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4章 礼部三勇士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我们宁愿和其他人一起竞争,也不想面对胡相后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那根本不是考试,简直就是一场折磨。

得了!

说到这里,大家终于明白了这次考试为什么会闹出这么大的笑话。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的人,可能很难准确描述考生们面对胡大人时的恐惧和不适。

那完全是一种无尽的折磨和反复折腾。

就像被从不同角度反复刁难,让你对自己的判断产生怀疑。

所以,与其在这里忍受胡大人的折磨,不如转身去应对其他考官,放手一搏不是更好吗?

与此同时,一群学子开始议论“礼部三勇士”。

或者说,他们更喜欢称这三人为“礼部三傻”。

他们实在无法理解,这三人是怎么想的?

难道他们是脑子有问题?

不然怎么会如此大胆,敢去报考礼部?

那可是胡大人的地盘,上上下下都是他的心腹,考试时即便他不在场,事情也早已安排妥当。

这岂不是说,这几个考生是在隔空与胡大人较量,还被他花样百出地折磨?

这不是找死吗?

于是,方孝儒三人成了众人眼中的笑柄,被认为是头脑简单的人。

然而,没过多久,这些考生就笑不出来了。

因为随着选拔官员考试结果的公布,大家惊讶地发现。

他们看不起的“礼部三傻”,竟然全部通过了!

这三个考生居然都被礼部录取了!

这下可有意思了!

他们根本不屑一顾的“礼部三傻”,居然成了地位尊崇的礼部官员。

那些去工部、刑部、大理寺和户部做小官跑腿的人,以及那些直接落榜的,到底怎么回事?

他们嘲笑的“礼部三傻”全都上榜了,那些没上榜的,按理说岂不是连傻子都不如?

一时间,原本嘲笑的考生们都愣住了。

---

如果您使用第三方应用或浏览器插件打开此网站导致内容错乱,请稍后再试。

感谢理解!

结果一出,所有考生都震惊了。

这不能怪他们震惊,因为实际上大多数人根本没上榜。

胡大老爷就是这样,“不把你教训一番,怎么显出我的能耐?”

笔试阶段,几千人参加,十选一,最后只通过了几百人。

到了面试,数百人中最终录取了一百多人。

有些部门明明十几个人报考,却一个都没录取。

这态度简直像是在骂他们是废物。

可好,这边他们自己落榜了,没能成为官老爷。

而他们看不起的“三傻”,却成了真正的官员。

这可不是小事。

这次考试吸引了那么多人报名,大家都满怀期待地前来争取机会。

图什么呢?

还不是因为这次提供的不是小吏的职位,而是正式的官职吗?

而且是有品级的!

官吏虽常并称,实则并非同一回事。

就实际而言,吏员无品级,不可自称本官,也无法直接成为官员。

这不是谁定下的规矩,而是官场默认的规则。

若想步入仕途,要么像胡仁彬那样被推举,要么通过科举。

除此之外,皆为末流。

然而,朱元璋打破了这一传统。

不管未来考试如何,目前这场考试,考生确实得到了实惠。

但也正因如此,考生们心生不满,甚至酸意横生。

在他们看来,这三人不过是运气好罢了。

礼部仅录三人,毫无选择余地,自然全盘接受。

他们忘记了还有职位无人录取的情况,只认为这三人是侥幸入选。

这种想法让考生越发不解,进而主动找到上榜者询问**。

方孝儒尚未离职,仍需前往教坊司。

周继儒出身不凡且为本地人,不便贸然上门。

只剩李道济符合条件:外地人、独居客栈。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学子们自然认定他是容易对付的目标。

榜单刚出不久,李道济就被一群学子围在客栈里。

他今日并未去查看榜单,而是留在客栈看书。

对于是否上榜,他只是让同乡帮忙留意。

结果没多久,他就被堵在这里了。

李道济一开始有些紧张,但后来众人七嘴八舌地说了一通,他只听清自己上榜当官了,虽只是个小官,但他已觉身份不同。

他的性格一向独特,此刻更添几分自信。

面对喧闹的人群,他突然大喝一声:\"安静!\"这一声让众人安静下来。

他严肃地说:\"各位如此喧哗,实在让我难以招架。

若有问题,请依次提出。

\"

众人互相看了看,都觉得对方眼中满是惊讶。

李道济的表现显然不同于常人。

既然他已经考中,众人也不好再像以往那样随意说话。

大家的问题大致相同,第一个提问者问及礼部面试的内容。

很明显,他们还是想知道李道济是否有真才实学。

李道济看似思维独特,实则记忆力超群。

这个问题无需隐瞒,他坦然给出答案及解析,众人起初默然,随后意识到他的回答相当出色,特别是关于报考礼部的理由,直戳众人内心,堪称大家的代言人。

接下来的问答围绕笔试和面试题目展开,李道济凭借实力在明朝首次公务员考试中脱颖而出。

一路作答,他表现从容,未显半分胆怯。

然而,当听到一个惊人的消息时,众人震惊不已。

胡大人根本没出现在礼部面试现场,只有礼部官员在场。

经李道济确认后,学子们深感失落。

原来这三人并非普通角色,而是极为精明之人。

他们不仅避开胡大人,还躲过其他竞争者,轻松取得功名,这让其他学子满心羡慕与不甘。

为何胡大人不按常理出牌?主考官为何始终缺席?这不是故意戏弄他们吗?他们正是被戏弄的对象。

---

如果您使用非主流浏览器或插件访问,可能导致页面错乱,请改用常用浏览器重新加载。

感谢支持!

