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戮的狂潮持续了数日。
当最后一声濒死的惨叫在某个燃烧的角落熄灭,肃州城彻底陷入了死寂。
一种比围城时更彻底、更沉重的死寂。空气中浓烈的血腥味和尸臭几乎凝固,混合着房屋燃烧后的焦糊味,令人窒息。
目光所及,断壁残垣,尸骸枕藉。昔日熙熙攘攘的街巷,此刻成了停尸场。
房屋倾颓,焦黑的梁木斜指着灰蒙蒙的天空,乌鸦成群地在低空盘旋,发出凄厉的鸣叫。
肃州,这座河西重镇,已经死了。
处理堆积如山的尸体成了当务之急。时值深冬,天寒地冻,土地坚硬如铁,挖掘大型墓穴极其困难。
更重要的是,刘锦棠和他麾下的老湘营士兵,心中只有复仇后的疲惫和一丝扭曲的快意,对处理这些“仇寇”的尸体,毫无耐心和尊重可言。
“拖!都拖出城去!”刘锦棠骑在马上,冷冷地下令。
他的战甲上凝结着厚厚的暗褐色血痂,眼神疲惫却依旧带着未散的戾气。
“找些低洼地、沙坑、废河床,扔进去,盖点土了事!别让这些污秽脏了我们的眼,污了这方土地!”
于是,一场更加触目惊心的“清理”开始了。
还活着的、少数未被屠戮的汉民幸存者(多为老弱妇孺),被强征为苦力。他们麻木地、机械地用绳索套住尸体的脚踝,在士兵的呵斥和鞭打下,艰难地将一具具冻得僵硬或开始腐烂的同胞尸体(更多的是回民尸体)拖向城外。
尸体在布满瓦砾和冻土的地面上拖行,留下一道道暗红色、蜿蜒曲折的污迹。
城外,几处废弃的砖窑坑、干涸的河床洼地、天然的沙土沟壑,成了天然的“万人冢”。
尸体被像垃圾一样抛入其中,层层叠叠,男女老少,士兵平民,不分彼此。
填埋的过程极其草率,往往只覆盖一层薄薄的浮土,甚至只是用铁锹铲起旁边的沙土随意抛洒几下。许多手脚、头颅还暴露在寒冷的空气中。
西北的朔风,凛冽如刀。它呼啸着卷起戈壁滩上无尽的黄沙,掠过肃州城残破的城墙,扑向城外那几处巨大的新坟。
沙粒如同有生命般,迅速地覆盖在那些新翻的、还带着血迹的薄土上。
风沙一层层地堆积,很快便将那些暴露的肢体、狰狞的面孔掩埋。
不过几日,城外便出现了一座座巨大的、覆着新沙的土丘,与周围的地貌融为一体,仿佛它们亘古以来就存在于此。
黄沙,成了最廉价、最无情的裹尸布。它掩盖了屠杀的现场,掩盖了堆积如山的尸骸,也试图掩盖这桩惨绝人寰的罪行。
只有那风中隐约残留的、无论如何也吹不散的血腥气息,以及附近村民在夜深人静时仿佛能听到的、风穿过沙丘缝隙发出的呜咽悲鸣,在无声地诉说着沙丘之下那令人毛骨悚然的真相——“黄沙下的万人坑”。
左宗棠是在数日后才正式进入肃州城的。
他骑着马,在刘锦棠和一众将领的簇拥下,缓缓穿过死寂的街道。
战马不安地打着响鼻,似乎也畏惧这冲天的死气。
目光所及,皆是废墟与焦痕。偶尔能看到一些幸存下来的汉民,他们如同惊弓之鸟,远远望见大队人马便迅速躲藏起来,眼神中充满了劫后余生的茫然和更深的恐惧。
左宗棠面无表情,目光扫过那些断壁残垣,扫过地上尚未清理干净的黑褐色血迹,扫过远处城外那几座巨大的、覆着新沙的土丘。
他没有询问具体的杀戮细节,没有追究任何失控的行为。
他只是沉默地看着。当他的目光最终落在那象征着通往西域之路的西方城门时,他微微颔首,对身边的刘锦棠和幕僚们说道:
“肃州已靖,后路无虞。速速整军,筹备粮秣,新疆……该去了。” 他的声音平静无波,仿佛眼前这座死城和城外那巨大的万人冢,只是西征路上一个微不足道的、已被清理干净的障碍。
刘锦棠抱拳领命:“遵大帅令!” 他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释然。
左宗棠的沉默,便是对他行动最大的默许。
他调转马头,开始厉声呼喝士兵加快清理速度,为西征大军腾出通道。
左宗棠最后看了一眼那几座黄沙覆盖的土丘,眼神深处似乎掠过一丝极其复杂的情绪,快得让人无法捕捉。
随即,他决然地一勒马缰,转身,朝着城外那象征着无上功业的新疆方向,头也不回地离去。
马蹄踏过覆盖着灰烬和血迹的街道,发出单调而沉重的回响,仿佛踏在无数亡魂的沉默之上。
风沙依旧在呼啸,卷起地上的尘埃和未烬的灰烬,盘旋着,呜咽着,最终落向城外那几座巨大的新沙丘。
黄沙之下,万人同穴。历史的巨轮碾过,留下这无声的坟茔,和风沙中那永恒不散的悲鸣。
肃州的血,暂时打通了西进之路,却在民族的血肉上,刻下了一道深可见骨、百年难愈的伤痕。
这片黄沙,成了罪孽与悲怆最沉默的见证。
喜欢花屋湘军传奇请大家收藏:(m.8kxs.com)花屋湘军传奇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