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修仙界卷王从送快递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2章 民心即道心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立春后的昆仑山脉,残雪在向阳的山坡上消融,汇成涓涓细流,顺着沟壑蜿蜒而下,滋养着刚冒头的青草嫩芽。物流堂的灵堂前,排队的人群从晨雾中一直延伸到山道拐角,其中不仅有穿着道袍的修士,还有不少穿着粗布衣衫的凡人——他们是落霞谷周边的村民,背着沉甸甸的布包,脸上带着小心翼翼的期待。

“蒯堂主,这是俺家新晒的草药,想托您送给山外的闺女。”一个鬓角染霜的老妪颤巍巍地递过布包,里面的药草用麻绳捆得整整齐齐,“她在镇上给人看病,说缺这几味药,以前山路难走,送过去就烂了,听落霞谷的道长说,您这箱子能保药草新鲜……”

蒯迪元接过布包,指尖触到粗布上的暖意,那是老妪揣在怀里焐热的。他笑着将布包放进乾坤箱:“放心吧,三天内准到,药草的灵气一点都不会少。”

老妪从怀里摸出个油纸包,一层层打开,里面是几枚磨得光滑的铜钱:“俺只有这些,够吗?”

“够了。”蒯迪元接过铜钱,放进钱箱时特意轻响了两声,“凡人的物件,只收心意,不拘多少。”

老妪这才露出笑容,对着乾坤箱拜了拜,转身时脚步轻快了许多,嘴里还念叨着“仙快递就是灵验”。

林风在一旁记账,笔尖顿了顿:“师父,这阵子凡人送来的物件越来越多了,有送家书的,有托带种子的,还有个货郎想把胭脂水粉送到山外的镇上卖。您说,我们真要接这些凡俗活计?”

“为什么不接?”蒯迪元擦了擦箱身的铜锈,“修士要修行,凡人要生活,都是过日子。我们送的是包裹,连的是人心,哪分什么仙凡?”

他想起落霞谷救灾时的场景——当最后一批物资送到谷底,不仅修士们感激涕零,那些被救下的凡人药农,竟自发地用仅存的灵米熬了粥,非要塞给派送的弟子。那碗粥的暖意,比任何灵丹都更能滋养心神。

正说着,赵安引着个穿青布衫的年轻人走进来。年轻人背着个木箱,里面传出叽叽喳喳的叫声,竟是几只羽毛未丰的雏鸟。

“这是山外猎户家的小子,说想把这些灵鸟雏送给他生病的妹妹解闷。”赵安解释道,“灵鸟娇贵,路上怕颠簸,他听说我们的温养箱能保活物,特意走了三天山路来的。”

年轻人红着脸打开木箱,雏鸟扑腾着翅膀,眼睛乌溜溜地转:“俺……俺没钱,但是俺会打猎,以后物流堂要野味,俺随叫随到!”

蒯迪元看着雏鸟在箱内蹦跳,突然想起自己刚开物流堂时,连只鸡都不敢收,怕灵力控制不好伤了活物。他伸手在箱底画了道简易的温养纹:“不用你打猎。这些鸟我帮你送,你妹妹收到了,让她给我捎片灵鸟的羽毛就行。”

年轻人愣了愣,随即狠狠点头,眼眶红得像山里的红果:“谢谢仙长!俺妹妹要是见了这些鸟,病肯定能好!”

待他走后,赵安轻声道:“师父,弟子以前总觉得,修仙就该斩断凡俗牵挂,才能专心求道。可现在看这些凡人,他们的心意那么真,收到包裹时的笑那么暖,反倒比打坐更让人心里踏实。”

蒯迪元望着窗外排队的人群,有修士对着乾坤箱闭目感应灵力,有凡人踮脚打量箱身的纹路,彼此间虽不说话,却在等待中渐渐熟络,偶尔还会互相搭话——“你这布包是送啥的?”“给山里的儿子送双鞋,他跟着道长修行,总说脚冷。”

“这就是流通的妙处。”他轻声道,“物件在手里传,话就在嘴里传,心就在眼里传。你以为我们在送包裹,其实是在帮大家把牵挂送到想送的人手里。人心顺了,道心才能稳,这才是‘流通为道’的真意。”

傍晚收工时,灵堂外突然传来喧哗。一个穿锦缎的中年修士叉着腰站在台阶下,身后跟着两个仆役,正对着排队的凡人呵斥:“哪来的凡夫俗子,也配用仙门的物流?快滚开!耽误了我送丹药,仔细你们的皮!”

凡人吓得纷纷后退,有个抱着襁褓的妇人被推得一个趔趄,怀里的包裹掉在地上,露出里面的虎头鞋。

“张执事?”蒯迪元走出去,认得这人是青云门负责采买的执事,“物流堂的规矩,先来后到,不分仙凡。”

张执事斜睨着他:“蒯堂主真是越来越没规矩了,放着金丹期的丹药不送,跟些泥腿子掺和什么?我这丹药是给掌门贺寿的,耽误了时辰,你担待得起?”

“担待得起。”蒯迪元弯腰捡起虎头鞋,拍掉上面的尘土,递给妇人,“您先请,把鞋给孩子送去。”

妇人感激地接过,快步走进灵堂。张执事气得脸都青了:“蒯迪元!你别给脸不要脸!真以为救了落霞谷就了不起了?不过是些凡俗伎俩,也配称‘道’?”

