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凌在明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82章 京大去官僚化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题本递到光武帝那里,光武帝的御批笔锋如刀,力透纸背:

> “周卿所见,深契朕心!京大积弊,非雷霆手段不足以荡涤澄清!着内阁会同礼部、吏部详议细则,即于京师大学堂试行!务求实效,为天下学府表率!倘有成效,着即推广!钦此。”

批语中“深契朕心”、“雷霆手段”、“务求实效”几字,如同烧红的烙铁,烫得内阁首辅王紫涵心头一凛。他立刻召集相关阁臣及礼部、吏部尚书至文渊阁深处一间密不透风的静室。室内檀香袅袅,却驱不散那股无形的凝重。

周铁砚绯袍在身,端坐一侧,感受着来自礼部尚书李光弟和吏部尚书贾天祥那若有实质的审视目光。

“诸公,”王紫涵将御批誊本置于案头正中,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陛下圣意已明,周祭酒所奏‘刮骨见髓,破而后立’之策,当在京大试行。今日闭门会商,一为领会圣意精髓,二为议定可行细则,务使此策既能涤荡污秽,又不致动摇学府根本,引发过大动荡。”他特意强调了“可行细则”与“不致动摇根本”,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周铁砚身上。

李光弟年近六旬,保养得宜的脸上此刻却浮着一层忧色,他捋了捋修剪整齐的胡须,率先开口,声音不高,却字字敲在官制的铁律上:“王阁老所言极是。陛下锐意革新,臣等自当竭力奉行。然周大人此策,有一大关节,恐难逾越。”他顿了顿,看向周铁砚,“京大祭酒之下,设司业、监丞、典籍、博士厅主事等大小学官二百一十七员。按《大明会典》及吏部铨选条例,此等职位,品级虽非顶尖,却属清流要津,非两榜进士出身者不可轻授!若依周大人之策,将旧员尽数黜落,顷刻间空缺二百余进士之位!试问,从何处立时拔擢如此之多的合格进士填补?难道真要从那些尚无官身、仅通经义的应届监生、甚或举人中擢升?此非但乱了朝廷名器,更是动摇国本之举!朝廷取士,三年大比,自有法度,岂容一学府僭越?”

吏部尚书贾天祥立刻附议,语气带着官僚特有的圆滑与警示:“李尚书所言,实乃老成谋国之见!周大人欲扫除积弊,拳拳之心可鉴。然破旧易,立新难。此二百余学官之位,牵涉吏部铨选、官员升转之定制。若骤然全换,不仅京大自身教务可能瘫痪,更恐引发天下士子对朝廷取士公正之疑虑,乃至质疑吏部权柄!此绝非小事。”他看向王紫涵,意有所指,“阁老,此事关乎朝廷体统,万望慎之又慎。”

压力如同无形的巨石,沉沉压在周铁砚肩头。他深吸一口气,迎着李、贾二人质疑的目光,挺直了背脊,声音清晰而坚定:“二位部堂大人虑之深远,下官感佩。然下官斗胆一问:这二百余学官之位,当真非进士不可?其所司何职?或为典籍整理,或为生员考勤,或为学舍管理,或为钱粮支用……此类事务,所需者,乃精于实务、通晓规章、廉洁奉公之才!进士出身固然清贵,然其学识是否尽皆匹配这些具体职司?且多年沉疴之下,此等位置已成盘根错节利益输送之节点,进士身份反成其护身符与贪墨之阶!此等官制,捆绑于教育肌体之上,犹如枷锁,使其臃肿不堪,步履蹒跚,谈何‘教以育人,学以致用’?”

他目光炯炯,扫视全场,抛出一个更具颠覆性的观点:“下官以为,教育之事,当有其独立之体系!犹如交通、银行、乃至工部之营造,各有其专业所需之才具与运行之法则!若事事皆以通用官制套之,以进士资格为唯一圭臬,其结果只能是机构叠床架屋,人浮于事,外行指挥内行!京大要革新,要真正服务于陛下所期许之‘教育清廉、教育公平’,首先便要打破这层官制枷锁!学府之管理职位,当以其所需专业能力与德行操守为选拔标准,而非唯科举功名是举!此非僭越,实乃使教育回归其本真之道!”

