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栖连锁之路
莫干山的晨雾像一层薄纱,轻轻笼住山间的竹林与屋舍。陈默站在“云栖小筑”的露台上,看着远处山尖透出的第一缕阳光,手里握着刚打印出来的入住报表。报表上密密麻麻的预订信息显示,接下来的三个月,周末房源已全部售罄,就连平日里的房间也预订过半。
这栋由老宅院改造而成的民宿,开业不过半年,已经成了小红书和携程上的网红打卡地。木质结构的门楼爬满青藤,推开雕花木门,庭院里的古井旁种着几株绣球,上个月刚被《民宿周刊》评为“最具江南韵味民宿”。
“陈总,厨房刚做了新采的笋干烧肉,要不要尝点?”管家玲姐端着个白瓷碗过来,她是本地人,笑起来眼角有两道温和的纹路。
陈默接过碗,香气混着晨露的湿气漫上来。三年前他在二手车市场摸爬滚打的时候,从没想过自己会和“庭院”“管家”这些词扯上关系。那时他每天蹲在车管所门口,手里攥着一沓二手车过户单,皮肤晒得黝黑,裤脚总沾着机油。
“玲姐,上周那个法国客人的反馈怎么样?”他舀了口肉,软糯的口感里带着笋干的清香。
“说是住过的中国民宿里最舒服的,还说我们的桂花酒比他在勃艮第喝的葡萄酒还上头。”玲姐笑得更欢了,“不过他说浴室的水压有点小,工程部今天会调一下。”
陈默点点头,把碗递回去:“让师傅仔细检查,所有房间都过一遍。”
他转身往办公室走,石板路被露水打湿,踩上去有些滑。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财务发来的上个月营收报表。净利润一栏的数字比他预期的高了近三成,足够覆盖当初改造老宅院的贷款了。
办公室的窗正对着后山的竹林,风一吹就沙沙作响。陈默拉开抽屉,里面放着一沓厚厚的笔记本,最上面那本记满了民宿考察时的见闻——丽江民宿的纳西族木雕技法、大理白族扎染的成本核算、阳朔遇龙河边民宿的定价策略。
他翻到莫干山那一页,铅笔勾勒的老宅院草图旁写着一行字:“差异化才是活下去的根本”。当时他站在这座荒废的宅院前,看着墙缝里钻出的野草,突然想起小时候外婆家的天井,下雨天能听见雨打青瓦的声音。
“也许可以试试连锁。”这个念头像竹林里的春笋,不知什么时候就冒了出来。
上周在上海参加民宿行业峰会时,一位投资人跟他说:“现在单体民宿的天花板太明显了,想做大就得标准化,但又不能丢了魂。”这话让他琢磨了好几天。
他打开电脑,调出一份标注着密密麻麻红点的地图。这些红点是他过去半年派团队考察过的潜在物业:杭州千岛湖边有栋临湖的独栋别墅,桂林阳朔的古村落里藏着几处明清老宅,还有云南沙溪古镇的一个茶马古道驿站。
“小周,把阳朔那处物业的资料调出来。”陈默对着对讲机说。
策划部的周明很快抱着个文件夹进来,他是刚从旅游学院毕业的大学生,眼睛亮得像有星星:“陈总,阳朔那几栋老房子我们又去看了趟,村里说下个月就通天然气了,之前担心的消防问题也能解决。”
文件夹里有厚厚一沓照片,青石板路尽头的老宅爬满三角梅,二楼的窗台正对着漓江支流,晨雾中的竹筏像浮在水墨画里。陈默指尖划过照片:“联系一下当地的设计院,下周去现场再测一次尺寸。”
“好嘞!”小周刚要走,又被陈默叫住。
“上次说的那个管家培训体系,做得怎么样了?”
“已经整理出初稿了,把玲姐她们的经验都写进去了,包括怎么认客人喝没喝茶的茶杯、下雨天怎么收伞不会弄湿地板……”
陈默点点头。他最怕的就是连锁做着做着就成了千篇一律的酒店,那些老匠人做的木雕、本地阿姨炒的笋干、玲姐记客人喜好的小本子,才是“云栖”两个字的根。
下午的时候,施工队的老张来了。他正带着人修复莫干山民宿的老围墙,手里拿着块刚从山里捡的青石板:“陈总你看,这石头和原来的墙色多配,比建材市场买的强多了。”
陈默接过石板,冰凉的触感里带着草木的气息。他突然想起第一次来看这栋老宅院时,墙角有株被砖头压着的兰草,硬是歪歪扭扭长了出来,如今已经蔓延到整个后院。
“老张,阳朔那几栋房子,你也去看看?”
老张咧开嘴笑,露出两排被烟草熏黄的牙:“行啊,正好我侄子在桂林做木工,说不定能用上。”
夕阳把竹林的影子拉得很长,陈默站在露台上给二手车行的老伙计打电话。当年一起在车市打拼的兄弟,现在还在卖新能源二手车,听说最近生意不错。
“我打算在阳朔开家民宿,”陈默说,“你要是去玩,给你留最好的房间。”
电话那头传来发动机的轰鸣声,老伙计的大嗓门透过听筒炸开来:“好啊!不过你可别弄那些花里胡哨的,我还是喜欢莫干山厨房那个铁炉子,烤红薯味儿比什么都强。”
陈默笑着应下来。挂了电话,他看见玲姐正带着几个客人在庭院里认植物,指着那株蔓延的兰草说:“这叫‘云栖草’,是我们陈总发现的呢。”
客人里有个小姑娘蹲下来拍照,她妈妈笑着说:“等你们开分店了,我们还去住。”
陈默转身回办公室,路过前台时,看见新到的一批手绘房卡,每张上面都画着不同的植物——莫干山的兰草、阳朔的三角梅、千岛湖的荷花。设计部的姑娘说,以后每开一家分店,就画当地的植物。
他翻开笔记本,在新的一页写下:“云栖不是复制,是让每片土地上的故事,都能好好生长。”
窗外的绣球花在暮色里轻轻摇晃,远处传来竹筏划过水面的声音,像谁在岁月的长河里,又轻轻放下了一叶扁舟。而舟上载着的,是那些老宅院的记忆,是匠人的手艺,是每个清晨厨房里飘出的笋香,正顺着水流,去往更远的地方。
喜欢大明商途:重生之商业帝国请大家收藏:(m.8kxs.com)大明商途:重生之商业帝国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