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结拜关张,开局灭黄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16章 挖的是渠,不是命!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王老板蹲下身子,用手轻轻拂去石槽上的泥土,仔细观察着石缝间残留的水流痕迹,若有所思地说道:“我明白了!这条古渠原本连通着三个村子的水源,可后来因为万记酒坊扩建占用了上游的地界,被官府默许填埋了。如今暴雨过后,水源再次涌出,旧道自然显现了出来。”

老汉颤巍巍地伸出手,抚摸着那古老的石槽,眼中充满了激动:“天意啊!这一定是天意!老天爷都在帮我们啊!”

一时间,周围的百姓也纷纷围了上来,看着那重见天日的古渠,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

“石头底下河回头喽!”

“万家断了咱们的活路,老天爷可没答应!”

“这一定是祖宗保佑啊!”

一声声议论,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民意,在北岭坡地上回荡。

陈皓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百感交集。

他深知,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想要真正恢复古渠,惠及百姓,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当天下午,陈皓便请来了赵秀才,执笔拟写《复渠禀帖》。

“赵先生,这禀帖,咱们不递县衙。”陈皓沉声道。

赵秀才闻言,略感疑惑,但还是点了点头,示意陈皓继续说下去。

“咱们要抄五份,藏于不同村落的灶台之中。”陈皓缓缓说道,“灶台乃是百姓的命脉,藏于此处,才能真正深入民心。”

赵秀才闻言,顿时明白了陈皓的用意,脸上露出了敬佩之色:“少东家高见!如此一来,即便有人想要从中作梗,也绝无可能一手遮天!”

随后,陈皓又派人将新编的歌谣散播到各个村落。

“石头底下河回头,谁堵它,雷打头!”

孩童们天真烂漫的歌声,很快便传遍了整个村庄,在百姓心中埋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

数日之后,府城驿站内,周驿丞正在整理着每日送往各地的公文。

他表面上看起来圆滑世故,对谁都是一副笑脸相迎的模样,但实际上,他却一直暗中关注着陈皓的动向,并且默默地为他提供着力所能及的帮助。

“哎,这年头,当个驿丞也不容易啊。”周驿丞一边嘟囔着,一边拿起一份份公文仔细查看着。

突然,他发现一份送往府台的急件有些异样。

这份急件的夹层里,竟然夹着一句密语:“渠醒三更,雨知无罪。”

周驿丞心中一惊,立刻明白了这句密语的含义。

这是陈皓在告诉他,复渠之事已经启动,希望他能够暗中相助。

他略一思索,计上心来,趁着夜深人静,偷偷将一份伪造的“工部巡查备忘录”混入了送往府台的急件之中,并且在备忘录上注明:“某县隐匿水利旧案,恐涉欺瞒朝廷。”

与此同时,李老爷也察觉到了风向的变化。

他急忙将李少爷叫到身边,面色阴沉地说道:“立刻封锁北岭山路,严禁任何村民靠近古渠遗址!”

李少爷虽然纨绔,但也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立刻答应了下来,并且带着一帮家丁,气势汹汹地赶往北岭山路。

然而,他们却不知道,徐六娘早就已经安排织言社的妇人们轮番上山采药,每日清晨,她们都会提着竹篮,看似漫不经心地在山间行走,实际上,她们却在暗中记录着填埋点位。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些盲艺人也来到了北岭山路,沿路弹唱着新编的《石槽记》。

“石槽悠悠水长流,万家填埋断人愁。官府只顾权贵意,百姓哭天天不应……”

曲调悲怆,歌词凄凉,听者无不落泪。

县中的差役想要驱赶这些盲艺人,却被围观的百姓齐声哼唱围住,根本无法靠近。

李少爷见状,气得暴跳如雷,却又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盲艺人在山路上越唱越远。

皓记酒馆内,李芊芊正在噼里啪啦地拨弄着算盘,核算着开渠所需的人力与石材。

“少东家,如果按照官办流程申报,至少需要耗费白银八百两,而且还需要层层批文,时间更是遥遥无期。”李芊芊皱着眉头说道。

陈皓闻言,微微一笑:“谁说一定要按照官办流程来?咱们有咱们的办法。”

他转过身,对着李芊芊说道:“启动‘劳换粮’机制!凡是愿意出一日工者,都可以凭借竹牌到王老板那里兑换米一斗,或者抵酒坊的账款。”

李芊芊闻言,眼前一亮:“少东家,这真是个好办法!如此一来,既解决了人力问题,又能够减轻百姓的负担,真是一举两得!”

消息传开,立刻引起了轰动。

方圆几个村子的壮丁纷纷前来报名,甚至连邻村的佃户也悄悄地赶来,想要为复渠贡献一份力量。

施工首日,老汉亲自挥动锄头,对着古渠遗址狠狠地刨了下去。

“乡亲们,咱们挖的不仅仅是渠,更是咱们的命啊!”老汉高声喊道。

“挖的是渠,不是命!”

