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5章 马皇后召见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朱元璋的心性、手段、能力、智慧以及那股不服输的精神令人敬佩。

另外,抛开他对胡大老爷的隐隐戒备,朱元璋实际上对他相当宽容。

胡大老爷可以在宫中自由出入;

与朱元璋交谈时就像老朋友一样随意;

还能在朱标面前以长辈的身份认真对待。

能享受**厚禄,还能在家与佳人相伴;

也能在惹出诸多争议后依旧保持洒脱……

这些殊荣,皆由朱元璋特批。

人心都是肉做的!

若朱元璋寿终正寝,胡大老爷定会庆幸躲过一劫,同时欢喜日子安稳下来。

然而此刻见朱元璋因操劳过度显出疲态,胡大老爷心中顿生不满。

朱元璋这才回过神来。

他挥退了慌乱如鹌鹑的内侍和宫女,只留宋利在旁。

朱元璋走出御案后,拉过胡大老爷一同坐下,苦笑说道:

“唉,现在还能这样跟我说话的,恐怕只有惟庸你了。

“标儿、宋利甚至皇后都劝过我,可我……”

朱元璋说到这里便停住,凝视殿门。

胡大老爷不知该如何开口,显然皇帝这是自陷迷惘。

哦,对了,他还废了丞相!

没了丞相,所有事务便全压在他身上。

累吗?

当然累!

本就繁重的政务已让他不堪重负,如今又揽下丞相职责,疲惫理所当然。

但他不能诉苦!

更不能抱怨!

在朱元璋朴实的理念中,既然废除了丞相制度,就绝不能让任何人有理由指责。

否则,他之前的决定岂不成笑话?

因此,即便朱元璋早已疲惫不堪,仍强撑着前行。

不仅自己坚持,还带着胖儿子一同努力。

然后……就这样累成了现在这样!

胡大老爷刚才说的话和他家胖儿子的抱怨,朱元璋都听进去了。

实际上,他坚持到现在也快撑不住了。

少了两位丞相的帮助,确实很辛苦。

但朱元璋这个人这辈子最看重的就是面子,强硬是他一贯的风格。

他能轻易低头认输吗?

于是,沉默了一会儿后,朱元璋转向讨论“正事”。

“惟庸,这次官员招考你办得不错!”

“尤其是这次六部和百姓中无人不说考试公平。

“最难能可贵的是,选出来的人来了就能干活,不是那种只会读书的书呆子。

“这一点很好。

“你觉得这事以后还能不能多搞几次?”

胡大老爷见朱元璋根本不提自己差点过劳死的事情,心中暗叹。

不过,他今天确实做得有点过了,再继续可能会显得不知轻重。

所以,他顺着朱元璋的话往下说。

“如果要将此事作为常例,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陛下得确定谁能参加这个考试。

“要是只有有功名的人能报考,那什么样的功名算数?”

“要是所有人都能报考,那岂不是跟科举冲突了?”

“毕竟有了这样一个考完就能授官的考试,很多人可能就不去科举了。

“这对朝廷来说,可不只是多一场考试那么简单。

朱元璋听完默默点头。

没错,考试远不止是考试。

这件事归根结底就是在突然间开辟了一个“上升通道”。

这对某些官员和士林中的人可是不太好了。

科举制度已有千年规矩,本已稳固。

突然出现新式上升通道,让这些旧势力难以接受。

朱元璋询问时,胡大人并未直接提出建议,而是先强调其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此次招聘未考虑六部平衡及品级差异。

无论是八品还是九品,都采用相同考试与流程。

这种做法显然不太合适,需进一步商讨。

“未来若再次举办类似考试,应明确职位数量及品级安排。

各部是否统一考试,或自行组织,都需要慎重考量。

朱元璋点头表示理解。

胡大人的提问并非小事,涉及敏感的品级分配。

同一考试,不同品级结果,这不符合常理。

胡大人见朱元璋未作回应,便先行告退。

刚从谨身殿出来,就被一个小太监拦住,说是马皇后召见。

胡惟庸边往坤宁宫走,边心中疑惑,不知皇后找自己有何事。

朱元璋虽常说后宫不得干政,但马皇后已多次插手朝政,不过多是为朱元璋化解矛盾,安抚大臣。

她就像大明开国时期的定海神针,绝不会无事召见。

到了坤宁宫,行礼寒暄后,马皇后直接道出目的:“惟庸,这次找你,还是为了重八。

“你刚也见着他了,看他那样子,我真的很担心他撑不住。

“他性子倔强,现在还在硬撑,还带着标儿一起。

“我们看着他们父子俩着急呢!”胡惟庸略显惆怅地对马皇后说道,“皇后,咱们认识这么多年,我也就不跟你绕弯子了。

“这事本来我就因为这个跟陛下争执过一次。

”胡惟庸接着说,“你也知道他的脾气,只要他认定的事,绝不会轻易改变。

“在他心里,退一步就是丢脸,没面子。

这么多年他一直要强,现在年纪大了,反而更固执了。

“我真的劝不动他。

”胡惟庸叹道。

听到这里,马皇后也深感无奈。

“胡大人说得对。

我自己也知道我那个丈夫是什么样的脾气。

她太了解他了!

