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逸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34集:科技伦理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糖魂与代码

风痕盯着屏幕上刚生成的糖龙模型,指尖悬在鼠标上方迟迟未点下“确认”键。实验室的晨光透过百叶窗,在桌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照亮了显示器旁那只巴掌大的“九转糖龙”——这是阿松师傅用三十年手艺捏出的珍品,龙鳞层层叠叠如真鳞覆体,龙角里还藏着肉眼难辨的“吉祥纹”,此刻正静静卧在3d打印的半成品旁,像一尊沉默的标尺。

“第17版优化完成,”AI的电子音打破寂静,屏幕上的虚拟糖龙随之旋转,展示着根据用户需求生成的“樱花龙”造型,花瓣状的龙鳞随角度变换折射出淡粉光泽,“参数匹配度98%,建议打印温度112c,冷却时间4分30秒。”

风痕终于按下确认键,打印机嗡鸣着启动。他起身走到窗边,望着不远处糖龙展馆的飞檐,想起三天前那场差点掀翻屋顶的争论。当时他带着“AI糖龙设计师”的demo参加传承例会,屏幕上刚跳出第一条自动生成的“生肖龙”,老匠人陈叔就猛地拍了桌子。

“这东西能叫糖龙?”陈叔的烟斗在桌上磕得当当响,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我学熬糖的时候,师傅让我练了三年揉糖坯,连龙爪的弧度都要对着月光调十遍!它倒好,输几个字就出来了,这不是砸我们吃饭的碗吗?”

会议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年轻些的匠人围着电脑新奇地摆弄,老匠人们却脸色凝重,阿松师傅没说话,只是反复摩挲着手里的糖刀,眼神复杂地看着屏幕上不断变换造型的AI糖龙。风痕想解释这只是辅助工具,却被此起彼伏的质疑声淹没,直到温如霜推门进来,手里还抱着刚整理好的民国糖龙手稿。

“大家先冷静,”温如霜将手稿轻轻放在桌上,泛黄的纸页上还留着老匠人用朱砂做的标记,“AI不是洪水猛兽,但它确实需要一个边界。不如我们开一场伦理研讨会,把所有问题摆出来谈清楚。”

研讨会定在一周后,消息传出去,不仅传承团队的人来了,还吸引了高校民俗专业的学生、科技公司的工程师,甚至还有几位研究非遗伦理的专家。展馆的多功能厅里座无虚席,风痕坐在前排,看着温如霜将陈叔的质疑、年轻匠人的期待、AI生成的糖龙图片一一投影在大屏幕上,心里像揣了块没熬透的糖,又甜又沉。

“我们先看几个案例,”温如霜的声音清亮而沉稳,她点击鼠标,屏幕上出现两张对比图:左边是AI生成的“凤凰糖龙”,造型精致却透着机械的规整;右边是阿松师傅去年为非遗展做的作品,龙尾卷着一朵含苞的糖花,花瓣边缘带着手工捏制的细微褶皱,“大家能看出区别吗?”

台下有人小声议论,一个戴眼镜的学生举手:“AI的更完美,但阿松师傅的更有温度。”

“没错,”温如霜点头,调出一段视频,画面里是风痕用AI辅助制作糖龙的过程——他先输入“融合敦煌壁画元素”的需求,AI生成十几种方案后,他逐一审阅,删掉过于夸张的造型,修改龙纹的疏密,最后又亲手调整熬糖的火候,在糖龙的眼睛处点上一点金粉,“这是风痕上周做的‘敦煌龙’,AI提供了灵感,但真正让作品活起来的,是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是他手上十几年的功夫。”

陈叔皱着眉,手指无意识地转动烟斗。温如霜注意到他的动作,笑着邀请他上台:“陈叔,您还记得您第一次独立做糖龙是什么时候吗?”

