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其实这些守旧派的臣子们,也不应该怪他宠信范仲淹、欧阳修等人,实在是这些人的奏折太难懂了!
看完了这些所谓文采飞扬的奏折,再来看欧阳修的奏折,那简直就是一种极致的享受!
不用动脑子,臣子的想法就能完完整整的进入自己脑袋,可真的是太爽了!
虽然天幕经常说皇帝肩负着天下,不能单纯的将皇帝看成是一个人,但是他觉得吧,有时候还是要将皇帝看作是人的!
毕竟这么高深的奏折,他这个人都看不懂,更不用说其他生物了不是?
欧阳修也很高兴自己的古文运动能够为大宋真正遴选出有用的栋梁之材。
只有那些原本以诘屈聱牙为美的所谓名士,恨的咬牙切齿。
现如今刘几还不是太学派的领头人,但他的文章已经传遍了京都,在这个以骈文为佳的时代,刘几可以说是众人心中当之无愧的状元。
不管这人想要哪一年来科举考试,不管他们谁去做这个主考官,都会给他第一名的好成绩。
结果,这样的大才落在了欧阳修这个不修文意的匹夫手中,竟然连科举都没考上,直接就被黜落了?
这样出名之人都不能考上,这让天下的学子怎么看待他们大宋的科举考试!
这不是徇私舞弊,又是什么!
科举舞弊,可不只是有泄露考题,修改试卷等方式,这种全凭自己喜好判卷,随意黜落才子的人,难道不正是在进行科举舞弊吗?
有人头铁的想要维护北宋以来的文风,梗着脖子出列:“官家!臣认为,欧阳修根本就是在乱弹琴!如此随意黜落学子,怎能不惹得天下学子议论纷纷,这,这就是在徇私舞弊!!”
“臣恳请陛下,速速将此獠捉拿归案!!”
宋仁宗赵祯反倒是气定神闲,笑眯眯的问欧阳修:“爱卿啊,你怎么说?”
欧阳修出列,拿起笏板行了一礼,一脸严肃正气:“回禀官家,臣,无话可说!臣行事,只看效果,若是现在的文风可以为大宋遴选出更优秀的人才,那臣自然无话可说,保持现状无所谓,甚至让臣也来做这华丽文风的推行者又有何妨!”
“但大宋的科举考试这么多年了,凭借着所谓的华丽清高的文章进入官场的人数不胜数,但是这些人真的有真才实学吗?他们的才能真的能够应用在治国上吗?请在场的诸位扪心自问,治国,真的需要这些读都读不懂的文章吗?”
欧阳修的反击来的这样的快,那些支持华丽文风的人还没有说话,便已经被问得哑口无言。
有时候,他们在政事上殚精竭虑,也是很累的,回家后,还要将这些本来通俗易懂的政策或者想法编成连自己都看不懂的样子,心更累!
但是,但是,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文风,这是在大宋立国之时,就已经盛行的文法!!
就算是用处不大,那欧阳修,也,也,也不能随便乱改啊!
看着下面的臣子们渐渐不说话了,赵祯很是满意,他早就受够了这种读都读不通的文章了。
要是这个改革真的能行,他也就有时间回去生继承人了嘛!
“欧阳修!天幕也说了,你实在是太过急躁了,正巧今年的科举刚刚结束,那就把更改文风的事情,提上日程吧!”
“写好范文,让全天下的学子们都好好改改!!”
“臣遵旨!”
欧阳修激动的手都在颤抖,有了官家的这句话,古文改革的事情就算是成了!
他的改革就这一个方面,比不上范希文,但是能为大宋网罗天下英才,这就足够了!
至于那个什么张元,哼,他愿意去西夏,那就让他去,看看到底是他们大宋的英才多,还是他一个人出谋划策的西夏厉害!
宋太祖赵匡胤看到张元被黜落后竟然敢跑去帮助西夏,心中的怒火更是被添了一把干柴,烧的越发旺盛。
赵匡胤喘着粗气,眼睛恶狠狠的盯着文官们:“这个张元是想干什么?威胁朝廷吗?还敢投敌叛国,杀了!通通杀了!!”
赵匡胤只是想要借着抬高文官的地位和收回武将兵权一事,平衡双方的实力,让五代十国那种动不动就换一个皇帝的情况减少,可不是让这些人威胁大宋的!
好啊,就因为一个张元,竟然要将千百年传承的科举黜落都要废除,怎么,真的要跟天幕上说的那样,即便是在皇帝面前答的驴唇不对马嘴,也要将这种人收入大宋的官员队伍吗?
那科举还怎么选拔真正的人才!
这个张元的事例成功了,还让朝廷做出了这么大的让步!
是不是以后这些人有什么不顺心的,都要用这种投敌叛国的方式来威胁朝廷?
不!他们赵家绝对不会受这种威胁!
科举,绝对不能这么改!
谁要是敢有异议,就让他来试试,他赵匡胤手中的刀,到底还利不利吧!
还有这个骈文!!
说起来赵匡胤就很生气,他的臣子们写的奏折,本就受到唐朝的影响措辞华丽,现在告诉他,以后这些奏折可能会更加晦涩难懂?
他们赵家虽然是官宦世家,但是却是武将出身,真正文学好的,只有赵光义一个人,难道要让他这个皇帝,连奏折都看不明白吗?
“以后的奏折,尽量写的简洁明了,那个什么古文,古文好用是吧?咱们从现在就开始向着古文的这种平铺直叙、简单直白靠拢,谁要是再敢上这种华丽空洞的泛泛而谈,谁就摘了乌纱帽走人吧!”
赵匡胤将自己手上的一半呢奏折狠狠地扔在地上。
赵匡胤和赵祯可不一样,他有的是手腕,若是手腕不管用,那他也有的是力气!
【张元的事情其实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别忘了赵祯的庙号可是仁宗!他的仁,在历史上都是赫赫有名的,甚至被称为千古第一仁君!】
【嘉佑二年的人才确实也挺多的,宋仁宗赵祯自己在看卷子的时候,也是有所察觉,再加上之前他看那些被黜落的学子实在是有些可怜,于是大手一挥,便决定以后科举只要到了殿试这一关,便再也不会黜落学子。】
喜欢历史直播间:随机创死一位老祖宗请大家收藏:(m.8kxs.com)历史直播间:随机创死一位老祖宗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