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魏谋国:这个玄德太强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67章 许昌理政(二)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刘璟见刘亮领命,眼中笑意更深,带着几分促狭道:“既然担任了枢密使,政务上的事,你出于避嫌不便多言,这军事部署、将帅任免,亮弟总不会再推脱了吧?这可是你分内之事了。”

刘亮闻言,神色一正,拱手肃然道:“大王请讲,军事乃臣之本分,义不容辞!”

“好。”刘璟收敛笑容,走到巨大的中原地图前,手指划过新得的疆域,“中原之地,四通八达,乃天下腹心,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是我们北上攻齐或南下渡江的战略先头堡,其军事地位,至关重要。”他顿了顿,语气转为凝重,“我不可能长期亲自坐镇于此,一旦局势初步稳定,我必须返回长安,总揽全局。因此,中原必须效仿边塞重镇,设立都督府,委任一位能员都督,总揽中原军事,镇守一方。”

刘亮深以为然地点点头:“大王所虑极是。中原初定,人心浮动,外有强邻环伺,非重臣大将不足以镇之。不知大王心目中,可有合适人选?”

刘璟略作沉吟,说出了三个名字:“于瑾、杨忠、王思政,此三人如何?你且为我剖析一二。”

刘亮知道这是考较,也是真心询问他的意见。他仔细思忖片刻,条分缕析地答道:“于瑾将军随大王起兵于微末,从征多年,战功赫赫,更有戍守陇西、经营安西的丰富经验,用兵沉稳谨慎,尤善安抚地方,建设边防,可谓老成持重。杨忠将军……”他提到妻弟,语气稍显谨慎,“乃大王义弟,勇猛过人,现任北庭大都督,镇守北疆多年,用兵灵活机动,不拘常法,常出奇制胜。至于王思政将军,镇守泰州要隘多年,素无纰漏,昔年玉壁之战,以孤军力抗齐军主力,震慑敌胆,在我军中素有‘铁壁’之称,堪为方面之任。”

他总结道,“无论是于瑾将军的老成谋国,还是王思政将军的稳如磐石,皆为不二之选,大王均可酌情考虑。”

刘璟听他分析得头头是道,不由笑道:“我还以为,亮弟你会力荐我家三弟呢!”

刘亮也笑了,但笑容中带着一丝实事求是的冷静:“大王说笑了。虽说举贤不避亲,但臣不得不直言。杨忠的用兵风格,善于也敢于行险招,往往能收奇效。然而中原之地,四战之区,当前首要之务在于‘稳’和‘守’,在于消化吸收,巩固根基。臣担心,若由杨忠镇守此地,以其好动喜功的性格,恐怕会与北齐、乃至南梁多有摩擦,不利于我们当前的休养生息之策。”

刘璟叹了口气,脸上流露出几分真实的想念:“亮弟所言,切中要害。实不相瞒,自三弟远镇北庭以来,我甚是想念。总想着能把他调回身边,兄弟相聚,也能随时商议军国大事,以解相思之忧。但北庭地处边陲,靠近突厥诸部,乃国防重镇,非绝对亲信、智勇双全之将不能镇守。三弟在那里,我才能安心啊。”

刘亮也感慨道:“大王兄弟情深,令人动容。确实如此,我那妹婿……活泼好动了些,整日里不是出塞巡边,就是演练骑兵,动静搞得极大,吓得北边突厥诸部是屡屡遣使来抗议,说我们汉军挑衅。舍妹在家书中屡次劝他稳重些,他却只当耳旁风,真是让人为难。”

刘璟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杨忠那小子在自己面前也时常不拘小节、甚至偶尔挖鼻孔的混不吝样子,嘴角不自觉地上扬,那份兄弟间的亲昵冲淡了方才讨论军国大事的严肃气氛。

他收敛笑意,继续话题:“思政用兵,最大的特点就是谨慎持重。有他坐镇泰州,晋阳的齐军便不敢轻举妄动。若要调他来中原,泰州防务也需一员大将接手,恐怕就只能将韦孝宽从南线调回来了。”

刘亮闻言,立刻摇头:“臣不赞同此时调回韦孝宽将军。据南线情报,孝宽正与江南那三位萧梁皇子做着‘大买卖’呢!利用贸易之利,已替我们的长江水师暗中购回了数百艘改良型的金翅战舰。同时,他还在秘密督造船厂,加紧训练长江水师。此事关乎未来南下大计,如今初见成效,此时将他调回,不免有些可惜,前功尽弃亦未可知。”

刘璟点了点头:“既然如此,权衡之下,只能调于瑾回来了。于公久镇边塞,饱经风霜,劳苦功高,正好借此机会回中原腹地,也享享清福。”

刘亮也笑着附和:“只怕于公在边塞吃惯了肥美的羔羊,喝惯了烈性的马奶酒,反倒吃不惯中原这些精细的美食了。”

君臣二人相视,不由哈哈大笑,殿内气氛轻松了不少。

笑罢,刘璟决断道:“那就这么定了。由于瑾出任中原都督,总揽军务。李弼新附,但其在中原素有威望,且熟悉洛阳防务,可出任副都督。其余各州……让王轨督洛州、王雄督兖州、权景宣督豫州、王僧辩督颖州、杜朔周督梁州、侯莫陈崇督宋州。如此安排,亮弟以为如何?”

