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的深秋,天高云淡,金桂余香未散。这一日,朱雀大街再次被肃清,百姓们踮脚翘首,议论纷纷,等待着又一波远客的到来。与以往波斯、大食使团的驼队不同,这次到来的,是一群身形格外魁梧、发色金黄或火红、碧眼深邃的异邦人——拉格纳·洛德布罗克派出的维京使团,在鸿胪寺官员和唐军骑兵的“护送”下,终于抵达了帝都。
为首的使节是拉格纳的堂弟,以沉稳狡黠着称的“智者”奥拉夫。他努力保持着镇定,但当他看到那仿佛直达天际的明德门,踏上宽阔如广场、以巨石铺就的朱雀大街,仰望那鳞次栉比、飞檐斗拱的宏伟建筑时,瞳孔依旧忍不住剧烈收缩。他身后的维京战士们更是发出压抑不住的惊叹,他们引以为傲的北欧长屋与这座东方巨城相比,简直如同孩童的积木。
“诸神在上……这、这里比传说中英灵殿还要壮观……”一个年轻战士喃喃道。
奥拉夫低声用北欧语呵斥:“闭嘴!都给我挺直腰杆!记住,我们是来自风雪之国的勇士,不是没见过世面的乡巴佬!” 然而,他紧握着的、准备进献给大唐皇帝的镶宝石牛角杯的手心,却已沁出细密的汗珠。这座城市的规模与秩序,带给他的是一种源自文明高度的、近乎窒息的压迫感。
含元殿内,庄严肃穆。奥拉夫及其主要副手,按照鸿胪寺紧急培训的礼仪,有些笨拙地向御座上的李琰行跪拜礼。通过可萨通译和鸿胪寺官员的转译,奥拉夫献上了拉格纳的礼物:除了象征友谊的镶宝石武器、精美的琥珀雕刻和上等貂皮外,还有几卷绘在羊皮上的、线条粗犷却细节丰富的北欧及北海海岸线海图。
“尊贵的大唐天可汗,日月之主,”奥拉夫尽力让自己的声音显得恭敬而不卑不亢,“我主拉格纳·洛德布罗克,向您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我们来自遥远的北海,乘长船,破巨浪,只为目睹天朝风采,寻求和平与贸易。这些海图,记录了吾族所知的世界边缘,愿献于陛下,以示诚意。”
李琰端坐龙椅,平静地接受了他的朝拜和礼物。他目光扫过那些充满野性力量的维京战士,最后落在奥拉夫身上。“贵使远来辛苦。尔主拉格纳之心意,朕已知晓。大唐愿与天下万国友好往来。尔等可在长安见识风物,贸易之事,可与市舶司详谈。然需谨记,”他的声音微微转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入大唐疆域,需守大唐法度。若有劫掠滋扰之行,无论天涯海角,朕必遣天兵诛之!”
奥拉夫心头一凛,连忙俯首:“外臣谨记陛下教诲,绝不敢违!”
觐见仪式在一种表面和谐、内里暗藏机锋的氛围中结束。当晚的招待宴会上,维京人对精美的瓷器、醇香的美酒和繁复的宫廷菜肴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但也闹出了一些不懂筷子用法、直接用手抓肉的笑话。鸿胪寺官员面不改色,心中却对这些“北海蛮族”的文明程度有了更直观的判断。这些金发碧眼的使团,成为了长安城中一道奇特的风景,也引起了朝野上下对更西方世界的广泛好奇与议论。
就在维京使团惊叹于长安繁华之际,波斯的紧急军报再次送达。被安苏娜女王变相软禁的大贵族尼扎姆,果然不甘失败,暗中联络了部分对现状不满的马穆鲁克将领和地方部落首领,纠集了数千私兵,在其封地举起了叛旗,声称要“清君侧,驱逐唐奴,恢复波斯正统”!
消息传到泰西封,朝野震动,一些观望的贵族开始蠢蠢欲动。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了王座上的年轻女王,看她如何应对这登基以来的首次大规模武装挑战。
安苏娜接到军报时,正在与赵崇珣商议新军训练事宜。她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但很快又恢复了镇定。她没有惊慌失措,而是立刻召集忠于王室的特领和大臣。
“尼扎姆勾结外敌,背叛王国,罪不容诛!”安苏娜的声音带着与年龄不符的冷冽,“赵都护,本王命你即刻率领王城禁卫军及大唐铁骑一部,前往平叛!本王要亲征,亲眼看着这个叛徒覆灭!”