“是不是伎俩,不是你说了算的。”蒯迪元指着排队的人群,“他们信物流堂,不是因为我们会缩地成寸,是因为我们答应的事一定做到;不是因为我们有乾坤箱,是因为我们把他们的牵挂当回事。这不是伎俩,是人心换人心。”

他转向张执事手里的锦盒:“你的丹药要送,他们的鞋也要送。但今天,我先送鞋。”

周围的凡人突然鼓起掌来,连几个年轻的修士都忍不住点头。张执事看着眼前的阵仗,脸一阵红一阵白,最终狠狠“哼”了一声,带着仆役悻悻地走了。

“蒯堂主真是给我们凡人长脸!”一个挑着货担的货郎喊道,“以后俺们镇上的东西,只托物流堂送!”

人群散去后,林风收拾着柜台,突然笑道:“师父,您刚才那番话,比讲三天课都管用。连旁边观阵的清风观弟子都偷偷说,要学您的‘人心道’呢。”

蒯迪元没说话,只是看着那只装虎头鞋的包裹被送入乾坤箱。箱身的光纹轻轻闪烁,像是在回应着什么。他突然明白,自己之前的修行总隔着一层——以为流通之道在于术法精妙、法器厉害,却忘了最根本的是“信”。凡人把包裹交过来,是信你能送到;修士把灵材托给你,是信你能护好。这份信,就是流通的根基,是比任何灵力都更坚实的道基。

三日后,送虎头鞋的妇人托人捎来口信,说孩子收到鞋时笑得直拍手,连夜里都抱着鞋睡,病也好了大半。捎信的人还带来一片晒干的灵草,说是妇人在山里采的,能安神。

几乎同时,青云门掌门派人送来谢礼,说张执事的丹药最终还是请物流堂的弟子送了,比预计还早到一个时辰,贺寿宴上用着格外体面。信里还说,掌门想请蒯迪元去青云门讲讲“物流与道心”,让门里的年轻弟子学学怎么“接地气”。

“师父,去吗?”林风拿着请柬,眼睛亮晶晶的。

蒯迪元看着那片晒干的灵草,放在鼻尖轻嗅,带着淡淡的山野气息。他想起老妪的铜钱、年轻人的承诺、妇人的灵草,这些凡人的“心意”,比任何灵石都更能让乾坤箱的光纹明亮。

“去。”他笑着点头,“不仅要去讲,还要带着凡人送的包裹去。让他们看看,这些所谓的‘凡俗物件’里,藏着最真的道心。”

讲课那天,青云门的讲堂挤得水泄不通。蒯迪元没带典籍,只带了个普通的木盒,里面装着几样东西:老妪的铜钱、年轻人的灵鸟羽毛、妇人的虎头鞋碎片,还有货郎托送的胭脂水粉。

“诸位觉得,这些东西俗吗?”他举起铜钱,铜绿在阳光下闪着温润的光,“这是一位老妪全部的家当,她信我能把药草送到女儿手里;这羽毛,是个少年用三天山路换来的承诺,他信我能让妹妹笑起来;这鞋,是母亲怕山里的孩子冻脚,一针一线纳的牵挂……”

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讲堂里鸦雀无声,连最傲慢的长老都垂下了眼帘,若有所思。

“我们总说‘仙凡有别’,可道心不分仙凡。”蒯迪元将木盒合上,“修士求的‘大道’,说到底是让天地有序、众生安宁;凡人盼的‘日子’,不过是家人平安、牵挂能到。物流堂送的不是物件,是让这份有序和安宁能顺着包裹流动,让每个人的盼头都有着落。”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满堂修士:“所以我说,民心即道心。能接住凡人的心意,才能稳住自己的道心;能让流通温暖人心,才能让修行落地生根。这,就是物流堂的道。”

话音落下,讲堂里先是寂静,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比任何一次认证仪式都更热烈、更真诚。青云门掌门站起身,对着蒯迪元深深鞠躬:“蒯堂主点醒了我等。以前总以为修仙要往上走,离凡尘越远越好,却忘了道在低处,在人心深处。”

返回物流堂的路上,夕阳将山路染成金红色。赵安牵着马,突然问:“师父,您说以后会不会有凡人来学物流术法?”

蒯迪元看着远处山脚下的炊烟,家家户户的烟囱里升起笔直的烟柱,像一根根连接天地的线。他笑着说:“为什么不能?术法本就该为众生所用,只要心诚,凡人也能画出最稳的穿云符,凡人也能走出最顺的缩地步。”

灵堂的灯火在暮色中亮起时,门口的公告牌前围了不少人。新贴的价目表上,“凡人物件”一栏旁多了行小字:“可赊账,可代劳,心到即灵。”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踮脚看着,突然问:“仙长,能给月亮上的嫦娥姐姐送块桂花糕吗?”

蒯迪元蹲下身,笑着说:“等你长大些,学会了画随流纹,我们就一起送。”

小姑娘的眼睛亮得像星星,用力点头。周围的人都笑了,笑声在灵堂前回荡,与远处的蛙鸣、近处的虫吟交织在一起,温柔得像一场梦。

蒯迪元站在台阶上,望着这片温暖的灯火,心中一片澄明。流通之道,从来不是冰冷的术法与法器,是热乎乎的人心,是沉甸甸的牵挂,是让每个生灵的期盼都能顺着包裹流动,最终抵达想去的地方。民心安了,道心自稳;流通顺了,天地自和。

夜色渐深,灵堂内的乾坤箱轻轻嗡鸣,像是在应和着什么。蒯迪元知道,这只是开始,物流堂的路还很长,要送的包裹还有很多,但只要守住“民心即道心”的初心,这条流通之路,就会像昆仑的溪流一样,越走越宽,越流越远,滋养出一片最繁盛的修行天地。

喜欢修仙界卷王从送快递开始请大家收藏:(m.8kxs.com)修仙界卷王从送快递开始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