一众学子此刻已不只是感到心里酸楚,而是意识到自己一直被胡大老爷牢牢掌控。

从他们与胡大老爷打交道起,就始终处于劣势。

特别是这次官员招考中,每当他们以为胜券在握时,回头却发现胡大老爷高傲地站在一旁,冷眼旁观,仿佛看着一群愚笨至极的人。

他们本想避开胡大老爷,选择不参加礼部的考试,但最终发现礼部的职位如同天上掉下的大礼包,几乎唾手可得,尽管仍有难度,但远比其他部门的竞争激烈程度轻松得多。

想到这里,学子们无不心惊胆战,感叹命运的残酷。

如今,在这些学子心中,胡大老爷俨然成了一个带有恶意趣味的大魔王,无论怎样努力都难以超越他。

然而,胡大老爷对此毫不在意。

他为何要在意?眼前的美景、美味足以让他满足。

至于名声,他根本不在意,不在乎别人如何评价。

看着那些怨恨却无能为力的人,他反而乐在其中。

而且,这也正是他塑造个人形象的一部分。

他并不想当官,也不想辛苦工作,只愿享受安逸的生活。

就像这次一样……

若非朱元璋执意坚持,他也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干不干这份差事对他来说并无区别,毕竟俸禄照拿不误,难道还会因为表现优异而多得一笔重赏?

一想起朱元璋,胡大人便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冷战。

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不得不说,人的预感往往如此,好事不来坏事到。

这朱元璋果然叫人提心吊胆。

才刚在心里嘟囔几句,胡大人抬头就见宋利笑盈盈地站在面前。

胡大人皱眉问:“又是传旨让我进宫?”

宋利点头微笑。

胡大人无奈起身,长叹一声,顾不上换衣,迈着沉重的步伐向外走去。

外人看来是去宫里聊天,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他要去受审。

一路无言,直抵宫门。

这次胡大人享受了更优待的礼遇,可以直接乘马车至谨身殿门口。

下车、登阶、入内。

正准备随便行礼的胡大人突然看见许久未见的朱元璋,顿时愣住。

“陛下,您怎么了?”

胡大人并非无礼之人,只是眼前朱元璋的模样实在令人震惊。

往日只是鬓边斑白,如今却大片白发丛生;

往日虽显消瘦,但尚有余肉附于面颊,如今竟已形销骨立,脸颊凹陷得可怕;

而那双习惯半眯的三角眼中,此刻更是乌青一片。

胡大人顿时怒不可遏,全然不顾场合,直接一脚踢向宋利。

胡大老爷这次的行为令人意外,谁也没想到他会当众对皇帝的贴身内侍动手。

还没等旁人反应过来,他就愤怒地指向朱元璋,对宋利大声质问:

“宋利,你是聋子吗?”

“皇上都已经这样了,你怎么尽职尽责的?”

“你要是想死,我帮你一把,省得继续误事!”

“告诉我,是不是想死?”

宋利和朱元璋都被这话惊住了。

平日里胡大老爷看起来随和,像位温和的大叔。

但此刻,他的气势让谨身殿陷入寂静。

朱元璋愣愣地看着胡大老爷,一时无言。

胡大老爷的怒火岂是一脚能平息的?这时,朱标也听到了动静,走进来。

胡大老爷见到朱标,立即问道:“太子,你觉得我是你的伯父,该认吗?”

朱标犹豫地点点头。

“既然如此,作为长辈,我想问问你,监国时到底在做什么?”

“你看看父皇现在这样,难道没察觉到吗?再这样下去,他会被累垮的。

胡大老爷的话让所有人都沉默了。

他的出发点无疑是正确的,朱元璋的状态,在场的人都看在眼里。

朱标起初被责备时还有些懵懂,但听完了胡大老爷的抱怨后,他比任何人都显得激动。

“伯父,我明白的!”

“我已经劝过很多次了!”

“而且我自己都快撑不住了。

“作为太子,我协助父亲处理政事,已经疲惫不堪了。

“最近几天我就意识到,我真的坚持不下去了。

“伯父,只有您能说服他,连我母亲也无济于事。

“我父亲固执起来,谁的话都不听。

“正好,伯父来了,您跟父亲好好谈谈吧。

“先说我的立场,我确实扛不住了。

“爹,我们不能把一辈子的事都一年做完,休息一下吧。

朱标表态了,这件事还有转机。

--------------------

胡大老爷对朱元璋的态度相当复杂。

一方面,朱元璋的残忍和暴虐让胡大老爷十分畏惧。

胡大老爷早就决定,要避开朱元璋,等到他去世后再出来也不迟。

但另一方面,随着相处时间增加,胡大老爷对他深感钦佩。

一个文盲、放羊娃出身的农民子弟,通过各种机遇和不懈努力成为开国皇帝,这确实是一部传奇。

喜欢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请大家收藏:(m.8kxs.com)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