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凌在明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79章 李敏哲何许人也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京师大学堂大祭酒李敏哲的陨落,其戏剧性与堕落程度,甚至盖过了主犯崔明远。

他的人生轨迹,本是大明新式教育与寒门崛起最光鲜的样板,却最终成了这面旗帜上最刺眼的污点。

**寒门璞玉:苦难磨砺与恩师提携**

李敏哲的起点,低得令人心酸。

他出生河南卫辉府,是那场吞噬了无数生灵的开封大水的幸存者。

滔天浊浪卷走了他的父母和大部分亲人,只有他和一个年幼的妹妹被冲上一处高坡,侥幸活命。

那场灾难刻入骨髓的冰冷与绝望,以及对“失去一切”的恐惧,成为他一生无法摆脱的底色。

命运在最低谷处给了他一丝微光。

他被安置进了以纪律严明、学风刻苦着称的“黑风荡小学”,后又升入“黑风荡中学”。在那里,他展现出惊人的毅力和天赋。

饥饿与困苦没有压垮他,反而成了他发奋的动力。

他深知,读书是他和妹妹唯一的生路。他常常是教室里最后一个熄灯的人,油灯熏黑了他的鼻孔,也照亮了他通往未来的路。

他的刻苦与聪慧,引起了当时黑风荡小学及中学的传奇人物——永昌帝王凌的妹妹王丽的注意。

这位身份尊贵却心怀怜悯的公主校长,亲自过问了他的生活,减免了他的学杂费,甚至私下补贴他的妹妹。

她对李敏哲的期许很高,曾拍着他的肩膀勉励:“敏哲,苦难是磨刀石,磨砺出的锋芒,当为苍生劈开混沌。”

这份知遇之恩,李敏哲当时刻骨铭心,感激涕零。

后来,永昌帝的宠妃、同样以才学和开明着称的赵敏(后世尊称敏妃或赵贵妃)也曾短暂担任过黑风荡中学的校长。

赵敏更注重实务与经世致用,她敏锐地察觉到李敏哲不仅学业拔尖,更有一种超出年龄的沉稳和极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这在当时更多表现为一种“会来事”的潜力)。

她也对李敏哲青眼有加,多次在公开场合表扬,称其为“黑风荡之光”、“寒门之望”。

南直隶大学堂(大明首批新式大学之一)建成招生时,李敏哲以黑风荡中学最优异的成绩被第一批录取。

在大学堂,他依然是佼佼者,系统接受了新式科学、经史子集以及初步的管理学教育。永昌二年,朝廷恢复新式科举(融合传统经义与策论、算学、格物等新学),李敏哲不负众望,高中一榜进士,名列前茅,真正实现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跨越。

金榜题名时,他跪在恩师大公主王丽和赵敏贵妃(其时身份更高)的画像前,泪流满面,发誓要做一个清正廉明、为国为民的好官。

**青云直上:驸马荣光与帝师背书**

李敏哲的才华与俊朗外表,很快引起了皇室更深层次的关注。

崇祯太上皇的女儿昭仁公主到了婚配年龄,在众多青年才俊中,她一眼相中了这位气质儒雅、谈吐不凡、且有着“寒门贵子”光环的新科进士。

这桩婚事,对李敏哲而言,是做梦都不敢想的通天梯。

在盛大的皇家婚礼上,当他牵着昭仁公主的手,接受百官朝贺时,心中充满了对皇恩浩荡的感激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洞房花烛夜,他看着公主娇美的容颜和华贵的寝殿,心中默念:“此生定不负圣恩,不负公主,更不负当年黑风荡的誓言。”

成为驸马都尉,李敏哲的仕途瞬间驶入快车道。

他起点高,又是皇帝女婿,加上自身确实有才干(尤其在教育管理和经世致用之学上见解独到),又有昭仁公主在父皇和皇兄(光武帝)面前美言,他的升迁速度令人咋舌。

从翰林院清贵词臣,到国子监司业,再到礼部清吏司郎中,最后在相对年轻的年纪,就登上了大明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大祭酒(校长)的宝座。

这个位置,不仅掌管着帝国最高学府,更在某种程度上引领着天下学风,其清贵与实权兼具,地位非同小可。

值得注意的是,李敏哲的崛起,还得到了两位重量级“帝师”的背书。

永昌帝的妹妹大公主和赵敏贵妃(此时或为太妃),她们作为李敏哲的启蒙恩师和早期提携者,一直关注着他的成长。

她们对李敏哲的评价是:“老实听话,才能又高,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这份来自皇室核心圈层的信任和评价,无疑为李敏哲的仕途镀上了一层厚厚的金身,让他拥有了旁人难以企及的“政治正确”光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李敏哲就是“寒门贵子”、“帝师门生”、“皇家驸马”、“学坛领袖”的完美结合体,是光武帝新政在教育领域成功的最佳代言人。

**初涉泥淖:温水煮蛙与欲望萌芽**

然而,权力的腐蚀力,往往从最细微处开始。李敏哲的堕落,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在诱惑与自我麻痹中逐渐沉沦的过程。

初入官场,尤其是成为驸马后,李敏哲确实谨小慎微,甚至有些过分清高,刻意与官场应酬保持距离。但随着地位的提升,围绕在他身边的阿谀奉承、各种名目的“孝敬”也越来越多。最初是“冰敬”、“炭敬”这类官场陋规,数额不大,他还能以“惯例”、“人情”自我安慰,半推半就地收下。然后是地方官员、书院山长、富商巨贾为了子弟入学、考绩评优、获取资源而送来的“土仪”、“润笔费”、“程仪”。这些钱物,从开始的几两、几十两,逐渐变成上百两、上千两。

真正让他迈出实质性一步的,是京师大学堂掌握的巨大资源。修缮工程、教材采购、仪器订购、后勤供应……每一项都涉及巨额资金。供应商们为了中标,无所不用其极。一次大型校舍修缮工程招标后,中标的大营造商深夜拜访,将一个装满金条的紫檀木匣推到他面前,言辞恳切:“大祭酒为学宫殚精竭虑,些许辛苦钱,不成敬意,万望笑纳。” 那黄澄澄的光芒,映照着他内心的剧烈挣扎。他想起了开封大水后的饥寒交迫,想起了妹妹出嫁时自己连像样的嫁妆都凑不齐的窘迫,想起了昭仁公主宫中那些价值连城的摆设……最终,对贫困的恐惧和对“体面生活”的渴望压倒了一切。他收下了第一笔真正意义上的巨额贿赂。

有了第一次,就有无数次。李敏哲发现,权力变现是如此容易。他开始利用职务之便,在“考牙专送”(番邦留学生项目)、特招生名额、校内商铺承包、甚至教师职称评定、课题经费分配上做手脚。他变得精于算计,在账目上做得越来越隐蔽,甚至发展出自己的“白手套”和利益输送链条。贪墨的银子,如同滚雪球般增长。他将一部分用于维持驸马府的奢华排场和公主的用度,一部分则悄悄藏匿起来,作为“安全感”的储备。

**情欲失控:从红颜知己到佳丽如云**

如果说贪财是出于对贫困的恐惧和补偿心理,那么李敏哲在女色上的堕落,则暴露了他灵魂深处的空虚和日益膨胀的权力欲。

成为大祭酒后,李敏哲身边自然不乏仰慕者。他位高权重,风度翩翩,又顶着“才子”、“帝师门生”的光环,对年轻女性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喜欢王凌在明末请大家收藏:(m.8kxs.com)王凌在明末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