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堂的议事大殿中,气氛凝重得仿若实质。
秦桧微微抬起下巴,神色自信满满,率先打破沉默,声音清晰而洪亮地说道:“陛下,当前局势风云诡谲,北伐迫在眉睫,而京师乃我大宋之根本,其安危至关重要。魏辅梁此人,虽过往有投靠女真之波折,但他久居北方,对北方山川地势、敌军态势了如指掌,对女真虚实更是洞若观火,由他出任主将,拱卫京师,实乃不二之选。同时,为确保京师固若金汤,臣以为扩编十万禁军迫在眉睫,如此方能大大增强京师防御,为北伐稳固后方。”
说罢,他双手抱在胸前,微微扫视着群臣,眼神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
李纲一听,脸色瞬间变得严肃,他紧抿嘴唇,毫不犹豫地跨前一步,朝着皇帝深深一拜,言辞恳切且坚定地反驳道:“陛下,臣以为秦大人的提议万不可行!”
他微微抬起头,目光直视秦桧,眼中满是愤慨,“魏辅梁曾投靠女真,此乃叛国大罪,背叛之举如同一道难以抹去的耻辱烙印,深深玷污了他的品行,如此之人,谈何忠诚?怎能将拱卫京师这般重大的责任交予他手?”
他一边说,一边用力地挥了一下手臂,仿佛要将这种坚决的态度传递给在场每一个人,“京师乃我大宋心脏,容不得丝毫闪失,主将的忠诚与可靠是首要考量。
再者,兵事之道,贵在精而不在多。盲目扩充十万禁军,所需粮饷、军备物资将是天文数字,这无疑会给本就不宽裕的国库带来沉重负担,更会加重百姓赋税压力。
况且,短时间内招募如此多新兵,训练难以精细,军队必将良莠不齐,战斗力堪忧,如此扩军,实乃饮鸩止渴,绝非明智之举。”
秦桧的脸色微微涨红,他眉头紧紧皱在一起,形成一个深深的“川”字,急切地争辩道:“李大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魏辅梁已然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且他所掌握关于女真的情报,对我们应对当前局势、制定战略决策至关重要。
此时若因过往之错而弃之不用,岂不是因噎废食?”他摊开双手,身体微微前倾,似乎想让李纲更能理解他的观点,“至于扩军,乃是顺应当前复杂局势,未雨绸缪之举。
难道李大人想看到京师在敌军威胁下,防御力量捉襟见肘,陷入危险之境吗?”
李纲气得浑身微微颤抖,他双眼圆睁,狠狠地瞪着秦桧,提高音量,义正言辞地回应道:“秦大人,叛国之罪,天理难容,绝非一句简单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便可轻易饶恕。他的背叛行为,不仅损害国家利益,更寒了无数将士和百姓的心。
怎能因为一些所谓的情报,就忽视其品行上的重大污点?”他气得胸口剧烈起伏,再次用力挥动手臂,“扩军之事,同样荒谬至极。
我们应当将有限资源和精力,放在训练现有军队,提升他们战斗素养和作战能力上,而非一味追求数量,无端扩充,最终导致劳民伤财,军队战斗力却不见提升。
秦大人,切莫为了一己之私,而置国家安危于不顾!”
徐和见此情形,神色忧虑,赶忙站出来,朝着皇帝恭敬行礼,微微低头说道:“陛下,李大人所言句句在理,切中要害。”他抬起头,目光担忧地看向皇帝,“魏辅梁投靠女真这一事实,犹如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严重损害了他作为将领的可信度。
让这样的人统领禁军,守护京师,实难让臣等安心。而扩编十万禁军,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财政压力、训练难度等,都不容忽视。还望陛下三思而后行,切莫轻信秦大人之言。”
侯蒙也紧接着拱手,脸上满是关切之色,说道:“陛下,国家财政如今面临诸多困难,各项开支已然捉襟见肘。扩编禁军所需的巨额费用,无疑会让财政状况雪上加霜。百姓们本就生活不易,如此一来,赋税加重,民生维艰。”
他微微摇头,神色凝重,“再者,魏辅梁的过往劣迹斑斑,怎能担当拱卫京师的重任?这不仅关乎京师安危,更关乎国家未来。请陛下以大局为重,重新考量秦大人的提议。”
陈过庭也跟着出列谏道,他眉头紧锁,一脸忧虑:“陛下,京师作为国家核心,其安危关系社稷兴衰存亡。主将选择必须慎之又慎,魏辅梁实非合适人选。
而扩军之事,也应综合考虑国家实际情况,不能仅凭一腔热血和不切实际的想法就贸然决定。此时更需冷静思考,权衡利弊,以免给国家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秦桧见众人纷纷支持李纲,心中焦急万分,眼神慌乱地向汪伯彦投去求助的目光。
汪伯彦无奈地轻咳一声,清了清嗓子,硬着头皮说道:“诸位大人,如今局势紧张,女真虎视眈眈,我们不得不防。魏辅梁既然已表示悔过,且他对北方战事的了解确实有独到之处,或许可以给他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
至于扩军,虽会带来一定负担,但为了京师安全,这也是无奈之举。我们应该从长远角度看,为国家未来着想。”
他一边说,一边不安地搓着双手。
然而,汪伯彦的声音很快被众人的反对声淹没,这一轮激烈争论下来,秦桧和汪伯彦终究没有吵赢。