众人齐声应和,声震山谷。

工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夜以继日,热火朝天。

然而,就在工程进行到第三夜的时候,突然有府城的快马疾驰而来,马蹄声打破了夜的宁静……

夜幕低垂,皓月当空。

北岭坡地上,星火点点,劳作的村民挥汗如雨,吆喝声、夯土声交织成一曲激昂的劳动号子。

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撕裂了夜的宁静,由远及近,越来越响。

“吁——”

一匹快马骤然停在人群之前,马上的骑士高举着火把,照亮了他身后一众官兵。

为首之人,正是府城的刘推官,他面色凝重,手持一卷盖着府印的令书。

“奉府台大人之命,所有私动工事,即刻停工!”刘推官的声音不大,却足以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人群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陈皓身上。

陈皓神色不变,迎上前去,拱手道:“刘大人,深夜前来,辛苦了。”说着,他从地上捧起一方还带着湿气的泥土,递到刘推官面前,“大人请看,这不是‘私工’,而是去年秋汛冲出的塌陷。眼下正是春耕时节,若不及时修缮,只怕会影响今年的收成。”

随后,陈皓又呈上一份盖满了红指印的《修堰请愿书》,恳切道:“这是附近几个村子村民的联名请愿,恳请大人明察。”

刘推官接过泥土,又翻看了请愿书,沉默良久。

火光映照下,他脸上的表情变幻不定,似有挣扎。

最终,他长叹一口气,将手中的令书收入袖中,只留下意味深长的一句话:“明日,我再来看。”

说罢,他便带着官兵,调转马头,消失在了夜色之中。

当夜,刘推官衙房内,烛火摇曳。

他摊开一本泛黄的《共济文约》,那是记录着历代官员治水经验的古籍。

借着昏黄的烛光,他再次逐字逐句的拜读,当读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句时,他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拿起笔饱蘸墨汁,在后面重重的添上一句:“唯源头不可断”。

而在数百里外的府城,灯火通明的府衙内,一位身着蟒袍的特使正襟危坐,眉头紧锁。

他的面前,摆放着一份刚刚送到的密报,上面详细记录着北岭古渠的复通进度,以及百姓对陈皓的拥戴之情——“百姓皆呼其为‘皓渠’”。

特使看完,重重地将密报拍在桌案上,发出“啪”的一声脆响,似乎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到来。

与此同时,皓记酒馆的后院里,李芊芊正对着堆积如山的账本,一盏油灯如豆,照亮了她专注的面容。

她纤细的手指在账本上飞速移动,彻夜比对三年来万记酒坊向官仓缴纳的“代储税粮”记录,一行又一行,一丝一毫都不放过。

夜深似墨,皓记酒馆的后院亮着一盏孤灯。

李芊芊如同一只辛勤的蜜蜂,纤细的手指在泛黄的账本上飞速跳动,一页页翻过,仔细比对着三年来万记酒坊向官仓缴纳的“代储税粮”记录。

她的眉头越皱越紧,秀气的脸庞上写满了疑惑。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当东方泛起一丝鱼肚白时,李芊芊终于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她揉了揉酸涩的眼睛,长舒一口气,将一叠叠账本整理好,然后起身走向密室。

密室的墙壁上,贴满了密密麻麻的图表和数据。

李芊芊拿起一支炭笔,在其中一张图表上重重地画了一个圈。

那是一条刺眼的曲线,代表着万记酒坊每年上报的“代储税粮”数量,竟超出其实际酿酒用粮近四成!

“这万富贵,果然有问题!”李芊芊咬着嘴唇

就在这时,密室的门被轻轻推开,陈皓走了进来。

他看着墙上的图表,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芊芊,辛苦你了。”陈皓走到李芊芊身边,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然后将目光转向那条异常的曲线,“看来,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

李芊芊点了点头,将自己的发现详细地告诉了陈皓。

陈皓听完,并没有立刻说话,而是走到墙边,仔细地观察着那些图表和数据。

许久,他才缓缓开口:“四成……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万富贵真是好大的胆子,竟然敢如此明目张胆地套取官粮!”

“掌柜的,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李芊芊问道。

陈皓没有立刻回答,而是陷入了沉思。

他走到密室中央,来回踱步,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突然,他停下了脚步,

“张叔呢?他在哪里?”陈皓问道。

“张叔在后院烧火。”李芊芊回答道。

“快,把他叫来!”陈皓吩咐道。

没过多久,张叔便急匆匆地赶到了密室。

他满脸疑惑地看着陈皓和李芊芊,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掌柜的,李姑娘,你们找我有什么事?”张叔问道。

陈皓没有拐弯抹角,直接问道:“张叔,你每天在灶房烧火,有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喜欢三国:结拜关张,开局灭黄巾请大家收藏:(m.8kxs.com)三国:结拜关张,开局灭黄巾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