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5章 罢工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巩邑。洛水码头。

这里是巩邑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巩邑运往长安的大宗货物,就是在这个码头上装船。由洛水入黄河,由黄河逆流而上,在潼关三河口进入渭河,一路送到长安的码头。

上个月,无数钢架、玻璃板就经由这个码头,由趸船运输发往长安,大块的玻璃板,只有通过水运才能保证长途运输而损毁极低。

因为玻璃价值极贵、玻璃装运要求极高,所以搬运玻璃上船给的力工工钱比搬运米粮之类要高得多。洛水码头工人在上个月的日子过得很是滋润。

但是随着玻璃运输的高峰过去,码头上的货物变成了普通货物,给出的搬运工钱就大幅回落。搬运工人的日子就又恢复了日常。

巩邑的居民是不屑做码头工人的,巩邑的居民以进入巩邑工坊为荣——一方面工坊的薪水普遍的高,二来是工坊全都是长契,很多工坊是只要你不辞工不犯错,就可以一辈子在工坊工作,年年月月有钱可拿,直到60岁退休的时候,只要你还有一口气,工坊还会月月送一笔养老钱送到你的家里,第三是在工坊工作,如果因工作受伤致残致死,工坊都会有抚恤,只要你还有一口气,工坊都会给付生活费用,如果身死,工坊会出钱抚养你的子女,直到他们成年,然后还会优先录入工坊。

码头工人需要的只是力气,巩邑工坊需要的是真真实实的技术。谁都知道,能够在巩邑工坊做工人的人,都有一技之长。

所以在巩邑、在洛阳,在街头看到有穿着印有工坊标记的工人,路人都会不自觉点头致意。

巩邑洛阳甚至近来流行,陌生人见面的时候打招呼都互称“师傅”。因为在工厂的资深工人被徒工称为师傅,师傅是工人的敬称,而称呼路人为“师傅”,也是对对方的敬称。

这种称呼就只有在巩邑、洛阳这里流行。还没有传到全天下任何一个郡县。

但是码头工人并没有这样的待遇。

码头工人其实来自洛阳和周围农村,要身体强健、能吃苦的人,才能在码头上找到一个零工的岗位。

一天要扛几百个麻包,才能赚到当日的吃喝。

当然,做一天码头工人,收入也远远好过做农夫。所以洛阳周围的男丁,在农闲的时分就蜂拥到洛水河畔,寻一份码头工人的岗位。

巩邑建设之初,洛水河边的搬运工人还很少,那会儿商家给出的工钱就高。可是随着来到码头求工的人越来越多,商家肯给出的工钱就越来越少。有心的人计算过,如今扛一个包的工钱,还不足巩邑规划时候的三成。

即便是工钱一降再降,现在在码头求一份工也不那么容易了。所以每天天蒙蒙亮,就有成排的壮汉蹲守在码头前的空地上,双眼定定的看着码头方向,等候商家或者船家出来发工牌,拿到工牌的人才有资格进入码头,做一天工,最后用工牌去领取一天的工钱。

搬运工辛苦,其实也危险,每天总有扭伤、摔伤的工人,搬运工就只是一份零工,这份工受伤,最多只能怪你自己不小心、运气不好,东家是不会给你医药费,更不会给你什么工伤补助、什么养老钱的。所以在码头上,工友们之间都说,巩邑里工坊工人过的才是人日子,自己这些力工过得人不人鬼不鬼。

“其实,就算做搬运工,也可以过得好得多,只要你们按照我的说法去做!”在这种纷纷议论之中,一个声音忽然响起。

这个声音响起,周围的议论戛然而止。

“这位大哥,你说什么?”

“如果人心齐,按照我说的方法去做,多了不说,每个人每天多赚一倍的工钱是没问题的。”那个声音响起,这一刻,更多的人听到。

码头上的工人,就都围在这个矮壮的男子身边,听他讲。

这一日,码头的商家库房主管和船家都迎来了一个矮壮的男子,这个男子通知所有商家和船家:三天之后,按件计算,所有搬运工的工钱要加一倍。

商家船家以为这个矮壮男子脑子有问题,所以并没有在意,只是挥挥手,让他哪儿凉快去哪儿呆着去。

结果,三天以后,虽然清晨依旧有无数的力工蹲在码头对面等工。但是码头里却冷冷清清,一个工人都没有。

船家和商家出来找工,结果力工们对船家、商家报出来的工价无动于衷。

那个矮壮的男子又出现了:“我说过,从现在开始,所有货品搬运的工钱,要加一倍。”

“不搬货,就没有工钱,没工钱,你们这些臭扛活的就得挨饿,看谁能耗得过谁?”船家商家也不肯退缩,放下话来,就开始了僵持。

结果到了晌午,那个矮壮的男子就叫人推车送了几车白面饼子。是从巩邑食堂买过来的。所有蹲在码头对面的力工,每个人分了两个饼子。就了萝卜咸菜,这些力工们吃的还挺香。

“我来帮所有人争取多一倍的工钱,你们没工作、没饭吃,我来管,码头一天不涨工钱,我就管你们一天饭,但是一旦工钱涨上去,开了工,我也不要多,每个人,每天我收五个钱,你们只要交了钱,我就保你们在这码头有工做,我朱家在这码头一天,我就罩着你们一天!”矮壮男子说。

这样一耗,就是三天。

三天时间,码头上的船一艘都没离开过,一件货物都没有被送上船或者从船上卸下来!

船家和商家都很惊惶。

有人去周围的农村招募力工,可是凡是准备接受船家条件去做力工的,都被码头外的力工兄弟们围上、捉住一顿铜揍。

朱家大哥说了,这次罢工是为每一个搬运工兄弟争取利益,任何人破坏罢工,私下和码头方面妥协,就都是大家的敌人,对敌人,我们绝不手软。

巩邑外,洛水码头,迎来了世界上第一次罢工。

喜欢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请大家收藏:(m.8kxs.com)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