退朝之后,秦桧脸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他咬着牙,拳头紧握,心中暗自恼怒,却又不甘心就此作罢。
他深知若想实现自己的计划,必须另辟蹊径。思索再三,他决定私下里去见赵皇帝。
在皇帝的书房中,秦桧满脸堆笑,谄媚地说道:“陛下,如今朝堂之上局势混乱,各方意见不一,争斗不断,如此下去,恐对国家大事极为不利。”
他微微弯腰,眼神中透着一丝狡黠,“依臣之见,蔡京在文人与文官群体中威望卓着,他历经数朝,经验丰富,人脉广泛。若是能让蔡京复出,凭借他的影响力,定能平衡朝中各方势力,稳定朝局,助力陛下顺利推进北伐大业。”
赵皇帝听后,微微皱眉,右手轻轻摩挲着下巴,陷入沉思。他深知蔡京的影响力,也明白朝堂如今的复杂局面,秦桧的提议似乎不失为一种解决办法。
第二日早朝,赵皇帝目光缓缓扫过群臣,神色略显凝重地开口试探道:“朕近日思量再三,蔡京此人,虽曾有过过错,但他学识渊博,在朝中素有威望。
如今国家正值多事之秋,局势错综复杂,朕有意让蔡京出任大学士,协助处理军政事务,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此言一出,朝堂顿时像炸开了锅一般。梁山系众人反应尤为激烈,关胜神色严肃,“唰”地一下站出来,双手抱拳,朗声道:“陛下,蔡京乃六贼之首,他在任时结党营私,贪污腐败,卖官鬻爵,致使朝纲败坏,民不聊生,国家元气大伤。”
他微微摇头,满脸痛惜,“他的所作所为,给大宋带来了沉重灾难,若让他复出,恐重蹈覆辙,天下百姓又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万不可行啊!”
宗泽气得满脸通红,忍不住大声嚷嚷道:“对呀,陛下!这老贼坏事做尽,满肚子坏水,他要是回来,这朝堂还不得被他搅得天翻地覆?绝对不能让他再回来祸乱朝廷!”他气得直跺脚,双手在空中挥舞着。
然而,也有一部分朝臣表示赞成。其中一位曾是蔡京学生的官员,恭敬地迈出一步,脸上带着敬仰之色说道:“陛下,蔡太师学识过人,诗词书画样样精通,对政务处理更是得心应手。
他对儒家经典的见解深刻,在学术上的成就令人钦佩。如今国家正值用人之际,正需要蔡太师这样的能臣出山,凭借他的智慧和经验,辅佐陛下,共图大业。
况且,人都会犯错,蔡太师历经磨难,想必也已改过自新,陛下不妨给他一个机会。”他一边说,一边微微躬身,表达着自己的诚意。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朝堂上争论声此起彼伏。
赵皇帝皱了皱眉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悦,心中已然有了决断,他坚持己见道:“朕意已决,蔡京即日起复出,出任大学士。朕相信他定能改过自新,为国家贡献力量。”
没几天,蔡京再次拜相,一时间权倾朝野。他重新启用黄潜善、白时中,将自己的亲信党羽再次安插进朝堂,巩固自己的势力。
姚古得知此事后,气得脸色铁青,他瞪大双眼,怒目圆睁,双手握拳,大声骂道:“这朝堂如今是要彻底大乱啊!蔡京这等奸佞之徒,竟又重掌大权,大宋危矣!”
说罢,他气得浑身颤抖,一怒之下,竟当场昏厥过去。被家人抬回府中后,姚古便一病不起,卧床不起的他,每日唉声叹气,为国家的前途命运忧心忡忡,常常望着窗外,眼神中满是无奈与绝望。
蔡京掌权之后,为了进一步掌控局势,又任命刘光世为太尉禁军都虞候,将京城禁军的大权全部揽在手中。刘光世此人善于迎合,对蔡京唯命是从。
蔡京坐在太师府中,靠在椅背上,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他微微眯起眼睛,心中盘算着如何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打压异己,将朝堂玩弄于股掌之间。而大宋的朝堂,在他的搅弄下,愈发风云变幻,前途未卜,犹如一艘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失去方向的航船,随时可能面临灭顶之灾。
蔡京得知太学生闹事,心中虽恼怒,却也并未慌乱。他深知这些太学生一腔热血,若强行镇压,只会引发更大的民愤,对自己不利。于是,他决定利用自己在文人中的影响力来平息这场风波。
这日,蔡京身着儒服,头戴方巾,一副儒雅学士的打扮,来到太学生们聚集的地方。
他面带微笑,缓缓走到众人面前,开口说道:“诸位学子,皆乃我大宋栋梁之才,心怀家国,实乃国之幸事。然如今闹事之举,实非明智。童贯之事,圣上自有考量,诸位应相信圣上的英明决断。”
陈东抬起头,毫不畏惧地直视蔡京,说道:“蔡太师,童贯乃奸佞之徒,人人皆知。圣上被其蒙蔽,我等为了大宋江山,不得不挺身而出。太师若真心为大宋好,就该劝圣上明辨忠奸,莫要重用童贯这等小人。”
蔡京心中暗怒,但脸上依旧保持着微笑,说道:“这位公子,话可不能这么说。童贯虽有过错,但如今他已改过自新,且对圣上忠心耿耿。
圣上启用他,也是为了大宋的千秋大业着想。你们在此闹事,不仅扰乱朝纲,还会让外敌看我大宋的笑话。
你说童贯曾经投降女真。梁山泊曾经还对抗朝廷。你能说他们都是奸臣吗?”
