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秦哀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92章 三堂议事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他话锋一转,声音略微提高:“然则,若天佑大秦,将士用命,一举功成。

大王,那河套平原,浊河(黄河)九曲萦绕,水草丰美异常,一旦开垦,其产出之丰饶,绝不在巴蜀天府之下。

此乃上天赐予我大秦的另一座天然粮仓,更是取之不竭的骏马之源。

其利泽所及,非止于当下三军之粮秣补给、战马补充,更将深远影响未来十年、二十年东出大业之根基。”

他稍作停顿,随即抛出了另一个杀手锏:

“况且,臣所操练之‘拐子马’,进展远超臣之预期。如今一千五百精骑已然成军,弓马娴熟,阵势精妙,可随时投入战场。

此等利器若投入河套战场,足以令那些只知散骑冲撞的匈奴人措手不及,难撄其锋。”

嬴政听着,眼中的光芒越来越盛。

秦臻的分析,没有虚妄的必胜保证,却充满了务实的态度和长远的眼光。

特别是“绝不在巴蜀天府之下”、“源源不断的骏马之源”以及“拐子马”这几点,精准地戳中了他内心深处对富国强兵、开疆拓土的宏大构想。

“彩!”

少顷,嬴政猛地一击掌,用力点了点头,沉声道:“先生所言,字字珠玑,句句切中要害,深得寡人之心。

此一战,势在必行。

河套沃野,必将入我大秦彀中!”

随后嬴政不再言语,君臣二人的心思,都已飞向遥远的北方草原。

.........

三日后,待嬴政返回咸阳章台宫,立刻召集了华阳太后、吕不韦、关内侯。

事关重大国策与军事冒险,仍然需获得这三方的首肯。

半个时辰后,三人齐聚章台宫后殿。

嬴政目光扫过三人,开门见山:“今日烦请太后、相邦、关内侯前来,乃议定军国枢要。此事关乎社稷命脉,北疆百年安宁。”

言罢,他微微点头示意了一下秦臻。

秦臻会意,起身走到殿中央,对着三人及嬴政深深一揖,然后没有丝毫赘言,直接切入主题,语出惊人:

“禀太后、相邦、关内侯,臣近日为我大秦觅得一处天赐膏腴之地。

其地利之优渥,水草之丰茂,产出之潜力,臣敢断言,一旦经营得当,其富庶程度,二十年之内,绝不亚于巴蜀天府之国。”

此言一出,殿内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

华阳太后脸上掠过一丝诧异,吕不韦捻须的手指一顿,关内侯则身体前倾,目光灼灼。

所有人都被“不亚于巴蜀”这几个字牢牢吸引。

巴蜀之富饶,乃秦国立足的根本之一,还有哪里能与之媲美?

就在三人惊疑的目光中,秦臻拍了拍手。

早已在殿外等候的刘高与月泓,立刻合力推着一面巨大的、覆盖着黑色帷幕的板舆进入殿中,秦臻上前,一把扯下帷幕。

一幅绘制精细的巨大关中及北疆舆图,赫然展现在众人面前。

山川河流、城廓关隘、部族牧场,无不标注清晰。

秦臻的手指,精准地点向了地图西北方,黄河那个巨大“几字形”拐弯环抱的那片广袤区域。

“此地,便是那未来不逊巴蜀的粮仓。”秦臻的声音铿锵有力,回荡在殿宇之间

“河套?”

吕不韦的眉头立刻皱了起来,第一个出声质疑:“左庶长所指,可是阴山以南,浊河环绕之地?

那分明是匈奴白羊王、楼烦王的牧场,胡虏纵马横行、腥膻遍野之所,何来沃土之说?”

“相邦明鉴,正是此地。”

秦臻坦然迎向吕不韦的目光,随即话锋一转,掷地有声:“然,目下正有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可使我大秦将此万里膏腴,尽收囊中。”

舆图上,河套与赵国代郡、雁门郡紧密相连。

秦臻环视三人,手指沿着赵国北境划过,将酝酿已久的计划和盘托出:“诸位皆知,自去岁赵国大败燕国,夺取三十六城后,其北境防线因此拉长,与匈奴接壤摩擦骤然加剧。

李牧,近年来更是代郡屡挫匈奴,斩获颇丰。

此刻,其正率赵国最精锐的边骑屯于代北、雁门一线,与匈奴主力遥相对峙。”

接着,他的手指点了点代表赵军和匈奴对垒的区域,继续说道:“如今,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即将拉开帷幕。

据臣布于赵、代、匈奴之谍报网回报,月余之内,李牧必将以其麾下最精锐的赵边骑主力,在阴山以北某处预设战场。

寻求与匈奴单于本部主力进行决战,此乃李牧精心策划数年之局。

只要李牧此战告捷,匈奴主力必遭重创,其后方河套之地必定空虚,这正是我大秦的天赐良机,稍纵即逝。”

“届时。”

秦臻的手臂猛地挥向北方,做了一个强有力的切入动作:“我大秦精锐铁骑,便可自西河(秦国上郡东部,黄河西岸)、北地直出,强渡浊河,直插河套腹地。

趁其病,要其命,犁庭扫穴,一举荡平盘踞于此的白羊、楼烦诸部,将这片沃土,永久烙上我大秦的玄鸟图腾。”

他的话语充满了煽动性,描绘的前景令人血脉贲张。

但他也清楚,殿内三位并非易于煽动的热血之辈,更需实质性的力量支撑。

他紧接着抛出了秦国积蓄已久的底牌:“自孝文王尚未正式登基之时,我大秦便倾力发展骑兵。

如今,蓝田、骊山、关中三大营,可随时集结调动的披甲精骑,已达八万之众。

人人皆装备双马镫、高桥鞍、马蹄铁。

我大秦骑士,已无惧深入草原千里奔袭之苦寒与颠簸。

更兼有臣所练‘拐子马’千五百骑,可破敌于阵前。”

此刻,殿内一片寂静。

嬴政端坐其上,眼神灼灼,显然已无声地表明了他的决心与意志。

然而,眼前这三位执掌秦国权柄的人物,皆是老成谋国、心思缜密,绝非三言两语可以轻易说服。

“等一等!”

华阳太后的声音率先打破了沉默,她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最关键也是最棘手的问题:“左庶长谋划甚远,雄心可嘉,哀家亦知河套之利诱人。

然,姑且不论能否战胜匈奴,即便得胜,河套之地,那里除却一条浊河,千里平川,无险可凭,此乃致命之患。

匈奴铁骑来去如风,抢掠焚烧,朝发夕至,我大军岂能常驻于此?

待其主力缓过气来,必定倾巢而出,疯狂反扑报复,届时我大军如何防御?

莫非要年年耗费无穷人力物力,疲于奔命地在草原上与胡虏周旋?这此非为国拓土,实乃为我大秦背上一个甩之不掉的沉重包袱。”

喜欢大秦哀歌请大家收藏:(m.8kxs.com)大秦哀歌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