一直沉默的阁臣陈廷敬,这位以务实着称的老臣,此刻眼中精光一闪,缓缓颔首:“周祭酒此言,虽似离经叛道,却切中时弊,发人深省。老夫观六部诸司,乃至地方州县,衙门之内,因循旧制、叠设机构、冗员充斥之象,触目惊心。一县之内,管钱粮、刑名、教化、河工之吏员,皆纳入同一品秩序列,只论出身资历,不论实务专精,遇事则相互推诿掣肘,效率低下。确应思考,如教育、工造、财税、邮驿等专务,是否应自成相对独立之体系?专才专用,职、责、权、利明晰,或许方能根治这‘雍肿不堪’之顽疾!周祭酒于京大先行试水,厘清学官职责,尝试建立一套有别于通用官制的教育职事体系,未尝不是一剂对症之良药!”陈廷敬的话,像一块投入深潭的石头,虽未明确支持周铁砚的激进方案,却巧妙地为其“教育独立体系论”提供了更高层面的合理性背书,同时也将“尝试”二字点出,留下了回旋余地。

王紫涵何等精明,立刻捕捉到了陈廷敬话中的关键以及皇帝朱批里“试行”二字的分寸。他轻咳一声,将话题牢牢拽回眼前:“陈阁老所论深远,乃治国之宏图。然今日议题,唯在京大试行新政之具体细务!”他目光锐利地看向周铁砚与李光弟,“李尚书之忧,在于学官铨选资格。周祭酒之求,在于破除官制束缚。二者并非全然不可调和。”

他沉吟片刻,手指轻轻敲击桌面,显出内阁首辅的决断:“老夫提议,此二百余学官之位,仍按朝廷规制,原则上需进士出身。然——值此京大破旧立新之非常时期,特事特办!”他语气加重,“其一,周祭酒可于解聘旧员后,面向天下,不拘一格,公开招募代理学官!无论进士、举人、监生,乃至有真才实学之布衣,只要精于实务、德行无亏、熟稔教育之道者,皆可报名应考!由礼部、吏部会同京大组成考选委员会,严格遴选。其二,此等代理学官,以‘试职’身份履职,品级待遇暂依其职掌繁简核定,不强行对应朝廷通制品阶,其权责由京大祭酒衙门明确颁行,直接向祭酒负责!其三,试职期为三年。三年之内,若代理学官中确有才能卓着、贡献突出者,可由京大祭酒专折奏保,经吏部考核,陛下特旨恩准,赐予同进士出身或实授相应官阶,纳入正式流品!此乃权宜之计,亦为陛下开‘非常之科’以纳‘非常之才’留一通道!李尚书、贾尚书、周祭酒,以为如何?”

此议一出,静室内针落可闻。李光弟眉头紧锁,王紫涵的提议虽保留了进士资格的“原则”,却以“试职”之名,几乎完全架空了吏部对这批关键职位的直接铨选权,并将最终用人权和未来的“转正”推荐权,牢牢交到了周铁砚手中!这等于在旧官制铁板上硬生生凿开了一个巨大的口子。然而,“特事特办”、“陛下特旨”这两顶大帽子,以及光武帝那份措辞严厉的朱批,又让他无法直接驳斥。他嘴角微微抽动,最终化作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算是默认。

贾天祥脸色也有些难看,吏部的权威被大大削弱,但他更清楚首辅的分量,只得勉强拱手:“阁老思虑周全,如此安排,或可兼顾规制与实效。”

周铁砚心中大石落地,王紫涵此议,虽未完全实现他“教育去官制化”的理想,却给了他最急需的、几乎不受掣肘的人事任免权!他立刻起身,郑重一揖:“下官谨遵阁老钧旨!必当秉公考选,唯才是举,不负陛下与阁老信重!”

“好!”王紫涵一锤定音,“细则即由内阁中书据此议草拟,呈陛下御览后,会同礼部、吏部行文京大!周祭酒,京大乃首善之地,此策干系重大,施行之中,务必刚柔并济,既要刮骨疗毒,亦要速稳局面!陛下与内阁,拭目以待!”他的目光深邃,带着告诫与期许。

“下官明白!”周铁砚肃然应道,心中那团火已熊熊燃烧。

《王凌在明末》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8k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8k小说!

喜欢王凌在明末请大家收藏:(m.8kxs.com)王凌在明末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