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三百六十三)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副县长的国庆执勤手记

清晨六点,天刚蒙蒙亮,林小华已经洗漱完毕。他站在县政府办公室的窗前,望着远处山峦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今天是国庆假期第一天,作为西城县的常务副县长,他被安排在古梯田景区负责安全协调工作。

“小李,车准备好了吗?十分钟之后就出发去西江镇古梯田。”林小华一边系着衬衫最上面的纽扣,一边给秘书打电话。

“林县长,我已经在楼下等您了。”电话那头传来年轻干练的声音。

林小华拿起桌上的笔记本和保温杯,匆匆下楼。十月的清晨已有些凉意,他不由得裹紧了身上的夹克。车子驶出县城,沿着蜿蜒的山路向西北方向的西江镇驶去。

“林县长,您要不要在车上再休息会儿?你最近老是加班,都顾不上休息。”小李从后视镜看着林小华略显疲惫的面容。

林小华揉了揉太阳穴,摇头道:“不用,你把昨天县旅游局发来的西江镇国庆预案再给我看看。”

接过文件,林小华眉头微蹙,专注地翻阅着。古梯田景区是西城县近年来重点打造的旅游名片,去年国庆期间因为接待能力不足和交通拥堵问题,安城市的一些县区一度上了省电视台的“假日景区问题曝光”栏目。

“刘书记他们应该已经到景区了吧?”林小华合上文件问道。

“是的,刘书记六点半就发消息说镇村干部全部到位了。”

林小华点点头,目光投向窗外。山路两旁,金黄的稻田在晨光中泛着微光,远处梯田如链似带,从山脚盘绕到山顶,层层叠叠,高低错落。这是他第三次来古梯田景区执勤,每一次都能发现新的变化。

车子驶入景区停车场时,刚好八点整。西江镇党委书记刘仁华带着几名干部快步迎了上来。

“林县长,您来得真早!”刘仁华伸出双手,黝黑的脸上堆满笑容。这位在乡镇工作二十余年的老干部,眼角已经爬满皱纹,但精神矍铄。

林小华握住刘仁华的手,感觉到对方掌心粗糙的老茧:“刘书记,今年准备得怎么样?不会再出现去年那种游客吃不上饭的情况了吧?”

“绝对不会!”刘仁华拍着胸脯保证,“我们吸取了教训,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准备。景区34家农家乐和客栈全部备足了物资,还培训了服务员。您放心!”

林小华环顾四周,停车场已经划好了清晰的标识线,路口有志愿者举着指示牌,几个临时厕所也整齐排列在角落。他满意地点点头:“走,带我去看看关键节点。”

一行人沿着景区主干道巡查。林小华不时停下来检查路边的消防设施,或是询问应急预案的细节。他的目光锐利,问题精准,让随行的镇干部们不敢有丝毫懈怠。

九点刚过,景区迎来了第一波客流高峰。私家车一辆接一辆驶入停车场,游客们蜂拥而出,举着手机四处拍照。

“林县长,咱们去路口帮忙疏导吧。”刘仁华递过来一件橙红色的志愿者马甲。

林小华二话不说套上马甲,拿起指挥棒走向最繁忙的十字路口。他站得笔直,手势标准有力,不时提醒游客注意安全。阳光渐渐强烈起来,汗水顺着他的鬓角滑落,但他丝毫没有松懈。

“这位小伙子,去观景台的路怎么走啊?我转了半天没有找到。”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太太拉着小孙子问道。

林小华弯下腰,和蔼地指着前方:“大娘,沿着这条路直走到最前面,右转上台阶就是最佳观景点。您带着孩子,走慢点,注意安全。”

老太太眯眼看了看林小华胸前的名牌,惊讶道:“哎呀,是县长啊!县长亲自给我们指路,真是好干部!”

林小华笑着摆摆手,又投入到疏导工作中。中午十一点,客流达到顶峰,但整个景区秩序井然,没有出现拥堵。

“林县长,该吃午饭了。”刘仁华走过来,手里提着两个盒饭,“咱们边吃边聊?”

两人找了个树荫下的石凳坐下。林小华打开盒饭,是简单的两荤两素,但热气腾腾,香气扑鼻。

“今年确实比去年强多了,我记得当时大家都没有饭吃,饿了一天的肚子。”林小华夹了一筷子青椒炒肉,赞许地说。

刘仁华扒了口饭,压低声音道:“不过林县长,有个新问题我得向您反映。景区农家乐之间竞争太激烈,有些老板恶意降价,影响了整体经营环境。”

林小华停下筷子,眉头紧锁:“具体怎么回事?”

