着汗臭、霉味和一股若有若无的腥气,像从坟里爬出来的。

姜念找到他时,他正蹲在租界的垃圾堆旁,啃着块发霉的面包,怀里的龟甲裂得更厉害了,露出里面暗黄色的甲质,像块腐朽的骨头。

“哥!”姜念的声音发颤,三个女儿跟在身后,阿鸾眼尾的金芒黯淡了许多,看着他,眼里全是疼,“跟我回家!”

姜山抬起头,浑浊的眼睛半天没认出她,过了会儿,突然咧开嘴,露出黑黄的牙:“回家?我的家……在海里,在土里,在洋人的枪子儿里……”他举起手里的半片龙鳞,龙鳞已经失去了光泽,变得灰蒙蒙的,“你看,它不亮了……承儿的魂,被洋人吓跑了……”

“没有!”阿禾冲过去,抓住他的胳膊,小丫头已经长成大姑娘,手劲却还是软的,“舅姥爷,表哥的魂没走!他在天上看着呢,他不想你这样!”

姜山猛地甩开她的手,像被烫到似的,踉跄着后退,怀里的龟甲“哐当”掉在地上。他指着姜念,突然尖叫起来:“是你们!是你们没看好他!是你们让他死的!”他又指着远处走过的洋人,眼睛红得像要滴血,“还有他们!我要杀了他们!杀干净!”

他捡起地上的石块,疯了似的冲向洋人,却被租界的巡捕拦住警棍棍狠狠砸在他背上。他像条破麻袋似的倒在地上,嘴里还在嘶吼:“还我河山!还我儿子!”

姜念冲上去,抱住他,眼泪砸在他肮脏的脸上:“哥,别这样……承儿要是看见,会哭的……”

那天,姜念把他带回了海边的小院。他像个孩子似的,蜷缩在墙角,抱着龟甲,时而哭,时而笑,嘴里翻来覆去只有两句话:“我的家没了……杀了他们……”

夜里,他趁姜念不注意,偷了阿瑶放在桌上的朱砂,揣着龟甲,又跑了出去。他要去黄浦江,去当年祭坛坛,用最后的禁术,召唤水里的邪祟,把所有洋人都拖进江里。

祭坛早就没了,只剩下几根残破的石柱,立在江边,像沉默的墓碑。姜山跪在石柱前,用指甲蘸着朱砂,在地上画巨大的符咒,符咒的形状,像个扭曲的“家”字。

他割开自己的手腕,让血滴进符咒里,嘴里念着老怪残卷里最恶毒的咒语,声音嘶哑,像鬼哭。江里的水开始翻涌,冒出黑色的泡沫,隐约有影子在水里晃动。

“来啊……”他笑着,笑得癫狂,“把他们都带走……带他们去见我的承儿,见我的晚卿……”

就在这时,身后传来阿瑶的声音,清得像晨露,却带着股穿透一切的力量:“舅姥爷!你听!”

姜山一愣,咒语断了。江风里,似乎真的传来了声音——不是邪祟的嘶吼,是好多好多人的声音,像海浪,像惊雷,喊着那四个字:

“还我河山!”

那声音里,有承儿的,有晚卿的,有龙虾张的,有黄浦江祭坛上所有牺牲的人,还有姜念,有三个丫头,有千千万万个攥着拳头的中国人。

姜山愣住了,手腕上的血还在流,滴进江里,被浪卷走。他看着水里自己扭曲的倒影,突然抱着头,嚎啕大哭起来,哭得像个迷路的孩子。

他想起承儿小时候,举着小旗子,喊“还我河山”,声音奶声奶气;想起晚卿给他缝衣服,说“等承儿回来,咱就好好过日子”;想起自己教承儿看罗盘,说“这气脉,要正,要刚”。

原来他走错了路。仇恨像毒藤,缠得他忘了,“还我河山”不是靠杀戮,不是靠邪术,是靠承儿那样的热血,晚卿那样的坚守,是靠千万颗心拧成的绳。

他慢慢站起身,把龟甲和龙鳞放在石柱上,对着江面,深深鞠了一躬。然后,他转身,一步步往回走,背影佝偻,却不再踉跄。

姜念和三个女儿在江边等着他,月光洒在他们身上,像层薄薄的银霜。

“回家了,哥。”姜念伸出手。

姜山看着她,又看了看三个丫头,浑浊的眼睛里,慢慢有了点光。他伸出手,握住她的,手还是黑的,却不再抖了。

后来,姜山没再杀人。他回到海边的小院,每天坐在礁石上,对着大海,用龟甲碎片,一点点刻“还我河山”四个字。刻了磨,磨了刻,甲片越来越薄,字却越来越深。

有人说他疯了,有人说他醒了。只有姜念知道,他是在陪着承儿,陪着晚卿,用自己的方式,守着那份从未熄灭的念想。

江风依旧,海浪依旧,而那句“还我河山”,像刻在龟甲上的字,像融进血脉里的魂,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留在了每个等待黎明的人心里。

喜欢风水云雷电请大家收藏:(m.8kxs.com)风水云雷电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