其他太学生听了蔡京的话,有的开始动摇,交头接耳起来。蔡京见状,趁热打铁:“诸位皆是饱读诗书之人,当以大局为重。若有意见,可通过正常途径向圣上谏言,如此长跪闹事,成何体统?”
这时太学领袖杨时也出来劝阻众学生。
在蔡京的软硬兼施下,太学生们渐渐散去,这场闹事算是暂时平息了。
解决完太学生闹事,蔡京又将目光投向了梁山系军马。他深知梁山众人对自己多有不满,若不加以分化,日后恐成大患。于是,他开始在梁山系军马中安插自己的人。
朝堂之上,关胜得知此事后,当场站出来,愤怒地指责蔡京:“蔡太师,梁山军马乃为大宋效力之师,你无端安插人手,是何居心?这不是扰乱军心吗?”
蔡京故作镇定,冷哼一声道:“关将军,此言差矣。如今战事在即,朝廷需对军队进行全面整顿,以确保万无一失。这些人皆是可用之才,可为梁山军增添助力,何谈扰乱军心?”
关胜气得满脸通红,大声反驳道:“蔡太师,你莫要狡辩。你安插的这些人,分明是为了监视梁山军,为你自己谋私利。梁山军向来纪律严明,忠心报国,无需你这般无端干涉!”
蔡京脸色一沉,说道:“关将军,你这是以下犯上!朝廷对军队的安排,岂是你能质疑的?你如此抗命,莫非是想拥兵自重,另有图谋?”
陈宗善和宿元景在一旁,脸色微微发白,他们素来惧怕蔡京,此时虽觉得关胜有理,但也不敢多言,只是低头装作没看见。
侯蒙见状,心中一动,他本就有意分化梁山势力,此时觉得是个机会,便站出来说道:“关将军,蔡太师此举也是为了大局着想。梁山军如今势力庞大,适当引入一些新人,有助于更好地管理。关将军莫要太过固执。”
关胜看着侯蒙,一脸的难以置信:“侯大人,你……你怎能助纣为虐?蔡京分明是在打压梁山军,你却……”
侯蒙无奈地摇摇头,不再言语。关胜环顾四周,见众人态度不一,自知处于劣势,心中悲愤不已。
很快,蔡京安排的众多士族子弟被塞进了关胜的部队。这些士族子弟平日里养尊处优,根本不懂行军打仗,却仗着背后有蔡京撑腰,在军中趾高气昂。
关胜无奈之下,只能安排亲信暗中排斥这些子弟。他私下里对心腹将领说道:“这些人分明是来捣乱的,我们不能让他们坏了梁山军的风气。你们平日里多留意,想办法让他们知难而退。”
然而,蔡京并未就此满足,他又生一计。宋江的哥哥宋清自从来到京城,执掌梁山会馆后,生活逐渐腐化,光是老婆就娶了七八个。梁山众人念在他是宋江的哥哥,一直没有跟他计较。
蔡京得知此事后,觉得有机可乘,便派人拉拢宋清。他亲自设宴邀请宋清,在宴会上,蔡京满脸堆笑地说道:“宋公子,久闻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气宇不凡。如今朝廷正值用人之际,像宋公子这般人才,不应埋没。我有意向圣上举荐,给宋公子加官进爵,不知宋公子意下如何?”
宋清一听,心中大喜,连忙说道:“蔡太师如此抬爱,宋清感激不尽。只是不知太师有何吩咐,宋清定当竭力效劳。”
蔡京微微一笑,凑近宋清,低声说道:“宋公子,梁山军如今势力庞大,难免有些桀骜不驯。
我希望宋公子能帮我整顿梁山军,让他们不再敌视朝廷,与朝廷和睦相处。实现宋头领遗愿。”
从此梁山系人马凡产生矛盾。宋清便去和稀泥,拉偏架。
《穿越梁山成霸业》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8k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8k小说!
喜欢穿越梁山成霸业请大家收藏:(m.8kxs.com)穿越梁山成霸业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