刘亮略一思忖,表示赞同,随即想到一个问题:“大王安排甚妥。只是于瑾将军调任中原,那安西都督府的重任,该由何人接手?”

刘璟显然早已考虑过此事,从容答道:“就让库狄干去吧。他归顺以来,虽忠心可鉴,但毕竟曾为齐将,若让他直接参与对旧主作战,总是不近人情,易生尴尬。安西远离齐境,正可让他一展所长,亦显我用人不疑。”

刘亮躬身道:“大王思虑周全,体恤臣下,臣替库狄干谢过大王!”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阵豪迈的脚步声,只见高昂穿着一身常服,大大咧咧地闯了进来,人未到声先至:“大哥!我听说你要把侯莫陈崇和杜朔周都给调走了?那我身边岂不是连个能打的副将都没了?”他一脸“我很吃亏”的表情。

刘璟这才想起,刚才任命名单里的杜朔周和侯莫陈崇,确实原本都在高昂麾下效力。他不由失笑,调侃道:“怎么就没副将了?不是还有刘永业和刚升迁的窦毅吗?窦毅那小子可是差点杀了高欢,武艺差不了。”

高昂把嘴一撇,满脸嫌弃:“刘永业?他那两下子,连我一招都接不住,带出去都嫌丢人!窦毅嘛……马马虎虎能过几招,但也经不住我认真打啊!我要的是能跟我一起冲锋陷阵、斩将夺旗的猛将!”

刘璟被他的样子逗乐了,笑道:“行行行,那你直说,想要谁?只要大哥能办到,都满足你。”

高昂眼睛滴溜溜一转,显然早有打算,凑近些压低声音说:“大哥,我听说周军那边投降过来两个挺能打的,一个叫蔡佑,还有个叫赵贵的,都是骁勇善战之辈,现在还没正式安排差事吧?要不……”

一旁的刘亮忍不住插话,带着提醒意味:“高将军,那赵贵可是有‘逃跑将军’之名,邙山之战就……”

不等刘亮说完,高昂自信满满地一摆手,咧嘴露出森白的牙齿:“军师放心!我要他就是想教教他怎么做人!在我高昂手下当差,他要是再敢临阵退缩,不用军法,我亲自阉了他!”他说得煞有介事,仿佛真在考虑行刑方案。

刘璟闻言,先是愕然,随即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指着高昂道:“你呀你!好!都依你!蔡佑和赵贵,就划到你麾下听用!我倒要看看,你怎么把‘逃跑将军’带成‘先锋猛将’!”

“谢大哥!”高昂目的达成,喜笑颜开。但他似乎还没说完,挠了挠头,换上一副看似憨厚的表情,问道:“大哥,我刚才在门口好像听见……我爹他……要不干了?”

刘璟一愣:“你在哪听说的?”

高昂理直气壮:“就在门口啊!我听见你们在谈事,就没急着进来,等了一会儿。”合着他刚才在外面偷听来着。

刘璟无奈地看着这个弟弟:“那你想怎么样?”

高昂搓着手,嘿嘿笑道:“我觉得吧……我爹要是真不干了,那个门下侍中的位置空出来……你看我怎么样?我也读过几天书,认识不少字呢!”

刘璟被他这异想天开的话气得差点背过气去,笑骂道:“你给我滚蛋!你要当门下侍中,处理全国机要文书,参决政事?那我大汉怕是离亡国就不远了!快滚快滚!”

高昂也不恼,反而“嘿嘿”一笑,一边往外跑一边回头喊:“大哥别生气,我这就滚!别忘了我的蔡佑和赵贵啊……”

望着高昂那活力四射、毫无拘束的背影消失在殿外,刘璟脸上的愠怒早已化为无奈的宠溺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暖。

在这纷乱扰攘的世道,他最珍惜的,便是这份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兄弟情谊。纵然三弟远在北庭,二弟又是这般洒脱不羁,但他们之间的信任与扶持,却是他在这个冰冷权力场中,最坚实温暖的慰藉。

他摇了摇头,低声笑骂了一句:“这个混账东西……”

喜欢北魏谋国:这个玄德太强了请大家收藏:(m.8kxs.com)北魏谋国:这个玄德太强了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