而且有些话她虽没明说,但心里却清楚得很。

朱元璋现在这种倔强,实际上是为了废除丞相制度。

他在朝堂上跟百官较劲,也在跟自己较劲。

这样僵持下去,两人都会累垮的。

不过胡惟庸说的确实是事实。

经过一番思考,马皇后犹豫地开口:“惟庸啊,我们明白重八在想什么,他不过是死撑罢了。

“毕竟丞相制度是他拼尽全力废掉的,他那么在乎面子,怎么可能现在妥协呢?”

“但我们也不能就这么看着不管啊。

“再这样下去,他和标儿恐怕都要被拖垮了!”

“所以,你能不能想想办法?”

“既要保全他们的面子,不让丞相制度重新设立,又要帮他们分担一些事务。

“无论如何,不能让他们再这么拼命下去了!”

“唉,这事确实棘手,但我们只信任你,这件事也只有你能解决!”

“先给您赔罪了。

话音未落,马皇后便站起身,对胡大老爷深深一揖。

完了!

胡大老爷见状,心里顿时慌了。

他立刻站起,连连摆手说“不至于”,却又碍于礼制不便伸手搀扶。

一番折腾后,两人重新坐下。

此时,马皇后脸上已不见之前的愁容,反而笑盈盈地看着胡大老爷。

而胡大老爷却完全没了之前的从容。

糟了!这老太太这不是给我安排活儿吗?

关键是,这活儿不好干啊。

马皇后的意思很明显,她一开始就想让胡大老爷帮忙打理。

说得直白些,就是在为朱家办事。

脏活累活都推给胡大老爷,她家朱元璋父子就能轻松了。

至少不用费心费力,调养休息不成问题。

在马皇后看来,这主意简直太妙了。

毕竟胡大老爷曾做过丞相,能力毋庸置疑。

朱元璋有了这样的助手,还能不放心?

可胡大老爷不同意了。

他心里暗骂:又是这样?

难道我们胡家欠你们朱家什么吗?

为什么总让我们干这些苦差事?

不干!

都不干!

来到大明后,胡大老爷最得意的就是摆脱了丞相的职位。

现在怎么又要陷进去?

得想办法,看看还有没有别的出路!

胡大老爷皱眉思索,还真被他想到一个办法——内阁!

事情的起因颇为有趣,竟然是朱元璋的第四子促成的。

胡大老爷刚一思索,就觉得这事有些问题。

在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的权力已经和丞相相差无几。

若将这样的制度推出去,朱元璋定然不会答应。

不过,胡大老爷稍作思考后,便想出了一个不怀好意的主意。

八旗时期设立的军机处,不就是典型的秘书机构吗?虽然名义上是奴才,但承担的工作却不少。

若将这两者结合起来,或许真能满足朱元璋的需求。

他不过是想要一批人替他办事,同时又不愿赋予太多权力罢了。

就这么办!

胡大老爷稍作考虑后,对皇后说道:

“皇后娘娘,我这里有个想法,您听听看,不知是否可行。

“如果合适的话,我再去和陛下详细商议。

“我想设置一个机构,名为内阁,或者也可称作军机处。

皇后听后,微微点头,表示愿意听取详细计划。

胡大老爷接着说道:

“皇后娘娘,我知道陛下内心所想。

“他既需要一个丞相或类似丞相的机构来治理国家、处理政务。

“但他同时也害怕后代子孙无法控制权臣,导致朝廷动荡,皇权旁落。

胡大老爷说话极为谨慎,仿佛每一句话都经过深思熟虑。

因为此刻,他不得不将自己的猜测直言于众。

但这些话实在过于敏感,表明他已经完全理解了朱元璋的想法。

------------

“皇后娘娘,其实我很清楚陛下的心思。

“他需要一个像丞相一样的机构来协助治国理政。

“但他又担忧后世子孙难以驾驭权臣,从而引发朝局混乱,皇权被架空。

胡大老爷语气温和而慎重,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精心挑选。

这事,对臣子而言,是顶尖的能力与荣耀。

但对某人来说,心思被臣子看穿则是极大的忌讳。

胡惟庸因此格外小心地说道。

马皇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显然明白胡惟庸话中的深意。

看到马皇后听进去了,胡惟庸暗自松了口气,在心里又抱怨了朱元璋几句后,才慢慢开口。

“咱们换个角度想,陛下需要什么呢?”

“他需要有人或者一群人帮他处理国政。

“然而,一方面他需要这些人有能力、有资历,这样才能真正协助他治理国家。

“另一方面,他又不能让他们权力过大,不能让他们成为虽无丞相之名却有其实的存在。

“皇后觉得我说得对吗?”

马皇后仔细思索后不得不承认,胡惟庸确实摸透了朱元璋的心思。

这样的分析简直是一针见血,将朱元璋目前的困境剖析得一清二楚。

这种做法就像在手掌上观察纹理,所有的问题和需求都清晰可见。

马皇后此时终于觉得请胡惟庸来是对的。

看看,单从开头就能看出不同。

别人不是半天说不出所以然,就是夸夸其谈装作轻而易举。

唯有胡惟庸,讲究的是条理分明。

想到这里,马皇后干脆站起来亲自给胡惟庸倒了杯茶,笑着说道:

喜欢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请大家收藏:(m.8kxs.com)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