“就拿‘乡韵人家’的杨晓红来说,她家菜品质量好,价格公道,往年生意一直不错。可今年对面新开了家‘田园风味’,把价格压低了近三成,抢走了不少客人。”

林小华沉思片刻,突然站起身:“走,咱们现在就去看看。”

两人来到乡韵人家,老板娘杨晓红正忙着招呼客人。见到领导来访,她擦了擦手迎上来。

“杨老板,生意怎么样?”林小华环视着干净整洁的餐厅问道。

杨晓红是个四十出头的中年妇女,脸上带着农家妇女特有的朴实笑容:“感谢政府的好政策支持,今天客人确实不少。就是……”她欲言又止。

“就是对面降价抢生意是吧?”刘仁华直接点破。

杨晓红叹了口气:“领导不瞒您说。我们这些老实经营的,成本摆在那里,总不能亏本做生意吧?可客人哪管这些,哪家便宜去哪家。”

林晓华走到窗前,望着对面装修一新的“田园风味”,里面座无虚席。他转身对刘仁华说:“国庆结束后,镇政府要召集所有农家乐和客栈老板开个会。一方面搞厨艺和服务培训,提升整体水平;另一方面要规范价格,严禁随意涨价和降价的不正当竞争。”

刘仁华连连点头:“这个主意好!我记下了。”

林小华又对杨晓红说:“杨老板,你们也要创新经营思路。比如开发些特色菜品,或者搞些农事体验活动,差异化竞争。”

杨晓红眼睛一亮:“林县长说得对!我家祖传的酸辣茴香小鱼一直很受欢迎,我可以在这方面下功夫。”

下午,林小华和刘仁华继续走访了几家农家乐。在“梯田人家”,几位来自省城的游客正大快朵颐。

“这酸辣茴香小鱼太地道了!”一位戴眼镜的中年男子赞不绝口,“还有这个蒸盆子,在省城根本吃不到这么正宗的味道。”

林小华停下脚步,饶有兴趣地问:“这位先生是第一次来我们西城吗?”

“是啊,朋友推荐的。”男子擦擦嘴,“就是可惜,这么好吃的菜只能在你们这儿吃到。省城要是有家西城风味的饭店就好了!”

“说得太对了!”同桌的女伴附和道,“你们这儿的特色蒸碗菜也是一绝,我回去肯定会想念的,省城饭店里的也有类似的菜,可就是没有这样的好味道。”

林小华眼中闪过一丝亮光。他立即掏出笔记本,认真地记下了游客的意见。刘仁华好奇地凑过来:“林县长,您这是?”

林小华合上笔记本,若有所思:“老刘,我有个想法。西城的美食这么受欢迎,为什么不能走出大山,走进省城呢?”

刘仁华瞪大眼睛:“这……这能行吗?”

“怎么不行?”林小华越说越兴奋,“下次常委会上,我要提出这个建议。可以组织我们的农家乐品牌走出去,在省城开几家正宗的西城风味餐厅。这既能推广西城美食文化,又能带动农民增收。”

黄昏时分,景区广场上举行了热闹的民俗表演。游客们围成一圈,欣赏着当地的歌舞和绝活。林小华站在人群外围,一边维持秩序,一边观察着游客们的反应。

“林县长,今天辛苦了。”刘仁华递来一瓶矿泉水,“您这整天站着,腿该酸了吧?”

林小华接过水,大口喝着:“没事,比起农民插秧割稻,这算什么辛苦。”他望着远处如画的梯田风光,突然问道:“老刘,你们镇里有没有想过把吴家老宅和冯家别院也开发成景点?”

刘仁华一愣:“那两个老宅子?破破烂烂的,有什么看头?”

“你这就错了。”林小华摇摇头,“那些老宅承载着西江镇的历史记忆,修旧如旧,绝对是吸引文化游客的好资源。还有,你们这儿的云海、油菜花、插秧、收割,都是绝佳的拍摄素材。应该联系县电视台来做专题片。”

刘仁华恍然大悟:“林县长这个主意真好!我明天就安排人联系县电视台。”

夜幕降临,游客渐渐散去。林小华站在观景台上,俯瞰着灯火渐起的山村。他掏出笔记本,借着路灯的光,写下今天的所见所闻和思考。

“林县长,该回去了。”小李轻声提醒。

林小华合上笔记本,长舒一口气:“是啊,该回去了。不过今天收获很大。”他拍了拍鼓鼓囊囊的笔记本,“这里装的不仅是问题,更是西城旅游发展的新思路。”

回程的车上,林小华望着窗外闪过的山影,脑海中已经开始构思如何在常委会上提出他的“西城美食走出去”计划。作为常务副县长,他深知必须在巩固现有成绩的基础上,开创工作新局面。

车子驶入县城时,已是繁星满天。林小华让小李直接送他回办公室。他还有一份关于西城旅游产业升级的建议书要连夜修改。

“林县长,您不休息吗?明天还要去工业园区调研呢。”小李担忧地问。

林小华笑了笑:“没关系,趁热打铁嘛。今天在景区听到的那些建议,得赶紧记下来。”他顿了顿,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西城的旅游发展等不得,老百姓的期盼更等不得啊。”

走进办公室,林小华打开电脑,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着。屏幕的光映照着他略显疲惫但充满干劲的面庞。窗外,县城的灯火如同天上的星辰,照亮着这片他深爱的土地和人民。

喜欢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请大家收藏:(m.8kxs.com)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