赵崇珣有些意外,劝阻道:“大王,战场凶险,您万金之躯……”
“正因凶险,本王才必须去!”安苏娜打断他,目光坚定,“要让所有人都看到,波斯的女王,不是躲在深宫里的傀儡!叛徒必须由本王亲自审判!”她知道,这一仗,不仅是为了平叛,更是为了树立她作为女王的绝对权威。
赵崇珣看着她眼中不容置疑的决心,最终抱拳领命:“末将遵命!必护大王周全!”
安苏娜女王亲征的消息,极大地鼓舞了忠于王室的军队士气。在赵崇珣出色的指挥和唐军精锐的碾压性优势下,叛乱很快被镇压。尼扎姆在乱军中被俘,押送到安苏娜的马前。
看着这个曾经在朝堂上咄咄逼人的老贵族如今狼狈不堪的模样,安苏娜心中没有一丝怜悯。她当着所有将士和随后赶来的地方贵族的面,亲自下令,以叛国罪将尼扎姆及其核心党羽处以极刑,并将其家族连根拔起,财产充公。
鲜血染红了波斯的高原,但也彻底浇灭了潜在反对者的野心。经此一役,再无人敢小觑这位年轻的少女女王。她在归程的马背上,望着辽阔的疆土,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权力那沉重而诱人的分量。
东宫内,太子李琮跟随拉什米卡学习天竺数学的消息,终究引发了更大的波澜。以太子太傅、大儒孔颖达为首的一批清流文官,联名上书,言辞激烈。
“陛下!太子乃国本,当潜心圣学,明经义,修德行!岂可沉溺于异域末学之奇技淫巧?此等天竺算数,或于商贾匠作有益,然于治国平天下之大经大法何益?且师从异族女子,恐乱储君心性,有违华夷之辨,臣等恳请陛下明察,即刻停止此事!”
奏书在朝堂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论。支持者认为太子博学是好事,反对者则坚持儒家正统。
李琰将这份奏疏带到了椒兰殿,与上官婉儿和太子一同商议。李琮显得有些激动:“父皇,宸妃娘娘,儿臣以为孔太傅所言有失偏颇。户部理财、兵部调配、工部营造,何处不需计算?此法快捷精准,于国计民生大有裨益,怎能说是末学?儿臣学习此法,正是为了将来能更好地治理国家!”
上官婉儿沉吟道:“太子学以致用,其心可嘉。然孔太傅等人所虑,亦是为维护朝廷体统、学问正宗。此事不宜硬顶。”
李琰看着儿子,问道:“琮儿,若朕让你暂停,你可愿意?”
李琮跪下,恳切道:“父皇,儿臣不愿因虚名而废实学。若朝臣非议,儿臣愿只在东宫内私下向公主请教,绝不耽误经史课程。待儿臣他日以此法处理政务,显其效用,流言自然平息。”
李琰欣慰地笑了:“好!能有此见地,不枉朕与宸妃平日教导。准你所奏,此事暂且如此。孔爱卿那边,朕自会去分说。”他选择了一种更圆融的方式支持太子,既维护了太子的求知欲,也暂时安抚了保守派。拉什米卡得知后,对太子的坚持和李琰的开明更加感佩,教导也越发用心。
地中海的亚历山大港,“大唐图书馆”经过数月的经营,终于迎来了一位重量级的访客——一位在当地德高望重、因厌倦了拜占庭神学争论而隐居于此的希腊新柏拉图主义哲学家,赫利俄多鲁斯。他原本只是好奇,但当他看到那些翻译成希腊文的大唐农书、医典,尤其是接触到那套逻辑严密、符号简洁的天竺数字和演算方法时,被深深震撼了。
他主动找到负责图书馆的唐军文吏,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他惊叹于大唐在天文、数学、医学等领域的成就,认为东方文明蕴含着与希腊哲学迥异但同样深邃的智慧。他甚至开始尝试将一些道家“无为而治”、“天人合一”的思想,与自己的哲学体系进行融合思考。
赫利俄多鲁斯的到来和对其学问的推崇,逐渐吸引了一批亚历山大港本地的学者和学生。这座小小的图书馆,开始成为东西方文明悄然交汇的一个据点。文化的种子,在无声无息中,破土发芽。
金发的使团带来了北方的气息,铁血的平叛稳固了波斯的王权,朝堂的争议考验着太子的智慧,而地中海的图书馆则迎来了思想的碰撞。帝国在武力征服之外,更广阔、更深刻的融合与影响,正在各个层面悄然展开。
《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8k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8k小说!
喜欢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请大家收藏:(m.8kxs.com)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