陈叔愣了愣,走到台上,目光落在大屏幕的手稿上,语气软了下来:“那年我二十岁,师傅让我做一条‘喜糖龙’,给村长的儿子当婚礼摆件。我熬坏了三锅糖,龙尾巴断了四次,最后师傅把着我的手,教我怎么用手腕的力气控制糖坯,说‘糖是活的,你得跟它较劲,也得跟它和解’。”

“这就是匠人独有的东西,”温如霜接过话头,“AI能生成造型,却不懂熬糖时火候与天气的关系,不懂糖龙在不同民俗场景里的寓意,更不懂匠人在制作时倾注的情感。就像我们写文章,字典能提供词汇,但文章的灵魂,在作者的心里。”

风痕站起身,走到陈叔身边,调出AI的后台数据:“陈叔,您看,这个‘AI设计师’里,我录入了您做‘喜糖龙’的手法参数,还有阿松师傅‘九转糖龙’的技艺要点。它就像一个徒弟,先学习老匠人的经验,再给年轻匠人提供参考,而不是取代大家。”

台下的讨论渐渐变了方向,有人问AI能不能帮忙还原失传的糖龙技法,有人提议用AI做糖龙文化的科普动画。阿松师傅突然开口,声音不大却很清晰:“我昨天试了试这个AI,输入‘祈雨糖龙’的需求,它生成的方案里,有一个龙纹和我小时候在双生谷见过的老模具很像。后来风痕帮我调整,我们一起做出了新的‘祈雨龙’,比我以前做的更精致,也没丢老祖宗的规矩。”

温如霜趁热打铁,提出了三条建议,写在大屏幕上:

1. AI仅用于辅助设计、技艺记录和文化传播,核心创作环节必须由匠人主导;

2. 建立AI技术使用规范,禁止用AI批量生产廉价糖龙,破坏行业生态;

3. 开设“AI+传统糖艺”培训班,让老匠人学习新技术,年轻匠人传承老手艺。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陈叔走上前,拍了拍风痕的肩膀:“小伙子,以后这AI要是出了新功能,可得先让我试试。”

研讨会结束后,风痕和温如霜留在展馆,整理大家的意见。夕阳透过窗户,给桌上的“敦煌龙”镀上一层金边,龙鳞上的金粉闪烁,像撒了一把星星。

“你看,”温如霜拿起那只AI辅助制作的糖龙,对着光仔细端详,“它既有敦煌壁画的大气,又有传统糖龙的灵动,这就是科技与传统最好的样子。”

风痕点头,调出AI的更新计划:“我打算在下次更新里,加入‘匠人签名’功能,每个用AI辅助制作的糖龙,都要标注匠人的名字和制作理念。让大家知道,真正的糖魂,永远在人的手里。”

温如霜笑着将手稿递给风痕,纸上老匠人用朱砂画的龙纹,与屏幕上AI生成的龙形交相辉映。窗外,展馆的灯笼亮了起来,映着门上“糖龙传承”的匾额,在夜色里透出温暖的光。风痕知道,这场关于AI与匠人的讨论,不是结束,而是糖龙技艺传承的新开始——就像熬糖,既要守着老祖宗的规矩,也要敢于尝试新的火候,才能熬出最香甜的滋味。

几天后,风痕带着更新后的“AI糖龙设计师”参加非遗市集。他刚摆好摊位,就围来一群人,有想做定制糖龙的游客,也有来学习的年轻匠人。一个小姑娘拿着画板,兴奋地说:“我想做一条‘星空龙’,给我奶奶当生日礼物!”

风痕笑着让她输入需求,AI很快生成方案,小姑娘指着其中一个造型:“这个好!但我想在龙背上加一颗星星,像我奶奶的眼睛。”

风痕点头,手动修改设计,然后手把手教她熬糖、塑形。小姑娘的奶奶站在一旁,看着孙女认真的样子,又看了看风痕手里的糖龙,笑着说:“我们小时候,哪有这么新奇的东西,但不管怎么变,这糖的甜,还是一样的。”

风痕心里一暖,抬头看向不远处的温如霜,她正和阿松师傅一起,给游客讲解糖龙的民俗故事。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也洒在摊位上的糖龙们身上——有AI辅助制作的创新款式,也有老匠人亲手捏制的传统造型,它们并排摆放着,像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诉说着糖龙技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他突然明白,无论是老匠人的双手,还是屏幕里的代码,最终的目的,都是让这门古老的技艺活下去,并且活得更好。因为真正的传承,从不是守着过去不放,而是带着初心,勇敢地走向未来。就像那条“星空龙”,既有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又有匠人手心的温度,在阳光下闪耀着独一无二的光芒。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m.8kxs.com)逸霄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